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2.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拓寬教學設計思路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語文開設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不同的教學法對教學的重點是不同的,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3. 小學數學《什麼是面積》的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 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 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後續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採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
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於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並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並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後,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化畫格子法。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最後的創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麼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麼大小?指的是哪裡?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然後,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
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後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麼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台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麼?(表面) 比的又是什麼?(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後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並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說一說。
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裡呢?有什麼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
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塗色)
師:為什麼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麼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
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
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
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幫助學生完整表述)
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
出示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比較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
再出示41頁練一練第一題。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培養了直觀估測的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
(2)藉助工具比較
師:有些圖形我們直接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圖形(附頁2中圖6)誰的面積大?
①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②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裡的學具想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
D.小組代表展示驗證,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在匯報多樣比較方法時,按由繁到簡的順序,如:先是剪後重疊比的;然後是用圓片擺的;最後是數格子的;……這個在學生活動時由教師巡視發現確定匯報順序。)
(3)師小結: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認真。大家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比較方法(「觀察法」「剪拼法」「擺圖形」「數格子」 「統一標准」),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統一標准」,從而順利驗證猜一猜的答案,體驗了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實踐應用
1.直觀感受圖形面積的大小
練習41頁的2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2.創意大比拼
練習40頁畫一畫。
讓學生先說一說要求中要注意什麼,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學生自己嘗試畫,先完成的同學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畫法。然後再全班展示交流中,體會形狀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讓學生自由想像,畫出各種圖形,然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4. 教學設計思路一般怎麼寫
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一般思路是
:
(一)、學習需要的分析
主要解決版的問題是:(1)為什權么要開展教學,教學目標是什麼?(2)開展教學設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有效教學的起點。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主要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三)、教學對象分析
我們應該充分注意確定每個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所具有的一般特點和起點能力,應根據他們的起點能力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
(四)學習目標的編寫
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學習活動有的放矢。對於我們的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用也有好處。
(五)教學
策略設計
主要解決「如何教」的問題。譬如:課時的劃分,教學順序的安排,開展哪些教學活動等。
(六)教學媒體選擇
是傳統的那些教具還是有現代的多媒體教學。
(七)教學評價
主要是解決評價依據怎樣的標准。
他們都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彼此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5. 簡答題 綜合藝術教學設計思路有哪幾種
1、綜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版是學科體系間權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
2、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各藝術門類本是源於一家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感」這一心理現象,也使得藝術之間或同一藝術的不同內容之間相互融合成為必要和可能。
3、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等都比較注重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這種綜合性教學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注重音樂與舞蹈、動作、語言的綜合,二是注重每門課程本身的綜合
6.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教學設計思路怎麼寫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目標
識記文化多樣性的表回現何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態度和原答因。
2、能力目標
(1)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2)欣賞不同民族文化現象,能夠從理解何尊重多種文化的角度,討論多元文化存在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欣賞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精粹,認識文化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的認識,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的文化,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拿來主義」。
7.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設計思路怎麼寫
一、課標題: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人教版必修1)。
二、課程標准: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通過三者間的分權、制衡從而實現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這是本節的核心所在。它雖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後來成為了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典型。它不僅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因此本節內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2、過程與方法:運用活動課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合作交流,採用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的、客觀的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五、教學准備:
(一)教師准備:
1.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一方面搜集相關課件製作資料(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議會的辯論」圖片等),力爭再現歷史,為學生創設歷史學習情境。另一方面設計由新聞發布會→小品→辯論的教學流程,製作「板書結構」。
2.組織學習小組,要求人人參與。全班分成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小品小組(總統、國會參眾院長、最高法院法官)、辯論小組等。指導各小組搜集資料,探究問題。要求各小組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展開。
(二)學生准備:
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
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組並進行准備,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①新聞發布會小組:記者與代表團進行提問設計並作答。②小品小組:編寫台詞,准備道具。③辯論小組:贊成與反對方分別從不同立場寫辯詞。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難點:對「分權與制衡」的理解
七、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放映多媒體課件:美國「白宮」、「國會」、「聯邦法院」的外觀圖片。
教師講授:這就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權力中樞,它們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聯邦政府。那麼美國的聯邦政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要了解這一問題,必須學習美國1787年憲法,因為它是建立聯邦政府的依據。下面請參加制定了這部憲法的代表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1787年制憲會議新聞發布會
1.【設計思路】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在提問的設計與解答中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基本知識點。並完成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比較教學。
2.教師引導新聞發布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制憲會議簡況如何?為何要制定《1787年憲法》?並簡單介紹。
②美國為什麼不借鑒大不列顛、法蘭西、沙皇俄國等國的君主制,擁戴華盛頓先生為國王?或者採用君主立憲制?並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③民主共和制建立的依據和原則是什麼?為小品「吹牛—誰的官大」埋下伏筆。
④制憲會議產生了什麼矛盾?為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埋下伏筆。
3.放映多媒體課件:「謝司起義」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為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的理論來源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主要內容是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是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
問題①:本次會議於1787年5月25日到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為了加強政府權力,制定了這部憲法。它由序言和正文組成。序言部分闡明了制定聯邦憲法的目的和宗旨。正文部分對聯邦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加以說明和規定;對其他立法事項進行了規定;特別提到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問題;規定了修正案的制定和生效等問題。
問題②:因唯一適合當國王的華盛頓先生堅決反對當國王。英國君主立憲制和美國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都是資產階級專政。僅僅政體不一樣。在英國,世襲的英王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會負責。而美國的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制,總統由選舉產生,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擁有極廣泛的權利
問題③:是根據著名啟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的學說建立的。通過分權、制約最終達到平衡,實現憲政的最終目標!
