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鹽教學反思

鹽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3 12:57:43

Ⅰ 《100毫升水裡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學反思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這節課,我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經歷了「提出問題——預測——制定實驗計劃——得出結論」的學習過程,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活動,基本上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課堂上,我非常關注學生實驗方案的制定,首先讓學生做出預測,引導學生不能瞎猜,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推測;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根據自己小組推測制定出實驗計劃;最後,全班交流實驗計劃,讓學生在交流當中碰撞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不斷完善實驗方案,提高實驗的可操作性。
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我設計了比較開放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准備了100毫升水,玻璃棒,每包為1克,2克,5克,10克包裝的食鹽若干。根據自己的實驗計劃領取材料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可以臨時改變計劃,並且需要不同包裝克數的食鹽可以自由上台領取。
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學生在實驗中能做到認真實驗,仔細觀察,積極的思考。課堂上,學生精確的分析,深化了科學探究的意識,也培養了學生了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液面比原來高了」;「在攪拌過程中溶液會變白,靜置後又變成透明了」;「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食鹽量是有限的」; 「100毫升水裡能溶解大約能溶解36克食鹽」„„ 這些都是學生的真實發現,也是很寶貴的東西。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做」中有發現

Ⅱ 《一杯水裡能溶解多少食鹽》教學反思

今天和四年級學生共同學習了《一杯水裡能溶解多少食鹽》一課.本節課中,學生根據問題討論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並通過對「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這一問題的自主研究活動,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在這個探究過程我覺得還比較成功,體現在以下幾點:一、這節課的研究問題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創設情景以演示實驗和談話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經驗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想要親自動手研究的問題,這樣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二、其實讓學生真正科學地經歷過程並非易事,學生在課堂熱熱鬧鬧地活動起來,並不等同於真正的科學探究過程,有形無神的活動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關鍵是看你的教學設計是否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揮作用,並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自身行為的主導者、科學探究活動的主人,無論得到的答案是對或錯,都應當是調查研究的結果.我這節課的設計正是給學生大量的時間一勺一勺的加食鹽,邊攪拌、邊觀察、邊記錄,讓學生真正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三、這節課設計時沒有告訴學生應該用什麼方法研究,具體怎樣操作,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只提出了100毫升的條件,怎樣制定研究計劃都交給學生充分討論.這給學生自主地進行科學探究提供創造空間.

Ⅲ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教學反思

《一杯水能復溶解多少食鹽制》教學反思教學目的:1、設計「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經歷簡單的探究性實驗過程。2、通過實驗使學生懂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鹽。3、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發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經歷簡單的探究性實驗過程。教學關鍵: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教學准備:學生:一杯鹽、一瓶水、一個攪拌棒、一個小葯匙、一個燒杯。教師:學生用具一套:一架天平、一袋鹽、大小不同的燒杯各一個。一、導入:1、老師這里有一杯水(出示)和一袋鹽(出示)。演示:現在我把一小勺鹽放入水中,攪拌後會怎樣?再加入一勺鹽,攪拌後會怎樣?那我不斷地加鹽,不斷地攪拌,鹽會不斷地溶解嗎? 2、那我們這節課就要研究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了,想想會是什麼問題呢? 3、板書課題二、新課 1、設計實驗方案 師:要研究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材料? 師:有了這些材料,你打算怎麼做,能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嗎? 師:你們同意這個方案嗎?這個方案中有哪些地方說得不夠具體、明確,需要修改和完善? 師:一杯水是多少水?是大杯還是小杯?為了節省時間取多少水比較合適?

Ⅳ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學反思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研究計劃並展開實驗,同時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本單元圍繞「溶解」這一研究主題,以食鹽和水作為主要的觀察研究材料按問題順序編排起來。本課是在學生加深了對溶解的認識和理解上,已經經歷了「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並能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的學習將產生積極作用。

教學目的
1、科學知識:通過經歷實驗研究活動,使學生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
2、科學探究: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在實驗研究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於挑戰權威、樂於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准備:演示實驗用:食鹽、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小組觀察實驗用:食鹽(每包2克的食鹽10包)、玻璃棒、100毫升燒杯盛25毫升水、湯匙、水盆等。

