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如果體育教師不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那我們的體育教學將會是紙上談兵,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也只是膚淺的、表層的。那麼,體育課堂教學該反思些什麼,如何進行反思,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思所得,也就是課堂教學的成功得意之處,如何進一步發揮。 如教學過程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在課後都要及時進行反思,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體育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推陳出新。二、思所失,也就是查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即使是成功的體育課堂教學,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存在疏漏失誤之處。如: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個活動學生合作不夠好、教師指導不到位等。課後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可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日趨完善。三、思所疑,也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疑點加深研究。 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而非。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自己會感受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今後備課組集體備課時可以和其他教師討論,也可從教學參考中有重點地注意專家、教學同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有效策略,使之明白透徹。四、思所難,也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化難為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比較、研究,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形成體育技能,達到「健康第一」的目的。五、思所改,也就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的最終目的是「改」, 改進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積累的過程。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六、思所創,也就是對教學進行歸納、總結,並加以創新應用。 每上完一節課,教師應靜心沉思:這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哪些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新招?對學生的訓練是否到位?或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特見解,或是自己在課堂上瞬間生成的靈感等等。及時記錄在案,並進行必要地歸類與取捨,可以作為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豐富自己的教學預想,也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善於反思的人是成熟的人,善於反思的教師是成熟的教師。」反思,能讓我們拒絕平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反思,使我們吐故納新;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升華。也許反思會讓你身陷深思、迷惘困惑;也許反思使你輾轉難眠、挑燈夜戰;然而你會發現: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如東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會使你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② 教師如何利用教育教學反思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己在全國進入大面積實驗階段,課程實施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要成功地實施新課程就必須有一支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中學教師應該不斷的提升自身素質,促進專業化發展,以適應這一要求。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則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的一個最佳途徑。本文就中學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做了一些初步探討。
1 多讀書、讀好書
對於教師而言,要在教育教學當中,對碰到的問題事件進行深入的反思,這就需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理念支撐。教師要提升個人的理論素養,多讀書、讀好書則是很好的途徑。對一些教育家、教育名著的重要觀點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是不行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師要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抽出時間去閱讀各種教育教學圖書期刊。從中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不斷的修正自己教育教學觀念。教師工作壓力大,事務繁多,這就存在著一個時間上的問題,所以閱讀的時候就需要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對閱讀的內容可以先泛讀之後,再選擇自己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研讀、理解。對於一些具有啟發性的重點內容,還可以摘抄下來做成讀書筆記,或者利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這些記錄下來的材料,可以作為以後個人教學反思寫作的素材,成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
2 多留心,多觀察
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大量的教育教學事件,會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敏銳眼光,留心觀察包含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事件當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東西,然後通過寫反思將它們整理出來,找出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它,並試圖尋找解決的途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批判性思維得到培養。為了尋求問題較全面客觀的分析和較好的解決,教師將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激發出更多的積極性,將有利於其個人的認識水平及理論水平的提升。
3 勤思考,善思考
