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新課程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6 03:04:28

A.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江津 李市 黃平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么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舍,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巨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獲,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當我們重復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2)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敘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蘊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信息,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互動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管理者、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和研討,如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師生座談等。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比式、參與互動式、觀摩式等。 (1)對比式 在進行有對比的反思活動中,就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借鑒兩位或更多位教師來進行對比,先通過聽課或集體備課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改進方法,再通過課後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參與互動式參與互動式的反思,是指參與式教學與互動式研討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既可以與專題主講人或公開教學的當事人直接對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有意識地讓自己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生成新的教學理念,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也可以通過向學校骨幹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咨詢,了解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請專家加以診斷;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同行聽課,集體會診,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觀摩式 觀摩式通常指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上示範課,其他教師觀摩,課後與其他教師共同切磋和進行反思,最後由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歸納點評。由於新的教學理念變成了教學實例,轉化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之授課教師與聽課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新理念下的教學行為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和理解,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除現場觀摩外,教師還可以觀看有關示範課的錄像,觀看時可採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課的精彩片段或「敗筆」進行回放,讓觀摩者認真研討,剖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觀摩課能促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通過反思、感悟和行動來增進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1、特色是什麼? 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2、「精彩」在哪裡? 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3、「偶得」有哪些? 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的意外的收獲。意外收獲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對面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意外的收獲往往來自學生「創新的」火花捕捉:學生發生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4、「缺失」在何處? 上完一節課後,教師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 5、「效果」如何? 每一節課後,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今後再教學這一內容提供借鑒。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採用有效的策略,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 (一)讓教師塑造反思的意識,營造全員反思的氛圍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機會,積極向教師傳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員反思的氛圍。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也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是個人還沒有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集體中還缺少反思的氛圍。因此必須承認教師是有潛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這里的潛能不僅是指教師先天具有的而尚未顯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尚未激發的與自我發展相聯系的能量和興趣。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只有激發這種潛能,才能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煥發出強勁的動力,推動教師主動積極投入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而推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就是學校管理者應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著眼於激發和培育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在這環境條件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展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因此,上述從各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組室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還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讓教師在反思的氛圍下受到內心感染而融入集體中去。 (二)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1、關於對教學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學事實真相的表達,它能超越時間和概念體系,說明教育實際中的真實情況。教育事件雖然沒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論價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義與精神的占據,具有實踐的生機活力,是教育教學的血肉之軀。事件是突發的、不規則的、個性化的、未經設計的;同時,事件也是具體的、流動的、歷史的、清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組合。每個學生都生存或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教育事件之中,每個事件都是個性化的獨特境遇,都是師生間或生生間點對點的教育關系。教育事件是最為生動、最為穩定、最為常見、最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師的教育反思往往關注學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長,側重於境遇的獨特性。事件的中心詞是「事」;事的主體是人。對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過讓學生發現問題、形成能力、學會做事,生成態度情感價值觀,並確認自己的存在,促進人不斷的生長與生成。 2、關於對教育對象的反思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保證。