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

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10 19:05:30

❶ 歐陽修《醉翁亭記》鑒賞提綱,要詳細的

《醉翁亭記》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歐陽修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 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敘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

《醉翁亭記》不僅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游記,也是一篇具有積極思想意義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二、勾勤了一幅「與民同樂」的風習畫
三、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精巧的結構
五、出色的語言

❷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記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對快樂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民同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對於官場的一點無奈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心思想-以「樂」字為線索,通過對滁州優美風景的描寫,表現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抒發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憂愁的復雜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作者對滁州優美山水風景的謳歌,對建設和平安定、與民同樂的理想社會的努力和嚮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悶,這對宋仁宗時代的昏暗政治,無疑在客觀上是一種揭露,這些自然都閃爍著思想光芒。

(2)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

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

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

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

❸ 學完醉翁亭記,你為何而醉請從:寫作方法,情感,句式,等等角度談談你醉的理由

歐陽修是舉世公認的北宋文學大家,領袖北宋文壇達三十年,在詩、詞、文、賦等各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柳宗元、蘇軾一起被後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讓我們一起分析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來汲取文章的寫作技巧。

這篇文章寫於慶歷五年。這一年,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歷新政,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當太守。

在文章中,歐陽修將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抑鬱消融於山水酒樂之間,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我們來看第一段: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這一段重點寫醉翁亭的周邊環境之美,點出中心命意。

這一段有兩個重要技巧:

一、要層次清楚,敘寫自然。

首段由遠而近,由山到峰、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到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樂」這一中心命意,環環相扣不著痕跡,層層遞進而渾然天成。層次清楚,是語言能力高的標志,把文章的思路、段落的層次寫清楚,是對我們寫作的基本要求。

二、要在第一段把核心命意清清楚楚地提出來。

文章非常清楚地點出「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一中心,使之統攝全篇。我們寫文章,點出中心,尤其是要在開端點出中心,這一點特別重要。

第二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這一段承接上文,具體寫山水之樂。

在藝術技巧上,作者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讓描寫變得形象生動。比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瞑」「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認真觀察文章的高手,你會發現他們都是運用修辭手法的行家,因為修辭手法就是讓文字生動形象起來的手段,熟練地運用這些手法才能讓文字「漂亮」起來。

第三段: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這一段寫「山水中的人之樂」。寫滁人出遊、太守宴樂,點出太守的歡樂是與民同樂。

作者運用烘托的藝術技巧,將「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一一寫來,個個不同,卻共同營造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上下和諧的美好畫面。

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在圍繞中心的基礎上,把描寫細致化,從不同角度描寫同一中心事物,這樣既有助於打開讀者的想像力,又能給人一種理解深入的閱讀體驗。

第四段: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最後一段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進一步寫太守與民同樂的思想。

這一段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照應主題。最後一段,回扣了首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無論什麼情況下,在文章的最後,都要回扣主題,這樣才能保證中心明確,使觀點、思想得到最大限度地闡發。

下面我們從文章整體上看看,還有沒有可供我們借鑒的技巧呢。

首先,它有「不在乎官位高低,只求與民同樂」的高遠立意。立意是文章的根本,寫文章最怕立意不準確。立意要正確,還要高遠、深刻、新穎,方能體現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緊緊圍繞中心線索來寫。《醉翁亭記》用一個「樂」字貫穿全文,猶如金線串珠,將山水之樂、人民之樂、賓客之樂、游禽之樂和太守之樂結合在一起。我們的文章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的思路很亂。亂在哪裡?就亂在沒有一條明晰的線索。

再次,語言具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全文不過四百字,卻用了二十一個「也」字,再加上全文無處不在的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使得文章讀起來頓覺聲聲清朗,滿口生香。我們寫作文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加入整句,借用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我們的文章「順耳」起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寫作技巧,就是認真修改。

據說,歐陽修修改文章的苛刻程度讓人咋舌。歐陽修寫文章有個習慣,他喜歡把寫好後的文章都貼在牆上,然後琢磨推敲語句,一遍一遍地進行修改。《醉翁亭記》就是因為他不斷琢磨才成了明珠寶玉,在千年之後依然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❹ 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的讀後感,關於學習

