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3 10:12:30

❶ 地震中的父與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原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漢林(Mark Victor Hansen)。
馬克·漢林是一個專業性演講者,在過去20年,他在32個以上的國家對2百萬人已超過了4千次演講。他的講座包括優秀的銷售策略;個人的能力和發展等。
他給不同的人帶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鼓舞成千上萬的人創造一個更加強大、更有自己的未來。馬克是多產作家,有著與寫作夥伴Canfield傑克的心靈雞湯系列。
馬克也創作了一系列書籍、錄音帶、VCD,使得他的聽眾認識和發揮在生意和個人生活中自己的潛能。他的訊息,使他成為受歡迎的電視和電台的人物。他也出現在許多雜志的封面。
編輯本段原文
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鍾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在混亂和廢墟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室樓,已變成一片堆滿碎磚亂木及歪扭的鋼筋骨架的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每天早上送兒子上學,知道兒子的教室在一層樓的左後角處,便疾步走到那裡,開始動手挖。
在他清理挖掘的時候,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他們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
「這樣做無濟於事,回家去吧。」
「冷靜些,你要面對現實。"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於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成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我們又餓有渴又害怕,現在好了。」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小孩,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鍾後,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災難的磨難後,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一定能救出兒子的堅定信念,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14位同學的故事。
編輯本段中心思想
親情的力量,會使人堅定和勇敢;親情的力量,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的強烈慾望;親情的力量,會使人對它產生一種信任。
編輯本段思路結構
第1段(1-14自然段):在地震後,父親不顧危險地尋找兒子。
第2段(15-23自然段):父親經過38小時的挖掘,他的兒子和另外14個同學終於獲救。
第3段(24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編輯本段故事真實性的質疑
《地震中的父與子》被收錄於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但它幾乎每隔兩三年就要修訂一下,唯一修訂的地方就是開頭第一句話的時間。[1]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課文是這樣的——「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4分鍾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沖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經變成一片廢墟。」但事實上,1989年美國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1]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語文課本,課文的開頭改成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4分鍾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的確發生地震了——6.6級的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毀壞建築物2500餘座(加上嚴重受損約4000餘座),幾條高速公路多處被震斷,一些立交橋坍塌,通向洛杉磯市區及其他地區的11條主幹道被迫關閉。地震還造成該市大部分地區斷電停水,約4萬戶住宅斷水,5.2萬戶斷電,3.5萬戶斷煤氣,通訊網路出現嚴重阻塞,累計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不過地震的時間是當地時間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按理不會有學生。
[1]
2005年6月,課文又進行修訂,文章開頭變成了「有一年」。[1]
2009年12月,課文開頭又變成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
2012年,課文開頭又變成了「有一年」

❷ 小學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說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 學生准備:認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做批註。
(二)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相機點撥並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閱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 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並指導朗讀。
(2) 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繫上下文,想像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並指導朗讀。
(3) 聯繫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三)小結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並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像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著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並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有什麼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夥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於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麼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❸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怎樣導入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准備:
把相關的句子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朴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並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並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麼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裡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並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麼?)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麼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麼,你認為哪裡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❹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誰有我急!!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想像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設計:
1、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麼意思? (抓住關鍵句,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2、賞析詞句、品評父親的了不起。交流:這位父親為什麼了不起?文中的哪個畫面最讓你感動?
(1)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麼,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自己對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

(2)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是啊!整整36小時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著。這么長的時間相當於同學們上50多節課。然而父親在這36小時里,只是做著一件事。
同學們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這36小時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吃飯、睡覺、休息之類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體驗,父親應該吃飯、休息是吧?而父親卻一直在挖,你為此而感動。還有嗎——(「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說明父親在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危險。父親可能把手劃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親還在堅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麼艱難啊!父親這種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
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那現在為什麼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引讀)人們以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他在等著我!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
3、「為什麼說父親是了不起的?」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描寫父親的幾個自然段,是怎樣把父親的了不起寫出來的。
學生瀏覽課文交流(課文就是通過寫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內心世界,體現父親的了不起,這是這部分的主要表達特點。)(「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幾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4、我們再看看兒子阿曼達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兒子的那些畫面感動了你?
( 1)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兒子才只有七歲,但他能安慰大家,並堅定地告訴同學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會拋棄我們不管的。兒子有信心,因為兒子也時刻記著爸爸對他說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真的見到了爸爸,兒子是多麼興奮呀!大家帶上堅定和興奮的心情一起讀(學生齊讀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他終於要見到了父親,他卻自己不出來,讓同學出來,他有著保護同學的意識,對同學們很有責任感。)父親挖了38小時。兒子也就在廢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同學先出去,多麼的了不起啊!讓我們一起帶著對阿曼達的敬佩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5、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句話。你從哪體會到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為父親相信兒子,兒子相信父親,他們心靈相同,終於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6、「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為什麼反復出現?
三、拓展,感情升華
你還讀過哪些有關父愛、母愛的文章?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積累誦讀。

