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教學設計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1 16:50:45

1. 歷史18課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中國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當時俄國的火槍並不比中國的弓箭優秀多少,相反當時的清軍還有一向很大的優勢,火炮,在火炮數量上大大高於俄軍

2. 請問各位歷史大師!

1、加強了台灣寶島和祖國內陸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維護國家統一。
2、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的戰爭,軍隊人眾多,英勇奮戰,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俄軍被圍孤城最後戰敗。
3、戚繼光抗倭, 等
4.巧渡鹿耳門,登陸禾寮港,水陸戰台江,迫降赤嵌城,圍困海上堡壘,斷水源,荷軍獻城投降

3. 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的復習資料..

語文句子品析一般課內閱讀句子品析就是這些。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麼?在這里是什麼含義? 「痴想」的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2、為什麼說是「隱秘的想望」?因為「我」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瞭望見大海,而這個想望並沒有告訴別人,所以說是「隱秘」的。
3、為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鐵青」不僅寫出遠山的顏色,也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本以為能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裡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鐵青。運用的是擬人手法。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這是媽媽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並非指實在的東西,所以說是飄來的。
6、「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呢?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裡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7、「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因為「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驚喜,使人興奮。
8、父親是怎樣教孩子脫險的?「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父親教兒子把困難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這樣困難就容易克服。
9、父親教子的方法有什麼普遍意義?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給以指導、鼓勵,不能包辦代替,路要讓孩子自己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成熟起來。
10、父親教子的方法對「我」的一生有什麼影響?「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應付一切困難和危險。
11、「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起終極。」這里運用比喻,把靜態的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動態的瀑布,顯得氣勢非凡,亮麗輝煌,生機勃勃。
1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運用比喻,形象生動的寫出紫藤蘿花色彩上亮麗輝煌的動態美。
13、「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長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里用帆和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14、「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運用擬人的手法,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的寫出美好可愛的神態,把花寫活了。
15、面對著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
16、作者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和悲痛呢?「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手足比喻兄弟,這里說的是作者的弟弟生命垂危,做姐姐的十分悲痛。
17、作者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本文寫作時間是1982年,使多年前正式十年浩劫的文革時期,那是「四人幫」橫行逆施,顛倒黑白,連花也難逃厄運。粉碎了「四人幫」撥亂反正,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神州大地重又勃發生機,欣欣向榮。紫藤蘿花又開花了,繁花似錦。這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
18、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悟道了什麼?悟道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19、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稀落,遭遇不幸,過了這么多年,又開花,而且開得這樣繁密,這樣生機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頑強和美好,人類也是如此,人類個體生命雖有所不幸,但人類的生命長河並不因此而停止流動,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展。因此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20、「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組成了碗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這句話表面描寫萬花燦爛組成流動的瀑布,實際上象徵了新的歷史時期開始,億萬中國人民煥發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去。只有每一個中國人都奮發有為,四化大業才能燦爛輝煌。
21、「但理想有時候有時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說的是什麼意思?這里說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你可能覺得理想很容易實現,越是後來越是認識到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22、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意思?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包括金錢與私慾甚至生命為前提的,所以說又是一種犧牲。
23、「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這句話怎樣理解?製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副產品。這里是比喻的說法。你為理想而奮斗,理想終於實現了,社會給你帶來榮譽,人民贊美你,這種榮譽,這種贊美只是實現理想後附帶來的東西,不是你所追逐的目標。
24、為什麼「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麼會有歡笑?歡笑里怎麼會有酸辛?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得到的不是榮譽,而是被誤解,被孤立。他們為了理想而奮斗,處境盡管極寂寥,但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所以在歡樂里又感到酸辛。
25、如何理解「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這兩句詩?「忠厚者」指被誤解的懷有崇高理想的人,他們被誤解,被孤立是不幸的。但是在遭受種種不幸之後迎來的是理想的實現,於是他們便「絕處逢生」了。
為什麼說「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神聖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來講,這便是「痛苦」;而痛苦的磨練又是奉獻著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一切神聖的事業都是這樣,需要你為此承受犧牲,但是為人們幸福而犧牲個人幸福的人,他們是神聖的,他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為什麼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呢?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都是新鮮的,是從未體驗過的,特別富有刺激性,給人的印象不可磨滅,使人回味無窮。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經歷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我們的命運是被安排定了」與「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是不是矛盾的?為什麼?不矛盾。「被安排定了」是說行道樹是被人們把他們種在這里的;「我們自己選擇的」是說行道樹不願意與同伴為伍,樂於為人類奉獻,春天長出綠葉,夏日獻出濃蔭。
「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雙線道德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結合具體語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用擬人手法形象描繪出行道樹站立姿態,並與森林中的同伴進行對比,為下文揭示奉獻者自我犧牲的精神作了鋪墊。
「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結合具體語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城市充滿灰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結尾這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又有什麼作用?結構上照應開頭,收束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你是如何理解《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的?這句話是對人類的諷刺。我們的主人公慧心為泯,悟道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而人類則相反,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貪得無厭,竟然到了「為財死」的地步。
你怎樣理解王子所說的「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在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王子的話道出了一個真理,即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第一,苦難是人生中應有的,我們切不可懷僥幸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到別人的頭上,而應該對自己也會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准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姿態來承受,要在艱難困苦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努力走出困境。第三,從最低限度上說,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沒有遭遇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這個規律不能成立。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來磨練自己。比如登山、長跑,這些並非厄運,但是也需要堅韌的意志,是可以鍛煉人的。
你怎樣理解「我的唯一的奢望是在一個自由國家中,以一個自由學者的身份從事研究工作」?因為他曾經生活在被佔領的波蘭,缺少自由,沒有寧靜的科研環境和氛圍;而科學是無國界的,科學研究需要和平的環境、自由的精神。所以作者非常珍惜和平、安靜的生活環境,視其為理想的境界。
「人類需要講究現實的人,他們在工作中獲得很多的報酬。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家。」居里夫人所說的「講究現實」與「夢想家」是什麼意思?「講究現實」是通過工作取得物質利益,因為生活畢竟需要金錢,獲得很多的報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夢想家」則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為工作而工作,為理想而研究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質利益的觀念。居里夫人對前者持理解的態度,對後者持贊同的態度。
為什麼作者說,科學家也應當是「一個小孩兒」?這反映作者怎樣的心態?因為科學本身具有偉大的美,魅力無窮。這種美,這種魅力,猶如神話故事一半;在這美妙的科學世界面前,科學家就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的小孩兒一樣。這反映了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態。
「我一直沉醉於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世界的優美」不是指自然景色的優美。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世界的,是揭示物質世界的規律、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的。認識了規律,發現了奧秘,就會覺得這世界真奇妙。「優美」是指物質運動規律以及物質內部結構,研究物理、化學,就會感覺世界的優美。科學越發展,世界越是展現它的優美,所以說「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
如何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你還能找出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活成語嗎? 這里借「松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指出為人須如松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與環境的考驗。類似的俗語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金不怕火來煉。
你對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教誨有沒有不同意見?請你聯系學習實際,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一方面,這是一種科學的老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它又不利於培養我們現代青少年的懷疑和探索精神。
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的理解。這句話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要探究「溫故」與「知新」的聯系。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句中「偷偷的」「鑽」用得很好,好在哪裡?修飾語「嫩嫩的,綠綠的」放在句末,有什麼好處?「偷偷的」和「鑽」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拼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地感覺。「嫩嫩的,綠綠的」放在句末,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也是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如果把「鬧」換成「叫」,有什麼不好?「叫」只是單純的聲音上的感覺;「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覺,還有動作在其中,能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熱鬧景象;同時還從側面烘托出春花的多、艷、香。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我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一句精妙在哪裡?運用比喻、排比,形象的寫出了春雨的細密、輕盈,很貼切,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一個「斜」字,沒有明說春風,可是含蓄的點出了春風的存在。「織」與「細絲」的比喻又像照應,准確地表現了春雨的動態。用「一層薄煙」來比喻細雨蒙蒙的景狀;一個「籠」字,准

