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校值周總結怎麼寫尤其是開頭
上周,是我進機電學院以來的第一次勞動周。說真的,這次勞動周令我很受教育,備受啟發,說真的,我好久沒有這么深刻的感悟了。因此,以至於我有別於其他同學,用word文檔記錄下了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點,讓我永遠記住這次成長中的經歷。當然我這個做法絕對不是別人想像中的是在「標新立異」,我也否定這種極端看法。
記得是一個周五的十二點放學時間,班長同志召集大夥到了一教的一個教室裡面,他宣布沿襲以往其他班的勞動周任務安排的傳統,以抓鬮的方式進行了勞動周的任務分配。之前,我也同大家一樣,總錯誤地以為學校又在「剝削」我們的「剩餘價值」了。對此,我當時的心情不是很好。
大家都上講台上抓鬮去了,看上去好像挺興奮的樣子,教室里熱鬧起來了,抽到的在忙著打開看自己抽到了什麼活,也有的自己就得工作不滿意,忙著在和其他同學做交換。總之整個場面就像快要失控的樣子。有高興的,高興自己抽到了傳說中的「上上簽」,並在和好友分享勝利的喜悅,好像是在感謝清明節吧,托老祖宗的福得了該簽,能做輕松的活;也有失落的,失落自己抽到了抽到了傳說中的「下下簽」,並在和好友抱怨勞動任務的艱巨和乏味,好像是因為自己早上沒刷牙,所以瘟神附體才抽到這么爛的簽。同學們臉上,酸甜苦辣辛,可謂五味俱全呀!
這時,一向喜歡故作淡定的自己,似乎也耐不住了「寂寞」,也把手往前一伸,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結果打開一看,再對照了一下黑板上班長同志書寫的不怎麼看得懂的「趙氏書法」,當場嚇了我一跳,因為我抽到了「發展規劃處」的崗位,而且就一個名額。但是心裡就涼一半了,因為我是一個謹慎的人,淡定的人,但是這些都是在別人的眼裡才這么認為的。我其實是一個膽怯的人,一個不夠堅強人,一個不善長溝通與交流的人。心情失落了一陣,本來想想要不要和其他同學交換一下的,後來想想誰會跟我換呢,那麼無聊、乏味,還要每天看著領導的臉色,干不好還得提心吊膽著怕勞動不及格。汗,伴君如伴虎。好吧,我自認倒霉了。
去報到的那天,我懷著十分謹慎的心態去了辦公室,就我一個人,渾身膽顫,雖說我是班委,但是畢竟是我第一次和領導面對面的上班、辦公,無論是從代溝還是從知識構成的層面上說,我與領導能聊的話題確實不多。就這些因素,加上一些我內向的原因,就決定了我可能無足以勝任這一崗位吧。不過還好,相處了一陣,領導挺和善挺親和的,這與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嘛,我心理的石頭落下了一大塊。再後來竟然和他聊起了我們的家鄉和他上課的科目來了,這樣我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了。領導叫我幫他忙時也親切的稱呼我做「小唐」了。
我平時也算很勤奮吧。剛去是領導規定了我的上班時間和我的主要工作任務,一下子我就收悉了起來。平時上班總能在領導規定的是見之前很早就到了,這應該也讓領導對我有點肯定了吧。
在這段時間里,我知道了其他辦公室的位置,認識了一些老師,見識了掃描儀等我沒見過也沒摸過的機器,也了解了我們學校對於中央和地方的文件精神以及其他學校的成功教學經驗也是有所研究的,更明白了學院的發展是有計劃和遵循規律來進行的。這時,我之前對學校的一些粗鄙偏見也在那是盪然無存了。也許,我們更應該積極參加勞動周布置的任務,也許,我們在課堂上像以往那樣學習也永遠學不到這些我所見習到的這些東西。它將成為我的一筆無形的寶貴財富。也許,我應該感謝勞動周。
一天,一位隔壁辦公室的領導來到我值班的辦公室里,與我閑聊了起來,漸漸的我心裡不再拘束。突然聊到了我你是那個專業的同學,我如實的回答了我是網路專業的同學。他開始好像更有興趣了,接著說讓我給他們部門做一個網站,問我能不能做。我一下子陷入了尷尬,因為作為一個網路專業的學生,不能作出網站,自尊心是多麼的受打擊,盡管後來我解釋了我還是大一學生,對於網站還不能獨立的完成出來。也盡管領導相信了,但是我的心裡還是很難受。如果我大二了呢,如果那時我還不會做呢。如果那樣,我會原諒我自己嗎?我的自尊心會更難受於此時嗎?回到宿舍午休,我一個中午都沒睡得著。仔細的想想了自己的成績,想想了自己的實力,想想了自己的未來,想想了我自己的前途,也想想了明年年底應該出去的實訓,出去找工作回事怎麼一個碰壁的樣子,同時,我也想想了我上學期進入大學以來我做了什麼,從中得到了什麼,又從中失去了什麼,我在這個過程中有墮落了嗎。
也許這個中午是我真正長大的中午,這次勞動周,是能讓我覺悟和徹底反思的一次見習,我將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的勞動周。如果下次,有人問我能幫他做網站嗎,我希望那時的我能自信地向他回答一點問題都沒有。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真理來自於事實研究和勞動實踐」。我想,我應該誠摯的感謝這次令我難忘的勞動周。
㈡ 如何有效地開展班集體活動
如何有效地開展班集體活動
大家好,很榮幸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這個話題。在座的各位有很多看起來比我年齡要大,應該是工齡很長的老前輩了,我想大家對於「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一定有許多經驗之談……因此,今天讓我坐在這里給大家講課,我還真有點底氣不足,好像有點班門弄斧的感覺啊!所以我把這次機會看作是共同學習,如果我講的哪裡有不到位的地方,我們課下再一起交流、探討!
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卻沒有規定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馬克思
我體會到,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吸引他為集體出力,為集體流汗,為集體貢獻出一些個人的東西。吸引他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會深起來。——魏書生
那麼,讓孩子們在學校生活中獲得幸福,讓孩子們全面發展其才能,吸引孩子們為集體傾注心血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呢?——是活動。如果說運動是個體生命的體現,那麼班級活動就是班級活力的體現。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每一個班集體的組織和建設都不是在靜止的狀態中進行和完成的,而是在活動的狀態下進行和完成的。
學生的成長面臨著兩個世界:知識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知識的世界」引導學生獲得知識,開啟智慧,拓展心智視野;「生活世界」啟迪、培養學生的生活感受力,增進、豐富個人的生活體驗。「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合才能培養完整的人。而班級活動恰恰是把「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聯系起來的紐帶。班級活動的成功開展無論是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是對班級建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開展班級活動呢?從班主任自身方面來說,影響因素主要有三點。
首先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活動的認識是否到位;其次,班主任老師能否能科學地、合理地設計班級活動;再有,班主任老師能否靈活地、有效地組織班級活動。
一、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活動的認識是否到位
身為班主任一定要從主觀上不斷地努力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思想認識,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必須要明確新時期班級活動的內涵、形式、意義。
1、班級活動的內涵:
新時期的班級活動是指為實現班級教育目標,在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參與的,以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價值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向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
請大家注意班級活動內涵的具體內容,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現在組織班級活動的一個首要原則就是必須明確班級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培養人。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活動過程中必須是師生互動,共同參與。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他們「動口」、「動眼」、「動手」、「動腦」、「動心」,通過外在的「動」促進內在的情感和思想的變化,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深刻的教育;老師是主導,班主任老師必須親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才能確保活動正常的、有序的、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
2、班級活動常見形式:
班級活動主要有如下常見形式
(1)系列性主題班會
班會是班級活動的常見形式,而「系列性主題班會」又是班會的常見形式。據我了解我們現在的班會大多是固定在每周的周一或周五開展,時間就是一節課。由於班會時間的限制,有很多主題無法在45分鍾內充分完成,所以我們可以把一個主題分成若干次來進行。但是進行的前後順序以及內容的層次性、伸展性的安排,應該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應該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變化特點的。北京市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丁榕老師在設計系列主題班會方面很有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從中借鑒很多精華的東西挪為己用。
在此,我要先羅嗦幾句,介紹一下丁榕老師。班主任培訓期間,我有幸聽了丁榕老師的講座,深受感動,同時也深受啟發。她有著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她有著強烈的獻身教育的事業心,有著熾熱的誨人不倦的愛心,她把理應分給兒子的愛全投注在了學生身上,所以當兒子因她的照顧不周離開人世時,她心中萬分的疼痛。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將所有的愛化作陽光,撒向學生的心靈;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教育研究上,她不斷鑽研總結,真正做到了「三心」「三自」「三力」「四新」,而她也確實收獲了一派春光,她的學生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媽媽」,她的理論也越來越廣泛的被眾多人接受,她經常到各地去做匯報,著有《情感、科學、藝術班主任工作手記》等理論著作。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去網路上去查看一下,從她的發言材料中,你一定會受益匪淺!下面我們言歸正傳,看看丁老師在開展班級活動方面給了我們哪些指導?
