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學過程設計的內容與方法有哪些
1.教師復要寫自己認為有制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B.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技巧
1.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方法設計
明確了目標和重難點,那就要根據這些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在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切記方法單一,不能一節課下來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結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和年齡階段來選擇,比如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就不能選擇討論法,因為他們還太小了,你讓他們討論他們就都自己玩去了,所以即便是萬能的討論法,也不是適合所有階段的孩子的。
2、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學過程設計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的教學過程了。教學過程其實就是說一說這節課具體怎麼上。一節完整的課程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這五部分缺一不可。
其中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場,一定要能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中多媒體導入可以說是萬能的導入方法,選擇與本節課的新授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等呈現給學生們用以導入新課,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把注意力都轉移到課堂上來。但切記選取的內容一定要與新授內容有關。
新課講授環節的流程一般是根據本堂課的具體內容來選,不同學科不同篇目會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師派的課程中也給大家詳細的總結了各科各種不同類型的篇目的新授環節的流程,大家可以根據具體需要來選擇對應的流程就可以了!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這部分大家要注意的點是,即便是拓展延伸,也得是與新授內容有關的東西,在新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相關內容的拓展,不能天南海北地放飛自我。當一節課進行到這里,基本上就結束了,就要開始對一節課進行總結了,所以下一個環節就是課堂小結,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回顧課程的內容。以及最後一個環節,不要忘了布置作業,當然,這個也得根據學科來進行,比如美術學科就沒有作業。
整個教學過程就分了這五個部分,其中新課講授環節根據學科和篇目的不同會有很大的變數,大家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C. 教學設計方案應包括哪些方面的
教學設計方案來應包括哪源些方面呢?有這么幾個主要環節:1、分析教學內容2、學習者分析(學生)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4、教師分析5、教學策略的分析6、教學評價的設計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D. 教學情境的設計有哪些方式
創設情境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要求我們將傳統的教學設計,改變為設計情境化的學習環境,針對特定的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實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問題求解等實踐活動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知識。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於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發現精神。本文談一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一些做法:一、用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恰當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並以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但實驗的條件在課堂上有的能得到滿足,有的並不能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則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可代其功能。學生一方面按照教師的要求及學習目標模仿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憑借想像,再現表象,展開聯想,親身體會實驗的樂趣,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強化對問題的求解能力。創設模擬實驗情境首先設計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然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實現,教師指導評價。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三角函數的應用中,為使學生鞏固仰角、俯角的概念,能利用三角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量角器、捲尺、直尺等測量國旗桿的高度。先讓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法,然後再進行實驗。(過程略)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仰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數的應用。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二、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障立疑,讓學生處於「憤」、「悱」的狀態,將其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教師創設情境的重要原則是激情引趣,即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對知識、對科學、對人生的興趣。而問題情境是最常見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情境,是啟迪思維激發興趣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慾望。教師則要抓住時機,依據問題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線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學生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在衡陽兩大購物中心摩登百貨和晶珠廣場為迎接五一,都進行促銷活動,其中摩登百貨是全場物品打六折銷售;晶珠廣場是實行買兩百送一百的活動,請問在標價一樣的情況下,到哪家購物更合算?
