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陋室銘的說課稿 、、
德馨主要表現在思想崇高、道德純真、意志堅定、品格卓越、學識淵博、能力超群
開頭排比,結尾用典
這樣寫讓主題更加鮮明,中心思想更加突出。
2. 八年級課優人教版P106、P107《石壕吏》和《陋室銘》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史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石壕吏》譯文
傍晚投宿於石壕村,在夜裡有官吏來捉人。老翁翻牆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官吏喊叫的聲音是那樣凶,老婦啼哭的情形是那樣凄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其中一個兒子託人捎了信回來,其中兩個最近剛戰死了。活著的人暫且偷生,死的人永遠逝去。家中再也沒有什麼人丁了,只有個吃乳的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條完好的裙子。老婦我雖然身體衰弱,請允許我跟叢您夜歸。 趕緊應付河陽需要的勞役,現在還趕得上做早炊。」
入夜說話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了,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後我繼續趕前面的路程,只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要的是譯文,還是?
3. 運用讀議講練法對《陋室銘》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版等文學常識;權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能力目標:1、能夠當堂成誦;
2、理解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並了解文中對偶等修辭。
德育目標: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學生高潔的情操。
4.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陋室銘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dú)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原文翻譯
山不在於它的高度,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於它的深度,有龍就成為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在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就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出處http://www.wenyanhanyu.com/chuzhong/55.html
《陋室銘》,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著,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
名句翻譯
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有靈性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蔓延上台階;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來往的沒有學識淺薄的人。
(6)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覽佛經。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舊宅。
(9)孔子雲:「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5. 求音樂:蘇教版八年級語文《陋室銘》教案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8),往來無白丁(9)。可以調素琴(10),閱金經(11)。無絲竹(12)之(19)亂耳(13),無案牘(14)之勞形(15)。南陽(16)諸葛廬(17),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8)?」
註解
(1)在:在乎、在於,動詞。
(2)名:名詞作動詞,著名。
(3)靈:名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獨。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覺得有什麼簡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
(8)鴻儒:即大儒,學識淵博的人,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9)白丁:原指沒有官職的人,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淺薄無知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素琴,沒有任何裝飾的琴。
(11)金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這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3)亂耳:擾亂耳朵。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
(15)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蘆,簡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9)入: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詞,定語「亂耳」後置的標志。
譯文:
山不在於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聲遠播。水不在於深淺,有了蛟龍就顯得有靈氣。這是所簡陋的房子,只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的痕跡蔓上台階,蒼翠碧綠;綠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來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閑時)可以用來(可以:可以用來。)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管弦樂演奏的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勞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當年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過:「(既有君子住在里頭)又有什麼簡陋呢?」
6. 八年級教材《陋室銘》與《愛蓮說》課文總結
兩篇文章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用來表現自己高尚的品德及遠大的志向。但兩篇文章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托陋室言志,表明自己安貧樂道,志向遠大,情趣高雅的品德,同時也用樓市暗含了對黑暗腐敗的官場的諷刺。《愛蓮說》作者周敦頤托蓮言志,表明自己即使身居官場,也要堅守高尚的節操和正直偉岸、潔身自好,不與腐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另外,兩文的文體也不同,一篇是銘,短小精悍。一篇是說,抒發自己的觀點,篇幅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