比如說:初一的情感系列教育,她抓住「了解、熱愛、尊重」這一主題,讓學生從了解開始再談熱愛,直到尊重。開展了「媽媽,您對我的教育永遠難忘」「媽媽,請原諒您不懂事的孩子吧,我對不起您!」「理解是雙項的」等主題班會,在開展這些主題班會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母親,熱愛家庭,尊重長輩;然後再上升到「了解同學、熱愛集體、尊重師長」,再到「了解社會、熱愛祖國、尊重人民」。
在初二的時候配合人生觀教育,她抓住了是非觀、苦樂觀、價值觀、幸福觀等系列來突破從少年到青春的過程,開展了「告別了,幸福的少年時代」「迎接你,火紅的青春」「當我14歲的時候」「新的起步」等系列教育活動。
初三抓理想教育。根據學生發展階段的特點和自身思想矛盾轉化的特點,她抓住遠大理想和現實可能性的矛盾,以及學生理想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開展了系列理想教育活動:「昨天我立志,今天又達標,明天再追求」從「追求什麼」到「如何追求」;從「理想之歌」到「成才之路」,她還帶領學生乘船去了山東省長島縣,在長島大海邊召開了「讓理想展翅飛翔」的主題班會。她讓同學們先抓鬮首先為祖國、為社會、為自己的同學、朋友設計理想,在設計的同時還要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充分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之後,來理解理想更深層次的含義:「一個人的理想是和整個社會,和他人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的,脫離了社會、脫離了環境、脫離了他人談理想是狹隘的……」回過頭來再談自己對理想的認識,確實深刻多了。
如果我們也能夠像丁榕老師這樣,有計劃、有目的、分系列的、化大為小,化空為實的開展主題班會,肯定會比高濃縮、高概括、空對空的喊口號的效果要好得多。
(2)活動性班級活動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活動,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性班級活動多以「玩」的形式出現,一般都在室外進行,以玩為主,玩中受益。我們在組織這樣的活動之前,一定要注意先告訴他們主題,啟發他們在活動中去探求真、善、美。而且在活動的時候要多次給學生講「玩」的意義,教學生會玩,引導學生在玩中觀察生活、激發感情,不斷增強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比如說:在校內進行的「拔河比賽」、「跳繩比賽」就屬於這類活動,還有需要走出去的「爬山活動」、「郊遊活動」、「夏令營」、「冬令營」等也都屬於活動性班級活動。但是組織這樣的活動老師要很費力,而且要擔風險。再說,現在的安全問題是從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所以我們也就談虎色變,這類活動開展的比較少。其實,只要老師膽大心細,不防嘗試著組織組織,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知識性班級活動
知識性班級活動是學生個性發展的良好園地。在這些活動中,他他們學習科學、熱愛科學、使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得以發揮。寓教育於知識中,不拘形式,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參觀、訪問科技場所或院校,聽專家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等都屬於知識性班級活動。
(4)節日性班級活動
一年有好多節日,這樣好的教育時機是不能錯過的。比如:新年、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五一、十一、母親節、父親節……開展節日性活動可以使學生同時接受學校、家庭、社會的三重教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知、情、意、行各心理要素的全面發展。節日是重復出現的,但是我們的活動不能重復,要不落俗套,年年翻新,給學生一種新鮮感。
(5)教育性班級活動
為了解決班裡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也可以組織一些教育性、針對性強的班級活動。比如:什麼欺師問題、早戀問題、抄作業問題、泡吧問題等。這樣的活動質量要求較高,班主任要能及時的抓住班上的思想動態,要備好課。一般要班主任老師親自備課,親自主持,內容要集中,材料要豐富,語言要生動有力、有感染力,要能夠吸引學生、打動學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加強德育的實效性。
(6)及時性班級活動
及時性班級活動是指活動計劃沒有安排,但是又偏偏遇上了好的教育機會。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充分發揮教育智慧,挖掘及時性教育的魅力。
說到這里讓我又想起了另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師」,雖然她要比丁榕老師年紀輕,但是成就可不小,打開電腦,只需一分鍾你就會發現她的知名度有多大了。任小艾老師也經常巡迴各地給班主任老師們做報告。她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歸納的班主任工作技巧「一則」「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深受老師們的歡迎。她在講《創造性開展班級活動》的講座中就曾經提到過「六法」中的「抓住教育時機的功倍法」。
任小艾老師在北京119中學任教,她所在的中學地處北京郊區,是城鄉結合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119中學門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可見,這個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的開展該有多難。但是,十年以後她們學校門口掛上一塊大的《北京市文明單位》的牌匾,而且她們的校長對來賓介紹這塊牌匾時總要說,先要從任小艾那個班的一個女同學說起呀。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任老師教一個班才兩個星期,有一天她在樓道里看到了一個女同學,帶著紅領巾,向她打隊禮,然後立正站好,說:「老師好」。她當時特激動,(你想:在這樣的學校中,這樣的風氣里,能對老師講文明禮貌,多麼不容易。)任老師當時想的是: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做該有多好啊?於是她的教育靈感馬上來了,她到商店買來當時同學們最喜歡的文具,然後又到政教主任那裡借了一張獎狀,並用毛筆寫上了「文明禮貌標兵」的字樣,還蓋了政教處的章。第二天早晨,她一手拿獎狀一手拿獎品,進了班級,當場表揚這個同學講文明懂禮貌,有修養。還一並表揚了她的家長和小學老師,說是「小學老師教育的好,家長教育的好」,並且要親自給她的「小學班主任」和「家長」各寫1封感謝信,感謝他們教育了這么好的孩子。然後鄭重地給這位女同學頒獎,祝賀她成為本班的第一個文明禮貌標兵。當這個女孩到前面領獎的時候,雙手接獎,還對老師鞠了一個90度的躬,說「謝謝老師!」。任老師又抓住這個教育時機,大加表揚,她說:「她真不愧是文明禮貌標兵呀,她怎麼接的獎?」……就這樣,本班同學的講文明禮貌的熱情被調動了起來。
後來,科任老師都說:「任小艾,你們班的學生跟別的班的學生不一樣,連拿卷子都用雙手拿。」還有的科任老師說:「任小艾,你們班的學生今天怎麼了?見了我8回行了8回禮。你回去跟他們說,挺累的,不用老舉手了,就叫一聲『老師好』我就知足了。」後來,校長又抓住這個時機在全校開展「文明禮儀班」評比活動,在全校掀起了「講文明懂禮儀」的熱潮。
大家看,就是這么一個小事,抓住了教育時機開展班會活動就取得了這么大的效果。這個時候,我們再反過來回味一下校長說的話也就不難理解了。可見,一個能夠抓住教育時機的班主任對於學生個體的成長、對於班級體的建設、對於學校教育有著多麼積極的影響!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能夠開展及時性班級活動的機會很多,我們再來看下面的案例
上面的事例告訴我們:作為班主任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要能夠抓住教育時機及時的開展班級活動,抓住教育時機進行的教育往往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7)學生自己組織的班級活動
開展班級活動,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通過活動使他們增強追求理想的動力和探求知識的引力,培養觀察、想像、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所以,我們要適時的給學生提供自己設計活動、自己組織活動的機會,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不要因為怕他們做不好而不敢放手。
(9)團體心理輔導班級活動
由於學生處於這個特殊的年齡段,叛逆、要強、不服輸、但是有時又明顯的缺乏自信,特別需要他人的欣賞和認可;再加上剛剛步入青年期的困惑以及面臨的種種壓力,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適時的開展一些心理輔導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利用他助、自助、互助相結合的方法體驗、交流、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開展班級活動的意義:
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這就是教育的藝術,更是藝術的教育。有意義的班級活動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樂趣,影響著每個學生的一生,使學生的理想、情操、品德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升華,智慧、才幹不斷提高,知識不斷豐富。
(1)班級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只有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才能為具有不同特長和優勢的學生創造施展才華的機會和條件。能歌善舞者在文藝活動中展示才華;體育特長生可以在運動場上大顯身手;勤勞能幹者可以在各種勞動中顯示良好技能;擅長搞組織活動的人可以在各項活動中脫穎而出。在這種角色變換中,他們不僅可以獲得成功者美好的情感體驗,而且對於養成和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班級活動能夠促進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
