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夠不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並初步掌握其換算關系,能正確進行換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3.通過參加數學學習活動,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基礎之上的。教材通過設計一系列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並能夠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本節課是在前面的「買文具」,認識了小面值的人民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進一步認識較大面額的人民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得十分緊密。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買衣服、找錢、換錢等一系列學生相當熟悉的場景,在師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動中,使學生不僅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積累更加豐富的活動經驗,而且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是在我區中心地帶的一所普通學校的一年級執教的。人民幣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加之前面一節課「買文具」中學生已經更進一步認識了小面額的人民幣,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不陌生,並且也具備了一些參加活動的經驗。但是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大面額的人民幣相對生疏一些,這種經驗的積累正是本節課要讓學生經歷的。購物的活動學生非常熟悉,學起來會有一種親切感,會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去。
〖課堂實錄〗
(一)引入
師: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學生一聽,一下子高興起來,一個個睜大眼睛,躍躍欲試。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評析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把活動置於服裝店,並且把教材上的內容擴充,使其更加豐富。)
師:瞧,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教師的話音剛落,眼前已經是小手林立,幾位「小售貨員」介紹之後,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開始了。)
(二)活動一:認一認
師: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
生:(異口同聲)付錢!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煩了!
師:那麼,大家還見過什麼樣的人民幣呢?
(幾個學生馬上回答說:我見過100元的;我見過20元的;我見過50元的……)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人民幣。
(教師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認一認活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來觀察,從直觀上感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可以在組內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為正確認識、區分這些紙幣打下基礎。)
(學生各自選一張教具,翻過來掉過去地看著,時而和組里的夥伴交頭接耳,一起分享著他們的發現。)
師: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
生1:每張上都有數字,你只要看數字就知道了。
(這倒提醒了大家,幾個學生馬上在紙幣上找到了數字。)
生2:這些錢的顏色不一樣,100元是紅色的,50元是綠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藍色的。
師:那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嗎?
生3:咦,他們都有一個毛主席像。
(這時,教師拿出了一張舊版的100元。)
師:我這里有一張人民幣,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
生:(異口同聲)100元!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那有一個數——100。
師:這是舊版的100元,和大家剛才看到的不一樣,但它們的面值是一樣的。大家還見過其他的50元嗎?
(教師邊說邊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並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師:你知道10元錢能幹什麼嗎?
生1:打車用10元錢。
生2:10元錢可以買一個漢堡。
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錢。
師:10元錢如果合理使用的話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大家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可以干什麼。
(由於學生年齡所限,對於50元這樣大面額的人民幣使用機會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課下。)
(評析出示新舊不同版的人民幣,擴大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等,幫助學生加深感性的認識。)
(三)活動二:買衣服
師:這些人民幣我們都認識了,現在我們可以用它們買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衣服,看清它的價格,想一想你怎樣付錢呢?
(學生有的睜大眼睛在精挑細選自己喜愛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買一條褲子41元,我拿4張10元,一張1元的。
師:(不失時機地)大家幫他想一想,還有別的拿法嗎?
另一個男孩子靈機一動說:可以拿兩張20元的,一張1元的。
(評析提示學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幫助學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生2:我想買一條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張20元、一張10元、一張5元和一張1元的。
她剛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麼,馬上接著說:還可以拿3張10元的,3張2元的,然後滿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買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張50元的和一張10元的,再讓售貨員找回1元。
(這個想法得到了老師和同學贊同的掌聲。)
師: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老師也想挑選,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
錢呢?
生4:100元夠,還得找回20元,因為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共80元。
(許多學生也滿意地點點頭。)
師:謝謝這位同學幫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售貨員,會很出色的。現在,請大家再為你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好朋友選一件衣服,加上剛才你選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你打算怎樣付錢?
(學生一下子高興起來,一邊指指劃劃,一邊嘴裡念念有詞。)
師:現在把學具中的錢准備好。
(這里教師有意安排了一個困難,學具里並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如果想准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師:遇到困難了嗎?
(學生都爭著說沒有零錢。)
師: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剛才那位同學已經幫我們找到了辦法。
(這個暗示很有效,學生立刻想到了找錢。)
師: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兩人一組,有說有笑。)
生1:我想買一件上衣和一頂帽子,給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
(教室里喧鬧了一會兒,漸漸安靜下來,學生帶著微笑回到座位上。)
(評析通過兩個由淺入深的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動中練習使用人民幣,在活動中深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四)活動三:換錢
師:剛才大家當售貨員都很成功,不過,為了買東西方便,通常大家會把錢換一換,這里有一張100元,如果想換成10元的,怎麼辦?
(這個問題立刻得到回應。)
生:10張10元的。
師:如果不只是換成10元的,還有別的換法嗎?
