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三年級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三年級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3 21:39:01

1. <<刻舟求劍>>是小學課本哪一冊的內容

<<刻舟求劍>>是小學二年級語文。
課件版本: 新人教版

2. 《絕對高分求》刻舟求劍小學課文原文

8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坐船過江。他一不小心,把帶在身上的寶劍掉下江里去了。
    那個人一點也不著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有人催他:「還不趕快撈,在船舷上刻記號有什麼用!」
    那個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記號說:「不用著急,寶劍是從這里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從這里跳下去,准能把寶劍撈上來。」 我也在找這篇課文,准備試講呢,剛找到,復制給你了。

3. 三年級下冊寓言兩則刻舟求劍明白了什麼道理

《刻舟求劍》告訴我 們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總是 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 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 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4. 急需小語四年級寓言二則《刻舟求劍》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劍》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准備船靠岸以後,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變化的人。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講述有個人過江時,把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第一句話就點明了這個人是「坐船過江」,顯然船不是靜止的,實在行進著的。第二句話說他因為「不小心」,「掛在身上的寶劍掉進了江里」。第二段,那個人沒有著急,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一點兒也不著急」,說明了他認為自己有找到寶劍的把握。第三段,講有人勸丟劍人趕快撈,對他刻記號的做法不理解。「有人」指的是同船的人。第四段,講那個丟劍人講述自己的道理。他說「在船上刻記號」,船靠岸後按記號打撈,「准能」把寶劍撈上來。「准能」就是一定能的意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刻、劍、舷、催、撈、掏;掌握「刻舟求劍、掏出、船舷、撈上來、准能」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劍」的含義,體會寓言故事中蘊含著的道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4、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思考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難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和玩具寶劍。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題導入

1、同學們,你們以前都學過那些寓言故事呢?

生:《坐井觀天》、《亡羊補牢》。

生:《守株待兔》、《畫龍點睛》。

… …

2、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

生:通過一個故事,講明一個道理。

… …

3、小結:寓言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往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一個精練、生動的故事裡。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5、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生: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生: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 …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探討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出示生字詞語,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及新詞。

3、默讀課文

要求:把文中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或提出來。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桌互讀課文

思考: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看《刻舟求劍》的動畫片,復述故事。

(1)、播放《刻舟求劍》的動畫片,學生邊聽邊想。

(2)、指導復述方法。

(3)、同桌互相復述。

(4)、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表演故事。

請4名同學表演故事,教師和其餘同學朗讀敘述部分。

4、思考:那個人准能把寶劍撈上來?為什麼?

教師小結。

四、拓展想像

小組討論:

1、那個人沒有撈到寶劍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2、一起坐船過江的人看到他沒有撈到寶劍會說些什麼?

五、全課總結,揭示道理。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嗎?

2、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小結: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還能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嗎?

六、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後,把這個道理告訴你的爸爸媽媽,跟你的弟弟妹妹講一講這個故事,讓他們在生活中別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好嗎?

5. 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教案

《刻舟求劍》公開課教案 教材分析 《刻舟求劍》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准備船靠岸以後,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變化的人。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文言文中字音字義的理解還是有一定困難,誦讀課文時也會有一定的困難,需要示範朗讀,使學生整體掌握文章內容,特別是朗讀的停頓,培養學生的語感。 2、在教學中應運用看譯文、觀插圖、查字典、等方法學習文言文,注意培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使學生對故事蘊含的道理有一個大概的把握,並用言語讀出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並能聯系生活中的事來進行,使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 學會本課生字:遽、契、涉、墜、惑,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准備: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故事,一個學期以來同學們一定讀了不少的成語故事。誰能說說你讀過哪些成語故事? 生:(學生說成語故事的名字,或找一個學生說一個成語故事)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有機會我們開一個成語故事會,好不好? 生:好! 師: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成語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再學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課題)看看《刻舟求劍》講了什麼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後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裡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後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裡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 。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彙。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裡很沉著,不著急。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寶劍掉到哪裡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為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問?每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範。1、請同學們根據古文的意思,嘗試著給古文斷句(范讀)。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麼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麼?(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並不是劍掉在水裡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後,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麼?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麼?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裡? 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七、教學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故事,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事情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否則會犯錯誤。誰能用刻舟求劍說一句話? 生:(略)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課後多讀一些成語故事,到開成語故事會時不僅能說故事,還能說出其中的道理。能不能做到? 生:能。 八、拓展想像 1、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東西不小心掉進了水裡,你的心情會是怎樣?你會怎樣做? 2、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3、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還能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嗎? 4、指名讓學生復述故事。播放動畫。 5、舉生活中的例子。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託在一個精練、生動的故事裡的文體就叫寓言。 6、作者簡介

6. 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說,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

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

(6)三年級刻舟求劍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

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有一個人把相框釘在牆上,不事先量好相框的尺寸,而是先在牆壁上頂上釘子,再把相框放上去看看適合不,不適合又把釘子拔出,重新訂過,直到把相框安在牆上為止,這就是「刻舟求劍。」

閱讀全文

與三年級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