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後反思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本節通過讓學生們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文字、實物),知道生活、生產中有各種各樣的光源。通過對資料和實物的分析,還可以得到光源的共同特性──發光體。然後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讓學生明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教材中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的圖,示意性展示了光直線傳播的應用。教材以聲音在空氣中速度大小為基礎,從「光的傳播比聲音快」的感悟中,了解光的傳播速度。「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作為「科學世界」內容給出,以弘揚科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用光速的知識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理解一些天文知識,了解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年。
以探究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為核心,重視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是處理本節課教學內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將「光的傳播」作為探究課來處理,可以強化課題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將本課題的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課。設計引入課題從常見的「人眼看物體」開始討論,以激發學生認識光的興趣並對學生進行勞動創造人類文明的思想教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抽象的物理現象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化,讓學生從直觀的物理現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充分展現物理課教學的特點和魅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 =3×108m/s。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 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3.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資源
1.演示:小激光燈、手電筒、演示課件;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小激光燈、果凍、水、蠟燭、手電筒、帶孔的紙板、地球儀、乒乓球等。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請同學們打開窗簾,我們看到明媚的陽光照進了教室,老師看到了大家一張張的笑臉.試想,如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們還能看見物體嗎?這是為什麼?
白天,如果我們緊閉雙眼,仍什麼也看不見,這又是為什麼?
對!實際上我們的周圍就是一個充滿五顏六色的光的世界,同學們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奧秘,從本章開始,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光的世界。
不能看見。因為夜晚沒有光,我們什麼也看不見。
沒有光進入我們的眼睛。
聯系實際提出問題,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進行新課
1.光源
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禮花的圖片。
光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把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有很多能發光的物體,它們都是光源,誰能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呢?
為了使用方便,人們研究並製造了人造光源,它的發展有一段很長的歷史,請看圖片展示: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後來又出現了火把、油燈、蠟燭,現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種電燈,人造光源還在發展和改進。
2.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請看老師手中的小激光器,它發出的光在遠處的牆上產生一個亮點(演示)。請大家猜測,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呢?
B. 小班教案社會健康跟著小旗走
設計意圖:
天氣來逐漸自熱起來了,有太陽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地上有自己的影子,頗感興趣,我想可以通過影子培養他們四散跑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跑,培養躲閃能力。
2.知道物體在陽光下會產生影子。
活動准備;
1.活動前了解影子。
2.選擇有陽光的場地。
重難點: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跑活動過程:
1.找影子。
(1)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邊念兒歌(走走走,走走走,一個拉著一個的手,拉拉手,拉拉手,拉成一個大太陽。)邊圍成一個大圓圈。
(2)一起找一找別人與自己的影子。
2.踩影子。
(1)「小兔」分散踩自己的影子。
(2)「小兔」互相追踩別人的影子,提醒幼兒避免推撞。
(3)游戲反復數遍,注意控制活動量。
活動延伸:
可利用散步等戶外活動時間,帶領幼兒觀察樹影、大型玩具影子。
活動反思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追得很盡興,但是教師要規定好范圍,以免幼兒跑得太遠,消耗過多體力。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光是怎樣傳播》教案設計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那些光呢? 生:日光,燈光,
2、師:觀察真仔細,那這些光線是怎樣傳播的呢?生描述。
(同意)師說:真的嗎?我覺得光線可能是曲線傳播的,可能是波浪線啊!