《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文讀後感
兩個星期前我們先後學了《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篇古文。
這三篇文章的作者——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雖然柳宗元是唐朝人、范仲淹和歐陽修同為北宋文學家,文章的出處不同,但他們寫這些文章的背景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他們三個人都有被貶到偏遠地方做官的經歷——其中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八記〉便是在此時寫的,他曾經和前面我們學過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作者劉禹錫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歷史上稱「永貞革新」),最後失敗了。而范仲淹被貶到各地去做太守,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這三篇文章都有各自的風格。
要是讓我把這三篇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評論一下的話,我可以這樣說,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雖然把自己的情緒融入到文章裡面去,但是我反對柳宗元這一種面對美景而傷心的心情。你想想,在文中描寫的小石潭的景色是非常美麗的。而柳宗元卻絲毫感受不到快樂反而「悄愴幽邃」,他這樣做正如范仲淹所寫的「遷客騷人」(指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一樣「以物喜,以己悲」。說實話,我非常反對柳宗元的這種心態。
反觀歐陽修,他雖然被貶為滁州知州,但他並沒有向柳宗元那樣悲傷,而是寄情於山水,與民同樂,這一點我非常贊賞。他這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教會我面對現實,遇到挫折時不灰心喪氣,歐陽修正是這種人,他在當太守後與吏民百姓同樂,這也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事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總之,同時被貶,柳宗元和歐陽修對待現實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我反對柳宗元的這種態度,因為他比較消極,我贊賞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態度,因為他能樂觀地面對現實。

❺ 初中作文教學反思

[初中作文教學反思]人總是在衰老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還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應該的,初中作文教學反思。但是,直到現在,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我也許還只是一個門外漢。我對我的同行經常如是說:語文這行當力,頗讓人有些手足無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學。我那樣說著的時候只是一臉的坦誠和無助。也許,寫作就源於一種沖動吧,即是說激情是寫作的動力。激情決定了學生能否進行寫作,比如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學習的訣竅,如果把它表述出來與同學們交流,至少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對自己方法的改進也不無裨益,可真正能這樣做的僅是少數。又如我們的師父常說,老師在教授完一篇課文之後往往會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寫下來並堅持這么做的話,一定大又長進。聽著他這般述說時,我竟又幾分驚奇,因為於我說來,上課之前倒還有著某種激情的話,一節課兩節課下來,除了偶爾瞬間的反思,大抵鬆弛÷懶散,所以一直以來我就如蝸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們不會寫,不一定是我們不會寫,而是沒有意識倒自己需要去寫,應該去寫,即沒有寫作意識。沒有意識,談何寫作的激情,寫作的沖動呢?當務之急,是要培養一種寫作意識,或者說寫作的激情。有寫作願望,但沒有具體的生活作依託,這種激情也只是一種毫無現實根據的沖動,只有立足於現實,立足於生活,才可能產生除錦綉文章來。文生於情,情生於哀樂,哀樂生於治亂,一個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決定了他是否會產生寫作激情。如果魯迅先生沒有對舊中國社會生活的實際真切體驗,沒有對中國社會諸多矛盾÷弊病產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迫切心情何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是絕不會拿起筆來改造社會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除了可以積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脈搏,讓生活去碰撞,激發自己的寫作激情。我想倒了已故語文教育家黎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學的觀點日札優於作文,日札就是修養日記和讀書札記。我的語文老師歷來推崇周記(或者日記)可以理解為是它的一種變式,我們似乎也需要這樣的理論支撐。我始終認為周記(或者日記)應該成為學生嘗試各種敘述的一個平台:在內容上,可無所不寫;形式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隨意選用。這種沒有精神壓力和文法顧忌的寫作一旦養成習慣,在量的不斷積累下,定會有質的飛躍。許多大文學家就都有寫日札的習慣,不但增強了筆力,還以此為素材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哈佛有句名言: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和督導學生不間斷地寫周記(或者日記)進行這種自由地寫作,學生會養成一種用文字來表情達意的習慣,並將有利於他們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爭議的事件。有話可說,就有了寫作的沖動。剛開始嘗試著用文字表情達意時,也許不能很准確地把所想所說都准確地表達出來,這種詞不達意的現象只是因為對文字的陌生。堅持下去,待對文字熟悉了,駕輕就熟了,作文實在是一件小事。我們對作家的欽佩,很大以部分源於他們說出了或者說著我們想說的話。當表達成為一種需要,成為一種意識,如果我們學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寫作,一定也能彈奏出時代的強音。當然,這肯定需要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的蛻變,就像蛹化蝶一樣,但我們應該去期盼那些美麗的蝶的出現,那將給我們一個繽紛的世界。我在從事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厭煩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但分析起來,根本原因還在教師身上。教師學是否高,藝是否精,業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責任心是否強,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為此,解決學生的厭煩心理,首先要從教師入手。(一)敬業精業,授課精彩。要努力認真鑽研教材,設計課堂環節,力爭每一堂課都是精品。讓學生感道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精湛的藝術,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這種氛圍中逐漸萌發對文學,對寫作的興趣。(二)教師下水,現身說法。