(這下學生的熱情被點燃了。)
生1:換成2張50元的。
生2:換成5張20元的。
生3:換成1張50元的和5張10元的。
生4:換成4張20元的和2張10元的。
……
師:請大家在組里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不一會,多種答案出現了:5張10元;2張20元和1張10元;1張20元和3張10元……)
師: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換一換吧。
(有了前面的基礎,加之上節課的基礎,活動進行得比較順利。)
(評析換錢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里不僅加深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而且幫助學生掌握較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下課鈴響了。)
師:請大家把本節課的收獲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下次再去購物時,你可以幫著算錢,而且記在日記中。
〖教學反思〗
1.數學學習回歸生活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並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活動豐富,循序漸進
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後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後,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後,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教師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點評〗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適合學生的購物活動,沒有把人民幣的認識單純作為知識來進行傳授。課上教師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我們所提倡的。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生認知的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
❷ 小學一年級數學文具教學反思
一年書「了解對象和圖形」的教學反思
一所幼兒園年級的學生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思考的是圖像的基礎。讓孩子知道如何在生活中主要的圖形和抽象的身體一個簡單的三維圖形?類前一段時間,我做了很多籌備工作,平日注意的項目集合在一個良好的生活,准備教具使用,如長方形的牙膏盒,葯品盒,餅干盒立方體,立方體等,缸茶盒,水杯等,有乒乓球,球等,而卡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體,球形三維結構線圖里。同時,學生在課前需要收集好相關生活學習工具。教學,第一件禮物,我已經收集了各種圖形,讓孩子們一一識別,然後讓孩子們傾吐自己的學習工具,認為他們是同一類型的形組合在一起的文章,繼續生產牙膏盒,讓孩子們知道,它的大概形狀特徵,與一幾一幾的面孔,它面臨著相同的大小顯示,所以在有目的的思維和理解探索,如牙膏盒引導自己的孩子有六個面孔組成的,所面臨的兩副面孔的對象是同樣大小的矩形,然後我的牙膏盒樣品尺寸的紙張,讓孩子們談論觀察到的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然後,孩子們知道長方體的一種,根據貼在黑板上,抽象的矩形模型圖片,孩子從比喻的意義上理解的長方體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並使用類似的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孩子知道立方體,圓柱體,球體,讓孩子們看一看,比較,觸摸,講座及其他活動立方體長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狀的共同點和分歧在動手實踐中的視覺感知長方體和立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可以滾動等多種功能。
還是更充分的准備,這一課,課堂設計也滿足了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整個班級學習氣氛濃烈,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感覺很輕松和快樂。放學後我想著想著,這個教訓是要達到目標,但學校覺得深挖足夠的物質資源,還要注重知識的擴展和擴展。例如,只注重課本知識的突破,只追求「求同存異」,共同的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和其他三維圖形,但不能被歸類為實際圖形例如「」這樣的圖形和長方體應區分「這種模式應區別於氣缸,」應與球出類拔萃。還有一個特殊的矩形,它有兩個面是正方形,有的孩子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一個立方體,但它實際上是一個長方體,應該允許孩子控制一個立方體,長方體各自的特點,所以很容易區分出來。
這一課的孩子簡單的立體幾何初步接觸,下一堂課是讓學生去探索抽象的三維簡單的平面圖形。 「三角」之一將是「三棱錐」抽象的三維圖形。它似乎在理解三維圖形,你也應該補充理解「三金字塔」知道它也是一個三維圖形背平面圖形的認識「三角」做好充分的准備。
思考後,我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難以解決剩餘問題上的教訓,來彌補知識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孩子的理解的擬議生效簡單的三維圖形和教訓「的理解簡單的平面圖形」作為鋪墊。這讓孩子們則開始感受到知識探索的樂趣,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思維,辯證地分析問題。
❸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夠不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並初步掌握其換算關系,能正確進行換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3.通過參加數學學習活動,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基礎之上的.教材通過設計一系列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並能夠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本節課是在前面的「買文具」,認識了小面值的人民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進一步認識較大面額的人民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得十分緊密.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買衣服、找錢、換錢等一系列學生相當熟悉的場景,在師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動中,使學生不僅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積累更加豐富的活動經驗,而且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是在我區中心地帶的一所普通學校的一年級執教的.人民幣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加之前面一節課「買文具」中學生已經更進一步認識了小面額的人民幣,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並不陌生,並且也具備了一些參加活動的經驗.但是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大面額的人民幣相對生疏一些,這種經驗的積累正是本節課要讓學生經歷的.購物的活動學生非常熟悉,學起來會有一種親切感,會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去.
