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教學反思指的是什麼反思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內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容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1. 時效性:反思要與教學同步進行,及時記錄本節課後的發現和想法,及時分析收集到的教學信息,及時對教學結果做出評介和鑒別。
2. 長期性:反思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教學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3. 全面性:反思必須全面、全員、全程收集和利用相關的各種信息。不僅指課堂上的觀察和調控,還包括教學前的探究、計劃和教學後的反省、思考。不僅關注教師自己的教學目的的完成,同時關注學生是否自願、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貳』 教學反思具體包括哪些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1] 集體反思的提出及意義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全新的教學行為。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教師進行各層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學培訓,以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我們能夠真正肩負起實施新課程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自我完善,以推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而在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但教師的個人反思活動屬於個體反思,由於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知識與經驗、專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其反思內容及程度均較低。為此,在教師個人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才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它能夠集思廣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啟迪,共同提高。只有把個人反思融入到「集體反思」中,個體反思才有更廣泛的價值,個體從「集體反思」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同時,「集體反思」能夠在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和自我完善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使集體培訓與個人成長有效整合,共同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反思的意義 1、認識和改變自己 這種學習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變性格這個議題基礎上思考的,通過對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達到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目的,集體反思學習最終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性格。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有意識到潛意識和下意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認知、理解、學習、行動、習慣的過程。集體反思學習的方法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2、培養良好思維模式 集體探討是打破思維定勢、突破思維局限的有效方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有其局限性,這是我們的成長、教育、經驗、學習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而且一旦擁有就會固化從而變得根深蒂固。有時候大家不能理解別人不一樣的想法,而這種不一樣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樣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反思學習可以修正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應該是多元的,也允許不同的聲音,我們應該包容各種思想和思維。 3、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煉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著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種學習方法 反思作為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升華為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集體反思的局限分析 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 2、難以超脫自我意識 擺脫不了自我意識的束縛,想法和行動經常還是籠罩在「自我意識」的陰影下。本來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還是跳不出「我」這個怪圈,自我潛意識的影響太深了。難以進行自我主觀判斷,無法理認清客觀事實,這種客觀事實包括客觀事實的人和客觀事實的事,大部分人在集體反思學習時仍然夾雜個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觀念,這是集體反思學習嚴重障礙。 3、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夠 現代社會充滿了信任危機,不信任的社會文化使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偽裝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不願意輕易表露真實的自我。人們思想趨於保守和固步自封,每個人心理上習慣於設防,如何克服組織防衛心理,也是組織性行為學的研究重點,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足會限制每個人內心的開放程度,從而影響集體反思。 4、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 集體反思學習成果在工作層面的績效是可以衡量的,而個人修養層面卻是很難度量的,而且時間是長期的,並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長的「時滯」。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編輯本段反思歷程
教師反思的過程經歷「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四個過程。
具體經驗階段
該階段的任務是使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明確問題情境。
觀察與分析階段
該階段教師將廣泛收集並分析有關的經驗,特別是關於自己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目的、態度和情感。在獲得一定的信息之後,教師要對它們進行分析,看驅動自己的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與預期結果是否一致等,從而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經過分析,教師會對問題情境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
重新概括階段
此階段將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反思舊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積極的驗證階段
這時要檢驗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動和假設。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從而又進入具體經驗第一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在以上四個環節中,反思最集中地體現在觀察和分析階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環節結合起來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實際的反思活動中,以上四個環節往往前後交錯,界限不甚分明。[2]編輯本段反思成分
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系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准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信息,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註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2]編輯本段反思方法
有以下四種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3、實際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於研究者由於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的改進。[2]編輯本段反思內容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教學前反思的內容包含反思確定內容、階段及具體實施方法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還要對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第一、需要教給學生那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第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准確;第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第四、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第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第六、那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第七、那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教學中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教師在和學生互動作用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的調整。不可預料情況發生時,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不可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根據學生反饋對教學計劃的修改和調整要適當,不可大修大改。 教學中反思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和反應。教學中反思教師可運用錄音和錄象技術,與觀察手段一起為以後的教學後反思提供信息。教學後反思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具體為: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2.現目標所採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1.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採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循環。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3]編輯本段書寫示例
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寫再教設計
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叄』 科學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首先
了解什麼是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教學反思的類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小學教學方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集體反思的提出及意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全新的教學行為。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教師進行各層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學培訓,以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我們能夠真正肩負起實施新課程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自我完善,以推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而在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但教師的個人反思活動屬於個體反思,由於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知識與經驗、專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其反思內容及程度均較低。為此,在教師個人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才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它能夠集思廣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啟迪,共同提高。只有把個人反思融入到「集體反思」中,個體反思才有更廣泛的價值,個體從「集體反思」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同時,「集體反思」能夠在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和自我完善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使集體培訓與個人成長有效整合,共同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反思的意義
1、認識和改變自己
這種學習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變性格這個議題基礎上思考的,通過對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達到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目的,集體反思學習最終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性格。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有意識到潛意識和下意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認知、理解、學習、行動、習慣的過程。集體反思學習的方法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2、培養良好思維模式
集體探討是打破思維定勢、突破思維局限的有效方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有其局限性,這是我們的成長、教育、經驗、學習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而且一旦擁有就會固化從而變得根深蒂固。有時候大家不能理解別人不一樣的想法,而這種不一樣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樣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反思學習可以修正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應該是多元的,也允許不同的聲音,我們應該包容各種思想和思維。
3、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煉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著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種學習方法
反思作為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升華為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集體反思的局限分析
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
2、難以超脫自我意識
擺脫不了自我意識的束縛,想法和行動經常還是籠罩在「自我意識」的陰影下。本來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還是跳不出「我」這個怪圈,自我潛意識的影響太深了。難以進行自我主觀判斷,無法理認清客觀事實,這種客觀事實包括客觀事實的人和客觀事實的事,大部分人在集體反思學習時仍然夾雜個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觀念,這是集體反思學習嚴重障礙。
3、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夠
現代社會充滿了信任危機,不信任的社會文化使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偽裝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不願意輕易表露真實的自我。人們思想趨於保守和固步自封,每個人心理上習慣於設防,如何克服組織防衛心理,也是組織性行為學的研究重點,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足會限制每個人內心的開放程度,從而影響集體反思。
4、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
集體反思學習成果在工作層面的績效是可以衡量的,而個人修養層面卻是很難度量的,而且時間是長期的,並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長的「時滯」。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教學的回憶,進而想想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從正反都進行思考,才能做到最完整的教學反思。
『肆』 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哪些
反思確定內容、階段及具體實施方法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回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答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還要對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第一、需要教給學生那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第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准確;第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第四、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第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第六、那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第七、那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伍』 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哪些
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