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說課稿
一、案例描述
這是為參加人教社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培訓會的全國代表開設的一節觀摩課,在特級教師、市教研員胡柏富老師和省教研員樓江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二度設計。設計時仍然堅持「在互動中生成,在生成中發展」這一理念,但拋棄了第一次設計中小品貫穿課堂的華而不實的現象。本節課從總體上來說,非常成功: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精彩的發言及強烈的維權意識都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贊揚。
片段一:你說我說。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消費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要求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結合一些具體的事例,這個事例可以是同學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父母或親戚朋友的經歷,當然也可以是媒體上的報道。並告訴學生要展開比賽,看看哪個小組最踴躍、最出色。
討論一開始,氣氛活躍而熱烈,學生有的翻書、有的思考、有的商討、有的記錄。5分鍾的討論結束後,十多位學生爭先恐後地匯報交流了討論的結果,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這里摘錄幾個同學的發言:
生1:一些比較大的商店有專門的服務員在接待。但如果我們小孩一個人去,她根本就不會理睬你,而對那些看上去比較有錢的人很熱情。顧客既然是上帝,就應該是不分年齡的,無論誰去都應該享有相同的權利,受到同樣的服務,但她冷落了小孩子,就侵犯了顧客的受尊重權。
師:顧客就是上帝,不管年齡大小,都應該受到尊重,享受到同等的服務。
生2:我有一個事例:就是平常我們乘計程車,司機會放一些他喜歡的歌曲,但我們乘客未必喜歡,我覺得在我上車到到達目的地的過程中,我買斷了服務,車上的設備是為我服務的,聽什麼樂曲應該尊重我的選擇,所以我認為他侵犯了我的公平交易權。
師:真沒想到這位同學有這么強烈的維權意識,讓我們為她鼓掌(同學鼓掌)。
生3:我想補充一下自主選擇權和受尊重權。杭州的明珠市場和龍翔市場都給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因為你問那些老闆價格,他報價高地離譜,如果你覺得不合適走掉的話,他會死纏爛打地跟著你不放,硬要你買,還會用很難聽的話辱罵你,這極度有損我們的尊嚴,而且這個東西到底要不要也是由我們顧客自己決定的。
生4: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女士想進一家酒吧,酒吧工作人員因其「面容不太好,怕影響店中生意」而拒絕其入內。這侵犯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這位女士感到自己因貌丑受到歧視,人格尊嚴被嚴重侵害,所以決定到法院為自己討還公道。法院在一審判決中,判令酒吧賠償她4000元精神賠償。這體現了消費者有依法求償權。
師: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容貌,但經營者也不能以貌取人,而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消費者。
生5:我想說的是我們工薪階層家庭到飯店吃飯的問題,一般來說,現在大多數學生的家庭都是工薪階層家庭,而我們這些家庭到飯店吃飯不可能開著車去的,那些服務員看到交通工具的差異,就會對我們有一定的歧視,服務態度不如對那些比較有錢的人那樣好,這侵犯了我們的受尊重權。
師:不管貧窮或者富有,消費者的地位一律平等。
生6:「四捨五入」已經成了消費者去超市購物不得不遭遇的一個「行規」。我看到網上說「有零不找」是不誠信的行為,帶有欺詐性質。這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師:對「四捨五入」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可今天聽他一說,才知道這種做法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利。
……
聽著學生有板有眼的分析、論證,我意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探究討論的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研究、去發現,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段二:自由討論。欣賞歌曲《天亮了》,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引起學生的共鳴,探討經營者應該履行怎樣的義務,引導學生認識到經營者義務和消費者權益的一致性。在這里,我做了一個技術處理:第一遍聲音很輕,當凄美舒緩的歌聲在教室里響起,教師放慢語速、充滿感情地講述歌曲《天亮了》的創作背景(具體內容見附錄)。講述完畢,師生完整欣賞一遍歌曲:
「那是一個秋天,風兒那麼纏綿,讓我想起他們那雙無助的眼,就是那美麗風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臉,爸爸媽媽就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間,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風險,我想要緊緊抓住他的手,媽媽告訴我希望還會有,看到太陽出來,媽媽笑了,天亮了……」
整個課堂顯得格外安靜,每位同學都「浸染」其中,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時,我說:「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的心情一定非常震驚,但這確實是真實的。請大家思考一下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這些話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在對經營者惟利是圖行為的強烈譴責中增強了維護自身權益的自覺性。
生1:經營者惟利是圖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
生2:由於經營者沒有履行誠信經營的義務,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生3:經營者為了謀取暴利,不顧消費者生命安全,而這個活下來的孩子正是對這些經營者卑鄙行為極大的諷刺。
生4:大家可能都知道「大頭娃娃」事件。在安徽阜陽,一些幾個月大的嬰兒,在本是生長最快的時期停止生長,四肢短小,身體瘦弱,腦袋尤顯偏大,被當地人稱為「大頭娃娃」,嚴重的甚至會因心、腎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而罪魁禍首竟是本應為他們提供「營養」的奶粉。這些利慾熏心的經營者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
……
顯而易見,這樣的活動設計和課堂氣氛帶來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和感動。
片段三:創意空間。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望市場經濟中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可以是宣傳語、廣告詞、漫畫、歌詞)。
