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進行基於項目學習的主題設計
隨著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基於項目的學習在培養學生高級思維、發展學生的21世紀核心技能方面的優勢,因而渴求在自己的教學中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但是,在進行基於項目的單元設計時,很多教師感到茫然無措、無所適從、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選擇合適的基於項目的主題!本文結合學習體會及我校教學實踐,提出以社會問題為核心、以學生問題為核心、以學科知識與技能為核心三種基於項目的主題設計視角,希望對廣大有志於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的教師有所啟發,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以社會問題為核心1.方法以社會問題為核心進行基於項目的主題設計,就是以社會問題作為項目主題的來源,著眼於人類生存的社會遠景,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其內容來源可以是人類的社會生活現狀和人類不斷面臨的社會問題,如環境問題、戰爭問題、誠信問題、社會公平問題等等。2.
優勢以社會問題為核心的項目學習,使學生有機會直接面對社會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了解射虎,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同時,因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多是劣構性的,是情境化的,定義不明確的,或者目標不明確的,通常具有多種解決方法和途徑,也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因此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及21世紀核心技能。3.
注意事項但是,在以社會問題為核心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1.必須以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描述問題、呈現問題情境,否則學生連我們要說什麼問題都不清楚,將無法開展有效的項目學習;2.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3.最好將學科教學目標有機融入項目學習活動中,畢竟在我國現階段學生的成績仍然是衡量教學效果、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學生畢竟還得參加具有中國特色的小考、中考、高考。
二、以學生問題為核心1.
優勢以學生問題為核心的項目學習,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達成項目目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解決自己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從老師的角度講,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給予個別指導,從學生角度講,有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而且,因項目主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通常能夠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項目活動。
三、以學科知識、技能為核心1.
方法以學科知識、技能為核心進行基於項目的主題設計,就是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結合學科教學目標,選取適合開展基於項目學習的內容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尤其是思品課、科學課、信息技術課,比較適合開展基於項目的學習。2.
優勢以學科知識、技能為核心的項目學習,與學科知識、技能作為基點,以學科共有的能力為中心開展項目學習,能夠保持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因而有助於學科「雙基」目標的達成。而且,此種方式比較接近現有的教學文化,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所以比較容易推廣。3.
弊端但是,以學科知識、技能為核心的基於項目的學習,著重點在於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對社會問題、學生問題關注不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不利於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利於學生高級思維能力、21世紀核心技能發展。此種方式,設計不好的話,往往會「穿新鞋走老路」!四、結論雖然,在進行基於項目的主題設計時,既可以以社會為題為核心進行設計,也可以以學生問題為核心進行設計,還可以以學科知識、技能為核心進行設計,但是三種方式各有利弊。筆者認為,一個好的基於項目的主題設計,應該既關注社會問題,又充分考慮學生成長、發展中的需求,而且又與學科知識、技能緊密相關。這樣的項目學習,既有助於激發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又有助於解決學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還有助於學科「雙基」目標的達成,因此,兼具三種方式特點的主題,應該成為我們教師進行主題設計的首選。
❷ 教學設計如何基於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教材、教參、考綱、試卷幾個方面的內涵,從學習內容、學習程度、學習行為或條件幾個角度,進行目標設計,特別要制定出學生能夠實際應用的目標。
學習目標按時期分,可分為學段目標、學期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按目標性質分,可分為結果性學習目標、體驗性學習目標、應用性學習目標。
❸ 基於項目的學習和基於活動的教學的區別
基於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關注的是學科的核心概念及原理,要求學生從事問題解決,著眼於現實世界的探究及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❹ 什麼是基於項目學習 詳細
基於項目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學習通過
能推動『學生探究』(學生探究是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
學生在教師和其他成人的指導下提出問題,並在他們的支持下來探究
和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拓展任務和『真實評估』( 真實評估要
求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而不是通過回答試卷上特定的問題來展示他