這問題一出,許多學生覺得這與自己密切相關,於是都會主動地思考,然後解決問題。可見,一個好的情境,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學到有用的數學,也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三、用故事創設情境
一般來說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數學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採用這種方式,學生的情感最投入,積極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創設故事情境就是要調動學生視聽覺等盡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構知識。實驗心理學告訴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並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和遷移。教師創設故事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採用適當媒體創設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情緒反應的形象整體。
E. 如何設計十字教學方法
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處於一種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特殊位置
F. 欣賞教學的方式有哪幾種他們的設計方法是什麼奧爾夫
欣賞教學的性質,依學科不同而異。有些學科偏重於情感的陶冶,有些學科偏重於態度合理想的培育,有些學科偏重於真理的探求。因此,欣賞教學也隨之分為藝術的欣賞、道德的欣賞、和真理的欣賞三種。茲分別說明如後:
(一)藝術的欣賞 。藝術的欣賞,是對於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的欣賞,以及對於自然界風景的欣賞。這種欣賞的教學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人生的樂趣,養成學生正當的休閑生活習慣。美的欣賞,最重要的成分,乃是移情作用( Empathy )。當我們凝神欣賞一幅山水名畫,彷彿置身畫中,或是聽了一首纏綿緋測的小夜曲,心中為之盪氣回腸,尤以是處境坎坷者,更易受其感觸,引發心中的共鳴。藝術的作品,既然能夠影響人的感情,教師就應該選擇高尚的優美的藝術作品,來陶冶學生的感情。
(二)道德的欣賞 。道德的欣賞,是對於某人某事所表現的道德品格或社會品格的欣賞,例如忠勇、孝順、仁愛、信義、公正、誠實、廉潔等美德。學校中史地、公民、國文等科目內,應當以名人傳記、格言、偉人事跡、英雄故事等材料,作為欣賞的材料,以養成學生正確的態度,培育高尚的理想,和健全的品格。道德的欣賞,是屬於善的欣賞。善的欣賞,最重要的成分,是內部模仿作用( Inner Imitation ),例如我們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成人的事跡,不知不覺肅然起敬,而以救國救民為己任,這就是由於內部模仿的作用。
(三)理智的欣賞 。理智的欣賞,是對於真理、正確知識、科學上發明發現、或優美作品的欣賞。例如欣賞數學的論證,欣賞科學家的發明,欣賞科學家的發明,欣賞哲學家的深邃思想,欣賞演說家的雄辯演詞。理智的欣賞,是屬於真理的欣賞。在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欣賞科學家探求真理的精神,欣賞正確的學理。這種欣賞教學,可以養成學生精密的思考能力和濃厚的求知興趣。
G. 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
1、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上;
2、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學目標的陳述要盡量可操作化。
課堂目標的設計是我們日常教學所必不可少但又經常忽視的一個環節,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這對於我們的教學效果的提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對於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學生學習的重要標准。教學目標所具有的這些功能,決定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資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如果寫出來,每一節課都差不多一樣,不但是違反了教學目標的唯一性原則,還會寫大了、寫多了、寫偏了、寫遠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學科的教學目標了,如:政治學科、哲學學科等。
隱含的教學目標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出來,又不能影響教學主線。還要能夠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隱含目標的實現,可以藉助於教案中的活動主題、活動任務、列舉的案例等來實現。如:
①圖形圖像課中,對比今昔天安門廣場全景圖的技術實現。
②電子表格課中,判斷剛剛設計、輸入的公式對錯與否,不是某一個,某幾個學生、老師的判定的,也不是什麼民主投票決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運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聲音信息感覺媒體課上,舉例音樂的曲調和歌詞的傳播信息的特點和效果時,舉例「日本鬼子投降後,曾克林帥部入關,在沈陽火車站唱《國際歌》」「抗日時期,冀中平原夜間老百姓讓門外來人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過程中,還要設計有對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等的評價分數,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學又是藉助不同的形式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運用教學這一途徑時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教學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教學的電化形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教學這一概念的釐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人類對教學的認識是有連續性的。回顧歷史上對教學這一概念的解釋對我們正確認識教學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出現了「個性化教學」一說,即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制定特有的學習方案,因材施教,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學習難點。課外教學出現很多這樣的機構,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機構的出現也在逐漸影響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模式。
教學出現以來漸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學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進行人類經驗的傳授,使教學活動有著良好的秩序和節奏,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各種教學規章制度的形成更規范了師生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免除了隨意性和零散性,從而變成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特殊活動。
(2)教學將傳授的內容,經科學的選擇,依據知識構成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編成教材,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這比起學生自己選擇,自發學習社會上散在的經驗,無論其目標、內容、時間、效果都要優越得多。
(3)教學又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精心安排的過程中進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學上的困難和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而且,教師又總是試圖選擇最優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務,這就保證了學習者學習上的每一步都能夠順利地進行。
(4)教學所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要完成的任務始終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個性特長的發展等等,這種全面發展的實現只有教學才能做到。
參考資料:網路-教學目標
H. 如果要開展一項檢驗不同教學方法效果的實驗,該 如何進行設計
教學設計評價的反饋和矯正是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有經驗的教師都這版么認為權,沒有反饋與矯正,就沒有教學質量的提高。任何系統必須有反饋,才能實現控制。教學設計過程是一個可控的系統,要控制教學設計向最佳狀態發展,就必須有信息的反饋。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對教師組織
I. 教案設計技巧是什麼
教學設計需要掌握的要點:
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註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導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
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
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