上課之前,省教研員樓江紅老師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當她看到「創意空間」這個活動時,第一反映就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望市場經濟中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太難了」,並建議我去掉這個環節。但是,我有點「心痛」:這可是我苦思冥想才閃現的「火花」,怎麼捨得去掉呢?怎麼辦?我找到一個學生,問他會怎麼描述。他脫口而出:「我會畫一架飛機,飛機的一邊是經營者,另一邊是消費者。任何一邊出了事故,這個飛機就會機毀人亡。說明市場的正常運行離不開經營者和消費者。」聽到這里,我的心裡有了答案:按照原定計劃,上。而學生在課堂上出色的表現更是讓我為自己的「冒險精神」驕傲。這是幾個學生的發言:
生1:我想畫一個天平,一邊是經營者,另一邊是消費者。天平平衡,象徵著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是平等的。
生2:我想到了一句諺語:手心手背都是肉,假如把市場比做一個人的手的話,那手心就好比是消費者,手背就是經營者。對於一隻手來說,不可能少了手心或者是手背,對於市場來說,少了經營者,就沒有商品來源,而少了消費者,商品就賣不出去了,經營者和消費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生3:可以畫一幅萬家福,裡面有經營者,也有消費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互相尊重才能融合成一個大家庭。
生4:我想了一句話:315,315,我們都是消費者;廠家商家消費者,共創美麗新世界。
生5:我也想畫一幅畫,把商家畫成一個以撐船為生的船夫吧,市場就是一條河,邊上是要渡船的消費者。如果沒有撐船的船夫,也就是沒有了商家,消費者就不可能過河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如果沒有過河的人,船夫也沒有收入來源,也無法維生。
……
在這里,學生活力四射的個性得到了無限的舒展,鮮活四溢的思想在自由的飛翔。我不禁感慨: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很開放的,我自嘆弗如。
二、反思和分析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這一主題以第一人稱展開,闡述了「我們」作為「上帝」所享有的權利以及應該履行的義務。在經濟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消費者,都享有消費者的權利,中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在進行本節課教學時,我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探究,學習「上帝」享有的權利,並明確應該怎樣做一個文明的「上帝」。也就是說,通過教師搭台,讓學生唱戲,把教學內容這根「主線」串在學生這個「主體」身上,通過教師的「引」讓學生「活」起來,營造出學生求知主動——課堂教學生動——師生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
首先,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建立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學,主動的探索。
本次由於是借班上課,師生彼此之間比較陌生,如何在最簡短的交流中消除隔閡、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本節課取得成功的前提。經過幾番思考,我決定用小品《打工奇遇》片段導入。上課鈴響,我面帶微笑,充滿激情地問學生:「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合作,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開心果。想不想看?」這樣,學生的「胃口」被「吊」起來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想。小品中趙麗蓉、鞏漢林風趣幽默的表演逗得學生直樂。在愉快的笑聲中,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我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課課題,而學生也進入了積極的情緒狀態,產生了尋找問題、探求問題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從一些細節著手,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贊賞的眼神,帶給學生安全感;情不自禁地舉起自己的手,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當學生「卡殼」時,及時給予啟發,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
其次,搭建平台,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
本次教學中,我設計了「你說我說」、「我想咨詢」、「創意空間」等活動,在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經歷去感受,還學生說話的自由,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學生也自始至終處於濃烈的學習興趣中,積極坦陳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維。思品課不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創造過程,課堂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成了創造「精彩」的主體。
課後,該班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說:真奇怪,幾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今天表現都很積極。奇怪嗎?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些同學在這節課上找到了釋放智慧、放飛思想的舞台,他們充分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誠然,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縱。我們在肯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並不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適時地指導、點撥,從而提高「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分析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時,學生更多地是從「經營者侵犯消費者權利」的角度分析,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看待這個問題,我設計了「我想咨詢」活動:講述自己的購物經歷,請學生幫助分析其中體現了我作為消費者的哪些權利,從而引導學生從正面說明消費者權利的存在。
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滿懷激情地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自己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探究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給學生說話的權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你將收獲意外的驚喜!