問題④:主要有大州和小州、北方州和南方州之間的權利斗爭。大州和小州之間的斗爭主要集中在國會代表的比例分配上。而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黑奴的問題上。
(二)小品「吹牛──誰的官大」
1.【設計思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突破本節重、難點──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2.教師引導小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有哪些權力?
②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制約?(可結合尼克松水門事件、柯林頓受彈劾事件分析)
3.放映多媒體課件:「尼克松水門事件」片段、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美國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尤其美國總統的權力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特點,故稱為總統共和制。但三者的權力又是彼此制約和平衡的。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同時,中央與地方之間也構成制約和平衡的關系。
問題①: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總統也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能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也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簽訂行政協定。國會擁有立法權,宣戰權屬於國會。所有官員的任命、與外國締結的條約也必須要由參議院批准。國會還有權向國民征稅、調整國外貿易及州際貿易、徵兵及在緊急時期調動民兵。聯邦法院對於在美國憲法、聯邦法律及條約范圍內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審判權。
問題②:國會通過的法案,必須總統批准才能生效。聯邦法院大法官也由總統提名。但國會可用2/3多數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眾議院有權對犯有「背叛、行賄、受賄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惡行」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所有美國文官提出彈劾,然後交由參議院審判。而最高法院如果認為總統或國會的法律、條約和政策「違憲」,又可宣布它們無效。
(三)弗吉尼亞州議會的辯論──「我為什麼贊成(反對)它」
1.【設計思路】通過辯論形式,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
法的積極性與局限性的理解,並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教師引導辯論圍繞以下問題展開:
①1787年憲法有什麼積極性?
②1787年憲法又有何局限性?
3.放映多媒體課件:「議會的辯論」圖片、板書結構
4.及時指正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對於疑難問題課後與學生共同探究。
5.歸納總結:
①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簡要評價。
②歸納本小段基礎知識。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它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在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是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於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總之,它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和發展。當然,它也有局限性:允許黑人奴隸制的存在,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又剝奪了印第安人、黑人、婦女的選舉權等等。
問題①: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於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憲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府,用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代替過去的鬆散的聯盟,不僅有利於全國性市場的形成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而且有利於保衛國家的安全。它還特別規定了修改憲法的程序,後人可以結合當代實際修改憲法。
問題②:它根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權利,甚至還承認了黑人奴隸制。使州權被削弱
(四)教師小結
獨立戰爭勝利後,由於13州殖民地組成的鬆散的邦聯無力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原則,立法權歸於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分權與制衡」成為1787年憲法的最高原則。確立了總統共和制政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據該憲法,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首任總統,並組成首屆聯邦政府。同年補充了10條關於保障人權修正案,以後又補充了多條修正案。美國1787年憲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美利堅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法。
(五)探究習題
1.設計思路: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的理解。並將知識延伸向課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學以致用,達到治史的更高境界。
2.課題:《美國1787年憲法歷次修正案調查實錄》
方向1:歷次修正案內容及出台的前因後果。
方向2:由歷次修正案看美國的社會變遷。
方向3:美國歷次修憲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
………
3.主要活動: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等形式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性學習。並通過辯論、專題講座、座談會、展覽等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
八、板書設計
九、其它教法建議
運用「情景
8. 新手老師如何掌握撰寫教案及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內效果,包括學容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9. 教案的教學思路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協作游戲,主動探索多種方法。
2、能與同伴完成3人協作的動作。
3、鍛煉腿部肌肉的力量。
【活動准備】
1、小螞蟻頭飾、皮球、球框、圖片等。
2、場地准備:8—10米距離的起點和終點,將皮球放在起點,籃子放在終點。
【活動重難點】
主動探索多種方法,能與同伴完成3人協作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談話活動:孩子們在哪裡見過小螞蟻?小螞蟻是干什麼的呢?(幼兒自由發言)
2、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師:它的身體是什麼樣的?有幾條腿?請個別幼兒模仿。
3、全體幼兒扮演小螞蟻,鼓勵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
二、我是小螞蟻
1、如果是3個小朋友合作,怎麼樣變成一隻螞蟻呢?幼兒嘗試。
2、幼兒互相觀摩,哪一組的小螞蟻更像?
3、師:小螞蟻還要走很遠的路去運糧食,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才能靈活地走路呢?
幼兒分組探索走的快的方法。
三、小螞蟻運糧食
1、(出示球)小螞蟻們想想,怎麼樣才能安全地把糧食運回家呢?
2、分組練習。
師:想一想,怎麼樣才能運更多的糧食哦?
3、分組比賽。
(1)幼兒觀察場地,了解起點及終點,和籃子的位置,每組5---8個皮球,分組進行比賽。
(2)第一輪游戲。
師:哪一組最快?為什麼?
小結:走路時做到不摔倒、不斷開。
(3)再次游戲。
師:哪一組有進步?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結:每一個小朋友前進的速度一樣,方向一樣,要齊心協力。
四、放鬆活動
師:小螞蟻運回了這么多糧食,想邀請小夥伴來家裡做客,會請誰呢?(幼兒自由說)
幼兒扮演小青蛙、小花貓、小白兔……(放鬆音樂)(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