實踐表明,經常組織班級活動的班級凝聚力、向心力要強,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要強。班主任積極有效的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尤其是開學初的前三次班級活動的成功開展,可以幫你迅速俘獲學生的心,使學生真正的把自己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出力、流汗,把自己的喜怒與班級的榮辱聯系起來,形成「班榮我榮」的觀念,從而促進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
(2)班級活動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班級活動可以說包括了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它能寓智於德、寓智於體、寓智於美、寓智於勞、寓智於人際交往、寓智於自我認識,是對傳統的片面重視左腦開發的有益補充。
(3)班級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班級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廣泛參與,活動內容的新穎、形式多樣,對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十分有利,可以促進學生想創新、敢創新、能夠創新。
(4)班級活動有利於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優秀班主任魏書生老師曾經說過,班級像一個小社會,社會上有什麼,一個班級便可能有什麼,學生走出家庭,通過在這個小社會實習,才具有了一定的適應大社會的能力。班級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實踐性,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學習「做人」之道,獲得價值啟蒙的場所和機會,可以推動個體社會化的日趨成熟,為學生以後適應真正的社會打下真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班級活動是聯系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集體、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它能為每個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發揮特長的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價值;能促進班集體的成熟,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能促進學生的智力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新時期的班主任一定要藉助班級活動的優勢,充分發揮活動的作用,開展好班級活動,為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班級活動設計
要使班級活動取得成功,班主任不僅要對班級活動的內涵、形式、意義有充分的認識,而且還要掌握班級活動的方法與步驟,對活動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只有「精心設計」,認真的思考、周密的規劃、充分的准備,才能使班級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有成效。
那麼設計班級活動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呢?一般的班級活動分哪幾步進行呢?
1、設計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每次班級活動要主題鮮明、目的明確、要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特別要突出思想品德、社會道德、樹立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明確為什麼開展此項活動?開展此項活動要讓學生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2)時代性原則。
每次班級活動要扣緊社會、扣緊教育改革、要抓住時代脈搏,抓住時代特色,貼近學生生活,接近社會,使活動不出現「空洞」現象。從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則看似笑話的事實。老師在講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時候,說到紅軍吃草根、啃樹皮,一個小學生問道:「老師,他們為什麼不吃巧克力?」這就是因為學生對那個時代相距遠、了解少的原因。如果我們只是空洞的說教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就很沒有說服力。現在「劉翔」、「李雨春」、「劉德華」已經進入了小學課本,學生關注「周傑倫」「姚明」「成龍」甚至勝過關心自己,我們完全可以從這些素材入手,挖掘他們光環後面屬於道德范疇的東西,他們對事業的追求與執著,他們對公益事業的關心,他們的愛國,他們的良好的道德口碑……有時代感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自主性原則。
每次活動從開始到結束,都要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並且能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從頭至尾他們都在「動」,「動眼、動手、動口」,再到「動腦」、「動心」,然後完成從外在肢體感觸到內在情感體驗的轉化,只有通過活動在情感、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學生沒有主動參與,沒有情感撞擊的「空對空」的教育是很難實現的。
(4)趣味性原則。
學生天真活潑,好奇愛動,班主任要在活動的「趣」上做文章。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在設計活動前,必須讓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適合學生的年齡需要、心理特點。唯有如此,才能抓住學生的動情點,使他們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活動中來。丁榕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要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興趣填補自己興趣的空白,用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感,把學生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自己的需要轉化成學生的需要。」
(5)創新性原則。
每次班級活動要新穎、獨特、別具一格。班主任的思維要活,內容要活,形式也要活。否則,即使是再好的教育內容,也會因為形式的了無新意而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老師在開展活動時思路要「活」,要「敢想」,更要「敢做」。
講創新性原則就不能不提「任小艾」。她的很多做法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她卻做到了。
開「理想教育」的主題班會,她帶領學生開「化妝舞會」;為了解決「同學之間過生日攀比花費大」的問題她給學生們開「集體生日party」;最值得講的是:搞班級活動,她請家長到學校開展「家長系列講座」。
開學初的家長會上,她對家長們說:「我只是同學們中學階段這三年中的老師,可你們既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又是他們的終身老師,所以說對學生的教育需要我們聯合起來共同參與,希望大家能夠配合我的工作。」她要求每個家長在三年的時間內給全體同學講一節課。可以講自己的學習經歷、講自己的工作、講所見所聞、講家鄉、講人生等等,講自己能講的一切,只要對孩子有益的……然後評選十名「最佳家長系列講座者」,召開有學生參加的全體家長會,進行表彰,讓孩子為其帶上大紅花。於是,講天文、講地理、講海洋、講醫學五花八門,來自不同崗位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們講他們的人生和工作,孩子們特別有興趣。哪個家長講座,哪個孩子做主持人,沏茶倒水主持,最後作總結,非常有意思。但是後來教育的連鎖反應出現了,有的家長不會講啊,任老師的主意又來了,凡是不會講的可以找個比你會講的人代講,親戚、領導、各界名人都可以。北京,是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名人薈萃。家長們就通過關系找了許多知名的人士。孩子們一看,這是報紙上見到的那個人,這不是電視里的那個人嗎?甚至還有尾隨而來的記者。就這樣,活動順利進行,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同學們也真正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了,有的家長自己講不好,又找不到成功人士怎麼辦啊?任老師的靈感曾出不窮,「可以聯系所在單位讓孩子參觀啊」。於是,通過家長聯系任老師帶領學生們參觀了北京的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科技館、人民大會堂、北京市人民政府、朝陽區人民政府、服裝廠、煤球廠、革製品、醫療器皿製品廠,球鞋廠等等,所有孩子們想去能去的地方,家長都給聯系了。無論是「請進來、走出去」,都讓孩子們終身受益。
還有一件大事不能不提,美國《今日中國雜志特刊》上曾經用五個版面進行了全英文版報道。什麼事呢?就是膽大的任小艾帶領學生坐飛機的事。事情是這樣的:適逢一個家長講系列講座,這個家長不會講,就聯系自己所在單位——機場讓同學們參觀。(計劃中並不包括飛行這一項)但是,任小艾說:「這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然後告訴他們說:『只能看不能吃!』這是多麼殘忍的事情啊!能不能想想辦法,讓我們飛一圈?」後來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想想看,80年代初,全校教師、整個班的學生還有三分之一家長,從北京飛到天津,可不是件容易事!
