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資考試教學設計題怎樣分析
想了解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的點擊公職考試查看。
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
(1)分析教學對象
對教學對象的分析涉及教學系統為誰設計的問題。教學作為促進學習者學習的一系列活動,就應當更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能力、潛能、背景和要求等,這些特徵對教師選擇適當的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要使教學設計有效,就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習者,對學習者的各類特徵進行認真分析和預估,分析得越充分越有利於教學設計。
(2)制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教師和教學人員對學習者達到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闡述。通過教育學的活動,要求學習者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思想態度水平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就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能使用具有可觀察性、可測量性的術語,准確闡述教學目標,這樣才會使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相互作用,增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提高教學活動效率。
(3)選擇教學策略
當學習目標、學習者的特徵等情況明確之後,為了達到學習目標需採用什麼樣的教學策略以及選擇什麼樣的教學媒體資源的問題就成為了教學設計的重要問題。這里需要對實施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媒體的選用、具體教學的方法等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選擇與設計。這個環節可以說是教學設計過程中最核心的設計環節。教學系統最終能否有效發揮功能,主要取決於教學設計者在這一環節所做出的一系列判斷和決定。
(4)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過程中始終進行的環節,是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學進行期間、教學結束之後都要做的重要工作。通過評價,取得各方面的反饋信息,以不斷修正、完善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既是了解教學是否實現預期目標的根本措施,也是修正教學設計的實際依據。
B. 教師資格證考試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怎麼突破
分析題的基復本方法與步驟
這是一道制案例分析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案例分題作答基本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先讀題干。主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用什麼知識,我們常見的有職業理念、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職業道德等。二是回答什麼問題,常見的有分析某個現象,評析/分析某主體的行為,分析原因,獲得啟示、建議等。
第二步:分析材料。這一步需要兩個步驟;一是分析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某主體,在某時,做某事,得出某效果。二是回憶頭腦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匹配。
第三步:組織答案。首先要注意書寫規法和相應的格式,如每一條要分段寫,每一段要空兩行,一般採用總分總的形式來等。其次,要注意答案的完整,答案一般應該包括原理+原理的解釋+材料+怎麼做。在組織答案的時候可以靈活應用。
點擊了解案例分析教學設計 學習方法
C.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設計題分值分布
1、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
一道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設計題,通常分為專3個小題考查,分值30分。屬
2、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一道教學設計題目, 共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六科內容,教師資格證考試考生可根據自身所長或題目難易程度來選擇一個自己覺得最有把握的,可以和報考科目不一致,通常分為3個小題考查,分值40分。
3、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一道教學設計題目,通常分為3個小題考查,分值65分。考生報考的是哪一門學科,就要寫哪一門學科的教學設計。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相應的板書設計。對於這五個組成部分,在考試的過程中除了會直接在教學設計題中考察大家怎麼寫之外,也可能會以選擇題和材料題的形式考察相關知識點。所以,除了掌握“怎麼寫教案”這項技能之外,大家也要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設計題分值分布小編就說到這里了,只有知道了考試的題型和題量,才會有助於備考,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D. 教學設計題一定要和答案一樣嗎
不一定,得看什麼類型題,如果數理化必須。但文的像語文政治方面的就不一定。。國內教學可能必須和答案一致。可西方就不一樣。鼓勵孩子有各種各樣的答案。
E.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設計題什麼科目比較簡單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設計題的難易程度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可以跟自己的熟悉擅長范圍來作答教學設計。
F. 小學教師證筆試的教學設計題最後一題寫教學活動方案,這方案與面試的寫教案,是一樣的嗎
小學教師證筆試的教學設計題最後一題寫教學活動方案,這道題就是考您的寫教案的水回平的題目答。面試寫的教案一般只是自己看看就可以了,面試官不會對你寫的教案進行評分的,面試的教案只要自己簡單略寫兩部,大體明白過程內容就可以了。
G. 根據題目寫教學設計
首先學生需要清楚「倍」,這個概念.