2、搜集表現父愛母愛的感人故事。

3、說說父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卻又飽含父母之愛的事,選一件動筆寫一寫。

五、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 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麼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❺ 求助尋找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相關教學課件資料

主要內容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它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後,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兒子的故事。父親跑到兒子上學的學校,看到一片廢墟的學校時,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別的孩子的父母來到這都悲觀失望的走了,路過的人見到他在廢墟中不停的挖,都以為他瘋了,所以沒有幫助他,最後經過他堅持不懈的挖,終於救出了兒子。這使我懂了一個道理:「父親對兒子的愛也是一種偉大而無私的愛。」

中心思想 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

思路結構 第1段(1-11節):在地震後,父親努力地尋找兒子。
第2段(12-19節):父親終於發現了兒子。
第3段(20-27節):父子終於相聚。

片段沉香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朴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http://down.teachercn.com/Kj/softdown.asp?softid=14809
這個是課件 但是需要下載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想像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設計:
1、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這對父與子的?出示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了下起」是什麼意思? (抓住關鍵句,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2、賞析詞句、品評父親的了不起。交流:這位父親為什麼了不起?文中的哪個畫面最讓你感動?
(1)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麼,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自己對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

(2)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是啊!整整36小時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著。這么長的時間相當於同學們上50多節課。然而父親在這36小時里,只是做著一件事。
同學們試想一下,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這36小時應該做些什麼?(應該吃飯、睡覺、休息之類的 )
是啊!以你的生活體驗,父親應該吃飯、休息是吧?而父親卻一直在挖,你為此而感動。還有嗎——(「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說明父親在挖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危險。父親可能把手劃破了,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親還在堅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得多麼艱難啊!父親這種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
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那現在為什麼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引讀)人們以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他在等著我!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
3、「為什麼說父親是了不起的?」現在你們明白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描寫父親的幾個自然段,是怎樣把父親的了不起寫出來的。
學生瀏覽課文交流(課文就是通過寫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內心世界,體現父親的了不起,這是這部分的主要表達特點。)(「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幾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4、我們再看看兒子阿曼達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兒子的那些畫面感動了你?
( 1)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兒子才只有七歲,但他能安慰大家,並堅定地告訴同學們,爸爸一定會來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會拋棄我們不管的。兒子有信心,因為兒子也時刻記著爸爸對他說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真的見到了爸爸,兒子是多麼興奮呀!大家帶上堅定和興奮的心情一起讀(學生齊讀16自然段)。
(2)「不! 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他終於要見到了父親,他卻自己不出來,讓同學出來,他有著保護同學的意識,對同學們很有責任感。)父親挖了38小時。兒子也就在廢墟中苦苦等待了3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同學先出去,多麼的了不起啊!讓我們一起帶著對阿曼達的敬佩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5、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句話。你從哪體會到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呢?
(因為父親相信兒子,兒子相信父親,他們心靈相同,終於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6、「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為什麼反復出現?
三、拓展,感情升華
你還讀過哪些有關父愛、母愛的文章?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積累誦讀。

2、搜集表現父愛母愛的感人故事。

3、說說父母親為我們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卻又飽含父母之愛的事,選一件動筆寫一寫。

五、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決不放棄 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 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麼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就只有這么多了

❻ 地震中的父與子 小學語文說課教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課文先寫大地震的混亂中,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急切地沖向兒子的學校,盡管學校已成廢墟,他還是堅定地向兒子教室的位置走去。接著寫他不顧別人的勸阻,也不怕別人誤解,堅持搶救自己的兒子阿曼達。最後寫經過38個小時不停的挖掘,他的兒子和另外13個同學終於獲救。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

①「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與子」,是提領全文內容的關鍵句子。抓住它品讀全文,其他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就會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與子」要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

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後,就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多麼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麼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同死神搏鬥,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來自偉大的父愛。

②「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為什麼文中3次出現反復出現類似的話?因為他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出現,多處呼應,通過父親的責任感充分表現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對父親多麼信賴。

