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教學反思
本節課結束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發現了存在的幾個問題需在以後教學中改進:
1、教師備課不充分,對教材專研不夠。以向日葵為例的9張圖片,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以大樹為例子的幾幅圖片,有幾組學生交流時認為大樹是春天發芽,夏天長得茂盛,秋天落葉,冬天死亡,而沒有認識到大樹的生命周期是比較長的。教師在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
2、教師對學生年齡特徵考慮不夠,時間分配不合理。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寫字的速度比較慢,識字數量少,在教學第一部分內容時用時過多,而最後總結出來的植物相同特點也沒有記錄下來。造成了課堂前松後緊。
3、由於剛接手三年級學生,對學生的學情不了解,師生配合也不默契。如學生在寫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時,我以為學生能寫出許多課本中未提及的植物來,結果大部分學生寫的是課本中學過的植物。又如老師認為學生能快速回答出來的問題沒有回答出來以及學生答非所問等等。
4、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缺少練習。比如在引導學生比較「向日葵的一生」和「一棵大樹的一生」時重復啰嗦,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的教學時間不多,沒有進行達標檢測,匆匆結課。
❷ 《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教學反思
《動物有哪些共同特點》是教材動物單元的最後一章,也是對動物在運動、反應、食物、繁殖等方面的比較。前一個月,學生已經對四種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從這些動物的相互比較中,可以知道它們的相同和不同。本單元所選擇的四種小動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著不同種類、不同環境下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的形態各不相同,生活習性也各具特色,顯示出每種小動物的獨特個性,體現出動物界的多樣性。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整理已經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共同得出動物的共同特徵。繼而與植物進行比較,形成初步的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體的基本特徵,培養學生關注關心周圍的生命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填寫表格的形式,先讓學生對所學的四種動物在運動、反應、食物、繁殖等方面的比較,由小組進行討論,再進行全班討論,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總結,說出他們有什麼共同點,重在培養學生的概括和觀察總結能力。通過學生的總結出的動物的共同特點,如何驗證他是動物共同具有呢?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點,如果某一種動物不具備上面四種動物的某個共同特點就刪去,這樣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這節課文字內容較多,顯得比較枯燥,要進行適當修改,加些直觀資料。
❸ 教學反思的特徵、意義、形式
很好 太差
❹ 數學教學反思有哪些特點
(1)教學反思的自覺性。
良好的教學反思是建立在教師的教育信念,職版業精神和責任感之上。教師權沒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支撐的教學反思是被動的,短暫的反思,是教師教學上的失誤的彌補或外在壓力的被動行為。(2)教學反思的超越性。
教學反思的真諦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一切,特別是懷疑自己,在懷疑中肯定自己的成功之處,積累成經驗並把失敗作為借鑒。實際上這是教師不斷的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向高一層次邁進的一個層面。
(3)具有個性化。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審視,無時間、地點、條件限制,具有別人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教師的自我培育的過程。形成的是教師的個性化人格特徵。
(4)反思的時機性。
教學中捕捉到的靈感、信息,教學中的獨到之處,新的見解,教學中某一問題的百思不解或散步、睡夢中的奇思異想,要及時記錄下來。或充實到教案中或寫成教學隋記,都需及記錄,否則:「情境一失永難摹」。
❺ 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猜測、觀察、交流、驗證的方式探求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獲取新知識。故意誤導學生做出錯誤的猜測然後驗證,讓學生經歷了「問題——分析——猜測——驗證——結論」的科學研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數學教學思想。
2、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與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有本質不同,它與這個數的個位數無關,與這個數中的幾個數字的排列順序無關,而與組成這個數的幾個數字有關。教學中我設計了3組數先後讓學生進行排列、計算、發現,並讓學生嘗試換掉其中一個數字(5),重新組成能被3整除的數。學生的思維活躍,並在自己的思考後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的這種探究形式體現了教師「扶放」結合的指導策略。
3、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怎樣做比較簡便?我先出示了「9369」讓學生判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發現了不需加起來就能直接判斷,接著又出「682993」、「9645973」引導學生判斷,方法不斷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高。
❻ 如何評價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上完一節課之後對自己的教學質量的總結,以下是小編精心准備的教學反思與評語,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教學反思與評語【1】
教學反思
1、這節課展示了扎實、朴實、踏實的教學風格,體現了實在、實際、實用的教學特點,回歸了生動活潑、扎扎實實的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本色。
2、結合本課特點,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自品嘗、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效果很好。引導學生通過肢體語言表演,一邊表演,一邊朗讀,也適合孩子們的特點。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及師生互動朗讀等不同的策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同時也尊重了學生朗讀感悟的個性。
3、探索了研究性閱讀的教學模式。在整體感悟課文的同時,創設了一種由鮮明的圖畫、優美的文字所組成的一種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在頭腦中建構一串串問號,然後通過自己主動閱讀、體驗,在文中尋找答案,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這一教學設計使學生感受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
4.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課文,減少了大量的分析,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嘗試復習生字,鞏固生字、詞語,將閱讀和識字教學相融合。
點評 《酸的和甜的》
這篇教學設計,凸顯了教師新的理念,新的教學風格。教師能夠從實際出發,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直覺的感官人手進行教學。