4. 歷史18課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中國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清軍的主要得失一是軍事斗爭與外交斗爭相互配合,斗爭有理、有利、有節。面對沙俄軍隊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不斷侵略和蠶食,康熙帝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曾多次與沙俄進行交涉,堅決要求沙俄軍隊停止侵略行徑。當外交手段未能奏效時,才使用武力驅逐入侵者。待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後,又通過外交手段來鞏固軍事斗爭的勝利成果,使這場捍衛領土主權的斗爭開展得有理有利有節,最終使沙俄不得不撤出雅克薩,承認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主權。由於這場斗爭的性質是正義的,因而得到了黑龍江流域地區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是善於把握戰機。沙俄侵佔雅克薩,正是清廷忙於平定三藩之亂
雅克薩之戰紀念碑前,無暇他顧之時,於是康熙帝暫時放棄使用武力,轉而採取外交手段解決。待三藩平定後第2年,康熙帝即將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的問題提上議程,並在做好充分准備的基礎上,先後兩次出兵雅克薩,對入侵者給予了嚴厲的懲罰。後來衛拉特蒙古准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清廷為避免兩面作戰,及時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從而結束了戰爭,以便有精力對付噶爾丹叛亂。三是作戰中善於揚長避短。清軍根據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城堅炮利、但人數較少的特點,以及清軍火器較弱,但人數較多的情況,主動揚長避短,不急於在敵炮火下發動強攻,而是在城周圍挖壕,斷其外援,作長期圍困,使其炮火優勢無從發揮,1年後糧彈消耗殆盡,因餓、病和作戰而死者佔90%以上。沙俄軍的主要得失沙俄侵略軍雖然選擇了清朝三藩之亂的有利時機侵佔雅克薩,而且又有城堅炮利等軍事優勢,但由於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因而遭到當地人民堅決反抗,加之沙俄侵略軍入侵戰線拉得過長,補給和後援都難於保障,很快就陷於四面楚歌的境地,失敗也就成為其在所難免的結局。