慣性思維,經常會令人難以發現教育思想、教學方式出現的不足、或者偏差。在新課改當中,教師如果只是習慣跟著專家走,只是會按照教學大綱的條條框框,按部就班的去做,這樣子的教學容易形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顯得呆板,致使是出現了些問題,自己也較難發現,不懂得修正。因此,教師要學會批判性的思維方式,要經常嘗試著以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問題,反思我們看似正常的教育教學行為,這樣將有助於不斷的改進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思想,使得教育教學的行為得到不斷的優化。例如對教材的使用方式,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樣的觀點,就是許多教育教學名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反思出來的結果。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可以教師的反思行為更有深度,能體現出反思後得出的結論的獨特價值。
4 多傾聽,多交流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堂課下來,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得失的時候,如果能夠多一些教學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多傾聽不同的聲音,反思將會更為全面。例如,可以聽聽學生們的感受和想法,可以和聽課的老師交流一下,聽聽他們對這節課的評價,聽聽領導中肯的批評。多交流,擴大信息輸入,通過正反兩方面的總結,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也有利於新穎的教學設計、獨特的教學方法的形成。這個過程,不僅促進了教師的自身的快速成長,反思的成果也為以後的教學留下寶貴的參考。教師之間充分的對話交流,尤為重要。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就教材教法的選擇及處理、教學手段的應用、學生的學情及應對等方面的設想及遇到的問題一起進行分析、診斷、反思。這種方式的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提高備課效率,也促進了教師集體的共同成長。
5 勤於動筆,以寫促思
教師通過以上四點可以為寫好反思作較好的准備,但這還是不夠的。如果說反思寫作是一種技能的話,那麼技能要有所提高就得到實踐中去反復訓練,因此一定要勤於動筆。寫些教育日誌、教育博客,可以促進對教育教學事件、問題的思考,同時可以提升對積累的寫作素材的運用能力及寫作的文字表達能力。
教育日記可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可記錄學生的課堂反應,可記錄教師自身的課堂感受,可以記錄教研活動中他人經驗對課堂的啟示和評價。只要是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有用的東西都可以記錄。寫教育日誌,可以記下大量的提供反思的日常材料,可以不斷促進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提高自己反思的能力。
當今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網路日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平台。教師可以將自己平時上課的心得、教學設想、教學實錄、課件、對工作生活的感悟等上傳到個人博客中,與公眾共享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通過博客上的日記、留言版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家長及教師之間的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的交流互動,可以實現了教師由個體反思向群體反思、由膚淺反思向深度反思的轉變。
總而言之,中學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讀好書、多留心、勤思考、多交流,再加上常動筆,這樣的話想要寫好教學反思將不會是一件難事。教學反思能讓教學永遠充滿改革創新的色彩,也讓教學永遠處於理智之中,兼顧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體悟擴充於一體,成為教師研究解決教學問題的重要途徑。在不停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中,教師可以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快速成長。寫好教學反思可以促使教師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③ 教學反思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結合事例談談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
1.反思總結法
反思總結法是指總結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的方法.
2.對話反思法
對話反思法是通過與同伴交流研討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理解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
囿於個人的經歷和經驗的教學是狹隘的、封閉的.教師要打破教學上自我封閉的藩籬,進行同事間的對話,特別是批判性的對話.對話反思法類似於小型專題研討會,教師相互觀摩圍繞著研討問題所上的課,並指出所觀察到的情境,再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
3.課堂實錄反思法
課堂實錄反思法是指通過錄像、錄音等現代教學手段再現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方法.觀看課堂實錄時,應注意比較哪些地方按原教學設計進行了,哪些地方進行了調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在相互借鑒中自我反思.
4.教後記反思法
教後記反思法是指把教學中感受深刻的細節記錄下來,寫成教學後記、案例評析的方法.
教後記的內容包括:①對課堂里所發生的事情的個人感想;②對教學中的問題的質詢與觀察;③對教學活動有意義的方面所進行的描述;④需要思考的問題和所要採取的措施.
寫教後記,挑剔教學中的問題,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通過教後記的撰寫與分析,檢查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感觸,以達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教後記反思法重在分析總結,不僅記下教和學的成功與失敗,而且還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體會、新的認識和改進意見,使其成為今後教學的有益借鑒.
5.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對自己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行動研究是一種螺旋式循環的研究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改善實踐,它是一種行動與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要求邊實踐邊研究,從實踐中提煉觀點,然後用這些觀點來指導實踐,.
6.課後備課法
課後備課法是指教師上完課後,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
7.閱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指教師採取各種手段搜集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通過閱讀相關的信息獲取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幫助教師接受新的信息和觀點,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解釋、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事實上,在教學實踐中輕視理論,甚至拒絕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只能是在低層次上的摸索或重復.教師接觸到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知識差別越大,越能啟發教師的思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為.