附錄:歌曲《天亮了》創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風景如畫的貴州麻嶺風景區,陽光明媚,遊人如織。然而,卻發生了一起與這里的景色極不和諧的悲劇。一架由卷揚機改制的纜車未經安全部門的許可被私自投入運營,原本只能容納9人,最終卻擠進了27人。嚴重超載僅僅是滑向深淵的第一步。駕駛者是一名剛來兩天,僅僅學會起步和剎車的年輕人。由於嚴重超載,纜車一開動便迅速下滑,司機猛踩剎車板,鋼繩崩斷。隨著一聲巨響,纜車在數秒內從相當於20層樓的高處跌入山谷。在轉瞬即至的生死關頭,一對年輕的夫婦用他們的雙手將自己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大部分遊客遇難,年輕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這個小孩,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著名歌手韓紅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歌曲——《天亮了》。
《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
第二課時 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寧波市三江中學 鄭樂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和應該履行的義務,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標: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關於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二、重點難點:
重點: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
難點:增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三、學與教的過程
(新課導入)
大家好,歡迎各位參加本期的焦點訪談,我是主持人鄭樂安。今天我們焦點訪談將走進一位名叫小王的中學生,談談他的故事。
1、 故事一:倒霉的「上帝」
【情景】情景故事(見幻燈)
【討論】我們常說「消費者是上帝」,但是剛才小王同學就沒有得到上帝的待遇,不僅在買鞋時沒有得到應得的,在買了以後也沒有享受應得的權利。這位售貨員侵犯了他的什麼權利?
(消費者權益){顯示消費者權益}
今天我們的焦點就是消費者權益。那麼什麼是消費者權益?
【注意】要注意這么兩點,第一是消費者與出售方在買賣時及以後的時間里,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和利益;第二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也享有權利。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犯,國家專門制定了〈〈消費者者權益保護法〉〉
2、 辨析與思考
【提問】根據〈消費者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享有九大權利,下面焦點訪談組請大家為小王同學解答疑問:這位售貨員侵犯了小王同學的哪些權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故事中的情景,進行討論、交流。通過討論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權利。)
3、你我共分享
結合你的所見所聞,談談生活中有哪些類似「小王遭遇」的事情。
【小結】見表格
4、 故事二:糊塗的「上帝」
小王在回來的路上,越想越氣。晚上他叫了一幫好朋友,再次來到服裝店,將店裡的東西砸得稀巴爛。
【提問】小王的做法對嗎?為什麼?
【小結】做文明的「上帝」
【思考】找找身邊不文明的消費行為。
(1)損壞購物環境。(2)順手牽羊。(3)索賠漫天要價。
(4)鑽「承諾」空子。(5)穢語中傷服務員。
【小結】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權益,作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做文明的「上帝」。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希望在今後的經濟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學法、用法,不僅做一名維護自身權益的「上帝」,而且做一個現代社會中文明的「上帝」。
5、 明辨是非
【提問】許多經營者認為,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益只對消費者有利,自己吃虧了。你是怎麼看的?
引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意義:
消費者: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經營者: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和收入,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國家: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6、我有話說
【提問】你想對經營者說些什麼?作為經營者,你希望消費者怎麼做?