〖課堂實錄〗
(一)引入
師: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學生一聽,一下子高興起來,一個個睜大眼睛,躍躍欲試.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評析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把活動置於服裝店,並且把教材上的內容擴充,使其更加豐富.)
師:瞧,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教師的話音剛落,眼前已經是小手林立,幾位「小售貨員」介紹之後,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開始了.)
(二)活動一:認一認
師: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
生:(異口同聲)付錢!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煩了!
師:那麼,大家還見過什麼樣的人民幣呢?
(幾個學生馬上回答說:我見過100元的;我見過20元的;我見過50元的……)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人民幣.
(教師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認一認活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來觀察,從直觀上感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可以在組內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為正確認識、區分這些紙幣打下基礎.)
(學生各自選一張教具,翻過來掉過去地看著,時而和組里的夥伴交頭接耳,一起分享著他們的發現.)
師: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
生1:每張上都有數字,你只要看數字就知道了.
(這倒提醒了大家,幾個學生馬上在紙幣上找到了數字.)
生2:這些錢的顏色不一樣,100元是紅色的,50元是綠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藍色的.
師:那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嗎?
生3:咦,他們都有一個毛主席像.
(這時,教師拿出了一張舊版的100元.)
師:我這里有一張人民幣,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
生:(異口同聲)100元!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那有一個數——100.
師:這是舊版的100元,和大家剛才看到的不一樣,但它們的面值是一樣的.大家還見過其他的50元嗎?
(教師邊說邊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並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師:你知道10元錢能幹什麼嗎?
生1:打車用10元錢.
生2:10元錢可以買一個漢堡.
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錢.
師:10元錢如果合理使用的話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大家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可以干什麼.
(由於學生年齡所限,對於50元這樣大面額的人民幣使用機會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課下.)
(評析出示新舊不同版的人民幣,擴大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等,幫助學生加深感性的認識.)
(三)活動二:買衣服
師:這些人民幣我們都認識了,現在我們可以用它們買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衣服,看清它的價格,想一想你怎樣付錢呢?
(學生有的睜大眼睛在精挑細選自己喜愛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買一條褲子41元,我拿4張10元,一張1元的.
師:(不失時機地)大家幫他想一想,還有別的拿法嗎?
另一個男孩子靈機一動說:可以拿兩張20元的,一張1元的.
(評析提示學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幫助學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生2:我想買一條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張20元、一張10元、一張5元和一張1元的.
她剛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麼,馬上接著說:還可以拿3張10元的,3張2元的,然後滿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買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張50元的和一張10元的,再讓售貨員找回1元.
(這個想法得到了老師和同學贊同的掌聲.)
師: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老師也想挑選,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
錢呢?
生4:100元夠,還得找回20元,因為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共80元.
(許多學生也滿意地點點頭.)
師:謝謝這位同學幫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售貨員,會很出色的.現在,請大家再為你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好朋友選一件衣服,加上剛才你選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你打算怎樣付錢?
(學生一下子高興起來,一邊指指劃劃,一邊嘴裡念念有詞.)
師:現在把學具中的錢准備好.
(這里教師有意安排了一個困難,學具里並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如果想准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師:遇到困難了嗎?
(學生都爭著說沒有零錢.)
師: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剛才那位同學已經幫我們找到了辦法.
(這個暗示很有效,學生立刻想到了找錢.)
師: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兩人一組,有說有笑.)
生1:我想買一件上衣和一頂帽子,給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
(教室里喧鬧了一會兒,漸漸安靜下來,學生帶著微笑回到座位上.)
(評析通過兩個由淺入深的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動中練習使用人民幣,在活動中深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四)活動三:換錢
師:剛才大家當售貨員都很成功,不過,為了買東西方便,通常大家會把錢換一換,這里有一張100元,如果想換成10元的,怎麼辦?
(這個問題立刻得到回應.)
生:10張10元的.
師:如果不只是換成10元的,還有別的換法嗎?
(這下學生的熱情被點燃了.)
生1:換成2張50元的.
生2:換成5張20元的.
生3:換成1張50元的和5張10元的.
生4:換成4張20元的和2張10元的.
……
師:請大家在組里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不一會,多種答案出現了:5張10元;2張20元和1張10元;1張20元和3張10元……)
師: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換一換吧.
(有了前面的基礎,加之上節課的基礎,活動進行得比較順利.)
(評析換錢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里不僅加深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而且幫助學生掌握較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下課鈴響了.)
師:請大家把本節課的收獲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下次再去購物時,你可以幫著算錢,而且記在日記中.
〖教學反思〗
1.數學學習回歸生活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並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活動豐富,循序漸進
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後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後,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後,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教師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點評〗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適合學生的購物活動,沒有把人民幣的認識單純作為知識來進行傳授.課上教師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我們所提倡的.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生認知的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