(不同意)師:看來大家的看法不統一了。
二、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
1、師:那能說說你的想法嗎?(詢問不同意見的同學)
生:自由說。(正面的,表示懷疑 真的?是這樣嗎?噢?有沒有不同意見?)生:反駁
2、師:那光線究竟是怎樣傳播的呢?今天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出示幻燈:光是怎樣傳播的)
三、設計實驗驗證:
1、同學們有了猜想,那接下去就要我們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我們的猜想。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用什麼實驗方案。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2、請同學們來匯報自己小組里討論出來的方案。
生:拿一根彎的管子,用燈光從一頭照過去,如果另外一頭能看見光,就說明光是彎曲的,如果看不見那就是直射的。
生:拿幾張紙,在紙上打孔,再拿一張沒有打孔的紙放在最後,看光能不能通過孔射到最後一張紙上,如果能說明光是直射的。
3、師:同學生的方法真不錯,那我們就選擇第二位同學的方法。請小組長到我這里領取材料,我們就試試看,開始吧!(師巡迴指導)
4、反饋。
師:孩子們,成功了嗎?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生說實驗過程,三到四組)
生1:把一張小孔板放在中間,讓光源對著小孔,光斑就射在了屏上。再放第二張,讓兩個小孔下統一在一條直線上,第三張也是如此。
生2:把三張小孔板貼在一起,讓三個小孔成一條直線,讓光源射過去,光斑也可以出現
生3:把三張小孔放在桌面上,用眼睛來調整,讓三個小孔成一條線。
5、師: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三孔位於一線,光斑出現在屏上。
三孔不在一線,光斑被擋住 。
6、教師出示幻燈,演示光通過小孔射到最後一張紙上的全過程。
學生得出結論:光是直線傳播的
四、進一步驗證
1、師:剛才的實驗已經能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了,可科學結論的得出需要反復驗證,最好能用多種 方法驗證,我們能用前面第一位同學說的方法來驗證這個結論嗎?
生:能!
2、請前面這位同學再具體說說實驗方法。
3、師: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生描述或者演示)
生:用鐳射筆對准管的一端,打開光源,看光是不是還能通過管子照出。
4、師:你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生:讓彎管變彎時,光就只能照到彎曲的地方,不能從另一端出來了。
5、師:都是這種現象嗎?這個現象能說明什麼?
生:光是直線傳播的。
五、觀察光束
1、師:你們能想辦法讓我們親眼看到筆直的光柱嗎?
生:把手貼近物體,上下擺動,出現光柱
生:晚上把手電筒射向遠方,會有光柱。
生:找一個有煙的地方,然後射出光會出現光柱。
2、師: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大家可以回家試一試。我這里也有一個方法能讓大家看到光柱。
杯子里放點淡墨水,然後把燈貼著玻璃杯。
4、師:看到什麼了?生:一道筆直的光柱
師: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光究竟是怎樣傳播的》這個問題了嗎?(指課題)
生:可以,光是直線傳播的。(板書)
六、聯系生活實際
1、師:孩子們,你在生活中見過筆直的光路嗎?說說在那裡見過?
生:回答(車燈,舞台上的燈,陽光,大霧天的燈)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圖片)。
生:這些圖片都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2、師:現在我們能解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
學生嘗試回答。
七:鞏固作業
1、 完成課堂作業。
2、 當堂校對作業。
教學的思:
這篇課文是光單元中的第三課,整個光單元的知識點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都很簡單。如果我們教師把重點放到對知識點教學上的話,那麼這節課最多20分鍾就上好了,而且學生們都能很熟練的掌握「光是直線傳播的」這一概念。但這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作為科學教師我們就要想辦法,如何去深挖教學內容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根據你上的內容,我覺得在上到後面光束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學生拿出紙筆設計畫一畫,學生甚至可以展開聯想從地球上畫一束激光射到月球上。不必拘泥我們教師的答案,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我還看到過這么一個實驗,在一桶水的某一個地方開一個孔,讓水從孔中流出來,讓後用手電筒從一定的角度照下去,我們會看到光線不是直線傳播,而是會隨著水流彎曲起來非常有趣。我們可以把這個實驗做給學生看,這時就會顛覆學生前面得出的「光是直線傳播的」這一概念,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在碰撞中得到發展。
D. 《幸福是什麼》優秀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