這就是任小艾,敢於創新的任小艾,敢想敢乾的任小艾,富於教育智慧的任小艾。用她的話說:「我不是萬能的,但當你用心去愛學生的時候,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的時候,你教育的智慧就會層出不窮的涌現。」那麼,我想我們在坐的每個老師都是愛自己的學生的,相信大家的智慧也會層出不窮。
(6)、實效性原則。
要通過班級活動,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如:針對學生自理能力差的情況開展「生活小能手」比賽,針對個別學生因家庭困難上不起學的情況組織開展「不吃零食省下錢,愛心獻給小夥伴」活動。
2、班級活動設計的三個過程:
(1)主題醞釀階段
主題的醞釀階段是指主題的形成不是隨意性的,不是走形式的、表演式的、應酬式的,而是要經過調查研究選取有時代特色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有明確教育意義或者能夠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的主題。所以說這個主題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稱這個過程為主題醞釀階段。
就拿處於少年期的學生來說,我們設計活動方案就必須考慮他們處於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這個階段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他們叛逆、反抗而又依賴性強,他們封閉而又開放、勇敢而又墮落、自卑而又高傲、否定童年而又眷戀童年、渴望長大而又害怕長大。這些都是這個過程當中最突出的矛盾,所以說我們的活動就必須去關注這些矛盾,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從思想上引領他們向主流價值靠攏。
(2)創意與設計階段。
主題已經確定了,下一步就是怎麼設計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利用學生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的開展班級活動,力求使班級活動的形式與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相互作用,共同為主題服務。活動方案設計過程中可以參考任課教師和班幹部的意見,或者讓他們提提建議。
一般說來,活動設計方案包括活動目的、活動形式、活動准備、活動地點、活動步驟等幾方面。案例
㈢ 蘇格拉底的資料
蘇格拉底(∑ωκράτης,英譯: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古西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公決為離經叛道,並處以極刑,被賜以毒葯。雖然後來人們普遍意識到,這是整個雅典城邦的恥辱,但歷史的悲劇,已經無可挽回地駐成了。作為當時全西臘學校的雅典城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當時的雅典,雖然經歷了殘酷的斯巴達戰爭的失敗,以及殘暴的專制壓制,但是後來畢竟恢復了,在當時最先進的奴隸主民主政治時期,蘇格拉底之死,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發生,這才是真正的悲劇色彩。
蘇格拉底是無辜的,那麼錯,蘇格拉底想通過一死來諷刺和揭露民主虛偽的一面和實現真正自由的艱難歷程。
他雖然反民主,但是他的死卻成了民主思想的深植於歐陸的起源。正是通過他的奮身一死,人類反思民主和自由真諦的高度從此得以提升。他和中國的孔子,同時在公元前四世紀對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提出了最深刻的洞見。他們離去的身影都如此寂寥和悲壯,但其足音更勝萬鈞雷霆。
㈣ 勞動周心得體會
[勞動周心得]
經過一個星期的勞動,我們有艱辛的付出,也有勞動的回報,我們的付出是體力上的汗水,收獲是精神上的升華,
歐文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完善新人應該在勞動之中為了勞動而培養起來的」。恰是這周勞動周,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真切與深入的理解。勞動周期間,我們每天從事的都是看管樓層,搽玻璃、托樓梯、樓道一類的簡單的勞動,有的在宿舍打掃衛生,有的沖洗衛生間......在這些崗位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瑣碎,需要耐心的認真。可能很多同學不屑於做這樣的小事,總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其實做什麼都需要腳踏實地,需要把每個細節做好。沒有在每件事情的認真負責精神,任何事情都不會辦好。古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要培養這種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質。
這次勞動也讓我們明白了學會勞動的重要意義。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在學校的大學生,獨立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重要,
勞動還培養了我們的責任心,使我們豎立了要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人生觀。它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要在我自己的崗位生,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
㈤ 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是誰,他們的主要哲學思想史什麼
古希臘三大哲學家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Socrates 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Platon 生於雅典一個名門奴隸主家庭,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Aristoteles 古希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Socrates
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婆。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斗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署,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於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Platon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師。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書呆,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
柏拉圖生於雅典城邦衰落的時期,那時疫癘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後,群龍無首,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危機四伏。柏拉圖出自名門,其社會關系乃至階級感情顯然在奴隸主貴族方面。柏拉圖書札第七②有這樣一段自白:「我年輕時,總想一旦能獨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後來政局突然變動,影響了我的計劃。那時民主政權為一
般人所厭惡,革命發生了。領導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區,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這兩個委員會管理兩區的市場及行政。上面還有一個三十人的最高委員會,最高委員會里有些成員是我的親戚故舊;他們邀我參加,以為一定會得到我的贊助。我當時年少天真,總以為新政權將以正義取代不正義,我極端注意他們先是怎麼說的,後
來又是怎麼做的。這些紳士們的一舉一動,一下子把他們所毀壞的民主政權反而變得象黃金時代了!他們居然命令我的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們的政敵。蘇格拉底嚴詞拒絕,寧死不屈。我敢肯定說蘇格拉底是當代最正直的人啊!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氏死後,他游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義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為阿加德米(Academy)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園,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認識不是對世界物質的感受,而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教學目的是為了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即是"回憶"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柏拉圖重視對普遍、一般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認為概念、真理是純思維的產物。同時他又認為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承認感覺在認識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認為在幼年時期兒童所接觸到的事物對他有著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引起學生的回憶,經過反省和思維,再現出靈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識。就此而言,柏拉圖的教學認識是一種先驗論。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為了發展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劃分了幾個年齡階段,並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科目。0一3歲的幼兒在育兒所里收到照顧。3一6歲的兒童在游樂場內進行故事、游戲、唱歌等活動。6歲以後,兒童進入初等學校接受初級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柏拉圖接受了雅典以體操鍛煉身體,以音樂陶冶心靈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安排了簡單的讀、寫、算、唱歌,同時還十分重視體操等體育訓練項目。17一20歲的青年升入國立的「埃弗比」接受軍事教育,並結合軍事需要學習文化科目,主要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20一30歲,經過嚴格挑選,進行10年科學教育,著重發展青年的思維能力,繼續學習"四科",懂得自然科學間的聯系。30歲以後,經過進一步挑選,學習5年,主要研究哲學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圖相對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學體系。