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反思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不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課堂上他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自己的觀察,並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理解程度和行為來度量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自己的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並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來自學生方面的反思無疑會增進教師更理性化的教育行為。 3、關於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教育行為,還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後,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也是一種反思,是對一個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學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疏於思考,使鮮活的教育過程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對日常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來近乎沉寂的平靜,將所有理所當然的理念懸置起來,以懷疑、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它,以積極的心態分析過程與結果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4、關於對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疑用到各種知識,而且教師本身也無法描述和預測具體哪些知識。教師既要知道「教什麼」,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的內容,又要知道「怎麼教」,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教什麼」的知識與「怎麼教」的知識在性質上還有所不同。「教什麼」的知識在於掌握,在於知道「它是什麼」,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而掌握。「怎麼教的知識」不是教師被傳授的「應該怎麼教的理論」,而是教師的所體會,理解和實際擁有的經驗和信念,是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它是基於教師日常不斷的反思實踐而獲得的,包含著自己的教育信念,又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學反思應把握反思的廣度和深度。反思的廣度就是要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問題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其中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揭露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遠因),並且善於預見事件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三)讓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反思有效地融入評價機制中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學校在評價教師過程中以弘揚教師的主體性,高度重視被評教師本人的積極參與、自我反思。 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形式 1、教後記 「教後記」又稱「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在一節課後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的文字。「教後記」是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師進行教學控制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改善教學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查找,以求發現和糾正教學系統及系統目標偏差,通過調整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來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可以提議,備課筆記在最後留出空處撰寫教後記,可以隻字片語,可以洋洋灑灑,視這節課的情況而定,在第二輪該知識重新備課時,教師便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一個比較完整、規范的教學過程是既應有課堂設計,又應有教學後記的。 2、反思性日記 開設「成長與創新」教師沙龍,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議教師記反思日記,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學習共同體能夠把不同背景的教師組織在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共享問題解決的方案,將有助於教師認識到不同人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與聯系,從而更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個體教育觀念的確立。教師的反思性日記主要是將自己教育教學行為之後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它可以在記錄任何形式教育活動:與同行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某次談話、與家長的一次溝通、對一次公開課或講座的點評和體會等等,涉及面廣,形式多樣,區別於單純的教後記。養成教師撰寫反思性日記的習慣有利於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並為教師經常性的反思提供豐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師將反思性日記進行經常性的集體交流與分享,將更有助於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與教師的成長。 3、聽課。 聽課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要多聽年長教師的課,從中吸取上課的一些寶貴經驗,包括課堂管理,教學方法等。資深的或者年紀大一點教師也應放下架子,主動去聽年輕教師的課,並將此與自己的教學做比較,通過這種反思來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作為反思型教師,還應主動邀請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他人來評估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後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學細節,探討改進措施。 4、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策略是指導教師應定期從學生那裡取得反饋信息,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反饋是多樣化的,有對教師上課的看法,有自己學習的總結,也有向教師傾訴自己最近不悅的事情,徵求建議等。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反觀自身的教育教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想從學生那裡得到如實的反饋,平時須與學生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 5、專題反思 圍繞教師個體在一個階段(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行為進行科學的、深刻的反思,這有利於教師從較高的層面對教學行為及其遠距離的效果作冷靜的分析,進而概括出教學行為表現的背景原因,並從宏觀的角度對今後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反思,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專題探討或研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加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最佳途徑。如果說每節課後的「教後記」,每一階段的「反思性日記」零星地、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在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微觀和瑣碎的教學心得的話,那麼專題反思這一行動研究就是有明確主題的教學反思,由於它聯系的是更長周期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從宏觀著眼,從單一的問題線索入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提煉、概括,並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後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6、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 教師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反思能力的增強,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我們難以想像一個缺乏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關注情感教學。