身教勝於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比千言萬語還要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在這一點上我做的不夠好,我准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彌補這一點。(三)典型引導,正面鼓勵。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不做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事。堅持多從學生的作文中找評析範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之處,力爭每學期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有被選做範文的機會。同時,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有對教育事業、對學生赤城的愛。很難想像,一個對現實生活冷漠、對學生漠不關心的教師會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會培養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同學生一起練筆,這樣才能在思考中進步。-------------------------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山區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原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三年六冊語文課本長期性的定勢影響。其六冊課本,每冊八單元約三十課左右。然而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系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中學生作文《初中作文教學反思》。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訓練,有些作文訓練重復出現,讀後感的訓練在四冊、五冊、六冊分別出現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師多年教學的習慣形成其定勢思維及做法,如今日益顯出其的不適應性。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首先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語文大綱規定:作文每學期不少於八次,並經常進行片斷訓練。教師時常因難教、怕改而將作文訓練的次數等於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訓練又如何能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絕大多數教師仍較重視閱讀課而輕視作文課。每學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數教師只勤於講課文。卻又把讀寫分開,加之一個月兩次作文訓練占兩三個課時,一學期包括兩次統考的作文評講,也只佔二十個課時左右。作文教學嚴重失衡是學生作文能力不強的直接原因,也是學生作文難的原因之一。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區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山區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總之,面對種種境況,山區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里教師僅依靠單元後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麼教材出路在哪裡?教材出路就在課文里。這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後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麼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於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後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三、幫助學生解決三大難問題。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是學生作文三大難題。為了讓學生有話寫,作為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學校生活素材,例如開校會、文藝晚會、野外活動、課外閱讀活動等進行作文教學。多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參與生活,多與親人和友人交談,多看書讀報、看電視,從不同的角度去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盡力拓寬學生社會見識,積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為解決沒話寫的難題創造條件。此外教師要挖空心思切合學生生活來命題或開設話題,以利於學生有話寫。其二,不會寫是存在學生中最突出的難題。寫記敘文怎樣才生動、形象;寫議論文怎樣講道理;寫說明文怎樣說才明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心中不會寫的疑團。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疑團逐步解疑,對學生,進行審題、立意、片斷寫作等各種不同方面的專項訓練。有必要教給學生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知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學生學會寫。例如初三級學生在復習寫一人數事的記敘文時,學生通常不是惱於沒有素材,而是苦於文章結構思路如何安排,數事如何組織。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指導這類文章審題、立意、組材的同時,示範教給學生用引聯式基本寫作思路:睹(聞)物思人——聯想回憶——睹(聞)物議人——總結全篇,揭示主題。結果學生很快地確立主題,按照這個寫作思路,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訓練這一類記敘文時,大多數學生都懂得靈活運用教師教給了寫作思路和方法來作相應的變通來布局。這個教給是作出示範,並不等於會局限學生個性發展,扼殺其創造精神。相反,教師更鼓勵學生在學會寫的基礎上大膽變通、創造革新。就像一個人,首先教會其走路,他才會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三,為了解決學生寫不好的難題,要求學生必須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積累詞彙。教師好好利用大量閱讀課文的教學來重視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等。也對一些生動語句多作仿寫。或給一組詞語寫一段話的練習,有意識的把要求學生把新學習的詞彙靈活運用於寫作之中。學習分類摘抄,做讀書筆記,片斷練習等。這樣才有可能寫得好。同時要在學生中確立一種思想,作文不是寫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記》中環滁皆山也就是歐陽修七易其稿最後改成的。學生應從作文的修改中達到寫得好的目的。四、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弘揚創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山區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於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❻ 醉翁亭記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