根據其教學目的,柏氏吸收和發展了智者的『三藝』及斯巴達的軍事體育課程,也總結了雅典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其後便成了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幹和導源,支配了歐洲的中等與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
柏拉圖認為,每門學科均有其獨特的功能,凡有所學,皆會促成性格的發展。在17歲之前,廣泛而全面的學科內容是為了培養公民的一般素養,而對於未來的哲學家來講,前面所述的各門學科都是學習辯證法必不可少的知識准備。文法和修辭是研究哲學的基礎;算術是為了鍛煉人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學習幾何、天文,對於航海、行軍作戰、觀測氣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學習音樂則是為了培養軍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還很重視選擇和凈化各種教材,如語言、故事、神話、史詩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進兒童心智之發展。
就教學方法而言,柏拉圖師承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把回憶已有知識的過程視為一種教學和啟發的過程。他反對用強制性手段灌輸知識,提倡通過問答形式,提出問題,揭露矛盾,然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理性的訓練是柏拉圖教學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柏拉圖始終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最終目標的。在《理想國》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兩詞,認為關於理性的知識唯有憑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感覺的作用只限於現象的理解,並不能成為獲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心思凝聚,學思結合,從一個理念到達另一個理念,並最終歸給為理念。教師要善於點悟、啟發、誘導學生進入這種境界,使他們在「苦思冥想」後「頓開茅塞」,喜獲「理性之樂」。這與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柏拉圖的教學思想幾乎涉及到教學領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個確定了心理學的基本劃分,並使之與教學密切聯系起來。他繼承並發展了斯巴達的依據年齡特徵劃分教學階段的教學理論,在教學的具體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則更多地總結與採用了雅典的經驗,提出了全面、和諧發展的課程體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探討事物的本質,這些都給了後世教育家們以巨大的影響和啟迪。
但是,柏拉圖誇大了理性發展在教學中的意義。他主張的通過回憶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學過程,反映了其對掌握知識理解中的唯心主義傾向。特別是他把理性絕對化、孤立化,使感覺和理性之間對立起來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紀經院派教條主義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Aristoteles
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㈥ 如何避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兒童的閱讀實踐
審視我們當下教師的閱讀狀態,用一句流行的話 「我不讀書已多年!」來概括,是最真實生動的寫照,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由此帶來的對自己、學生、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老師,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功臣」,有人如是說。但是沒有閱讀,我們「承」什麼?我們又能「傳」什麼?如此崇高的化身,不允許我們干這樣卑賤的勾當。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閱讀,教師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教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原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長說:「希望從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學會渴求知識,共同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可見教師閱讀不管從自身的發展,職業的要求,還是教育的內在訴求,都應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一、教師的專業訴求與閱讀 站在閱讀的角度探討教師的專業發展,我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最為要緊。即為師意識,批判精神,反思能力,表達水準。 首先,是為師意識。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必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做老師?怎樣做老師?做怎樣的老師?我以為最重要的必須要有兩點清晰的認識:一是「無知即惡」。教師必須要懂得教育工作的方法、原理、規律……,而且要不斷探索、發現、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從教育經典中吸取營養,並在實踐中成就經典;同時教師應該是有底蘊的,如果老師的心靈是一片沙漠,能企望他所培養的學生的心靈成為綠洲嗎?貧瘠的閱讀,只能讓教師變得無知,面目可憎。二是「平庸即惡」。「平庸的惡」這個詞語來自漢娜·阿倫特。崔衛平說過 「正常的普通人木知木覺才是事情真正的可怕之處。這些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並非一無所知,他們之所以還那麼做,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對此負有責任,他們只是執行命令、服從權力和權威,他們內在的個人消失在『組織』之中,『無思無慮』」。想想我們老師有多少時間是在莫名其妙地看天?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在莫名其妙地等待?我們看似忙忙碌碌,我們究竟做了多少該做的、有意義的、善的事?一個教師,如果幾十年如一日,反復著同樣的勞動,把教育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這跟學生買一台電腦學習機又有何區別。教師需要技術,但更需要精神,需要創新和超越的精神。 第二,是批判精神。近段時間來,《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不小的爭論。暫且不去評價它好壞。我想說的是這本書產生的方式,或者說那些始作俑者和作者——郭初陽,蔡朝陽,呂棟等一些高中教師。讓人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小學的教材批判不是小學教師發起,參與者又為何大多不是小學教師?我思考的結論是:我們先天發育不完全,後天又缺乏足夠的營養。直接一點兒,我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原本是不完整的。說得更明白一點兒,我們讀書讀少了。 再具體些,我們缺乏的是發現問題的意識,即批判意識——我們有教材崇拜心結;更不知道它究竟錯在哪裡?是怎麼錯的?如何療救?自然也不會有深刻的分析的能力,讓人信服並給予啟迪。就像一個醫生不理解手術刀的操作法則、不明白處方上葯品的效用,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難怪,這些作者和出版商多少有些嘩眾取寵的呼叫:您的孩子還在吃錯葯!這不是明擺著批評我們老師在給學生喂「錯葯」嗎?看來要給學生「良葯」,必須要教師擁有自己的「良方」。我們必須要有更廣泛的閱讀支撐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我們才能有底氣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批判的精神不是說有就有,閱讀就是最好的批判原點! 第三,是找尋自我。沈從文先生在《從文自傳》里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湘西向來是苗民聚居地,民風剽悍,不易管理。清朝派駐大量官兵清鄉剿匪,真正的土匪強寇不好抓,只好抓一些安分守己的百姓,到河邊砍頭,然後割耳朵數人頭去邀功請賞。因為抓得太多,不好全殺了,就去大王廟里抓鬮抽簽,生死由天,這些百姓居然也真的去了,該死的站一邊,只怪自己命不好;可活的站另一邊,也不見得歡呼雀躍。很木然。沈先生說那些百姓就這么稀里糊塗死掉了,也稀里糊塗地活下來了。 回到我們的教學,審視我們教學行為,在固定的操作模式下——大家不要以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是沒有操作模式的,有,無處不在,為什麼要一年兩個學期?為什麼一周要五天?為什麼是四十分鍾一節課?為什麼有講台和課桌的區別?為什麼我要站著,而學生是坐著的?有的有答案,有的沒有,但我們安之若素,我們沒有思考過。你可以認為沒有思考的價值,但真的沒有價值嗎?沒有思考,何來判斷——在這些模式之外,你個人化的教學行為有沒有問題?有,如果說沒有,估計連你都不相信。但我們能說出多少問題?又好像說不出吧。很正常,因為我們都缺少發現意識,缺少反思精神,更沒有療救措施。如果這是正常,那就是巨大的反常!