【小結】作為經營者要善待經營者自己的利益,要依法經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
作為消費者尊重自己消費者的權利,做一個文明的「上帝」,做一個「誠實」的上帝。
大家攜手共進,共創和諧社會。
(影片:《天亮了》結束。)
❷ 求2013屆高三歷史知識整合教案:第35講 《蒙昧中的覺醒與神權下的自我》(人民版必修3)
http://www.gkxx.com/beikes/201210/23041003.shtml這個網址上有
❸ 上帝的上帝的權能
甲骨卜辭中,「帝」或者「上帝」是天神。有兩個方面的權能:
1.上帝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令風令雨,支配自然界。如武丁時期的卜辭說:「上帝……降……旱」。祖庚祖甲時的卜辭說:「……兄……上帝……出……」「唯五鼓……上帝若王……有佑。」如「貞,今三月帝令多雨」(《甲骨文合集》14136)「貞,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合集》14127正)「翌癸卯,帝不令風,夕霧。」(《合集》672正)帝可以命令下雨、刮風、打雷。卜辭中的"上帝" ,神力很大,日、月、星、風、雨、雷、電等諸神,俱聽其指揮。甲骨文的雨祭山川之辭,是由山川之神轉請上帝的,山川之神沒有降雨止雨的神權。 雲雷雨都是上帝的意志,因此帝決定著農業收成的有無。帝能令雨水調勾,獲得好年成前如此等等。天上下雨也是上帝所命,所以甲骨文里有不少"帝令雨"的記載;其次,風不僅如此,天上的上帝並不僅僅是一個人,而且還有朝廷,有史、臣之類供其役使。甲骨文里有帝史、帝臣、帝五臣、帝五工臣等。自然神是上帝的臣侍, 如「帝史風」 ( 《通纂》398)。 如「燎帝史風,一牛」。(《合集》14226)這里是說用一頭牛向上帝的使臣風進行燎祭。「熮祭」則指焚人祈雨之祭。卜辭中有焚女巫求雨的記載「貞,今丙戍烄奵,有從雨」「……卜,其烄詠母,有大雨。大吉」。《左傳》中魯國大旱,魯僖公欲焚巫求雨。卜辭中常見奏舞祈雨的記載。如「與翌日丙舞,有大雨,吉」。「丙辰卜,貞,今日奏舞,有從雨。」「貞,王其舞,若。貞,王勿舞。」「辛巳卜,賓貞,呼舞,有從雨。」
2.上帝可以控制人類社會,為害或福佑人間。如「戊申卜,爭貞,帝其降我黑,一月。」(《合集》10171正)「帝降其摧(摧,原指鳥害,引申為災害之義)。」(《合集》14173正)「帝唯其終茲邑(終絕此城邑)。」(《合集》14209正)「貞,帝其作我孳。」(《合集》14184)以上為製造災難或為害。「貞,唯帝肇王疾。」(《合集》14222正丙)「王作邑,帝若(佑)我。」(《合集》14200正)「來歲帝降其永(美善之義),在祖乙宗,十月卜。」(《小屯南地甲骨》723)「帝受(授)我佑。」(《合集》14671)殷王毎有軍事行動,必先貞問上帝授佑與否,因為上帝主宰著對外征伐的勝敗;而且上帝能保佑與作祟於殷王,掌握著殷王的吉凶福禍;上帝可以發號施令,指揮人間的一切,還可以傳呼命令,干涉人間的一切。天子是上帝之子、是受天命,即奉天命治理天下。人間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方上帝輪流所感應而生的,因此也稱為「感生帝」。 分類 權能 祭祀方法 上帝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 節氣、農耕、禍福、壽命、國事、戰爭、狩獵 太牢 天神 日、月、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風師、雨師、司命 上帝的使者 少牢 地祇 皇地祇、社稷、五嶽、四瀆、四鎮、海、山林、名川 上帝的藩屬,地域神、農耕、自然現象 少牢 人鬼 祖先、先公、遠祖、近祖、先臣 上帝的廷臣,生者與上帝溝通的媒介 時祭、褅祭 祖先神是生人祈求上帝的媒介。如「河令雨」(《殷墟乙編》3121),「求雨於上甲,……」(《合集》672正),「庚戍貞,其求禾於上甲」(《合集》1110),「唯上甲惚雨」(上甲阻止下雨,《合集》12648),「壬申貞,求禾於夔,燎三牛,卯三牛」(《合集》33278),「貞,往(禳祭)於夔,有從(縱)雨」(《合集》14375)。先公先臣及其死後成為上帝的臣屬,如卜辭中的「帝正」「帝史」「帝宗正」「帝臣」「帝五介臣」。他們也是祈求上帝的媒介。先王或先公是上帝的「帝廷」,如「下乙賓於帝」( 《乙編》7197)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 朱熹曰:「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與人有血緣關系的祖先神是向帝轉達祈求人,祖先在天上陪伴上帝。
卜辭中有「王侑歲於帝五臣正」(《合集》30391)宋高承謂:「功臣配享之禮,由商人始也。」功臣可以配享先王,如「癸丑卜,上甲歲,伊賓。吉。」甚至可以配享上帝。如「貞,咸賓於帝」。如「貞,咸允佐王」。褅祭約有三類:郊祭之褅(祭天),殷祭之褅(天子諸侯宗廟之大祭),時祭之褅(宗廟四時祭之一,每年夏季舉行)
以德配天是天命說的基礎。《尚書·高宗肜日》:「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命。民有不若徳、不聴罪、天既孚命、正厥徳、乃曰、其如台。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豊於昵。」生者要用德行和禮儀去獲得祖先的恩寵,取悅上帝,不然上帝會降罪。這是儒教禮制德行的依據。《商書·咸有一德》說:「惟天降災、祥,在德。」又有「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淫祀無福」。 祭祀和生者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先,無法取悅上帝。「潛養異姓之兒,陽若有繼,陰已絕矣。蓋自《春秋》餚子取莒公子為後,故聖人書曰『莒人滅餚』,非莒人滅之也,以異姓主祭祀,滅亡之道也。」 春秋戰國時,陰陽五行說以及星象觀測的發展使人們能預測自然現象,因此形成了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天庭崇拜以及神道崇拜。