④ 如何讓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但是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讓新教師從一名新手成長為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呢?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因為教學反思既不同於一般的個人經驗的無意識積累,也不同於傳統的理論實踐模式。教學反思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經驗有一個新的認識,更自覺、更理性地研究自己的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實踐的質量。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也稱之為反思性教學實踐,是指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驗的活動或過程,它是對過去教學經驗的反饋。《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詞典》將教學反思解釋為:教師及師資培訓的一種方法,它以這樣一種假設為基礎,即教師通過批評性地反思他們的教學體會可以提高他們對教學的領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探索和反思教師課堂教學經驗的一種手段,是教師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評估、同伴觀察的有條理的方法。反思不僅將教師本人的所做和所想聯系起來,更是一個互動過程,是與同行和學生,甚至家長、社區互動的過程,教學反思就是從反思和描述教學的思想和活動中,獲得教師未來發展的目標與能力。
二、教學反思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1.成長=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就其途徑和方法而言,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外在的影響,指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和提高;二是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指教師自我完善。特級教師、名教師的成長經歷表明,不斷研究、回顧、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更新教學觀念,自我調控、改進,對教師的職業成長更為重要。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的成長公式那樣:成長=經驗+反思。
2.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教學反思的核心思想是:反思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學會教學。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增強,對自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我反思意識、能力較強的教師有自我提高的強烈願望,他們會自覺地制定理論學習計劃,通過學習與實踐,形成自己對某個教育現象或問題的看法,逐漸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和原理。教學實踐中,通過反思,教師能強化正確的認識,鞏固已有的經驗,進而揭示教學基本規律,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後升華為一種教學理念。同時,還能及時發現問題,自主地採取改進教學的策略。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寫教學反思,有的教師比較迷茫,不知從何落筆。有的即使寫了,也抓不住本質或隨心所欲,應付式的寫上幾句,這些都是徒勞之舉;無益於課堂教學的改進、無益於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無益於學生學習的發展。教師只有明確了反思的目的,掌握了反思的基本知識,把握了反思的內容和方式、抓住典型、緊扣關鍵、剖析重點、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有的放矢,寫出來的材料才有血有肉,有益於課堂教學的改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發展。
1.反思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使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性文件,其首要功能是教與學的工具,以一種參考和揭示的性質出現。教師作為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對教材的使用、處理、挖掘、開發以及弊端等等在反思中加以記錄,積累教學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促進教師、教材、學生和諧統一的發展。
2.反思教師角色轉換是否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反思在師生關繫上是否做到尊重與贊賞;在教學關繫上是否做到幫助與引導;在對待自我上是否做到反思;在對待同事上是否做到合作。
四、教學反思有待探討的問題
教師進行教育行動研究的能力亟待提高。教育行動研究是立足於教學的研究,是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其特點可概括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育教學,為了教育教學」的研究,這種研究從問題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並非在教學之外另外抽出時間來做研究,而是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設法解決,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教師通過溝通、交流、反思,使自己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性」,它的內容可能包括:把對自己教學的質疑和探討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有研究自己教學的信念和技能;准備接受其他教師來觀察她的教學,並就此直接或間接地與她進行坦率而真誠的討論。
總而言之,擴展的專業特徵就是有能力通過系統的自我研究或研究別的教師實現專業上的自我發展。當然,讓教師進行教育行動研究,在開放性氛圍中不斷反思改進教學實踐還需加強行政和文化上的推動,這是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與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⑤ 寫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什麼作用
我覺得專業寫教學反思的教師對待的教育成長有一定的幫助
⑥ 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有什麼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申繼亮教授認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教師為了成功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教師的教學反思是一個能動的、審慎的認知加工過程,也是一個與情感和認知密切相關並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動力系統的支持。那麼教師教學反思的作用是什麼,如何進行反思呢?我就此粗淺 一點自已的看法。
一、教師教學反思的作用
首先,反思性教學增強了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感,以此作為提高都是素質的突破口。一般來說,缺乏道德感和責任感的教師,除非因教學上的失誤或迫於外界壓力,否則不會自覺反思自已的教學行為。而提倡反思教學,使教師自覺的在教前、教中、教後嚴謹地審視自已的教學行為,改進自已的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道德感、責任感和教師的教學技能與能力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教師道德和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學強調學會教學,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學會學習早已為人們熟悉,而反思性教學強調教師要學會教學,即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的過程。即要求老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學生,又要求教師學會教學,自身獲得進一點好展,直至成為學者型教師。因此,反思型教師不僅想知道自已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其原因等進行深思,總是問「為什麼」。這種「追問為什麼」的習慣,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們的目的僅僅是教學生學會學習,而沒有教師不斷的學會教學,學生的學會學習很難保證。