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就對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教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反思力,並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反之,教學實踐又可以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當教師發現教學實踐與理論不相符時,應先反思自己教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確信無誤,也可對理論產生懷疑,並向理論的提出者挑戰,共同探討。這樣,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為廣大教師架起了一座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學校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好的具有反思意識的優秀教師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圍的學校「土壤」中,也是很難延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創造條件,提供相應的政策、時間和經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B. 新課程中怎樣寫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實施,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角色要轉變,而且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改變。在對待自我的教學行為上,新課程強調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勤寫教學反思,能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監控的能力,能成為教師自覺改進意識與自我提高能力的台階。但是,部分教師對於寫教學反思感到茫然,不知道從何下筆?不知道應對哪些事件進行反思?呢? 一、更新觀念,養成勤寫教學反思的習慣。 教學反思亦稱「個人反思」、「教後記」等,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對教師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是對教師全部教學方式的審視,並從中發現問題,從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並形成理性的認識。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但是,有些教師卻認為,我們每天備課、上課、解作業等,忙得不得了,累得不得了,哪有時間進行教學反思?更不用說寫啦?其實,身為教師,我們常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可以分成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學前,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啟發引導學生學習,這種反思能使我們的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如果遇到問題,即時思考如何靈活調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活動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後回頭「看一看」教學過程,思考學生是否學到知識,思考學生的思維合作交流是否有效,還有哪些概念、計算方法沒有講清楚,需要怎樣的補充等?這種反思只不過我們大家沒有養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沒有勤於把反思的過程寫下來,沒有及時寫下對所發現問題的思考,沒有把反思形成理性認識,用以指導教學工作。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更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勤寫教學反思。通過寫教學反思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通過寫教學反思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效果和水平。 二、勤寫教學反思,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 怎樣寫教學反思呢?結合我在教學中的實際和寫教學反思的體會,我認為寫教學反思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反思教學過程、教學設計,也可以反思教態語言、板書設計或者作業批閱等;可以反思教學的成功之處,也可以反思教學的失敗之點;可以每堂課後進行教學反思,也可以每小節、每單完教學完後進行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教後思教,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教材重點、難點是否突破?講解是否明確?傳授知識是否無誤?學生適應程度怎樣?教學效果如何等,這些都有待於教師在課後反饋、思索。教學難免有得有失,失之者,漏、缺、誤也。通過課後聽取學生意見、批改作業或者猛然醒悟,把握其失,及時查漏、補缺、糾誤。這樣的教後思教,無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 寫教學反思,教後思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小學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教師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新的問題。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處於緊張的思考狀態,即思考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如何做更科學,如何做更合理,如合做更有效。因為思考,就必須讀書和學習;因為思考,就必須要記錄和寫作;因為思考,就會實踐和探索。只要我們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創新,就會在反思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寫教學反思,切忌:茫、窄、淺、散、浮。 寫教學反思時要注意克服以下五點:(一)茫,切忌不知道對哪些事件進行反思,總認為自己的教育實踐沒有反思的價值,對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抱著一種見怪不怪的態度;(二)窄,切忌反思只局限在教學領域,只是對教學失誤反思,對成功的經驗不去反思或者反思較少。(三)淺,切忌反思只限於一般意義上的回顧,難以與教學理論聯系,不會提煉自己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學仍然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四)散,切忌普遍認為反思是自己的事,是個人行為,沒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從而使教師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五)浮,切忌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育現象進行反思,沒有把反思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而是把它理解為完成任務似的硬性規定。否則,我們寫教學反思往往流於形式,沒有失效。 寫教學反思,記載自己教後思教的體會,貴在及時,難在堅持。作為教師,認真寫好每堂課的教學反思,今天,教學反思將幫助我們收獲教學成功的喜悅,明天,教學反思將成為我們最寶貴的教學財富。 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需要教師不斷地轉變觀念,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與研究,惟有

C. 新課程教學反思中的問題有哪些

教師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問題一:認識上尚有偏差,堅持開展教學反思的教師比率偏低
座談中一些教師反映,農村學校教師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寫教學反思;還有少部分教師表示,寫教學反思是迫於學校的壓力,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寫,沒必要人人寫教學反思。從問卷統計數據來看,認為沒有必要寫教學反思的教師76人,占調查人數的15.4%,沒有寫過教學反思的教師62人,佔12.6人,堅持寫教學反思的教師102人,佔20.7%。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導致了反思行為的缺失。
對策:提高認識,勤於反思。
首先,要提高認識。一方面,教師自身的發展離不開教學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師都是在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不斷反思之後成長起來的,教師反思能力的養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基本條件。教師在個人反思或集體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個人或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拓寬專業視野,激發不斷追求、不斷超越的動機。另一方面,新課程本身的發展需要教學反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任務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實驗、不斷完善的體系。教師是改革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等過程中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
