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飛出地球,遨遊太空,
v≈7.90千米/秒
就是把g=0.0098千米/秒2和R=6370千米代入計算公式是;v=根號下gh km/s
❷ 幼兒園小班數學飛行比賽的教學反思
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❸ 怎樣才能飛出地球
第一宇宙速度是7.8千米/秒,這樣可以繞軌道飛行,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這樣可以飛出太陽系
物體達到11.2千米/秒的運動速度時能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在擺脫地球束縛的過程中,在 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並不是直線飛離地球,而是按拋物線飛行。脫離地球引力後在太陽引力 作用下繞太陽運行。若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物體的運動速度必須達到16.7千/秒。那時將按雙曲線軌跡飛離地球,而相對太陽來說它將沿拋物線飛離太陽。
人類的航天活動,並不是一味地要逃離地球。特別是當前的應用航天器,需要繞地球飛行,即讓航天器作圓周運動。我們知道,必須始終有一個與離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 在航天器上。在這里,我們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因為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正好與物體 作曲線運動的離心力方向相反。經過計算,在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7.9千米/秒時,它所產生的離心力,下好與地球對它的引力相等。這個速度被稱為環繞速度。
上述使物體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速度被稱為第一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 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而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物體離地球中心的距 離不同,其環繞速度(第一宇宙速主)和脫離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有不同的數值。
❹ 為什麼人類飛出地球了,還到不了天國,見不到上帝
因為地球外面是別的星球
❺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麼 教學反思
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於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 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麼,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章,要求學生 根據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熱、刮風、下雨等現象,特別是經常影響本地的台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使學生們知道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環境問題,人類只有認識自然規律,趨利避害,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後, 帶領學生到工業區考察,參觀陶瓷廠的污水處理設備,並聽廠領導的介紹。同學們對工業「三廢 」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的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3.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可以結合環保紀念日,讓學生參與環保實踐,提高環保意識。結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9月1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10月6日世界糧食日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讓學生主動參預環保活動,如走上街頭進行宣傳環保知識、舉辦環保專題講座、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徵文競賽、舉辦環保繪畫比賽、植樹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參預環境打掃等,另外還通過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野外考察、郊外遠足、參觀訪問等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環境觀測,水污染采樣化驗,調查對比,以及鄉土地理環境、生態的調查,通過這些環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環境知識,陶冶情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自覺投身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去,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不是把環境科學系統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使他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採用適當的方式處理與環境有關的事宜,因此,在地理課上選擇教學內容是環境教育和環保意識培養的難點。高中地理教材上許多內容都和環境教育有關,而現實中的許多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情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科學技術是面雙刃劍(如農葯的使用、氟利昂利用的興衰、核能發電等),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課上進行環保教育必須把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利害關系講清楚,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地理教學中的許多內容與環保教育的內容類似,雖然教學目的有所不同,但都是與學生生活實際關系密切,而且多處於變化之中,教師進行教學時根據所學科學原理和所掌握的材料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看待環境保護問題
❻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一課《地球什麼樣》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激起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並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地球的模樣,知道不同的地表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方;學會使用頓號。
2、教學難點:了解北極和南極。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的最基本的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
2、學會本課生字「渾、牧、泊、漠、茫、礦」,理解「渾身、牧場、白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直觀感知。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是什麼樣的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儀(或地圖),提問:看了地球儀,你對地球有什麼新的發現和疑問嗎?(註:也可播放有關的課件演示。)
是啊!地球儀正是根據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狀況而製作的模型,你們的這些發現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帶著你們產生的疑問(如:地球上的各種顏色表示什麼)來讀讀課文吧。
二、自學課文。
1、口頭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讀准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簡要說說地球什麼樣。
2、學生自學。
3、檢查反饋。
(1)分組分節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說說地球什麼樣?(點出地球是個「大圓球」,「穿著花衣裳」即可。)
(3)隨機理解「渾身」這個詞語。
(4)引導體會地球的形狀和顏色特點,指導朗讀第2節。
三、研讀3-7段。
1、自由讀課文3-7節,邊讀邊劃,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幾種顏色?它們各是什麼地方?
讀後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反饋交流,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3)質疑:你對所填的詞有哪些不理解?
(北極:地軸的北端,北半球的頂點。南極: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南極、北極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蓋著積雪。)
2、拓展想像,句式訓練。
(1)想像一下,地球上的顏色除了剛才所填的事物,還可以填什麼事物?
那綠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那藍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問:你所填的事物有什麼根據?(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徵,按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描寫。)
(3)選取學生所填的一個句子,與文中相應的詩句進行比較。
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那綠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場。
讀讀上面的句子。
體會:課文中為什麼不寫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遠遠地看地球,看不清細小的物體,只能看到大面積的概貌。
3、學習頓號與「和」的用法。
(1)出示課後第4題的句子,同桌互讀句子,說說頓號與「和」的用法。
(2)指名反饋。
(3)師小結:頓號前後的詞具有共同特點,並且可以換序,「和」一般用在最後一個詞前。
(4)完成作業本第6題。
四、作業。
1、朗讀課文,感受地球之美。
2、課後識記有關地球的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1、8小節,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地球,抒發心中激動之情。
,12
【
3、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並在老師指導下正確選擇義項。
4、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熱愛之情。
地球多美啊!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從來沒有真切地看過穿著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親,你有什麼好辦法嗎?(生自由述說)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們暫且就乘上科學家們已經製造的飛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齊讀第1小節。
課件演示:飛船緩緩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在飛船里觀看地球的情景。(准備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
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第1-7小節。
討論:結束了這一次虛擬的旅行,你最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想做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展示學生寫的話和畫的畫,師生共同評議、討論。
過渡:小朋友們這么愛護地球,而且都有學好本領,長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遠大理想,我相信當我們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准會更漂亮。
二、學習第8節。
你認為地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提出我們要注意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美麗下去,讓這顆藍色的星球永遠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三、配樂朗讀全詩,指導背誦,抒發熱愛之情。
四、鞏固部首查字法。
1、回顧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驟,寫出序號)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帶點字的意思。
牧場 草原 白茫茫 渾身
3、反饋交流。
❼ 怎麼飛出地球的
根據科學家計算,每秒達7.9公里,並且從水平方向拋出去,就能使火箭沖出大氣層,也叫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小於這個速度,它就會被地球引力拉回來。火箭要飛出地球。必須要要達到每秒7.9公里的高速度必須使用多級火箭。火箭是靠往後噴出的氣體產生的反作用力前進的。氣體噴出得愈快,火箭前進的速度也就愈快。要達到很高的飛行速度,除了要求有很高的噴氣速度,還需要攜帶大量的燃料。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妥善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火箭在飛行中隨著燃料的消耗,減輕在繼續飛行途中的重量,大大提高飛行速度。這就是採用多級火箭的方案,現在發射的人造衛星,就是用多級火箭將它們帶到空中去的。多級火箭是把兩個以上的火箭,頭接尾,尾接頭地銜接在一起。當最末尾那級火箭燃料用完以後,它就會自動地脫落下來,接著第二級火箭立即發動;第二級火箭燃料用完後也自動地掉下來,接著第三級火箭發動起來……這樣就會使裝在最前一級火箭上的衛星達到每秒7.9公里以上的速度,環繞地球飛行或飛出地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