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教案
一、溫故:
1、參照物
2、運動
二、新課引入
師:我們通常用「風馳電掣」來形容物體運動得快;而用「老牛拉車」來形容物體運動得慢.
師:烏龜和兔子誰跑的快?
師:在「龜兔賽跑」的比賽中,明明是兔子跑得快,而為何卻是烏龜得了冠軍呢?
三、新課教學
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師:游泳池中,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在比賽過程中,觀眾是怎麼判斷誰游的快?
生:游在最前面的人快
師:而在運動員到達終點時,裁判員是怎樣判斷輸贏的? 生:裁判員認定少的人快。
(1)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它是比較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例如:在1min內,騎自行車可通過200m,汽車可通過1000m,在相等的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長,它的運動比自行車快.
(2)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它是比較物體通過相等的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例如:百米賽跑時,11.25s的成績比11.45s的成績快.
師: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兩種方法: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所用時間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學中,採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長短」的方法. 2.速度及其計算方式 比較下圖中汽車和飛行運動的快慢 物理學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velocity) 速度=路程/時間 「單位時間」是指時間間隔,如1s、1h等,是為比較快慢而統一規定的「相同時間」 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上面的公式可寫成 v=s/t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度—— 米每秒(m/s)
注意: (1)三個物理量必須對應於同一個物體。S是在時間t內所通過的路程,t是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
(2)運算中單位要統一,且單位參與計算過程.
(3)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單位是m/s,讀作「米每秒」,例如汽車1s通過10m記作「10m/s」
在交通運輸中常用km/h.
(4)同時進行速度單位換算(做練習)及了解一些物體的速度(課本上的信息瀏覽)
(5)速度計算公式的應用:
例題 : 大型噴氣客機的飛行速度為990km/h,它每分飛行多少千米?如果你騎自行車(速度約5m/s),要用多長時間才能騎完客機1min內飛過的路程?
鞏固練習:一列火車長200m,以36km/h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火車從上橋到全部離開大橋所用的時間是多少?
3.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在一條直線是上運動,如果速度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變速運動。例如,火車在出站時速度逐漸增大,進站時速度逐漸減小。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在粗略研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公式v=s/t來處理有關問題。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㈡ 滬科版必修一 1.3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了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據。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別和聯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復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採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