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針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採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
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同時也便於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範和評價方法如下:
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
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
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准」,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能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它又是什麼知識的基礎?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麼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復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准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准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較准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於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對象,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後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致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設備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麼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麼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備課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教師的備課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備課中的大而全,為新課程理念中的備課少而精。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沖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
一節課的教學思想,它起著指導和統帥教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一、教師為什麼要認真備課。備課,是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的一項艱辛的勞動,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再創造的一項細致工程。所謂「幾番心血一堂課」,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課備得好壞,不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還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育方針的落實,它關系著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說備課既是衡量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水平的一個標志,又是衡量教師責任感的一把尺子。那麼,在教師備課中目前存在著哪些重教學、減輕備課弊端呢?我覺得教師對備課傾注的心血不多,思維含量較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機械摘抄。教師對備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本、教參缺乏鑽研,存在「以參代研」、照抄教參或現成教案,以應付差事。即使借鑒特級教師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之嫌。
第二,結構僵化。教案里「千課一式」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和環節展示的全程,僅僅是教材內容、教參說明的機械翻版和重現,許多教師還始終抱著蘇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課堂教學過於刻板,缺乏多變,缺少生機。
第三,教法呆板。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寶箱」。下去聽課,我們看到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不少,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屢見不鮮,實踐中對某節課的教法缺少優選與創新。
第四,課型單一。老師們似乎對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的課型自身特點缺乏深究,在備課上缺少反映他們各自的「個性」,老師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練習課、復習的全過程。更很少見到「典型錯例分析課」、「思維專項訓練課」,像這些實用的課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爾看到也不過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課而不寫教案。
第五,備用不一致。從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講備不統一,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教案,上課時用不上,另用幾張紙寫一份,這就能看出這樣的老師自己就否定自己備的教案。暴露出一個問題:備是一套,上課時是另一套。我們說備課是為了講,如果講課用不上,備課還有什麼意義。
第六,過於簡略。只是教材內容的大小綱目或習題標號,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驟,這實質是備得不深入,不具體。拿這樣的教案上課,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領導方面的。從教師的備課筆記上看到學校領導有檢查,通用的評語有兩種,一種是寫個「閱」字標上日期,另一種是寫個「查」字標上日期。這樣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覺得好像只看錶面,不看實質或實際教學效果,誰的教案寫得字跡端正、書面干凈、詳細些誰就受到表揚(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現成的教案)。當然了,寫詳、干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這不是唯一的標准。我覺得要看教案的質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啟發性。領導在檢查教案中,對於那些設計問題富有啟發性,重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所採用的好方法、先進手段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多少等,卻忽略了應給予的評價,哪怕在教師的教案上,給予那麼簡單的一兩句評語,也是體現了個性,這就教師來說也是個鼓勵,要麼,你說好,好在哪裡,看不出來。
對於上面這些現象,糾其原因來自於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及備課實際意義的認識,起碼對素質教育的內核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行動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因此,我們要以21世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今天的小學生,要不斷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樹立超前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二是缺乏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我們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質是我們辦學的宗旨,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最佳育人途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面向現實,樹立科研意識和鑽研創新精神,搞好備課這個關鍵。
三是缺乏從嚴求實的要求和進取意識。作為教學領導要鼓勵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斷研究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探討科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發展。
四是缺乏對事業執著追求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不能備好課我看是態度問題和思想認識問題,我看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不是嗎?課備得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貧乏、技能僵化、實踐淡化、思維老化的不良效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課內損失、課外厭教厭學的惡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麼,怎樣防止和克服這些不良現象?我覺得有效對策就是提高備課的思維含量,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中的創造性思維,抓好備課的基礎環節。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