北辰名耀魄寶,即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貴者」。 日月星辰的軌道被認為是神道。而對於人類社會的神道,則通過以德配天受天命來解釋,禮就是人間的神道,神道設教也就是儒教。三綱五常對應著三辰五行。儒者們認為,上帝給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 「聖人亨,以享上帝」。 「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測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知周萬物,樂天知命,安土敦仁,范圍天地,曲成萬物,通乎晝夜,此皆神之功用也。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聖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雖是神之所為,亦是聖人所為。」「神道微妙,寂然不測。人若能豫知事之幾微,則能與其神道合會也……言凡物之體,從柔以至剛,凡事之理,從微以至彰,知幾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於神道,故為萬夫所瞻望也。萬夫舉大略而言。若知幾合神,則為天下之主,何直只雲萬夫而已,此知幾其神乎者也。」 程頤曰:「古者一年之間祭天甚多,春則因民播種而祈谷,夏則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則明堂、冬則圜丘,皆人君為民之心也。」或問朱熹:「帝即天,天即帝,分祭何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故謂之帝。」
宋儒程頤對於昊天上帝作出了進一步解釋,認為那一團元氣的自然之天,乃是上帝的身體,存在於元氣之中並且和元氣不可分離、主宰著元氣的天理,就是上帝。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或者上帝,就是理。這樣的上帝觀經過儒者朱熹的認可,成為後世上帝觀念的正統解說。「天者,理也;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❹ 急求教案包括小中高大學語文任意階段的一節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我最近在幫別人寫教案,在網上找到的,與你分享一哈哈~~~
《我與地壇》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 殘疾後 在地壇的啟示下對生命產生 新理解、新感悟的歷程。
2、理解母愛的深沉偉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1、 篩選信息,理解把握課文涉及的對生死和親情的感悟的內容。
2、 評價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生死和生活的態度。
3、體會作者筆下地壇寧靜肅穆、生機盎然的美。
【教學設想】
這是一片課內自讀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速讀把握文章概要,通過細讀與反復吟誦重要語段體味語言的深沉綿密和領會思想的深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命運》)同學們,請告訴老師你聽到的樂曲是什麼,它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貝多芬)對,就是那個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卻依然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他曾經說過:「我要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叫我屈服。」這是多麼堅強的意志力啊!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象他一樣向不幸命運抗爭的人。今天我們就走近作家史鐵生,一起體會他用十五年時間參悟的生命價值《我與地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作家,中國作協會員。生於北京,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響應號召到陝西務農。21歲時,因積勞成疾導致下肢癱瘓。住進醫院的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但他身殘志不殘,返回北京後潛心寫作,在與命運的搏鬥中,憑著頑強的毅力,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文字作品。 代表作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插隊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有英法日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21歲正是狂妄的年紀,忽然殘廢了雙腿,對他的打擊多麼深啊。世界在瞬間崩塌,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史鐵生用了十五年的時間長久地思索,他潛心讀書,致力寫作,終於成長為一個具有哲學家思想的作家,但這中間的過程卻是多麼地痛苦而又復雜。史鐵生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說、散文均貫穿了一點,那就是「對生命的解讀」本篇正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三、整體感知
(一)析題
我與地壇,抒情散文,借地壇抒寫自己的痛苦、復雜、深沉的感情。
(二)提問:
1。幾個部分?總體上看,各部分作者所寫的對象及特點是什麼?
