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學設計包含哪些方面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包括演示文稿)、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時間分配、教學過程(五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後評價與反思等內容。
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② 教學設計應重點關注哪些內容的幾點建議
—,教學目標的設計
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問題:使學生每課時要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麼程度,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並達到什麼程度,結合知識與技能,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要結合哪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內容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等等,當然,並非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要包括上述的各個方面,但必須有所依據。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日,我們應該自覺地堅持教學目標多元化,讓教學圍繞提高公民素質的總體目標來進行。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
針對具體教學內容,教師應在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的前提下,認真鑽研教材,掌握教學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通覽全章內容,劃分單元之後,再回到每節課的內容上,即運用整體—部分—整體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做到每節課之間相互聯系。進而形成一個合理性的知識結構。在挖掘教材有點的同時,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翻閱材料,從中尋找最新的有關背景資料,選擇較好的典型例題和輔導練習等,以彌補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 另外,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起來的經驗,豐富教學素材,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驗(實踐)等手段。更加直觀地闡釋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度打破或調整教材原有的格局,比如,把演示實驗可以改為學生動手實驗,把分類表述的知識可
以先聚類再分類,讓學生完整經歷分類的過程等等。
總之,在優化教學內容時,要依據課程目標的要求,本著主次詳略得當,精講多練的原則,科學合理的組織教材,明確哪些內容由教師講,哪些內容由學生講,哪些內容需安排學生自學或討論,探究哪些由師生共同解決等。
三,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指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求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即充分達成教學目標,實現這一點,要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精心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設計。
1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一般說來,一節新授課應包含學習前准備,新知識引入,新知識學習,新知識鞏固,反思小結布置作業等幾個部分。各個環節必須在時間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內容上精心設計,才能形成有層次的科學和諧的結構等…..
2問題設計
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將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問題設計首先要從創設問題情境開始,真實有趣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並且能夠有效地促進新知識的理解和遷移等……
3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
對於課堂練習的設計,要緊密配合上課內容,實時地穿插安排,多
選用難度不大,全班學生絕大多數都可以解答的習題,對於課外作業的設計,要配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達到加深理解,綜合運用的作用,因此,課外作業題的綜合性,題型的多樣性,例題的靈活性及答案的隱蔽性等都要比課堂練習高一些,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課外作業題目要分層次,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
③ 如何做教學設計與反思
1、所謂教學反復思,是制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2、按教學的進程,教師的教學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
教學前的反思:是指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並作為調整性的預測,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學中的反思:是指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自動反思、迅速調控。這種反思表現為教學中的一種機智,具有敏感性。
教學後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如上完一節課,或上完一個單元的課等等)後,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去發現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或者對有效的經驗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提升。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師的教學反思在內容上包括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三個方面。
3、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
補充問題:在課堂教學中
④ 教學設計思路說明
列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然後確定流程:導入,教學環節,小結.
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讀寫()等()個生字,會讀認()等()個生字,掌握()等詞語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主旨句關鍵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文中()的知識點,突破課文重點。
2運用聽讀、跟讀、默讀、自由朗讀等多種朗讀方法,體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課文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味課文對(內容風光人物意象)贊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對(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質)的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產生對()的興趣,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教學重點:
1了解(長城)的(構造外貌)知識。懂得()的描寫順序、敘事線索、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由()而產生()的感情。並有感情朗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通過提問法創設情境「同學們有沒有……」引起學生興趣參與課堂分享。
2、出示圖片、PPT視頻引出本文話題,請學生談圖片視頻感受。
3、對學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形成()的觀察方法、描寫順序。導入新課。(學習生字詞)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提問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學生跟讀。並通過查字典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字詞。
2、老師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引導學生識字方法,如部首歸類法記憶「」字趣法記憶「」等,強調寫字姿勢寫字習慣。
3、了解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為課文學習做鋪墊。
4、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並就文章大意同桌展開交流。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讀第一小節,思考問題:「」「」
1、通過四人小組形式展開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2、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二)在10分鍾內快速默讀第二小節,通過圈點勾畫,劃出「」問題。
1、通過四人小組形式展開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2、老師予以積極評價,引導正確答案。
(三)教師示範朗讀第三小節,請學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頓。()
1、通過尋找段落的(動詞)重音,說說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1、自由選擇朗讀方式,重點閱讀「」句子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把握文章脈絡和內容,體味感情。
3、仿詞造句,知識遷移。
4、開放課堂,復述表演。
五、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背誦喜歡的段落。
2、閱讀()課外知識,搜集()資料,故事講給父母聽。
⑥ 反思一堂歷史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第一堂歷史課的重要性,如果上得好,不僅學生佩服你,還為你以後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那提高教學質量,就不在話下;如果上不好,學生會對你不屑一顧,並會對歷史這門學科不感興趣,以後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難上加難。所以每次給初一新生上第一堂歷史課前,我都要精心准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每次第一堂課下來,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實行新課改後,感受就更不一樣了。在新課改前,我備課時只注意導語新穎,知識正確,總結到位,板書巧妙就行了,很少考慮學生參與課堂,與老師的配合。實行新課改後,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
⑦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性
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教學設計即備課,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成功的教學在於教師出色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優化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積極策略,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