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北師大小學四年級《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PPT文稿
當前位置:首頁>>初中數學>>教師中心>>同步教學資源>>教學設計>>九年級上冊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學楊萬霞
教材背景分析和教學安排說明:
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三章《旋轉》第一節「圖形的旋轉」的第一課時,是一節概念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兩種圖形變換,對圖形變換已經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圖形變換的認識會更加完整.學習一種圖形的變換大致包括以下內容:1)通過實例認識這種圖形變換;2)探索這種圖形變換的性質;3)做出一個圖形經過這種變換後的圖形;4)利用這種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5)用坐標表示這種圖形變換。
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以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為切入點,以探究活動為主線設計了四個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經歷對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觀察分析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動手進行數學實驗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問題掌握旋轉變換中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質;通過經歷對具有旋轉現象的圖形的觀察,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好作圖的基本技能。
教學准備:
1)每個學生准備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用線串住一對對應點。
2)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和一對全等的彩色正方形紙板。( flash )
教學任務分析
教
學
目
標
知識技能
通過觀察具體事例認識旋轉,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數學思考
在發現、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旋轉這一圖形變化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發展學生直觀想像能力。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
在了解圖形旋轉的特徵,並進一步應用所掌握的這些特徵進行旋轉變化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
學生在經歷了實驗探究、知識應用及內化等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具體、生動、靈活,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重點
歸納圖形旋轉的特徵,並能根據這些特徵繪制旋轉後的幾何圖形.
難點
對圖形進行旋轉變換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l 感受旋轉
觀察、發現現實生活中一些旋轉現象的共同特點.
2 實驗探究圖形旋轉的特徵
對幾何圖形進行旋轉變換(手工繪圖或幾何畫板繪圖),
探究圖形旋轉的特徵。
3 知識應用
解決蘊含旋轉變換的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
4 內化小結
對比軸對稱、平移變換進行學習反思,在思辨中完成知識內化,
完善原有認知結構.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1」復習引入
問題
( l )觀察實例(教科書圖23-1-1 , 23 -1-2 ) ,
① 鍾表的指針在不停地旋轉。
② 風扇風輪的每個葉片在電力或風力帶動下轉動到新的位置.
回答問題:
這些現象有哪些共同特點?( 2 )鞏固練習:教科書第63 頁練習1 , 2 , 3 .
師: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了圖形的幾種運動,例如圖形的平移、圖形的翻折(軸對稱),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圖形的另外一種運動,請大家看屏幕。
教師演示課件(展示圖片),
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旋轉的動態實例,旨在找出它們的共性。歸納得出「旋轉」的概念。
提出問題① ② .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這兩張圖中的運動是圖形的旋轉;它們的共同之處是都繞著一個點在旋轉。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旋轉的定義:
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O 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點O 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叫做旋轉角.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註:
( l )學生觀察實例的角度;
( 2 )在學生發現實例現象的共同特點後,要求學生試著描述出旋轉的定義
在普通、熟悉的現象中探求數學概念、定理,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容易較快進入學習角色,避免由於教學內容脫離實際而引發的學習興趣不高,被動學習的現象。
由於學生已有一些旋轉的知識,所以回答實例中的問題、歸納旋轉的定義會很順利,可讓他們在感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是具體的、生動的。
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生活,內化旋轉的定義,為活動2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
「活動2」
1) 觀察單擺的擺動,回答問題(2個)
2) 將一個已知三角形△ABC
繞一旋轉中心旋轉後,得到三角形△A′B′C′(教科書圖23-1-3 ) .
( 1 )線段OA 與線段OA′ 間有什麼關系?
( 2 )∠AOA′與∠BOB′有什麼關系?
( 3 )△ABC形狀和△A′B′C′ 大小有什麼關系?
2)「想一想」「議一議」;通過討論讓學生學以至用。
3)擴展思維。
教師設計數學探究實驗,在讓學生觀察圖形的旋轉變換後,指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問題1 , 2 , 3 ) .組織學生交流,得出正確結論.
學生獨立進行數學實驗(用手中的兩個三角形拼合旋轉)按照教師提出的探究方向度量、分析、歸納、抽象概括出圖形旋轉的特徵:
1) 對應點到對稱中心的距離相等。
2)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的線段的夾角等於旋轉角。
3) 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
在活動2 中教師應關注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後發現的「新大陸」,即圖中所存在的其餘線段、角的相等關系,並對其中正確的發現予以肯定,鼓勵學生課後進行論證.同時還應明確指出問題(1 )、(2)、(3 )中涉及的是旋轉變換的本質特徵,應重點掌握.
通過設置數學實驗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想一想」「議一議」應該是本課的目的所在,通過對上面的鍾表實例和三角形旋轉的分析,並圍繞議一議的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由形到點,由點到線,由線到角,通過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進一步歸納「旋轉」的等量關系:兩個對應角相等,兩個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相等,旋轉角相等.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活動3」
例題分析與鞏固練習:
1)等邊三角形的旋轉;
2)線段的旋轉;
3)鍾表的旋轉角度的計算;
4)教科書第64 頁例題
正方形的旋轉變換(2個)
64頁練習3個
在學生歸納出圖形旋轉的特徵後,教師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幾何畫板課件,書上例)
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問題。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註:
( 1 )學生在畫出圖形後,能否准確地運用旋轉的基本特徵表達出作圖的理論依據;
( 2 )學生中作圖的不同方法.
活動3 是所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通過「做一做」進一步認識「旋轉」中的「基本圖案」,並且要理解「基本圖案」的多樣性和相對應的旋轉角度的多樣性。
通過讓學生解決蘊含所學知識的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將新知識內化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活動4」
小結
對比平移、軸對稱兩種圖形變換,旋轉變換與另兩種變換有哪些共性與區別?
2 .課後作業:- 教科書習題23 . 1 第1 一4 、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已學過的平移、軸對稱、旋轉變換進行知識梳理.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歸納、小結。
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註:
( 1 )學生能否抓住三種圖形變換的本質共性;即它們都是全等變換。
( 2 )學生對三種圖形變換特性的理解.
讓學生通過反思已學過的有關圖形變換的知識,深入理解旋轉變換的本質特徵.同時為以後進行圖案設計活動作知識儲備.
板書設計
23.1.1 圖形的旋轉
一、旋轉的定義:
旋轉中心
旋轉角
二、旋轉的性質:對應點到對稱中心的距離相等。
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的線段的夾角等於旋轉角。
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