2.這樣寫有何作用?
答:(一)地壇 對象 (二)母親
∣ ∣ ∣
荒蕪但並不衰敗 特點 堅忍、毫不張揚
∣ ∣ ∣
生命感悟 作用 生存啟發
四、精讀分析
1.閱讀課文第一節與第五節第一句話,說一說作者與地壇的遭遇有何相似之處?
答:我…… 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 荒蕪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我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
地壇被人遺棄同病相憐作者被社會遺棄
2.第一部分有幾處關於地壇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
答:雕欄玉砌不復在 蒼松翠 柏樹幽
四壁朱顏改 野草荒藤樂悠悠
殘陽 正紅
廢園 沉靜
蜂飛 蟻動 瓢蟲升空 金蟬脫殼
露珠滾動 滿園草木競相榮
∣ ∣
古舊 荒蕪 特點 生生不息
∣
荒蕪但並不衰敗
3.它們引發作者怎樣的思考?
答:引發了作者的三個思考即(1)我該不該去死?
(2)我為什麼要出生?
(3)我應該怎樣活?
4、針對第一個問題地壇給了我什麼啟迪?(找出關鍵句)
答:「一個人,出生了,這就是一個不再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弱小的生命,甚至連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頑強的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感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園中的小昆蟲和構成昆蟲生長背景的草木,它們全很卑微,可是它們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則生存著,它們不在意自己棲息地的」荒蕪」,反而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到使這里不再衰敗,這些原來不能引人注意的現象讓作者發現了原先不曾想過的樸素道理:即生不由自己決定,死也不該由自己決定,人活著就應順從自然。所以我雖然雙腿殘疾,也要順應自然 不應去死。
5、作者在地壇「想了好幾年」,終於找到了答案,解答了生與死的問題。地壇幫他解決了為什麼生的問題。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活下去?——為了什麼活下去?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活下去?怎樣面對冷酷、殘忍、不公平的命運?從課文的景物描寫中體會地壇對作者的影響。
答:(1)、「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盪。」「那時,太陽循著亘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地壇在等待「我」來臨的四百多年裡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滅了身上的浮華與光芒,讓生命 顯露出 本真的模樣,以便讓「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園的時候, 讓「我」看見那亘古不變的夕陽,讓我在滿園沉靜中 看到時間、認識自己。
(2)、「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地壇向我展示了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讓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主體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於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樂促使「我」認識到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悅。當然,人也不例外。
(3)、「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壇在不斷地變化中顯現出永恆的一面,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恆。盡管十五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地壇不斷地被不懂其價值的人雕琢、破壞,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個細微處滲透出來,直達人內心的深處。無論的賦予萬物生機的太陽,還是一群高歌的雨燕;無論是孩子的腳印,還是默默佇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風忽至時落葉的歌舞與氣息都深深地打動 「我」;最博大與最纖細,最沉靜與最輕盈,最古老與最年輕,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屬於自己的身影; 地壇上不斷上演著季節的 離去與來臨;所有這一切都鑒證了生命本身的律動的真實。那麼,我應該怎樣活著?
6、分析六個譬如「譬如落日。。。。。。譬如雨燕。。。。。。譬如雪地腳印。。。。。。譬如古柏。。。。。。
譬如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譬如秋風」以上六句是說古園形體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請聯系作者經歷、遭遇說說文句的含義是什麼?