公開課幸福是什麼 一、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著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來到了《巨人的花園》,進入了一個唯真、唯善、唯美的童話世界,下面讓我們再來重溫童話里的真、善、美,看看你又會有哪些新的收獲呢?(課件展示圖片、文字) 請大家齊讀。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感受?說得真好,分享快樂也是一種幸福!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誰著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繼續追尋《幸福是什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 三、 初讀感悟。 1、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鏈接語,提煉出學習信息,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2、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幸福是什麼?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注意做好批註。 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收獲,下面哪個同學來交流一下這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簡要復述課文) 哪位同學來評價一下他們復述的怎麼樣? 大家說的很好,復述課文時要做到語言簡潔,內容具體,脈絡清晰,記住了嗎? 四、 再讀感悟。 人們常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至26自然段,也就是從42頁「他們都照自己的話做了,到課文結尾」,看看你是否會有新的體驗,或者讓你心動的地方?動心處請做批註。 下面咱們來交流一下你的學習體驗。 板書 聽到同學們讀得這么美,老師都忍不住想要讀一讀了,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課文,再次感受一下幸福是什麼,好嗎?下面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2、交流情感體驗。 大家都明白了幸福是什麼,相信大家也都有過許許多多幸福的記憶,下面結合自己身邊的事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哪位同學來打第一炮?機會總是給勇敢的人准備的! 同學們說得太感人了,是啊,幸福是一朵美麗的小花,找到他的人都是快樂的;幸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看到他的人個個心滿意足;幸福是一縷明媚的陽光,溫暖著寒日里的每個人。幸福是一種感覺,卻可以畫在臉上,描在眉間,唱在嘴上,寫在心裡。幸福是一種體驗,卻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擁有。拿出你的幸福,一個人的幸福會變成許多人的幸福。 五、 拓展閱讀: 讓我們感謝埃林彼林,講我們帶入這樣一個真善美的童話世界,無獨有偶,作家魯克也給我們記錄了一篇美麗的童話《誰丟了尾巴》,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想一想這篇童話和《幸福是什麼》之間在寫作手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1、 語言親切、自然、優美。 2、故事情節動人。 3、寫作方法多樣,想像豐富。、4 、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是啊,每一篇童話都會引起我們感情的共鳴,語文基礎訓練上也為我們編排了一篇感人的童話《幸福在哪裡》,讓我們一睹為快,看看哪些地方引起了你心靈的震顫呢? 誰來交流一下讀後的感受?(把句子補充完整。) 六、 作業: 同學們,幸福就像是氧氣將我們圍繞,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現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給媽媽捶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扶著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是幸福的;當同學教會你一道難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們送給老師一張節日的賀卡時,我們都是幸福的!總有那麼一些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感動於心,銘記於心,課後,請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間記錄下來吧! 同學們,就讓我們在幸福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好嗎?大家一起來!齊唱《幸福拍手歌》。能與同學們一起上課,我感到很幸福,大家幸福嗎?那就讓我們共同祝福所有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生活幸福,好嗎? 這節課就上到這,謝謝大家,下課!
