㈠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版義,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權念,掌握1米=100厘米,並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測物體長度,能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米的實際意義和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
教學准備:PPT課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約有多長?你能用手指比劃告訴同桌嗎?
2、小結
㈡ 二年級數學上冊 1米有多長教案2 北師大版
教學內容: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准備:多媒體、小木塊、曲別針、硬幣、鉛筆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上數學課,數學課上我們都經常用到些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課本、練習本、鉛筆、鉛筆盒等。
我們每天都用它,可以說是在熟悉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它們有多長嗎?咱們來量一量好嗎?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二、測量統一長度
1、(1)我們先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屏顯數學課本)你們認為該怎樣量呢?(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邊的物品來量。
同學們,別鎮、三角形、和小方塊,你們任選一種來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
學生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測量方法)
(2)全班交流、匯報測量結果
2、分組匯報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問:為什麼大家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結果卻不一樣呢?
4、小組討論匯報
5、再次讓選用統一物品測量的學生展示測量結果。
小組討論看能得到什麼啟發。
6、小結: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做標准進行測量。
三、測量不同的長度
(1)用你喜歡的方法量你喜歡的物品的長度。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2)全班匯報交流,提出質疑。
啟發學生根據匯報結果提出為題。
如:為什麼數學課本的常識5個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都是5但它們並不一樣長呢?
總結:因為選用不同的物體做標准去量,他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和實際不服,應該選用統一物品計量單位去量。
(3)單項練習課本與鉛筆盒哪個更長一些,請同學們用小木塊測量一下。
匯報測量結果
四、練習
做一做第1題:提示學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東西對准各自的豎線比一比。
做一做第2題: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測量。
做一做第3題:
用正方體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腦子里完成。
五、總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學到了些什麼?
六、安排作業:做一做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㈢ 北師大二年級下冊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重點:米的實際意義和米、厘米之間的關系;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教學准備:PPT課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
《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掌握1米=100厘米,並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測物體長度,能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米的實際意義和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
教學准備:PPT課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約有多長?你能用手指比劃告訴同桌嗎?
2、小結:大家講得非常好。游樂園里真好玩兒,長頸鹿大哥帶著它的小烏龜弟弟也要到游樂園去玩,我們看看他們遇到什麼情況了。 (PPT出示情境圖)小動物們爭先恐後地往裡面跑,可是長頸鹿卻被保安給攔在了門口,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因為游樂園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買票」)那麼1米是多長呢?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米。
①出示米尺:同學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就是1米。那1米大約有多長呢?你們伸開雙臂,我來給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學們,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嗎? 師將米尺豎放,讓學生估計,引導學生認識1米的長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驗證自己的猜測,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
①認識1米=100厘米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間有什麼關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於100厘米。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板書) ②給學生一把直米尺,讓他們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長?
㈣ 北師大版《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重點:米的實際意義和米、厘米之間的關系;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教學准備:PPT課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
《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掌握1米=100厘米,並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測物體長度,能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米的實際意義和米、厘米之間的關系。
難點: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
教學准備:PPT課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約有多長?你能用手指比劃告訴同桌嗎?
2、小結:大家講得非常好。游樂園里真好玩兒,長頸鹿大哥帶著它的小烏龜弟弟也要到游樂園去玩,我們看看他們遇到什麼情況了。 (PPT出示情境圖)小動物們爭先恐後地往裡面跑,可是長頸鹿卻被保安給攔在了門口,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因為游樂園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買票」)那麼1米是多長呢?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米。
①出示米尺:同學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就是1米。那1米大約有多長呢?你們伸開雙臂,我來給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學們,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嗎? 師將米尺豎放,讓學生估計,引導學生認識1米的長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驗證自己的猜測,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
①認識1米=100厘米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間有什麼關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於100厘米。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板書) ②給學生一把直米尺,讓他們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長?
③匯報量的結果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們的教室有多長?量一量黑板有多長?門有多長?
B教師帶領學生實地測量,學生三人一組 分三組
師提示:先將木直米尺的「0」刻度線對准教室的一端然後量一米打個記號,一直量到教室後如果不是整米數,就是幾米幾厘米。 一組量完可再找同學組成一組繼續量。
C、匯報量的結果。
D、認識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1厘米長的小棒,准備用這些小棒測量教室的長度,你有什麼想法嗎? 生:小棒太短,測量起來太麻煩。
(2)小結:厘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而要測量教室地面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用到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經常會遇到它。(板書)
三、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鉛筆長約17( ) 橡皮長約3( ) 毛巾長約60( ) 旗桿高約8( ) 絲瓜長約35( ) 房子高約3( ) 一輛公共汽車長9( ) 圖釘的長大約是1( ) 課桌高是70( ) 李老師的身高是175( ) 一棵大樹高約15( )
2、 計算:15厘米+8厘米=( )厘米 16厘米-9厘米=( )厘米 6米-5米=( )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 )厘米
四、總結全課。這節課大家都學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呢?
板書設計:
1米有多長
1米=100厘米
量短一些的物體我們一般用厘米
量長一些的物體我們一般用米
㈤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有哪些數學名家教學設計
高斯 亞里士多德 陳景潤 華羅庚 陳省身 歐拉 歐幾里德 希爾伯特 丘成桐 牛頓 畢達哥拉斯 費馬 馮·諾依曼 笛卡兒 愛因斯坦 ...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圓的度量》,利用圓的外切與內接96邊形,求得圓周率π為:<π<,這是數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指出誤差限度的π值。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圓周長為底、半徑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積;使用的是窮舉法。
《球與圓柱》,熟練地運用窮竭法證明了球的表面積等於球大圓面積的四倍;球的體積是一個圓錐體積的四倍,這個圓錐的底等於球的大圓,高等於球的半徑。阿基米德還指出,如果等邊圓柱中有一個內切球,則圓柱的全面積和它的體積,分別為球表面積和體積的。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拋物線求積法》,研究了曲線圖形求積的問題,並用窮竭法建立了這樣的結論:「任何由直線和直角圓錐體的截面所包圍的弓形(即拋物線),其面積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積的三分之四。」他還用力學權重方法再次驗證這個結論,使數學與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
《論螺線》,是阿基米德對數學的出色貢獻。他明確了螺線的定義,以及對螺線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還導出幾何級數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關於力學的最早的科學論著,講的是確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重心問題。
《浮體》,是流體靜力學的第一部專著,阿基米德把數學推理成功地運用於分析浮體的平衡上,並用數學公式表示浮體平衡的規律。
《論錐型體與球型體》,講的是確定由拋物線和雙曲線其軸旋轉而成的錐型體體積,以及橢圓繞其長軸和短軸旋轉而成的球型體的體積。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