你可以用實物(或者圖片)表示5本故事書,
然後內再用實物(或者圖片)表示容5本故事書的兩倍,
引導學生思考,小紅有多少故事書?
進而引導,兩人一共多少故事書?
學生可能會一本一本的數,也可能會將兩者加起來,等等情況都有可能.
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匯報,交流.
H. 小學的教學設計題怎麼做
1、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我們要把學生帶到哪裡,我們首先應知道學生現在在哪裡。這生動地說明了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預設出更有效的教學設計。學習起點主要有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學習的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學習進度應具有的知識基礎。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識基礎。在信息迅速發達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寬了,在某些方面學生對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師更快、更多。他們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有的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現實起點往往高於學生的邏輯起點,教師與學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補的,教師事先所設定的教學起點不一定是真實起點。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教師把學生拉回來「跟著重復」的現象,這都是重視現實起點不夠造成的。所以在備課前,我們更應該客觀地了解學生,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並不時地把自己換位成學生,從孩子的視角去看教材,思考問題,猜測他們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充分預設,這樣會使自己備課更有針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准確地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我認為教師可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分析:
首先應分析他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數學現實」也許就是他們的「生活經驗」。但是我們清晰的看到,並不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對學習者起著促進數學學習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確地把握住學生的學習 「起點」。(確定位置,數對 第幾組 第幾個 排 列)
預測學生的學習起點,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前調查而獲得。課前調查是指在上課前運用訪談或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找准教學的起點。學生已經清楚的知識,不需要重復講;學生較模糊、有爭議的認識和未知的內容則需重點研究、討論解決。
例如在執教《圓的認識》新課前,可以對學生做一些這樣的調查:
(1)你畫過圓嗎?
(2)如果你已經畫過圓,用什麼工具畫圓的?
(3)你知道或者聽說過「半徑」、「直徑」、「圓心」這些名詞嗎?
(4)請在右邊圓上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通過課前調查我們會發現學生對「圓」的認識並不是「空白」的,許多學生有過畫圓的經歷,因此教師一改把畫圓作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傳統做法,直接從畫圓導入新課。
這種課前探底的教學策略,使教師較准確地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
新課伊始的「導入」環節也是進行教學探底較好的時機。我們清楚地知道在每一節課之前進行調查不很現實,所以在上課伊始創設情景,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找准教學的起點。例如我們在教學《年月日》時,「同學們,你們了解哪些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呢?」此時的學生躍躍欲試,教師則可以藉此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找准教學的起點,有了全體學生的實質性的參與才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2.客觀分析教學內容,領悟並用活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強、邏輯嚴密的學科,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就是要細致研究知識間的種種聯系,把握知識的貫通和延伸。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聯系,把知識貫穿起來,使它們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以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處理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對教材的編排多問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等。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之後,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准確的定位,既要有知識技能的目標,又應有發展性的目標,整體把握教學重、難點,著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需要在教學中「濃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處理」,只需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稍作點撥即可。
【案例】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變的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系,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律。教材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相等關系,為觀察、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並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節課教學重點就應放在性質的探索過程以及用語言清晰地表示性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因此還要引導學生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正確處理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的關系,准確定位教學目標
在充分理解課標、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准確的目標定位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一直以來,很多老師一直把「順利地上完一節課,學生表現出色」作為一節公開課的目標,往往忽視了在表象後的更深層元素,即學生到底有多大的收獲?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也往往滿足於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像《有餘數除法》一課,不少老師將教學目標僅著眼於「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法(包括有餘數除法)橫豎式的讀寫法、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些知識技能目標,忽視「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這樣教學設計帶來的結果是:學生獲得的僅僅只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僅僅是知道而沒有感悟。
因而在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中,我們的著眼點是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這些知識點,更要突出「過程性目標」。如對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應該這樣定位:藉助「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有餘數除法的產生過程,理解余數的意義;再者,對於「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特點,要引導學生經歷「擺一擺—觀察—猜測—歸納」的「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余數的特點。(三維目標不能只成擺設,備課一始要首先關注,一定要注意糾正只關注知識性目標而忽略過程性目標,至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蘊含在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