當一個人失去思考之後——也就隨之失去了抵抗與追求等能力;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可能性;也就異化為「待宰的羔羊」…… 法國作家加繆說過,思考意味著中斷,暫停一刻,想一想,如何?怎樣?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於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就需要解決的途徑,最簡單的方式是——閱讀。通過閱讀,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發現自我,並找到自我。如此而已。 第四,是表達水準。閱讀,思考,表達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一種常態。尤其是表達,我們明顯感覺到老師需要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書面的表達,姑且不說表達的思想,就是文通字順這樣的基本要求,對某些老師來說也是一,讀後感《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讀與寫的關系應該是明確的: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學習表達的過程,而實際上,形成文字的過程是思維獲得激越,思想獲得升華,智慧獲得增進的最有效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教師的表達水準相對與精深的教育理論,可能顯得幼稚和粗糙,然而那是老師們在實踐和思考中所碰撞出的思維的火花,盡管它很微弱,但誰能說他不是燎原的星火。盡管它很綿薄,但誰能說它不具火山噴涌的能量。閱讀與寫作的過程,對老師來說,確實是個艱難跋涉的過程,唯有堅持,日久彌新,才能不斷超越,我們的足印深深淺淺,彎彎扭扭,但誰能說他不是從沙漠進入綠洲的必經之路,是從泥濘到晴空的必由之途呢! 二、我們的閱讀實踐與行動 基於對教師專業訴求的思考,我們學校繼承閱讀與習作教學豐厚傳統,凝聚和凸顯「崇實篤行尚美厚學」的學校文化精神內核,著力打造「詩文振東」特色學校,即倡導「閱讀經典 靈性寫作」,涵養教師人格修養,尋求教育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期尋求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平台、新境界。 一、「厚學讀書節」——為教師閱讀正名。每學期貫穿始終教師推薦各類經典讀本,力求閱讀廣度和深度。閱讀教育教學著作,提升理論素養;閱讀社科人文讀本,涵養人格精神。塑就教師群體風貌,尋求教師個性風格。撰寫讀後感、閱讀報告等,每學期統一評比。以學校網作為主要載體,刊布教師各類撰述成果,教育敘事、教研隨記、案例評析、教學論文、課題成果和讀書筆記、文學創作等。 二、「風雅論壇月」——為教師閱讀搭台。以「風雅講壇」為主要平台,舉辦教師交流活動。引導閱讀理念,拓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位。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論述中國歷史文化的淵源和流向,特定背景下文化的發展狀態和脈絡取向,專題人物和文化事件的表象和特徵等;闡述中外文化的發展軌跡,比較彼此的交流融合等。尤其要推介本校教師演說,反思專業成長經歷,介紹教育教學經驗,交流閱讀心得體會,組織讀書沙龍等其他更為靈活的交流活動。 三、「論文創作周」——讓閱讀體現思考。讀書然後談感受,日作然後留日誌,做事然後寫反思,賞景然後悟人生,研究然後出成果,形成文字的過程是思維獲得激越、思想獲得升華和智慧獲得增進的最有效過程,也是導致我們幸福的最美麗途徑。我們將創作周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論文創作,每位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論文或案例一篇,我們的論文內容十分寬泛,並不局限於教育教學論文,內容多樣,形式不限。第二階段:論文指導修改:每位指導老師必須為結對的教師論文提出修改意見。第三階段:論文投稿階段:論文撰寫完成後,老師根據論文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報刊雜志進行論文投稿,各年級教學助理負責投稿和情況的記載。第四階段:展示評比總結,在教師中選取部分優秀論文,通過青年教師夜學習,進行觀點展示與交流。同時開展校級論文評選,做好活動的總結。 四、「好書推薦日」——讓閱讀體現需要。每年一次閱讀書籍征訂,我們會安排一天的時間,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教師推薦經典讀本。由教科室匯總、篩選,這其中,既有專業理論書籍的閱讀,又有人文讀本的熏陶;在學校的閱覽室,我們有《散文》《報告文學》《收獲》等用影響力的雜志上百種,吸引老師們走進閱覽室,還自己讀書的時間。 幾年來時閱讀推動,教師在不僅在意識上,還是在實踐中,逐漸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有位青年教師在讀書節後這樣寫道:「年輕的教師們正不斷與讀書結下更深的情誼,它將歷練又一批火熱的心,拓展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寬度!正如一個叫法郎士的洋人說讀書是『靈魂的壯游』,的確在讀書中對話,在讀書中滋養,在讀書中完善,這確實是一種至樂的體驗。」 而在眾多的青年教師中,俞翔老師是受益於閱讀最典型的代表,幾年來發表了進百篇散文,三十多篇論文,輔導學生作文發表上百篇,有兩位學生獲得了浙江省文學之星金獎,一名學生成為了嘉興最小的作協會員。同時憑著自身的優勢,深入開展了班級讀書會得研究,最近在全國第七屆班級讀書會上,一節《朝花夕拾》群文閱讀,受到專家一致好評。雖然備課只花了三天,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實,這節課我備了十五年」!是啊,教師閱讀厚積薄發,成就學生,也成就了自我。 我一直以為,對一名教師來說,教育就是一次旅行。我們外出旅遊,我們可能更多是感受自然風景的給人於美的享受,顯然這樣的游覽是不全面的,很多景點可能並不是其表面的東西吸引人,更多是藏在景點背後的故事,才使得原本平淡的東西更有內涵和價值。著名作家郁達夫曾經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裡他都會帶上當地的地方誌,在充分閱讀後,才覺得這樣的游覽才是有意義的。教育的過程也應該是這樣,看到深層的別樣風景,才更有意義。 崔衛平老師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要多少好東西才能造就一個人》,可是,我們又有多少好東西呢?我們需要多少好東西才能造就一好教師呢?我經常在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會信賴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是家長,我會信任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是老師,我會信服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就是我,我如何看待作為老師的我呢?我感到很惶恐,因為這幾個問題答案似乎都不大那麼樂觀。只是,我覺得,也許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厚學致遠,寄望閱讀,沒有比讀書更奇妙的事了。只要你熱愛閱讀,你在教育這條路上會走得更遠!堅信,在閱讀中我們會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㈦ 廣泛閱讀對提升教師素養有何作用
[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厚學致遠 寄望閱讀 ——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 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振東小學 周耀東 審視我們當下教師的閱讀狀態,用一句流行的話 「我不讀書已多年!」來概括,是最真實生動的寫照,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由此帶來的對自己、學生、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老師,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的功臣」,有人如是說.但是沒有閱讀,我們「承」什麼?我們又能「傳」什麼?如此崇高的化身,不允許我們干這樣卑賤的勾當.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閱讀,教師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教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原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長說:「希望從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學會渴求知識,共同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可見教師閱讀不管從自身的發展,職業的要求,還是教育的內在訴求,都應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一、教師的專業訴求與閱讀 站在閱讀的角度探討教師的專業發展,我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最為要緊.即為師意識,批判精神,反思能力,表達水準. 首先,是為師意識.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必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做老師?怎樣做老師?做怎樣的老師?我以為最重要的必須要有兩點清晰的認識:一是「無知即惡」.教師必須要懂得教育工作的方法、原理、規律……,而且要不斷探索、發現、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從教育經典中吸取營養,並在實踐中成就經典;同時教師應該是有底蘊的,如果老師的心靈是一片沙漠,能企望他所培養的學生的心靈成為綠洲嗎?貧瘠的閱讀,只能讓教師變得無知,面目可憎.二是「平庸即惡」.「平庸的惡」這個詞語來自漢娜·阿倫特.崔衛平說過 「正常的普通人木知木覺才是事情真正的可怕之處.這些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並非一無所知,他們之所以還那麼做,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對此負有責任,他們只是執行命令、服從權力和權威,他們內在的個人消失在『組織』之中,『無思無慮』」.想想我們老師有多少時間是在莫名其妙地看天?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在莫名其妙地等待?我們看似忙忙碌碌,我們究竟做了多少該做的、有意義的、善的事?