其次,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反思。目前,農村教師的課業負擔普通偏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名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同時任教幾個學科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但這不是迴避教學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業務上有所進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時間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反思的意識,還要經濟性地認真總結經驗,把自己在課堂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做法、體會、感受等用反思日記或問題單等形式及時記錄下來,逐漸積累資料便於今後對比、分析、總結。
問題二:教師缺少相關方法,反思能力較差
統計數據表明,想寫教學反思但不知怎麼寫的教師有57人,約佔11.6%。翻閱教師備課資料,筆者發現教師的教學反思質量偏低也是普通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教師一個備課本上有10節課後的教學反思都是同一句話:「進展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有的教師的教學反思僅僅是課堂教學的簡單「回顧」,只是教學過程的重視,沒有思想沖突,沒有產生新的感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知識儲備、反思方法的不足,也就是教師反思能力的欠缺。
對策:加強學習,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
教師的反思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就是對專業的自我檢查、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二是教學監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目前廣大農村教師知識儲備不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從事教學和教育科研需要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儲備不足;二是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方法欠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用新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新課程理念統領課堂教學,才能站得高、望得遠,才能理性地反思課堂,提升自己。
反思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實踐中得以實現,當然,其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要求,並採用合適的方法。
反思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1)最優化原則。看課堂教學是否根據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教師和學生耗費最少的教學時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2)目的性原則。看教學過程是否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圍繞課程標准優化課堂結構,認真落實各學段、年段的課程標准。(3)整體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把各種教學因素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既考慮到對教材、教師、學生的優化,又考慮到對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的優化,使系統的各個要素形成一個功能互補的合理結構。(4)教學和諧性原則。課堂教學是一個教與學雙邊活動過程,看實際教學中教與學是否處於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狀態中,兩方面是否和諧互動。
反思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秉承新課程理念,形成反思參照標准。第二,要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捕捉反思對象。有問題、有障礙才能有思考、有分析,教師要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關於捕捉稍縱即逝的問題。第三,聯系已有經驗進行綜合分析,構建個人化思考。反思是針對某一現象或問題進行的,但並不意味著反思就是就事論事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引申開來,在思維深處將自己以往的經歷包括他人相關的經歷聯系起來,或者將已有的理論知識與當下的問題思考聯系起來,這樣的反思才更有深度,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第四,要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地、系統化地思考。偶爾的反思並不困難,但持續不斷的系統的反思卻不是每個人輕易能做到的。作為研究的反思,應該是持續的、系統的。第五,要把反思結果運用於實踐。反思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只有伴隨行為的跟進才有意義。
反思的基本方法有:(1)自我提問法。即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2)教學診斷法。即教師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通過自我反省或小組「頭腦風暴」,收集各種教學「病例」,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3)行動研究法。即先確定研究問題,然後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做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4)交流研討法。即教師間通過充分的討論交流,產生思維碰撞,以促進教師個體和教師群體發展的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法。即教師在了解當前教學大背景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以促進教學行為跟進的研究方法。(6)觀摩分析法。教師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比較「我」與他人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處理方法的異同,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的研究方法。
問題三:優勢方面寫得多,不足之處挖掘得少
一些教師寫反思時,盡量少寫或不寫不足之處,擔心反思寫出來後,被同事或領導看到後會影響自己的形象,或被領導作為考核與評價的依據,當然,也有個別教師,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不足。比如,一位教師在《海底世界》一課的教學反思中,花了較長篇幅寫了兩個成功點:一是充分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底奇形怪狀、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的動植物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二是通過自由讀、推薦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活動,強化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談到本堂課的不足時,僅用一句「這節課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我將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使課上得更精彩,更受學生歡迎。」一帶而過,既沒有明確不足是什麼,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對策:端正思想,明確反思目的。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以便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反思中談到的優點與不足,都是積累的資料、研究的素材,不應該作為考核與評價的依據。教師要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思課堂,並且要用學而不厭、從善如流的態度聽取同行的意見,收集教學信息,將同行的意見和自己的感悟一並寫入教學反思中。
問題四:寫作形式單一,千篇一律
絕大多數教師教學反思僅限於寫教後記,並且寫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成功之處;二是不足的地方。並且,同一問題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現,由於缺少深度挖掘,空話、套話較多。
對策:掌握多種反思形式,明確具體寫作要求。
一是問題單。問題單一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有關實踐方面的內容。如有關自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自己的長短處等個體內差異問題;自身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方式與方法上與他人的差異等個體間差異問題。第二,對活動的性質與任務的認知等有關實踐材料、實踐任務的內容。第三,有關實踐策略方面的內容。如進行某個實踐活動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這些方法策略的優點與不足是什麼,它們應用的條件和情境如何?