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

(2)對詞語的理解。

昔日:指往日,從前。

廢墟:城市或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絕望:毫無希望了。

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

開辟:開發開墾,把荒地開墾成可以種植的土地。本課是打開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如有條件,可讓學生查閱有關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的資料。

2.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課文,藉助工具書特別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請作者寫作思路和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深入閱讀時,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深究為什麼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的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體會,一是要注意引導學生想像當時情境,如孩子們所處的環境,如何恐懼,7歲的阿曼達怎樣鼓勵同伴。二是要引導學生體驗,如父親當初「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傷與絕望,接下來的堅定與決不放棄,兒子生還後的無比幸福喜悅。三是要加強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悟。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朗讀中語調宜輕,以表現他的絕望與悲傷。「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語氣應非常堅定。發現兒子後父子的對話,語氣應是興奮的,表現他們劫後重逢的喜悅與幸福。

4.要抓住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為什麼不直接寫挖了36小時?父親為了救兒子,整整挖了36小時,突出了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5.在品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基礎上,可適當開展拓展活動。如編排課本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方面鍛煉孩子的復述能力,內化語言,一方面可營造關心孩子、勇於擔當責任的育人環境氛圍;採用讀一篇帶一篇的方式,讀其他表現父愛或母愛的文章,等等。

四、教學案例

(設計意圖:凸現課文的思想感情、主人公的精神面貌。)

片段一

理解內容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邊讀邊想,再討論討論,猜一猜,今天老師要給大家提哪些問題?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個問題。討論時要注意,:老師會在哪裡提問題?如果老師在這里提問題,我們該怎樣回答?(學生小聲讀書討論,教師深入學生中間指導讀書、參與討論。)

生:我認為老師一定會問,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師:嗬!這么肯定!也就是說這一課主要寫了什麼事?請你說說。

生:本文主要寫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師:我很欣賞你用的一個詞,奮不顧身。你覺得你說的准確嗎?

要是能把時間和地點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說說嗎?

生:能!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這件事。

師:好!但是,你提的不是我要問的。

生:我覺得老師會問,「父親」為什麼一直堅信他兒子還活著,拚命挖,而不像別的父親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了。

師:哦,提了這么個問題。那你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就是他一直不覺得沒有希望了,因為前邊說了,他給兒子說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說,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見到兒子。

師:你已經非常准確又很全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還從父親的內心世界出發,抓住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請坐!問得好,回答也好!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問題。誰再來說?

生:課文第二十自然段:「父親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為什麼要顫抖地說?應該高興才對。

師:你在提問時把課文讀得很好。那你說為什麼?

生:我想他是還有點擔心。

師:是的。

生:我想他是挖了很長時間很累了。

師:有這個原因。挖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睡,能不累嗎?累了時候聲音是有點顫抖。

生:我想他是激動的。挖了38小時才找到自己的兒子,他一定很激動。

師:這位同學的心地很善良,而且能夠以一個父親的思想設身處地地看待這個問題,因此,你說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把這三個同學說的合起來就完整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面對提問題的學生)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問題提得很好,激發了大家的思維。遺憾的是,這不是老師想提的問題。

生:我想老師會問: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作為獎勵,請你把「了不起」三個字寫到黑板上,寫在「地震中」下面。誰能回答,這對父子了不起在哪兒?

生:父親的了不起就在於他堅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兒子;兒子的了不起就在於想著自己的同學,想先救自己的同學。

師:回答的簡明扼要!這樣的父與子是不是了不起的父與子?

生:是!

師:「地震中的父與子」能不能換成「了不起的父與子」?

生:能。

片段二

體味情感

師:到現在為止,同學們提的問題也很不錯,幫助我們大致了解了課文內容,基本上讀懂了課文。現在大家聽聽我要提的問題。課文當中有一段寫那位父親因為悲傷過渡而精神失常了。找到那一段沒有?