一個教師,如果幾十年如一日,反復著同樣的勞動,把教育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這跟學生買一台電腦學習機又有何區別.教師需要技術,但更需要精神,需要創新和超越的精神. 第二,是批判精神.近段時間來,《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不小的爭論.暫且不去評價它好壞.我想說的是這本書產生的方式,或者說那些始作俑者和作者——郭初陽,蔡朝陽,呂棟等一些高中教師.讓人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小學的教材批判不是小學教師發起,參與者又為何大多不是小學教師?我思考的結論是:我們先天發育不完全,後天又缺乏足夠的營養.直接一點兒,我們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原本是不完整的.說得更明白一點兒,我們讀書讀少了. 再具體些,我們缺乏的是發現問題的意識,即批判意識——我們有教材崇拜心結;更不知道它究竟錯在哪裡?是怎麼錯的?如何療救?自然也不會有深刻的分析的能力,讓人信服並給予啟迪.就像一個醫生不理解手術刀的操作法則、不明白處方上葯品的效用,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難怪,這些作者和出版商多少有些嘩眾取寵的呼叫:您的孩子還在吃錯葯!這不是明擺著批評我們老師在給學生喂「錯葯」嗎?看來要給學生「良葯」,必須要教師擁有自己的「良方」.我們必須要有更廣泛的閱讀支撐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我們才能有底氣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批判的精神不是說有就有,閱讀就是最好的批判原點! 第三,是找尋自我.沈從文先生在《從文自傳》里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湘西向來是苗民聚居地,民風剽悍,不易管理.清朝派駐大量官兵清鄉剿匪,真正的土匪強寇不好抓,只好抓一些安分守己的百姓,到河邊砍頭,然後割耳朵數人頭去邀功請賞.因為抓得太多,不好全殺了,就去大王廟里抓鬮抽簽,生死由天,這些百姓居然也真的去了,該死的站一邊,只怪自己命不好;可活的站另一邊,也不見得歡呼雀躍.很木然.沈先生說那些百姓就這么稀里糊塗死掉了,也稀里糊塗地活下來了. 回到我們的教學,審視我們教學行為,在固定的操作模式下——大家不要以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是沒有操作模式的,有,無處不在,為什麼要一年兩個學期?為什麼一周要五天?為什麼是四十分鍾一節課?為什麼有講台和課桌的區別?為什麼我要站著,而學生是坐著的?有的有答案,有的沒有,但我們安之若素,我們沒有思考過.你可以認為沒有思考的價值,但真的沒有價值嗎?沒有思考,何來判斷——在這些模式之外,你個人化的教學行為有沒有問題?有,如果說沒有,估計連你都不相信.但我們能說出多少問題?又好像說不出吧.很正常,因為我們都缺少發現意識,缺少反思精神,更沒有療救措施.如果這是正常,那就是巨大的反常!當一個人失去思考之後——也就隨之失去了抵抗與追求等能力;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可能性;也就異化為「待宰的羔羊」…… 法國作家加繆說過,思考意味著中斷,暫停一刻,想一想,如何?怎樣?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於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就需要解決的途徑,最簡單的方式是——閱讀.通過閱讀,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發現自我,並找到自我.如此而已. 第四,是表達水準.閱讀,思考,表達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一種常態.尤其是表達,我們明顯感覺到老師需要進一步提升.特別是書面的表達,姑且不說表達的思想,就是文通字順這樣的基本要求,對某些老師來說也是一,讀後感《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讀與寫的關系應該是明確的: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學習表達的過程,而實際上,形成文字的過程是思維獲得激越,思想獲得升華,智慧獲得增進的最有效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教師的表達水準相對與精深的教育理論,可能顯得幼稚和粗糙,然而那是老師們在實踐和思考中所碰撞出的思維的火花,盡管它很微弱,但誰能說他不是燎原的星火.盡管它很綿薄,但誰能說它不具火山噴涌的能量.閱讀與寫作的過程,對老師來說,確實是個艱難跋涉的過程,唯有堅持,日久彌新,才能不斷超越,我們的足印深深淺淺,彎彎扭扭,但誰能說他不是從沙漠進入綠洲的必經之路,是從泥濘到晴空的必由之途呢! 二、我們的閱讀實踐與行動 基於對教師專業訴求的思考,我們學校繼承閱讀與習作教學豐厚傳統,凝聚和凸顯「崇實篤行尚美厚學」的學校文化精神內核,著力打造「詩文振東」特色學校,即倡導「閱讀經典 靈性寫作」,涵養教師人格修養,尋求教育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期尋求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平台、新境界. 一、「厚學讀書節」——為教師閱讀正名.每學期貫穿始終教師推薦各類經典讀本,力求閱讀廣度和深度.閱讀教育教學著作,提升理論素養;閱讀社科人文讀本,涵養人格精神.塑就教師群體風貌,尋求教師個性風格.撰寫讀後感、閱讀報告等,每學期統一評比.以學校網作為主要載體,刊布教師各類撰述成果,教育敘事、教研隨記、案例評析、教學論文、課題成果和讀書筆記、文學創作等. 二、「風雅論壇月」——為教師閱讀搭台.以「風雅講壇」為主要平台,舉辦教師交流活動.引導閱讀理念,拓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位.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論述中國歷史文化的淵源和流向,特定背景下文化的發展狀態和脈絡取向,專題人物和文化事件的表象和特徵等;闡述中外文化的發展軌跡,比較彼此的交流融合等.尤其要推介本校教師演說,反思專業成長經歷,介紹教育教學經驗,交流閱讀心得體會,組織讀書沙龍等其他更為靈活的交流活動. 三、「論文創作周」——讓閱讀體現思考.讀書然後談感受,日作然後留日誌,做事然後寫反思,賞景然後悟人生,研究然後出成果,形成文字的過程是思維獲得激越、思想獲得升華和智慧獲得增進的最有效過程,也是導致我們幸福的最美麗途徑.我們將創作周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論文創作,每位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論文或案例一篇,我們的論文內容十分寬泛,並不局限於教育教學論文,內容多樣,形式不限.第二階段:論文指導修改:每位指導老師必須為結對的教師論文提出修改意見.第三階段:論文投稿階段:論文撰寫完成後,老師根據論文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報刊雜志進行論文投稿,各年級教學助理負責投稿和情況的記載.第四階段:展示評比總結,在教師中選取部分優秀論文,通過青年教師夜學習,進行觀點展示與交流.同時開展校級論文評選,做好活動的總結. 四、「好書推薦日」——讓閱讀體現需要.每年一次閱讀書籍征訂,我們會安排一天的時間,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教師推薦經典讀本.由教科室匯總、篩選,這其中,既有專業理論書籍的閱讀,又有人文讀本的熏陶;在學校的閱覽室,我們有《散文》《報告文學》《收獲》等用影響力的雜志上百種,吸引老師們走進閱覽室,還自己讀書的時間. 幾年來時閱讀推動,教師在不僅在意識上,還是在實踐中,逐漸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有位青年教師在讀書節後這樣寫道:「年輕的教師們正不斷與讀書結下更深的情誼,它將歷練又一批火熱的心,拓展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寬度!正如一個叫法郎士的洋人說讀書是『靈魂的壯游』,的確在讀書中對話,在讀書中滋養,在讀書中完善,這確實是一種至樂的體驗.」 而在眾多的青年教師中,俞翔老師是受益於閱讀最典型的代表,幾年來發表了進百篇散文,三十多篇論文,輔導學生作文發表上百篇,有兩位學生獲得了浙江省文學之星金獎,一名學生成為了嘉興最小的作協會員.同時憑著自身的優勢,深入開展了班級讀書會得研究,最近在全國第七屆班級讀書會上,一節《朝花夕拾》群文閱讀,受到專家一致好評.雖然備課只花了三天,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實,這節課我備了十五年」!是啊,教師閱讀厚積薄發,成就學生,也成就了自我. 我一直以為,對一名教師來說,教育就是一次旅行.我們外出旅遊,我們可能更多是感受自然風景的給人於美的享受,顯然這樣的游覽是不全面的,很多景點可能並不是其表面的東西吸引人,更多是藏在景點背後的故事,才使得原本平淡的東西更有內涵和價值.著名作家郁達夫曾經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裡他都會帶上當地的地方誌,在充分閱讀後,才覺得這樣的游覽才是有意義的.教育的過程也應該是這樣,看到深層的別樣風景,才更有意義. 崔衛平老師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要多少好東西才能造就一個人》,可是,我們又有多少好東西呢?我們需要多少好東西才能造就一好教師呢?我經常在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會信賴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是家長,我會信任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是老師,我會信服我這樣的老師嗎?假如我就是我,我如何看待作為老師的我呢?我感到很惶恐,因為這幾個問題答案似乎都不大那麼樂觀.只是,我覺得,也許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厚學致遠,寄望閱讀,沒有比讀書更奇妙的事了.只要你熱愛閱讀,你在教育這條路上會走得更遠!堅信,在閱讀中我們會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教師閱讀的思考與實踐〕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㈧ 急求高一下學期開學典禮演講稿!!!
高一下學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各位同學:
新的學期,是新的起點,是新的希望,是同學們人生求知、成才新的旅程!今天我們舉行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典禮,在此機會,我代表高一年級組向全體同學致以新學期的祝福: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學業進步、萬事如意!