們所學的知識。)性的學習產品和表現來開發認知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基於項目的課程是由幾個重要問題引導的,這些問題將內容標准和高
級思維與真實情境緊密聯系在一起。
1、學生處於學習過程的中心位置。
2、項目中關注了學習目的,使其與課程標准相一致。
3、項目由框架問題驅動。
4、項目包含了過程的、多種類型的評價。
5、項目含有相互聯系的、能持續一段時間的任務和活動。
6、項目與真實世界有聯系。
7、通過發布和演示作業與表演,學生展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8、技術的支持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9、思維技能整合於項目學習。
10、多種指導策略支持各種學習風格。
1、目標:項目中要完成的任務。
2、角色:學生在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
3、對象:在項目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所服務的個體或群體。
4、情景:項目實施的背景或環境等。
5、產品:項目的成果。
6、標准:評價項目成果的標准。
❺ 如何開展用項目化教學設計理念開展教學實踐科學
線上教學更要加上師生互動,教師運用課前預習單,總結學生的問題並對完成質量高的學生自我展示。
語文課朗讀是關鍵,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不可或缺。
詞語的學習是有溫度的,不要給動物貼標簽,要學生們自己去感受。學習夥伴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先與學生成為學習夥伴與學生一起讀,之後可以作為師者引導啟發。夥伴教學使學生親近課堂,不脫離課堂。
課堂要紮根生活,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善於運用課文中的例教材理解:單元要素統領 增強勾連意識
不同年級,不同單元,語文要素。如這本書的第一單元是要體會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四單元是揣摩寫作方法。
單元整體思考 確定教學內容
課文中明貶實褒的寫法,聯系生活鼓勵運用。
課後思考題轉化為有效教學活動
感知發現(教師通過吃相段介紹),自讀實踐(步態,叫聲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表達運用(小練筆是閱讀與表達聯系起來學以致用)。
子。再找出描寫鵝得叫聲段中運用反語和對比的詞語。
把描寫步態的留作作業。用反語,就做小練筆。
課程結尾:下節課學習不同作家筆下的白鵝。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 第15課《白鵝》 哈爾濱市經緯小學 徐岩老師
課前導入:豐子愷的白鵝 預習字詞朗讀(窺伺,侍候,凈角,狂吠,一絲不苟)注意平翹舌。
由京劇生旦凈末丑,播放凈角視頻。
展示學生的預習單,開始講課文正文。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是過渡段,承上啟下。
重點段,關於鵝的吃相,重點講解。提出問題,帶著思考讀課文,作者是如何把鵝的「高傲」寫清楚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由上文具體解釋。穿插提問學生回答。帶動學生根據課文描述想像畫面。
默讀六七自然段,給學生自我學習的時間,畫出描述「鵝」高傲的詞語。學生回答,從容不迫,厲聲叫罵等。之後教師總結。
間接描述:鵝老爺(擬人),侍候。運用了反語,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
對比:狗的吃相與鵝的吃相不同。學生個老師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到了作者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
總結:在寫鵝的吃相上,運用了反語和對比的手法。聽了英語課,我覺得英語課和語文最大的區別就是課上的圖畫非常的多,不像數學語文,文字比較多,教師課前引入時用非常歡快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帶著疑問去聽歌,聽到了歌曲中哪些關於時間的信息?再播放一些視頻動畫的時候,有重復播放一些片段,加強學生們對這句話的印象,一遍沒聽明白,可以多聽幾遍。除了聽,還訓練了讀的能力,給學生自主的練習時間。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是中英文結合的,大多數的時候用英文來對話,小部分的時候用中文來解釋,讓學困生能跟得上老師可以更好的理解,不會因為聽不懂而學不會,而學優生也可以多聽幾遍,加強理解。
❻ 基於學習科學的有效教學設計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經過近段「國培」,我對於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的領會可以說進了一個台階,如何設計好一堂課,且簡約有效,確實是我們所有的教師面臨的新課題。李偉臣老師在講課中指出:「探究式學習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學生親自收集和獲取資料和數據,有時也包括運用已經證實的第二手資料;在實證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和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和有關的理論,做出判斷和結論;通過交流、討論、辯論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依靠講授來接受科學概念。探究式學習需要在教師引導、組織和支持下進行。」李老師特別強調「探究式學習需要在教師引導、組織和支持下進行」,基於此,我也談談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有的老師認為探究式學習一切知識都要學生來探究完成,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科學探究是一項嚴謹、且具有目標較強指向性的活動,如果一切都放手給學生,都要學生來探究完成,也許達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小學科學的科任老師要用我們老師的智慧,去引導學生進行這一項活動,做到去偽存真、殊途同歸,使這一堂課簡約有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從以下的方面做起,僅供大家參考。
1、引導學生「學中玩、玩中學 」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同學,我採取的是以「學中玩、玩中學」的方法。我們要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如在教學《觀察蝸牛》時,我帶領去野外捉蝸牛,帶到教室飼養,觀察蝸牛的自然生存狀態,從而准確全面地了解了蝸牛。這樣,一周下來,教師並沒有用條條框框去約束學生,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自由地玩,他們從無意識的玩到有意識的玩,從純粹按興趣的玩到有智慧的玩,直到自己設計玩,創造玩,教師要做的就是適時地引導。
2、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探究學習,大自然才是最真實的實驗室
我們這里地處大石山區,自然的教學資源豐富,比如各植物、動物豐富,現成的活標本很多,例如在上《各種各樣的樹葉》時,我引領學生到野外拾各種不同的樹葉,讓學生在對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