E. 小學音樂 我怎樣長大 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第三單元足跡中的歌曲,歌曲的曲調優美動聽,三拍子的節奏特點使得歌曲在優美的同時富有動感。這首歌曲的歌詞看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而且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學唱時引導學生回憶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指揮圖式是這節課我將考慮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唱歌實踐中,鞏固三拍子指揮手勢。
在趣味導入環節我以說說「我怎樣長大」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自己是怎樣長大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不錯的。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又導入了新課。在第一遍聆聽音樂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從而復習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和指揮圖這些都進行的比較順利,之後的節奏練習我認為可能是這節課設計的欠缺點,我把歌曲中前三小節的節奏提出來,請學生根據三拍子的節奏特點試著打打拍子,這時我發現孩子的臉上皺起了眉頭,我才發現這個節奏對於這個班的孩子來說可能比較難,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花了挺多的時間教授知識,但是結果沒有預期的好,孩子學的比較枯燥,掌握的情況也不夠理想,所以導致在學習新歌的過程中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所以歌曲學唱的效果也不夠理想。所以我認為今天這節課教授的不是很成功。
通過課下的認真反思發現,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只重視對教材的重視,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的知識基礎,也就是說只備了教材而沒有備學生。其實備學生比備教材還要重要,因為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才是主題,如果課堂教學設計只考慮到教材的學習而忽視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今後我會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有效課堂。
篇二: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我怎樣長大》是人音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足跡》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 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們對音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在演唱時能不喊唱,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氣息.從四年級時起,學生已經學習了豎笛的吹奏,並且能做到看譜吹奏,在本課我決定在五年級二班做一次大膽的嘗試——自學歌曲《我怎樣長大》
在初聽歌曲之後,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將用我們的小幫手——豎笛來幫助我們自學本課歌曲」話音剛落,就引起了一陣陣的討論聲。「老師將做自學前的兩次輔導,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接著我范唱歌曲,只見學生們個個都認真的聆聽,還用手指按歌曲的進度指著。在范唱之後又做了豎笛的范奏,他們拿著豎笛認真摸索著指法,認真度真是空前。
自學開始了,同學們按照分開的小組開始了自學,只見他們先進行分工,分為吹奏和歌唱兩組,一起進行學習。教室里豎笛聲、唱歌聲、討論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經過20分鍾的准備各小組閃亮登場,只見他們胸有成竹的走上前來,按照自己的分組進行表演,雖然還有一些樂句還不是太熟練和准確,但表演起來卻是很自信。
通過這次自學,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豎笛吹奏水平,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雖然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但對於第一次嘗試來說表現確實不錯。
篇三: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故事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主題曲。由吳天忍作詞,徐景新作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跡,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
在學習歌曲第一段時,我讓一部分學生輕輕跟著音樂哼唱,一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少年兒童不畏風雨、健康成長的精神風貌。 第二段是二聲部,比第一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重點是二聲部的教學。通過把學生分為兩個聲部,並進行角色分配,一個是藍天一個是小樹,2種聲音不同的音高分開練習,讓他們在練習中體驗小樹的成長。然後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最後利用這首歌進行情感教育,鼓勵學生向老師、同學說說心裡話,增進了師生、同學間的相互理解。
歌曲學會了,同時也進行了思想教育。可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提高。比如二聲部的合唱教學,兩個聲部的學生在分開演唱時都還不錯,可當合在一起演唱時,兩個聲部的聲音還不是很和諧,所以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演唱過程和教學中多引導練習。
篇四:我怎樣長大教學反思
生命教育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長。生命意識是學生良好的一種素質,但只是一種潛在的素質,有待於教師去喚醒和培育。有了正確的生命意識,才會有正確的生命態度,才會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音樂課作為隱性的課程,就要充分發掘教材,充分利用藝術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和對生活的創造熱情。
從生命教育的理念出發,本課我設計了一條情感線,就是借「小樹」是如何長大的,它除了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之外,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那如何讓學生唱出對「這樣就會長大」的喜悅心情,感受到長大後的甜美幸福的感覺,是本課需要達成的情感目標,也是一個難點。
一、情感先導,以情激趣