上課開始,教師就讓孩子們品嘗帶酸味的檸檬、帶甜味的蘋果,這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再一次地從味覺上感覺到酸味和甜味的不同,這為講課埋下了伏筆。創設一種教學情境,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方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講「創設情境」尤為重要。這位老師恰恰理解了這一點,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如:利用粘貼的各種小動物的圖畫引發研究的問題;讓學生品嘗酸的、甜的味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理解「轉來轉去」、「跳起來」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同時也就理解了小狐狸著急的心情;教者還創設了學生與文中的小動物直接對話的形式,能讓學生融於情境中,使其與小動物產生共鳴,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個性。教師能駕馭教材,根據所創設的情境由淺人深,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
每位教師都知道:教師現在的教,是為了將來學生能自己獨立地學習。每位教師都要培養學生會學習的能力。由於這位老師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課堂上能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讓其自己感悟,自己解決疑難問題。如對「硬」的.理解,這位教師能讓學生自主地去選擇答案,從中了解「硬」的多義性,這是多麼可貴的新理念。像這樣的例子在本堂課上並不少見。 「有比較才自鑒別」, 這位老師在課堂上用實物(葡萄)直觀地比較了「一串」和「一串串」以及「一粒」詞語的不同之處,學生不但易於接受,還能了解語言的表達方式是豐富多彩的。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語言基本功訓練。這位老師在課堂上,能把學生引入角色之中,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產生求知慾,因而引發了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的行動。課堂氣氛極其活躍,學生能在這種愉悅的氛圍巾朗讀,從中體驗到快樂和滿足。
教學反思與評語【2】
教學反思: 運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實際例子、具體模型、動畫演示、模擬實驗,引導學生探究事物的基本特徵和規律,構建具體而有序的空間想像,使學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空間概念。效果挺好,但在課堂中如何更好的控制學生自己的動手實驗與小組討論、匯報、評價的關系,有待地一步提高。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突出直觀教學,主要採取以下方法:一是演示法。利用實驗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一些難以觀測、難以想像的過程模擬式地展現出來,既激發學生興趣,又形象生動。二是情境法。通過切合實際地創設一些情境,設計恰當的問題,以案例式使每個知識點能自然地導入引伸,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主動與老師協同學習,再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水到渠成地實現意義的建構。
教學評價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課堂氣氛活躍。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加大信息量,提高課堂密度。
3.通過老師的層層設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與評語
❼ 作業1:教學反思應該反思哪些方面
其主要特徵,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二是針對性,是指教師對自我 現行的行為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師對於自身實踐方式和情境,立足於自我以外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四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教師成長的周期;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 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在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就以礦產資源為例,一方面用相關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地附近(這種教學旨在滲透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觀點);但有些工業基地,如我國的上海寶山鋼鐵工業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鋼鐵工業基地,周圍並無大型鐵礦、煤礦,但卻是著名的工業區,原因是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資源的地域限制(這種教學可以滲透自然環境並非是決定性條件的觀點)。通過上述這種辨證的分析,學生一方面明確了自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這種影響不起決定性作用,就使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辨證的人地觀。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准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前都要對一節課進行精心 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會出現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生成了;第二.由於引導不得法,出現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生成的意外收獲。如果教師課後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獲得規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後續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得到提升。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 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等等。 眾所周知,過去為了鞏固 雙基,我們教師的教學往往追求對學習內容的標准化理解和課本式、教參式表達,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思維、邏輯思考、唯一答案,對學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採取壓制、迴避、冷處理甚至簡單否定的做法。這樣大量地進行反復操練,使學生學會的只是復印知識。而新課標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意識,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匡正。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習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並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於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 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❽ 教育實踐的一般性質和特點應該是情境性、反思性、智慧性,那小學教育實踐的具體性質和特點是什麼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