1、引導小組交流、統計:
師:「你一共撿了幾片落葉?」
「這裡面有幾種樹葉?」
「你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
讓學生寫好統計記錄。
2、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師:「請同學們把數量最多的那種樹葉全拿出來。」這些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都一樣嗎?」
「你根據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樹的葉?又根據什麼,說另外的樹葉不是同一種樹的葉?」。
又如:我在教《螞蟻》這課時就也採用大自然探究的觀察教學。教材是讓學生在課前捉螞蟻放入小瓶中,帶進課堂。在課堂上,先讓學生交流: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觀察好一些?教材中用圖畫的形式出現了一種觀察方法,即在水盆中放一個瓶蓋,把螞蟻放在瓶蓋上用放大鏡觀察,了解螞蟻的身體。我第一次教這課的時候基本採用這種方法,可學生在觀察時狀況不斷,螞蟻並不像我們預想的那樣聽話老實的呆在瓶蓋上讓學生觀察,它們六神無主地到處亂爬,甚至跳入水中。學生總忙著抓螞蟻,根本無法觀察。後來再次遇到這課時,我反思上次的教學,決定將課堂搬到實驗室外。導入時,我問大家:「你們觀察過螞蟻嗎?螞蟻是怎樣的?」孩子們都在大樹下、牆角、路邊等處經常看到,但卻沒仔細觀察過。螞蟻到底什麼樣,大家無法說清楚。「那這節課,我們就去仔細觀察螞蟻,了解螞蟻吧。」「要去觀察螞蟻了,同學們想想,觀察時又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呢?」根據大家的發言,我歸納出兩點:1、螞蟻很小,難以觀察清楚;2、螞蟻會到處亂爬,不好觀察。
「那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能想出好辦法來觀察螞蟻嗎?」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辦法還真不少。
「用放大鏡觀察。」
「找大螞蟻觀察。」
「用透明的瓶子裝螞蟻進行觀察。」
「用食物引誘它,它就會乖乖地呆在食物上了。」
「用水或改正液將螞蟻包圍住,他就爬不遠了。」
「把螞蟻用玻璃壓住再觀察。」
「不行,太殘忍了,螞蟻雖小,可它也是一條生命啊!我們不能傷害她們。」
「用透明瓶蓋將它罩住。」
「讓螞蟻在顏料上爬一會,再放在白紙上,我們就可以觀察螞蟻的腳印了」
……
多好的辦法呀!我充分鼓勵、肯定了學生的樂於思考。接下來,我讓各小組選擇一、兩種觀察方法,帶好所需工具,到校園中去觀察螞蟻並給螞蟻畫張像。比一比,哪組觀察細心,畫的螞蟻最像,並提醒生注意愛護小動物。學生們立即跑出教室,到大樹下,花壇邊,操場上去觀察螞蟻了。這時,他們不再是隔著冷硬的玻璃傻傻的看著幾只六神無主的螞蟻,不再是將螞蟻撥來弄去了;他們親近了自然,親近了螞蟻,在觀察活生生的螞蟻。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又發現了新問題,他們又在不斷的改進觀察方法。有的同學還發現了螞窩。大約20分鍾後,我讓學生回到教室,小組交流,整理自己的畫,請一些同學介紹觀察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雖然有的同學畫的並不象,但他們都知道了螞蟻外形上的主要特點,知道了怎樣解決在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最後,同學們還提出了更多想觀察想研究的問題:螞蟻是怎樣找食物的?它們為什麼不會迷路?為什麼在下雨前會搬家?怎麼樣搬家的?螞蟻怎麼樣打招呼?等等。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小夥伴去跟蹤螞蟻,繼續在自然狀態下觀察研究螞蟻。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
實驗是科學課堂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活動類型。它的基本特徵是有意識地改變某種變數,控制其他變數,探尋改變變數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科學實驗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生長和陽光的關系;模擬實驗,如模擬火山噴發;探究性實驗,如探究音樂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在強調創造能力培養的今天,應大力提倡探究性實驗。如我在教《種子的萌發時》,有的學生還提出污水可能會影響種子的發芽;有的學生還認為用牛奶可能比用清水泡的種子發芽快些,芽可能會粗壯些。這些有創造性的問題我們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由於實驗過程繁瑣,敘述起來篇幅較長,這里不再列舉.
當然,引導學生要有一個度,引導學生不等同於教師包場。只要運用適當,會使課堂簡約有效,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❼ 如何理解基於項目的學習
1.基於項目的學習中「項目」的定義:項目是基於挑戰性問題的復雜任務,它讓學生參與到設計、問題解決、決策或調查活動中;給予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相對自主地工作的機會;並最終生成現實產品或展示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理念中第一條指出:「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第四條: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強調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以上的理念就要求當代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運用一種可以體現以上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發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基於項目的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基於項目的學習是基於挑戰性問題的復雜任務,它讓學生參與到設計、問題解決、決策或調查活動中,並最終生成現實產品或展示。因此,基於項目的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很好的體現了高中信息技課程理念。
2.基於問題學習中的 「問題「問題都是來自真實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說問題一般要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讓學生覺得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自己身邊的現實問題,自己與這些問題有一定的關系。問題都是現實的而且是非良構的,不是完美合成的課本問題,而是像現實生活中的那樣具有多種解決辦法的問題。另外,試圖確定「好」問題特徵的研究提出,好的問題應該與學生的經歷產生共鳴,促進討論、提供反饋的機會以及可以允許對概念的反復接觸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