培養審美體驗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核心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應採用多種手段創設藝術氛圍,提高學習興趣。首先在在課始階段我設計了用音樂的方式來探討「長大」,從學生已學的歌曲《小樹快長高》導入,然後由淺入深模仿樹葉的沙沙聲,在旋律音程的上行中,在和聲音程音域的寬窄中聽覺體驗樹的「長大」;小樹長大成叢林,在松樹林和灌木林的旋律線對比中聽覺、視覺並用,充分感受高低聲部的旋律行進特點,提前化解了兩聲部學習的一個難點;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小樹的成長還需要什麼?在目標引導下,同學們初次完整聆聽歌曲,在歌曲中找到了答案——小樹的長大更需要「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的頑強意志。樹的長大尚且如此,人的長大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接下來在歌曲學習中,在對影視音樂作品的感知、鑒賞中,以情感人,使學生了解電影角色在經歷了一件件事情後,慢慢長大逐漸懂事,從而遷移到自身,明白「我怎樣長大」的主題。在情感線的引導下,歌曲演唱的難點,把它安排在這么美妙的情境中,提前突破難點,提問強化了對難點句的學習。為下面順利學唱歌曲作鋪墊。
二、聆聽中體驗、實踐中發展
音樂課應體現音樂學習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在每次的設計環節上,我注重以聽覺為先導,動覺、視覺積極介入的審美感知方式,讓學生能圍繞著音樂本身展開豐富的想像,用音樂語匯、音樂要素分析作品,用動人的歌聲去歌唱,充分體現音樂學科本身的綜合。
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起始階段、展開階段、深入階段、還是結束階段,實踐與體驗是音樂學習的核心環節。歌唱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方式,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在為了提前解決兩聲部合唱難點時,用圖畫板畫出了一棵棵音符樹,又把這些音符樹根據旋律連成了高低起伏的音符山,在兩聲部音樂伴奏下,在音符山的重疊分合中唱准唱好三度音程居多的兩聲部旋律。還有在教學中,我還注重運用多種形式(演唱;音頻、視頻欣賞)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在音樂實踐中,我妙用手勢,師生共同參與,各個環節在逐層深入的目標驅動下充分演唱:唱單音、唱旋律;分聲部唱、兩聲部合唱;以唱准音高為目標的唱和有強弱變化帶上感情的唱……,聽和聲、唱和聲、學歌曲,在音樂學習中充分實踐,竭盡全力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在互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集體合唱,提高學生相互協助的能力,逐漸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
另外,在教學的拓展環節中,我特意選擇了電影片段:王老師住院期間和同學們一起為小朋過生日的情景。在這個片段中,王老師為小朋在電台點播的歌曲《我怎樣長大》不但讓學生再次聆聽熟悉歌曲,其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表現出同學們謙讓、懂事、富有愛心的優秀品質,讓教室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孩子們懂事了、長大了,從而了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思想,深化了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F.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陽光教學反思
-詩歌《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羊與草地、小魚與河水、蝴蝶與花兒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系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尤其是抽象思維已經萌芽,加之積累的生活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們願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在詩歌《家》的教學中,我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對其中的圖片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仔細的構思。因為我發現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要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首先大幅生動的電腦課件為整個活動創設了濃濃的"家"的氣息,使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和創編有章可循,從而也創設了濃厚的語言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有的說。
活動開始我利用了電腦課件將天空、樹林、草地、小河、花兒等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和贊美,再通過幫雲朵、小鳥、小魚等找家,激發幼兒參與思考,探討雲朵、小鳥、小魚、小羊等與天空、樹林、小河、草地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幼兒充分理解這些事物間關系的基礎上,再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地將詩歌呈現給幼兒,使理解詩歌的過程自然而有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整個環節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做到了幼兒嘗試在前,理解在前,教師小結在後,幼兒欣賞在後,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為仿編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獨立仿編環節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願,"創編自己喜歡的詩歌",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從而充分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和成功感,又把更多的想和說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們,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詩歌念給在場的所有人聽,以此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仿編詩歌過程中我設計的仿編圖譜操作材料,能有效地引導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內容用畫標記圖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不僅創作的興趣足,而且還能發揮想像,大膽、完整得仿編詩歌。同時在仿編環節為幼兒提供較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幼兒有表現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這里幼兒可以大膽地求助於在場的老師,不僅發展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且教師及時為繪畫表達有困難的幼兒做符號記錄,能幫助幼兒及時的展現語言勞動成果,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到成就和滿足,從而樂意大膽的表達。通過此次教學使我對詩歌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的原有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學,大膽地運用和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別是教學過渡語的自然而有效的運用技巧還有待於不斷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