二是反思教案。反思教案是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學反思設計表,由對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學順序、教學組織、總體評價五部分組成;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三是交流反思札記。交流反思札記是教師將自己的課堂實踐的某些方面,連同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訴諸筆端,從而實現自我監控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教師要從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資源、學習過程、學習方式、教學效果等方面去反思如下問題:(1)成功之處。如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等。(2)失誤之處。如是否落實了「三維目標」、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是否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流於形式等等。(3)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思維碰撞,往往會產生一些「智慧的火花」,教師要及時捕捉,並利用教學反思記錄下來。(4)學生創新。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5)「再教設計」。通過教學反思及時記錄課堂教學的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方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寫反思札記,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有感而發。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D. 如何在新課改教學中開展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 交流對話法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敗的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就是一個用案例分析法對一次集體備課行為的失敗原因與啟示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讀的典型案例。

6. 觀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觀摩一位實習教師《我的讀書生活》一課,遇到這樣一個情況:教學完成後,教師請學生談談閱讀的體會,學生們紛紛發言:「我喜歡讀書,因為我覺得讀書有無窮的樂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閱讀體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為了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又必須下苦工夫讀書。」「我覺得讀書苦中有樂。」正在興頭上,班上一位後進生「霍」地站起來大聲說:「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部分同學還點頭表示贊同,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實習教師慌了神,不知怎樣應對,只好微笑著以一句「這就是你的體會?」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這個小插曲。因為它可以檢驗出教師是否具有教學機智,又關繫到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關繫到教師是否對學生成長堅持了正面引導。這就是一個很有反思研討價值的失敗案例。

7. 總結記錄法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簡略些),接著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E. 新課程理念下歷史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逐步推進的過程中,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師要加強對歷史課進行教學反思,與新課改同步,適應新課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計劃和組織地參加這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自身教學的反思,自我提高,自發學習,讓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筆者現就自己多年來從事高中歷史教學的實踐和經歷談一些粗淺看法,供同行借鑒和探討。
一、教學反思的作用
所謂的「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對於高中歷史教師而言,對歷史教學進行反思有助於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只有在工作的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改進,才能發現問題,並想出解決的辦法,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歷史學科中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師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帶動。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歷史教師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從教學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變。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時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於教育的情境裡面,用研究者的眼光進行自我反思,對現實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形成一定的規律認知,實現從「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高中教學歷史教師需要反思的內容很多,既有對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學觀念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與時俱進」,也有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如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與學生平等交流、對話,是否對學生有傷害;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如教學內容是否適度,是否符合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反思,如教學方法、手段是否創新,是否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既要在課前反思,如准備是否充分,教學設計是否合理,也要在課中或課後反思,如還有哪些不足,怎樣改進;既要通過自身感受進行反思,也要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如學生對教學是否滿意,評價如何及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等等。
三、教學反思的策略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知識容量大,內容錯綜復雜,覆蓋面廣,如何進行反思呢?我認為要做大以下幾點。
(一)歷史教師要進行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研究
只有理論學習才能讓我們學會「突破」,不再讓以往的經驗和習慣束縛自己。離開理論學習的指引,我們一般只會在一個自己劃定的圈圈裡「轉」,再也走不開了。理論的學習還能使我們以往的經驗得到升華。對於高中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學和心理學進行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進行研究,把握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程度。在國家積極推進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時代,歷史教師也更應全方面地學習和理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國家對未來人才發展的需要。
(二)歷史教師要不斷豐富歷史專業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當前仍有不少歷史教師只知埋頭於教材、教案、練習冊等,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認真研讀教育教學雜志,更不要說去研讀一些史學名著和史家學術論文了。這樣,結果就會導致歷史教師專業知識的淺薄,信息量的缺乏,對自身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也與新課程改革極不合拍。對於中學教材、中學歷史課程標准,我們要認真地去研讀、鑽研和探討,因為它們是我們教學的依據。但我們更應該要去讀一些史學名著和史家學術論文,這樣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了解學科研究前沿,而且還可以從中學到提出問題、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歷史的方法,更好地為高中歷史教學服務。
(三)歷史教師要不停在學習中進行反思
歷史教師要多聽一些觀摩課,研究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思想,感覺和理解別的教師不同的授課方式,以及教學特色。歷史教師也可以在教師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討,分析和研究改進教學方法的策略。這在無形之中對教師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種提高。歷史教師還要從學生眼中反思自己,因為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最真實也最有價值。從學生眼中看自己,總能了解到一些事情、獲得一些啟發。
教師還要寫好教學後記。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備好課、上好課,對「教學後記」卻未引起足夠重視,認為是一種累贅和負擔。其實,寫「教學後記」,不但不是負擔,相反它還是備課的好「幫手」,因為它有利於積累教學經驗,加深我們對教材教法的理解,從而改進和提高歷史課教學的效率。其實,很多教師都認識到寫教學後記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寫?寫什麼?還不甚了解。其實,在平常的歷史教學中,如教材處理意見、教學方法的安排、學生反映情況、課後自我體會等等都可作為教師「教學後記」的內容。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在教學中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才能不斷促進歷史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和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歷史教師還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反思之間的關系,要以學習為「舟」,以研究為「槳」,以反思為「帆」,積極主動地投身予新課改,相信一定會推動新課改和歷史教學工作駛向成功的彼岸,高中歷史教學也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F. 新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G.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英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以新課標的理念的指導,只有不斷實踐,不斷與同行交流,把各種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綜合出來。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後進行整合,發揮主觀的能動性,個人的創造力。

閱讀全文

與新課程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