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做出預測
怎樣更好的引出「食鹽在水裡能無限溶解嗎?」這個問題,在對材料進行觀察描述後,我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為每個小組准備相同量的鹽,不同量的水,並進行食鹽攪拌。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感受到食鹽不能在水裡無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通過對比實驗引發出來的問題往往更能激發學生地探究欲。接下來讓學生知道要想保證實驗的准確性,必須要保證每個小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麼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馬上能想到通過自己實驗進行驗證。於是教師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裡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板書課題,教師順其自然的引出本課重點,這堂課也在學生們的探究慾望中開始了。
(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
「100毫升水裡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問題就比較復雜,是實驗設計的難點也是亮點。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採取書本上的實驗方法,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可能與學生事先預習有關。但是學生的實驗設計都千篇一律與書本完全雷同,實際上也表明學生思維的禁錮,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事先我設計好三種不同的實驗方法,並做好課件,然後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當然也許會有學生想到新的實驗方法、也許沒想到),教師作為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可以將這三個實驗呈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比較、思考和選擇。
第一種實驗方法:食鹽減少法即先把裝有食鹽的杯子或袋子稱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為止,再稱一稱杯子或袋子里還剩多少食鹽,通過相減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鹽了。
第二種實驗方法:平勺定量法。即用小葯勺盛一勺鹽,用牙簽沿勺子表面水平颳去多餘的鹽,稱量一平勺的食鹽質量,加多少勺食鹽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鹽了。
第三種實驗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稱量每小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為A克;學生實驗時,只需向水中加食鹽,加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再到教師這兒稱量出溶液質量,記為B克。那麼加入鹽的質量就是B-A克。
三種實驗方法呈現給學生後,教師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比較,然後詢問學生你認為那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你准備採用那種實驗方法,為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後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都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明確:
(1)、實驗操作要規范。加鹽、攪拌不要將鹽或者水灑出。
(2)、正確判斷鹽溶解與否。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所謂實踐出真知,隨後根據學生選擇情況,用這三種(或者其他)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教師可做為學生親密的夥伴加入學生探究的行列。這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探究,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體驗探究樂趣,突出教學重點。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
實驗結束後,學生們分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可以給出參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論上可以溶解36克鹽。在課件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交流:那種實驗方法得出的結果最准確,這幾種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實驗方法匯報分析完畢後,在後面的時間中,教師可以加以拓展訓練:在溶解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發現?(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顏色變了。)
同時思考:溶解在水中的鹽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這樣丟棄嗎?把課堂上製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節課繼續研究時使用。將內容與下一節課緊密聯系起來。不僅重復利用了實驗材料,還滲透了節約、環保的理念。
總結反思
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堅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安排本課教學,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實驗法進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實,敢於提出問題的嚴謹科學態度,發展能力,激發興趣。本課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實驗操作中。教師將實驗操作的重要步驟或者注意事項以課件形式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一步一步進行科學探究實驗。新課 標第 一網

作業練習:
1、簡單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實驗的?
2、杯子水得多少與溶解鹽的多少有什麼關系?

Ⅳ 一百克水可以溶解多少多少鹽 教學反思

記得上一次教這一課的時候,我是直接跳過去的。因為認為既然已經讓學生自己設計了食鹽與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比較,那麼這一課也順理成章地可以完成了。所以就沒有上這一課跳過去。以前呢,大概也一直都沒有上這一課,都是認為浪費時間啊,既然前面都設計過方案,都比較過了,這節課再上就沒有意義了。不過這次我還是上了。我上課的原因是在比較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用天平秤稱食鹽,結果實驗做起來結論各種各樣,對50ml到底可以溶解多少食鹽還沒有形成定論,只是知道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得多。

聽了章鼎兒老師的講座,他舉了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鹽,老師安排好學生1號攪拌,2號觀察,3號記錄,4號倒鹽,來反問我們科學課探究味到哪裡去了?於是,我也深深反思自己的科學課應該如何體現科學探究味。這堂課我首先讓學生自主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鹽?第一個學生站起來猜測100ml水可以溶解50克食鹽。我追問依據,她說她認為2ml水可以溶解1克食鹽。再追問,這個結論怎麼來的?學生說自己是猜測的。第二個學生站起來說100ml水可能溶解36克食鹽。我追問依據,該生說上一次做實驗的時候,得出50ml水可以溶解18克食鹽,所以得出今天100ml可能溶解36克。我表揚該生的猜測立足於以前的實驗基礎上。鼓勵其他學生像這位學生一樣在上次實驗的基礎上在說說自己的猜測。之後,我突然又想,也許學生可以這樣想啊,說不定水成倍增加,溶解的量不一定成倍增加啊?所以如果否定第一個學生的回答,這樣不是限制了學生思維嗎?所以對一個學生的猜測我不能持否定態度。後來,讓學生寫實驗方案時,有一組學生猜測100ml的水能溶解12克食鹽。當時,我蒙了一下,怎麼有這樣的猜測呢?但是我又轉而一想,也許在孩子心裡,水越多,溶解的也許會越少呢?於是我引導學生在實驗結束後,如果如他們所猜測的,還可以得出:水越多,食鹽溶解得越多或者水越多,溶解得越少;水成倍增加,食鹽的溶解量也成倍增加。