答:六個「譬如」,從夕陽的燦爛、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腳印、蒼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氣味、秋風里落葉的味道,可以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應該有所作為的信念。告訴我們古園形體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就如作者雖然身體殘疾,但志不能殘,應該堅強地活著
五、結合事例談談你對生命的苦難的看法。
事例1:美國總統林肯21歲時經商失敗,22歲參選洲議員失敗,24歲時經商又失敗,26歲喪妻,他傷心的幾乎崩潰,到49歲時,他先後經歷了10次競選失敗,但他並不氣餒,到52歲時,終於當選了美國總統。(戰勝困難)
事例2;世界著名的走鋼絲人卡爾華倫達曾說:「走鋼絲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它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以這種態度來走鋼絲,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時,從75英尺的鋼絲上掉了下來死了,令人十分不可思議。後來也是走鋼絲的華倫達太太說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三個月,卡爾華倫達開始懷疑自己「這次可能會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來上,而不是用在走鋼絲上。 躲避苦難
事例3:桑蘭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在1998年7月21日的美國紐約第四次友好運動會的體育賽場中,只是一次賽前訓練,17歲的桑蘭由於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桑蘭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她的傷勢非常嚴重:第5-7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但她從醒來之後,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現在她是清華大學附中的學生。她正站起來,新的人生畫卷正在展開。 笑對苦難
事例4:美國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車禍,摔斷了被她視為最大本錢的兩條腿,她並沒有絕望,而是充滿信心地來關心周圍的事情。當她以輪椅代步時,她發現自己使用的輪椅很不方便,就找了兩位從事工程技術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將它變為很好用的輪椅,並推銷給殘疾者使用,不到兩年,她的公司已經成為加州業績最好的公司之一。 利用苦難
事例5: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純沙漠地帶。所謂的純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沒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這無雨無水,乾旱,鹽鹼,人稱「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卻有著一種古老樹種----胡楊樹。無論是站著的胡楊還是身軀彎曲或者撲倒在地的胡楊,在它的腳下,均不見有一棵小草在生長。乾裂得張著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紋,一環套一環,直接蒼天。胡楊樹,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對不幸,面對坎坷,它們竭盡全力抗爭,顯示出生命超乎異常的偉大。 抗爭苦難
-----《准備十八歲》袁麗娟
六、教師小結本課的思想內容:
1.關心殘疾人
2.珍愛生命
3.奇跡多是在惡運中出現的。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文中景物描寫部分和作者對生死看法部分。要求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晚自習下課前上交。
2、預習文章第二部分。
⑴找出文中關於母親心理活動的語句。
⑵作者對母親的態度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板書設計:
雕欄玉砌不復在 蒼松翠 柏樹幽
四壁朱顏改 野草荒藤樂悠悠
殘陽 正紅
廢園 沉靜
蜂飛 蟻動 瓢蟲升空 金蟬脫殼
露珠滾動 滿園草木競相榮
∣ ∣
古舊 荒蕪 特點 生生不息
∣
荒蕪但並不衰敗(身殘志堅,堅強地活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史鐵生在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後,漸漸看清了生命個體中必然的真相: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當他在獲得頓悟之後,就逐漸地將眼光投射到他身邊的人上。此時,他發現其實母親所承受的苦難是自己的雙倍;他發現母親的愛原來一直像空氣一樣彌漫在他的周圍,供給他呼吸,而他卻毫無知覺。
二、體味母親的「苦」
1、文中幾次出現「現在我才想到」、「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之類的話,表現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母親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徹心肺的悔恨與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2、第二段以「知道」構成的排比表現的是什麼?與後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對比,體會其中的意味。
(母親的善解人意,母親對兒子的疼愛、理解、體諒、寬容。對比以及後面的內容則表現母親在苦難面前的沉重、無助和默默支撐的忍耐)
3、請大家找出並輕讀母親的心理活動 。(檢查預習)
「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麼。」
「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
「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2、為什麼作者要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她理解兒子,知道在這種時候應該讓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裡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 兒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驚擾兒子。但是 出於一個母親對孩子本能的、刻骨銘心的愛,她又無法不為兒子的生命擔憂,她幾乎是整日整夜處在痛苦、驚恐當中。只要兒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寧坐卧難安;當兒子回家後,她想問兒子內心的想法到底怎樣,有什麼打算,卻又害怕增加兒子的壓力而終於不敢問。同時,她還希望兒子能夠找到一條實現個人價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內心一直被這種矛盾反復糾纏而痛苦萬分。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親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還要承受不能將這種痛苦現於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隨時准備接受兒子自殺的噩耗,還要想兒子今後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因此,作者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三、體會「我」的懂得與後悔。
1、早先的時候,我對母親的愛是什麼態度?找出文中相應的語句。
⑴「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 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兒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來不及為母親想,甚至來不及體會到母親的痛苦。 此處用「她的兒子」而不用「我」,第三人稱替換了第一人稱,採用了一種遠觀的態度,表現了對自己的否定。
⑵「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
母親很為我擔心,但她又不想驚擾兒子,所以她在兒子面前從來不表現出自己的擔憂。當她在家遲遲等不到兒子,就來園子里找。找不到兒子時,她焦灼、茫然不知所措;一旦看到了兒子,她又克制住自己內心想讓兒子回家的沖動,悄悄地離開。而「我」,出於倔強、羞澀等復雜的原因,躲著母親,拒絕與母親的交流。母親懂得兒子的心理,兒子卻不能體諒、回應母親的心,等到自己能 懂得母親的時候,卻已經來不及了。(輕聲齊讀劃線部分)
2、我從事寫作與母親有什麼關系?