第三,反思性教學以解決教學問為基本點,在具體操作中,實施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環節,也可以從各方面的訓練中總體提高自已。實施反思性教學,並不是要面面俱到,針對教學過程中所有的環節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體操作中更側重哪個環節的訓練,從各個環節的提高從而使教師整體素質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備課中,可以專門訓練引入這個環節,課前設計幾種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據學生反應和教學效果加以鑒定比較哪種引入更適合哪種類型的課程。這種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實到某個具體的點上,既有實效性,又增加了教師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有了自覺的意識,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應提高,從而加強教師的監控能力,自如地應對教學過程中各種問題。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都是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在目前實行的大班教學中,任務教學方法總是只能適合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學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學生的」吃不飽「或」吃不了「。如何使這種現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已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地檢查、審視和評價,對自已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諸方面及時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例如,我們要求在上每一節課時,對自已要講什麼內容,為什和要講這些內容、沿著何種思路進行講授這些內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表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計劃與准備以及教學結束後的回顧。如課前預計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構想出可能有的教學效果;課後對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從學生實際出發、教材的呈現是否清楚合理、教學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師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師教學反思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第一、反思態度
也許有人會心生疑竇,反思已經是在努力查缺補漏了,何來態度好壞之分?其實,現在的教學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動自覺之外,很多是由於學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規定篇幅字數而寫,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寥寥幾筆,純屬應付;有的東拉酉扯,反思不到點上;即使有洋洋灑灑一大篇者,也不過是重復他人之言,毫無實際意義和價值。這樣的反思,與我們的初衷相去甚遠。長此已往,徒費時間筆墨而已。我想,反思貴在真實。反思的落腳點應是我們自已的教學行為。教學進程完畢。我們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問,與組內的教學老師一起研究討論,隨機刻錄即成。千萬別把它當成一項任務、一種負擔。用心感悟、用心反思,這才是反思的真諦所在啊!
第二、反思內容
反思教學內容:要反思這堂課的知識是否有錯誤和遺漏,教學方法是否合理。但是這只能算做狹義反思。那廣義的反思指什麼呢?個人覺得,反思教學內容固然非常重要,但與之息息相關的教學行為與現象更值得我們深究。比如,我們時常感嘆現在的孩子變得功利,特別是低看級的小學生,不用獎品吸引不給什麼鼓勵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可反思即知,這種現象未必不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無意識的引導造成的。怎樣在把握語文工具性的同時給予孩子恰當的人文關注,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需要我們深刻的反思。再比如,我們在聽完一堂好課後,對人家精彩的教學設計羨慕不已,有時不禁困惑:自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參,也能把文本讀得非常通透,為什麼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課呢?反思之後,我們已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參,也能把文本讀得非常通透,為什麼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課呢?反思之後,我們才明白,這里還有個人的閱讀積累問題。一個教師所呈現出的每堂課都與他自身的文人積淀有關。學識淺薄,無以支撐,自然會和優秀課例產生差距。堅持用一顆反思之心來看人待事,對我們的教學都是不小的促進。
第三、反思效果
對教學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分析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以及在聽課的同時是否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教師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自已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已的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
教學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階梯,它記錄著我們曾經的迷茫,見證了我們灑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們堅實的腳步。讓我們一起來善待反思,全方位地反思,進行有效地反思吧!
⑦ 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反思有什麼關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在關於評價改革中,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中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識、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習慣。教師應基於新課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反思才會有發展,有反思才會有改革,有反思才會有提高。當然,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的意義也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所以我們應該對當前的「教學反思」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思考。
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扣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說法和論述,這說明早在古代,人們就充分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實上,反思一詞本身就含有「反省」「內省」之義,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事物的本質。
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本身,尤其是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參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觀念與教學藝術,也可以反思教學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既可以反思教師本人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方法等。一般而言,教學反思的內容主要指五個方面:1.指向教學,即分析、評價教學活動本身的利與弊,以及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2.指向學生發展,即分析、考慮與學生發展、能力培養相關的一些因素;3.指向教師發展,即分析、考慮與教師自身發展、素質提高相關的一些因素;4.指向教育改革,如考試制度的改革、課程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實效性等;5.指向人際關系,如教師如何與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可以說,沒有反思的經驗只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膚淺的認識。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改進,發現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驗升華為理論。受到美國總統布希接見的2006年美國年度教師凱慕柏莉&S226;奧立佛說:「我意識到,好教師不必是那些上出成功的課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級的教師。好教師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課、理解什麼對了或什麼錯了、尋找策略讓下次更好的教師。」她的話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在她看來,所謂好教師應該具有專業反思能力,以養成自身的教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