5.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鄭成功收復台灣:①17世紀20年代,荷蘭霸佔台灣。②1662年,鄭成功率軍打敗荷蘭殖民者,台灣回到祖國懷抱。③評價: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3、反擊沙俄侵略:①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②康熙帝組織反擊,1685年和1686年兩次圍攻雅克薩,打敗俄軍。③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是劃定中俄邊界的第一個條約。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從法律上劃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

6. 誰帶領船隊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試題答案:【答案】⑴鄭和,鄭成功。(2分)⑵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分)⑶收復台灣。(2分) ⑷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2分)⑸主要是清政府採取「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常交往和中國吸收外國先進文化技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其它意思相近也可,2分) 試題解析:【解析】試題分析:⑴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相關知識內容。要回答圖一事件中、圖二中的人物分別是誰,根據圖一下面的文字提示,即可得出是鄭和;由圖二的圖畫,利用所學知識,及材料一的文字材料與台灣的關系即可判斷出是鄭成功。⑵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內容。要回答鄭和帶領的船隊最遠到達什麼地方,根據所學知識即可解答,鄭和下西洋是從江蘇蘇州的太倉劉家港起錨,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⑶本題考查的是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相關知識內容。要回答鄭成功的主要事跡是什麼,根據所學知識,即可回答,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明末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台灣島,從1661年開始,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⑷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內容。要簡述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即可回答,回答時要抓住關鍵信息,如時間之早,航海之遠,人物之眾,國家之多,最為關鍵是下西洋是和平之旅,所以可得出意義,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⑸本題考查的是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相關知識內容。自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以後,中國海外貿易停滯不前,國力日益衰退,要分析原因,對於這類問題,只要抓住大的國家層面的政策即可得解,主要是清政府採取「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常交往和中國吸收外國先進文化技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其它意思相近也可。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7. 高三歷史答題答不到點上

我也是學文過來的,歷史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科目,也可以說是我的強項科目,文綜里就數歷史最強了,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歷史是一個考察得很細的科目,所以你首先必須熟悉課本,答大題的關鍵在於善於聯想,發散思維。把材料中的資料與課本中的知識相結合,根據我的經驗,材料題無非就是各朝代各時期等的經濟,教育,文化,外交,軍事,科技等這幾個塊。從這幾方面去考慮,聯系課本中的知識概括材料內容,談談,闡述一下影響作用,積極還是消極等。

對歷史的脈絡一點要有個清晰的線路在腦海中,從點到線在到面,我曾經把歷史書自己整理了一遍,我覺得很有效,自己整理出屬於自己的筆記,比如,整理中國古代史,醫學:列出所有的之最,最早的醫書是什麼時代的什麼之類的,農業:各個時代農業的發展,包括農具,灌溉技術之類的。還有各時代的稅務政策,各個朝代對台灣省及西藏的管理等等。

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8. 「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反映...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對比、綜合能力。戚繼光抗擊東南沿海的倭寇(日本),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康熙組織雅克薩反擊戰,打敗沙俄侵略者,故其共同點是反抗侵略。故選A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9.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的7年級下冊歷史書18課「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這一課中,「中國」這一詞的來歷

歷史書中很多古人的語言都是經過了翻譯了的,以盡量淺顯易懂為目的。
另外,中國這個詞其實很早就有了,只不過那時的意思和現在不大一樣,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後逐漸帶有王朝統治正統性的意義。所以,這個詞並不是直到鄭成功時候才有的。 「中國」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稱謂,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後,不是新中國成立後。

閱讀全文

與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