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6)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

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

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雖然政治開明、風調雨順,但卻不思進取、沉溺於現狀,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睜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悲傷又有一份歡喜。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裡的。

❼ 醉翁亭記的講解

醉翁亭記
作者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吾 《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一老於其 間,是為六一)。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散文家,詞人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因家中有一萬卷書、一千卷《集古錄》、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故稱六一。自稱醉翁則是因為他「飲少輒醉」,說明他容易醉,突出一個「醉」字。而跟他一起喝酒的人當中,「年又最高」,歐陽修年紀最大,所以得到一個「翁」字。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沙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醉翁亭記》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經》、《易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朗讀節奏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詞語解釋
1. 環:環繞。
2.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
3. 皆:副詞,都。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東部。
5. 其:代詞,它,指滁州城。
6. 尤:格外,特別
7. 壑:山谷。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樣子,然:……的樣子。而:表並列。
10. 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
11.潺潺:流水聲。
12. 釀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釀酒,故名。
13.峰迴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比喻事情經歷挫折失敗後,出現新的轉機。
14. 回:回環,曲折環繞。
15. 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6. 然:......的樣子。
17. 臨:靠近。
18. 於:在。
19. 作:建造。
20.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
21. 自謂:自稱,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
22. 輒:就。
23.年又最高:年紀又是最大的。
24.號:名詞作動詞,取別號。
25. 曰:叫做。
26. 意: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後來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 乎:相當於「於」。
28. 得:領略。
29. 寓:寄託。
30. 林霏:樹林中的霧氣。霏,原指雨、霧紛飛,此處指霧氣。
31. 開:消散,散開。
32. 歸:聚攏。
33. 暝:昏暗。
34.晦明:指天氣陰晴昏暗。
35. 晦:昏暗。
36. 芳: 花草發出的香味,這里引申為「花」,名詞。
37. 發:開放。
38.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39. 秀:植物開花結實。這里有繁榮滋長的意思。
40. 繁陰:一片濃密的樹蔭。
41.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秋風高爽,霜色潔白,溪水滴落,山石顯露的。水落石出,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42.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43.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44. 休於樹:倒裝,「於樹休」在樹下休息。
45. 傴僂:腰彎背曲的樣子,這里指老年人
46. 提攜:小孩子被大人領著走,這里指小孩子。
47. 臨:介詞,靠近。
48. 漁:捕魚。
49.釀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0. 洌:清澄。
51. 山餚:野味。
52. 野蔌:野菜。蔌,菜蔬。
53. 雜然: 雜亂的樣子。
54. 陳:擺開,陳列。
55. 酣:盡情地喝酒。
56. 絲: 弦樂器。
57.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非絲非竹:不是音樂。
58. 射: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向壺里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
59.弈:下棋。這里用做動詞,下圍棋。
60.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61. 觥:酒杯。
62. 籌: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用的籌碼。
63. 蒼顏:臉色蒼老。
64.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坐在賓客中間。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是醉醺醺的樣子。
65.已而:不久。
66. 歸:返回,回家。
67.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
68. 翳:遮蓋。
69. 鳴聲上下:意思是鳥到處叫。上下,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70. 樂①其樂②: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 樂①:意動用法,以…為樂。樂②:快樂。
7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
72. 謂:為,是。
73. 廬陵:廬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歐陽修先世為廬陵大族。

全文的中心思想
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游山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字詞讀音
① 滁 chú
② 琅琊 láng yá
③ 霏 fēi
④ 穴 xué
⑤ 傴僂 yǔ lǚ
⑥ 蔌 sù
⑦ 翳 yì

詞類活用
1. 山行六七里山:沿著山路,名詞作狀語
2.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3. 名之者誰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4. 自號曰醉翁也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名詞作意動用法,翻譯為以……為樂。(這里指前一個樂)
6. 至於負者歌於途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7. 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古今異義詞

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願望,心願】

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佳木秀而繁陰【秀:古義:茂盛、繁茂;今義:美麗】

射者中,弈者勝【射:古義:投壺,一種游戲;今義:射擊】

非絲非竹【古義:弦樂器;今義:蠶吐出來像線一樣的東西】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優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這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沿著聲音看去一道泉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這就是釀泉。山勢回環,道路曲折,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命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升起的時候,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象。早晨前往,傍晚離開。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啊。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遊。到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回去,賓客跟隨。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唱。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郡的歐陽修。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❽ 醉翁亭記的賞析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樂在不受外界干擾,自由自在!

❾ 《醉翁亭記》的問題

比較少的: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並寄託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比較好的: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幾座山峰,樹林山谷特別的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釀泉。山勢曲直,路也跟著彎轉,於是就可以看見在山泉的上方有個像鳥的翅膀張開著一樣的亭子。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在這里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於飲酒,而在於山山水水之間。這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中,寄託在酒里的。
當那太陽出來以後,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雲霧凝聚,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的變化,正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秋霜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來,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至於那些背著東西在路上邊走邊唱,走累了在樹下歇歇腳,前面的的呼喊,後面的回應,拉著老人和孩子,來來往往不間斷的,是滁州人在遊玩。我們在溪水邊上捉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隨意放在地上。著這就是太守的宴會。宴會歡暢盡興,不在乎有沒有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於是舊杯和籌碼遞過來遞過去,有的站了起來,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鬧鬧的,是諸位賓客。那個面容蒼老頭發花白,昏昏沉沉倒在他們當中的,是太守醉倒了。
過了一會兒,夕陽要落山了,人影散亂,太守回去了,賓客們跟隨著。樹林漸漸暗了下來,鳥兒在樹林上上下下地叫著。遊人離開了,鳥兒開始高興了。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而不知道人們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而不知道太守的快樂自有他快樂的道理。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可以用文章記敘下這快樂,那就是太守了。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看你的選擇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醉翁亭記的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