過去的一學期,我們高一年級在校黨委、校長室和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不俗的成績,教研室統計的高一全部11個考核數據中我們有8個超過平潮中學,列通州市第二。原高一12班的曹臣同學以三門總分367分列全市第5名(全市第一名為市中學生376分,平潮最高分360分,列全市第12名);韓屹同學9門總分912分列全市第3名(全市第一名為市中學生932分,平潮最高分880分,列全市第20名)。
但是我們個別學科與市中、平潮仍有較大差距;一些學科盡管暫列第二,可數據統計已到小數點後兩位;班級之間也很不平衡。這些都這些都需要我們高一年級的全體師生保持清醒的認識,決不能盲目樂觀,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快速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去,用我們的勞動和努力來爭得屬於我們自己的光榮和輝煌。
本學期初開學前夕,由於教務處任和全體班主任前期基礎材料准備充分,我們按原定目標順利完成了選科分班。選科分班秉承了學校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三種組合物化、物生、政史以期末全市統考成績為主要參考依據,首先考慮語數外三學科,兼顧2選科;同時考慮男女生性別、座位、各班借讀生人數、學生重名。各學科、班級總均分非常接近。班主任採取抓鬮的形式公開抽取。要說不同的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個性及教學風格,是在分數均等條件下學生發展潛能的不可預知的差異,需要的是同學們的奮發努力,為新的集體去爭光添彩。在這里我真誠希望同學們定下心來,不再徘徊、不再猶豫,適應新的班級,適應新的老師,重新認識自己,修正不足,積極進取。
今天我發言的主要內容有:
一、上學期主要存在問題;
二、對同學們學習與生活、做人的五點建議和要求
一、上學期主要存在的問題
具體表現為:
1、學習熱情不高,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
2、吃苦精神不夠,缺乏應有的學習素質。
3、常規管理放鬆,缺乏應有的紀律觀念。
4、過分依賴家長,缺乏自理和集體生活能力。(送飯、租房)
5、集體觀念不強,缺乏應有的對班級的責任心。
6、安全防範、法制意識淡漠。
紀律觀念淡薄的表現有:
(1)就寢紀律差,熄燈後說話吵鬧起鬨
(2)在教室或沿途吃零食,教室內、大道上隨意亂扔食品包裝袋
(3)一些班級紀律渙散,有少數學生上課時睡覺、說話、看雜志、小說
(4)課間、午間、自習課、晚間自主學習期間紀律差,遲遲不能安靜下來
(5)不注意儀容儀表,衣著裝束不符合中學生的身份,佩戴首飾等不適宜的飾品
(6) 隔圍牆欄桿購買盒飯等
(7) 違規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
(8)奔跑沖向食堂
(9)故意損壞公物現象時有發生
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時刻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學校嚴明的紀律,管理的嚴格,是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的高度負責。你們寄託著家長的期望,肩負著自己的未來,求學路上,勤奮、刻苦、踏實應該是你們的本分和責任。
二、對同學們為人、學習、生活的五點建議和要求
一、尊重理解老師
我不敢說我們的老師教學水平都是第一流的,但我敢斷言我們的老師是最敬業的。早自習,課間操、午休、自習課,晚坐班、查宿舍、 哪一時間段沒有老師的身影?可能有些老師的課你不太滿意,可能老師的管理你一時難以理解,但你一定要相信,嚴格的管理才能建設優良的班風、學風。老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只要你用心聽,每節課你都能學有所獲。千萬不要走入這樣的誤區,許多同學常犯這樣的錯誤:不喜歡某老師,就不學老師所教的這一學科。那樣的話,吃虧的是你自己。我所說的老師不僅僅指我們高一年級教你課的老師,也包括其它年級的老師和學校管理人員。作為一個受教育者,時刻都要服從教育者的管理,特別是班主任、直接任課教師、生活指導老師、校保衛科人員及班級學生幹部乃至宿舍室長。要懂得「尊重、理解、支持、配合」的處事原則。有意見時要對話,而不能對抗,更不能出言不遜,做一些過激的行為,把矛盾升級。要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珍惜時間
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搞好學習是每一個同學的心願。搞好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珍惜時間。珍惜時間也是同學們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之一。古今中外,一切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比一般人更珍惜時間。魯迅先生像海綿擠水一樣,擠出點滴時間,他說:「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數學家陳景潤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放棄看戲,爭分奪秒地演算他的「1+1」,甚至利用會議的間隙躲到廁所里去演算。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像這些名人一樣去珍惜時間。如果這樣,你們將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擁有了時間,你們就能夠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擁有了時間,你們將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愛生命的每一分種,用它們去學習、去工作。時間是公正的。它給勤奮的人留下的是青春似火,果滿枝頭;而給懶惰的人留下的卻是兩鬢霜雪,一事無成。每當看到有些同學在上課前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喋喋不休、課間大吵大鬧、睡前侃天論地,我真是很痛心,為這些同學惋惜。高一化學最近學習元素周期律相關內容,算一算吧,如果每天早上記五個元素符號,睡覺之前再記五個,一周下來,中學范圍內所要求掌握元素的名稱、符號、位置、遞變關系會深深印在同學們的腦海里,解題時便可快捷調出信息,提高了解題速度和准確度,請珍惜時間吧!
三、對學習要有責任感。
1、學習首先要自覺,促使學習的動力,主要是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和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感。這兩者都是可以培養的。對學習的興趣或許每個人生來並不一樣,但通過注意感受獲得知識的快樂感,聯想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興趣能得到培養或增強。責任感顯得尤為重要,責任感能幫助自己更堅強地面對嚴峻的考驗。
2、課堂聽課一定要認真。老師的講解能讓我們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識,也會使我們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上課認真聽講比起自學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會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或技巧,這些都是老師多年經驗的精華,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習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3、除了上課聽講,自主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成功地自主學習,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主要靠自己摸索,不斷嘗試,同時也要與同學多交流,學習別人的好方法會給自己一些啟發,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有時教師他會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中另一個關鍵就是合理安排時間,比如處理作業最好用整段的時間,不要在課間趕作業。
四、對學習要永不放棄
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過程。學習上遇到困難,遇到失敗,我們要面對現實,學會用毅力和智慧去挑戰困難、克服困難,你就會擁有了自主,擁有了自強,這是人生最可貴的優秀品質之一。以下是一位當年以理科狀元身份考取北大學生永不放棄的心路歷程。
我對北大的理想也是在高中形成的。和很多很多的朋友一樣,我很嚮往北大,甚至把這個夢想視為我心中的一塊聖地。而我在整個高中都很專一地為之奮斗。現在我終於坐在北大的教室,這不只是對父母和關心我的老師們的一個交代,也是對自己理想的回復。我對現在的所得很滿足,也因為自己的努力最終有了結果而由衷地高興。當你熱情地付出了,再去品嘗自己收獲的碩果時,你才會發現真正的甜蜜所在。
五、對學習要講究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相信班主任和老師們給你們講過好多的學習方法了。
1、注重課堂學習。
課堂是老師傳播知識、啟迪智力的主場所,也是你們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主渠道。上課要注意聽老師對概念的講解,要帶著「為什麼」去聽,思源於疑,這是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手段。聽到不懂的地方就記下來,課後請教老師和同學,切忌聽課遇到困難和問題就整節放棄的不良做法。
2、堅持課後復習。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腦在學習知識後24小時內,對其中80%的內容都會忘掉的,這就是為什麼你經常感到課堂上能聽懂,但總記不住的原因。因此,課後復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要通過回憶、思考和理解來記憶。如果回憶不起或概念模糊不清時,再認真閱讀有關概念和內容,這樣記憶才會更深刻。
3、堅持訓練解題。
解題是掌握知識、查漏補缺和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並主動多做課外習題。解題時要注意分析,理清思路,並做好解題後的反思,你為什麼是這樣解?要學會逆向思維。
總之,學習是一種艱苦的事情,要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去勇於面對,勝利是屬於付出代價的人的。真心希望你們用行動沖刺心中的目標,踐行自己的諾言!願同學們用追求成功和輝煌感動所有關心自己的人! 期待你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