生:找到了。(生讀課文)

師:(板書:失常?)我要提的問題就在這兒。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學生紛紛舉手)別忙。請大家再瀏覽一下課文。你要是認為這位父親精神失常,請找到相關的事實依據;你要是認為這位父親的精神不失常,也找到相關的例證。待會兒說出你的理由。開始吧。

認為這位父親精神失常的同學有六個。其他人都是認為父親的精神不失常。學生讀書、勾畫,各自找出「失常」與「不失常」的依據。然後分正方(失常組)反方(不失常組)展開辯論。

正方同學找到了三個理由,一是兩眼直直,二是只有一個念頭,三是挖了38小時。圍繞三個理由,雙方發表自己的觀點。

然後老師小結:我有一個觀點,不知同學們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咱們下課接著辯。我認為,這位父親的精神是失常了,但也不失常。(深情地)孩子們!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再加10個小時就是兩天兩夜,想想看,這是多麼的驚人!因此,我還是同意那位同學的觀點:說他失常嗎?確實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樣的舉動。說他不失常嗎?的確不失常。因為一種偉大的父愛的力量充溢著他的全身。所以,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我要救那些和我的兒子一樣壓在廢墟底下的可憐的孩子們!他們在等著我!所以,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板書:愛)同意嗎?

生:(肅然)同意。

片段三

朗讀練習

師:老師的第二個問題要出來了。和以前我們學過的課文相比,這篇文章的標點符號有什麼特別之處?請大家看書,找找,看看,想想。一定要注意特別之處。

生:(讀書思考了1分多鍾)感嘆號。

師:我數了一下,一共有15個。現在,請各小組做兩件事:1.看看這些嘆號大都集中在哪兒?2.這些嘆號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然後,你想怎樣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小組學習,教師參與)

師:我看了,同學們找得很准。課文中嘆號大都集中對話之中。看來咱們之間真的心靈溝通了。

投影出示課文以下4個片段,指導、訓練朗讀——

1.「在混亂中……向那片廢墟走去。」

2.「阿曼達!我的兒子!」

3.「爸爸,真的是你嗎……和我在一起!」

4.「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父親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片段四

拓展教學

師:我要提的第二個問題解決完了。下面我要說第三個問題了。我們每個人讀這篇課文的時候都會深受感動。感動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你們猜一猜,老師讀完這篇課文以後,會想些什麼呢?或者說想到了什麼?

引出拓展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古詩《遊子吟》和老師自己寫的短文《娘》(略)。閱讀過程中教師點撥:阿曼達父親的愛是一種強烈的愛,是外顯的愛;《背影》中的父親的愛、《遊子吟》中母親的愛是飽含深情的愛,無微不至的愛。然後引導學生回憶、交流生活中父、母親所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飽含父愛母愛真情的事。先小組、再全班交流,並布置學生在課外寫下來。

(根據深圳後海小學趙志祥的課堂實錄整理)

五、相關鏈接

地震 由於地球內部深層物質的不斷運動和變化,促成地球表層,尤其是地殼的不斷運動變化,從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的地帶,當它承受不了巨大的應力作用時,或者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其中約5萬次人們可以感覺到,能造成破壞的約1000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幾次。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級表示。小於2.5級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2.5-5.0級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有感地震;大於5.0級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破壞性地震。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地震波能量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的能量。震級每差1.0級,能量相差10倍;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

利用地震前動物、地聲、地光、水位水質等客觀存在的宏觀前兆現象,觀測其異常變化,為臨震預報提供重要依據。關於震前動物的異常反應,震區群眾曾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

震前動物有前兆,密切監視最重要。

騾馬牛羊不進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雞飛上樹豬亂拱,鴨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鴿不回巢。

兔子豎耳蹦又撞,游魚驚慌水面跳。

家家戶戶細觀察,綜合異常作預報。

這是震區人民群眾在監視預報地震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地震越大,越是臨近地震發生,動物異常的反應就越明顯。因此,觀測動物異常,進行分析鑒別,排除干擾影響,還應及時向當地地震主管部門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動物異常往往與氣象、環境等因素有關,必須注意分析鑒別。

距離較近的大地震發生前常常伴有來自地底下低沉的轟鳴聲,它與平時城市噪音完全不同,或天空中出現強烈閃光,要提防其後可能出現大地的顫抖和房屋的晃動。如有這些現象,應及早採取家庭應急防禦措施。

美國洛杉磯地震 據美國地震台網測定,1994年1月17日4時31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1分),在洛杉磯市西北35公里處(北緯34°13′,西經118°32′)發生里氏6.6級地震。

據統計,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毀壞建築物2500餘座(加上嚴重受損約4000餘座),幾條高速公路多處被震斷,一些立交橋坍塌,通向洛杉磯市區及其他地區的11條主幹道被迫關閉。地震還造成該市大部分地區斷電停水,約4萬戶住宅斷水,5.2萬戶斷電,3.5萬戶斷煤氣,通訊網路出現嚴重阻塞,累計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

歡迎來稿
☆小學語文欄目徵稿啟事

閱讀全文

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