「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指想讓母親驕傲)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
「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
為了讓母親驕傲,想讓母親能夠分享自己的快樂,是母親能因我而感到幸福。這是「我」感受到了母親生命的沉重與痛苦,希望能夠給她帶來一點亮色作為微薄的回報。而母親則是希望我能夠找到一條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無論是寫作或者干別的什麼,都應該踏實而不張揚,以堅忍的意志面對艱難的命運。
3、文中記錄了母親離去後,我搖著輪椅在園中度過的一天,作者為什麼要這么寫?
「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烏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獃獃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從清晨到白晝,從午後到傍晚,從日沒到月升, 「我」走遍了這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一切都像往常一樣,但是母親卻已經離開了「我」,一切都不曾改變,但母親卻永遠不會再來找「我」了。「我」的內心充滿了失落與惆悵,正如當初母親尋找「我」時的焦灼與茫然。到此時「我」已經真正懂得母親 那份真摯、深沉、毫不張揚的愛對「我」來說有多麼重要。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四、輕讀這部分的最後一段,仔細品味最後一句話的深情。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句 形象地表現了母親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進步中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走不出母親的心。母親的關愛像一顆會發芽的種子,不知不覺它就埋下了土地,然後 潛滋暗長。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靈才突然發現,母親的愛原來已經長成了一棵蒼翠的松柏,一直為「我」遮風擋雨。「我」在此時的頓悟與這一部分的首段「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遙相呼應,完成了作者對母愛的詮釋。
五、作業
1、閱讀《課外讀本》中《我與地壇》的其餘部分,並且抄寫第三部分。
2、讀完《我與地壇》全文後試回答:經常來地壇的都有哪些人,他們為什麼來地壇?
3、發展性作業:比較地壇與母親的異同點,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找出「地--母」的根源。
【板書】 理解兒子 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
母親 擔憂卻不敢表現 希望讓母親驕傲(不自覺) 兒子
再也熬不住了 懂得母親,已經來不及了
1、 讀「有一回……」一段,體會其中的意味。
(以我的「設想」,描摹母親在痛苦、擔憂、驚恐、不安,默默承擔著苦難。我的設想與我的自責,表現了對母愛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讀懂了母愛,而讀者,也讀懂了作者)
2、 讀「在我的頭一篇小說……」兩段,思考:兒子終於走出了一條路,母親且走了,作者的內心受到怎樣的觸動?是怎樣一種心情?
(歉意、沉鬱、哀怨,還有對母親痛徹心肺的思念)
3、 讀「曾有過好幾回……」體會作者在平而淡的敘述中,包含的濃而深的情感。體會結尾出的句號的意味。(為什麼不用感嘆號?――痛悔、內疚,但是一切真的來不及了,這種傷感是沒有什麼可以補救的了,徹底的痛苦,徹底的傷感!)
4、 默讀後一段,思考:母親給了我怎樣的生存啟示?
(母親的愛、母親的意志、母親的命運、母親的苦難,讓我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也讓我在逆境中更堅強)
7、最後一段敘述,似與前面不相承,其實是隨情感的起伏而安排,讀來不僅沒有雜亂之感,反而給人一種盪氣回腸的美。
(四)擴展: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
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
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
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
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
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
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
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
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
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
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
准備准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准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
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
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
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
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
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
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
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
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
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