猜測結束後,就讓學生撰寫實驗方案。有了上一次的實驗,這次的實驗方案我估計難度不大。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課前替孩子們准備的食鹽是一包28克,2克1包的5包,這與孩子們的實驗方案完全不一樣。於是,我提醒孩子們老師替你們准備的器材是這些,你根據老師准備的器材寫實驗材料。當然我沒有告訴學生我替每組都准備了2克1包的有5包,這樣學生的猜測就失去意義了。這樣我的材料准備與學生的實驗方案就發生了沖突。學生就一次又一次修改他的實驗方案。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悲哀起來,其實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這樣准備材料的目的。本來我這里應該讓每組孩子把自己的實驗方案展示出來,進行比較,看哪一組的實驗方案更科學。剛開始拿過來給我看的學生的方案是這樣的: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40克食鹽,准備4包10克的食鹽,一次一次地倒。有的學生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30克食鹽,准備2克2克地倒,倒個20次。當然在學生的其他實驗方案還沒有出爐之前我就說了,同學們這樣的方法不好,老師准備的食鹽是28克1包,2克若干包,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器材寫。有些學生怎麼也寫不起來,被我警告,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在方案制定期間,出現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先到28克還是先到2克一包的。我發現了,就問學生先倒哪個?學生說28克,也說出了原因。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在做自己的實驗,根本沒有聽。在之後的實驗里,還有很多學生不明白。我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我不重視實驗方案的比較。如果在實驗前有個實驗方案的比較,這樣學生就明白誰的實驗方案好,好在哪裡?自然我的器材為什麼這么准備學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哎呀!還是把探究的課變成了老師強加給學生的課。追尋科學探究的課程可真是難啊!

當然尊重孩子,按照學情,一節課根本來不及上,要兩節課才行。章老師說了,課不夠上沒有關系,有改革意識,有學生意識就行了。你遇到一大堆問題了嗎?不用怕,這說明你已經在進行改革了。呵呵!今天我就以這句話來自慰自己,今天的課就是我改革中的困惑。

Ⅵ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得來歷的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得來歷的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鹽》老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常見、熟悉的現象沉浮入手,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每一個幼兒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一、材料選擇合理有效 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與幼兒的興趣有著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滿足幼兒興趣的材料能促進幼兒的思考。此活動我們嘗試了多種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萵苣這些材料在鹽水中很容易浮起來,對鹽越多浮力越大,很難讓孩子感知,而土豆塊雖實驗現象也是比較明顯的,但由於是切開的很容易吸收鹽份,浮起來的土豆塊吸收鹽後又會沉下去,這裡面的知識很多,對孩子來說不易理解,反而會讓孩子混餚。最後我們選擇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對幼兒更具誘惑力,更重要的是實驗操作結果明顯。能幫助幼兒發現實驗現象,了解科學知識。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隨意,這樣才能體現科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因此材料的准備不容忽視,幼兒的興趣主要來自於材料,幼兒的發展更依賴於對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門藝術,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適量和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材料,那麼科學活動一定會讓幼兒感到更精彩。 二、活動過程自主開放 老師創設了寬松的環境氛圍,積極為幼兒提供貼近幼兒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徑的引發幼兒投入到活動中與材料積極互動,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首先讓幼兒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讓葡萄浮起來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像之後,老師又故弄玄虛的施以魔法讓葡萄在另一隻杯子中浮起來,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這不僅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而且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慾望。接著進行了兩次實驗,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嘗試中發現現象,然後再揭示其隱含的科學知識。一次次的實驗讓孩子獲得了一次次的驚喜,他們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知識探究的慾望。 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兩次實驗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孩子們自主組合、合作默契。對於重點和難點的把握,老師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和遞進式的提問。所有的實驗結果及其隱含的科學知識都是和幼兒一起歸納得出的。在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經驗遷移激發興趣 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相應的科學經驗後,將話題延伸到自然界的現象中(死海之謎),讓幼兒了解更多與此活動相關的科學知識,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滿足幼兒對知識的渴求。活動結束時,教師又將幼兒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遷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塊在同一鹽水中的不同現象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興趣,使活動終而不止。整個活動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培養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的愛好、情感和態度,重在激發幼兒的發現興趣和探究慾望。

Ⅶ 大班語言鹽是怎樣來的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得來歷的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鹽》老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常見、熟悉的現象沉浮入手,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每一個幼兒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鹽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