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魯迅《葯》賞析(1000字+)
魯迅先生的《葯》是從某一特定角度去剖析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以期引起人們思考和注意。《葯》所描繪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會的現實,封建勢力猖獗,人民群眾在封建勢力重壓之下處於麻木落後,不覺悟的精神狀態,他們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為之奮斗,流血犧牲的目標是什麼,更談不上以實際行動支持革命。一句話,《葯》暴露了人民群眾在封建壓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狀態,呼籲人們尋找喚醒他們的「葯方」。
我們試從《葯》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來把握這個主題。《葯》共描寫了十一個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華老栓」與「夏瑜」。華老栓是市鎮市民,夫妻辛勤操持著一個小茶館,是普通的勞動人民。他的兒子華小栓患有嚴重的癆病,他不去求醫,卻相信別人說人血饅頭可以治病,於是千方百計去找人血,他拚命積攢銅錢,只想著盡快把人血饅頭取到手,好醫治兒子的癆病,至於流血的是誰?為什麼被殺?他不用也根本沒有想這些問題,什麼「革命」 「造反」就更沒有關心的必要了。華老栓迷信、麻木、毫無反抗意識,只圖家庭平安便心滿意足了。為了醫治兒子的病,他糊里糊塗地與殺害革命者的劊子手交易。華老栓是舊中國千千萬萬人民的代表,是在長期封建重壓下變成這樣愚昧、麻木的,為了突現這一時期人民群眾的精神狀態,作品還描寫了一組群像:在殺害夏瑜時,有「一堆」看得起勁的觀眾,「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他們除了看熱鬧的好奇心外,毫無別的感覺,在議論夏瑜之死時,「花白鬍子」、「駝背五少爺」等人聽說夏瑜在獄中的表現後,把他當成「瘋子」。烈士的母親覺悟比起華老栓他們並不見得高,她覺得兒子被殺,是無臉見人的事,上墳時「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這些描寫把辛亥革命前夕在封建勢力重壓下人民群眾的精神狀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夏瑜」是作品中另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戰士,他有一定的覺悟及政治理想,他知道「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他有革命熱情和大無畏精神,「關在牢里,還勸牢頭造反。」作者對這個革命戰士予以肯定,沒有絲毫的批判。作者寫夏瑜主要是為了表現群眾怎樣對待革命和革命者,以此來揭示當時的社會現實。從「華老栓」到「花白鬍子」、「駝背五少爺」、「華大媽」、「夏四奶奶」,組成一組群像:人民群眾長期處在封建統治重壓下,變得愚昧麻木,對革命毫無知覺。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過分責怪群眾。但畢竟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作品向人民展現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的一個側面,關於這一點,魯迅先生意識是很清楚的,且看先生的活:
「我們中國本不是發生新主義的地方,也沒有容納新主義的處所。」「新主義宣傳者是放火么,也須別人有精神的燃料,才會著火;是彈琴人么,別人的身上必須有弦索,才會出聲,是發聲器么,別人必須是發聲器,才會共鳴。中國人都有些很不像樣,所以不會相干。」(魯迅《隨感錄·五十九「聖武」》)
魯迅這段話最好解釋了《葯》的主題,而這篇講話,恰恰與《葯》刊印在同一期《新青年》上,魯迅先生的看法是實事求是、冷靜而清醒的。至於夏瑜為代表的革命者「沒有發動群眾」、「脫離群眾」的說法,很難讓人信服:一個被囚在牢中尚且勸「牢頭」造反的革命者,難以想像他平時沒有做宣傳鼓動工作,因此,與其說「革命者沒有發動群眾」,毋寧說「群眾難以發動起來」,甚至是「發而不動」更為確切些。
綜上所述,《葯》的主題可以這樣歸納:作品通過描寫華夏兩家的悲劇,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毒害勞動人民的罪惡,暴露了人民群眾在統治階級長期重壓下陷入愚昧麻木的精神狀態,呼籲人們尋找喚醒民眾覺悟的「葯方」。
對作品理解了,教學設計思路就清晰了。《葯》的教學難點在於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主題。要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實事求是,從作品實際出發,從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根據不同類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去理解整個社會面貌。所以我確定教學重點是「人物形象分析」,教學難點是理解主題思想,教學過程必須通過講授重點來突破難點,因而我講授此課時採用「人物形象分析法」,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華老栓」、「夏瑜」二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社會意義,以此達到理解作品主題這一教學目的。
B. 求……辛亥革命教案……最新的……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分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背景和條件,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階級等角度完整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掌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認識到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法令和措施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3)剖析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成果的過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經驗教訓;正確評價辛亥革命。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歷史材料設置問題,循循善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
(2)通過製作圖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辛亥革命進行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使學生認識到革命成果
來之不易,應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2)通過學習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思想和表現,教育學生為實現祖國騰飛大業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
教學難點:三民主義的實質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840年,西方列強用大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伴隨著列強的侵略中國步入了近代。中國近代史對中國人民而言是一部屈辱史,同時又是一部抗爭史。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先後登上了歷史舞台。太平天國運動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最終失敗,那麼民族資產階級能否扛起民主革命的大旗,最終結果又是如何?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入《辛亥革命》這一課。
[講授新課]:
一、辛亥革命的醞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從政治、經濟、階級、思想、組織、軍事幾個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和條件。
對於課本提及的清朝的「新政」和「憲政」改革,通過兩段材料的呈現,肯定改革是適應歷史發展潮流的,但卻是被動的垂死掙扎。培養學生站在全面的立場評價歷史本身的能力,尊重歷史的辯證發展。正因為改革客觀的積極作用以及改革的本質,成為了革命爆發的原因。同時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提供了經濟條件。
這一目的重點是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對於這部分知識可設計如下問題解決。
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何時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後又出現那些較有影響力革命團體?在此基礎之上,於1905年成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領導人是?政治綱領是?它與三民主義的關系如何?它的成立歷史意義在於?
同盟會的成立使中國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民主革命有了比較完備的民主革命綱領,有了一個公認的革命領袖,並由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來領導。
二、辛亥革命的過程
(一)、爆發
關於辛亥革命的爆發,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勢示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中充分發掘本圖所包含的歷史信息:武昌起義,三鎮光復,湖北軍政府,全國響應,南京臨時政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高潮
關於「中華民國的成立」一目可設計如下問題解決:
1、結合書本的內容,分析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
判斷一個政府的性質,主要應該看這個政府人員的組成和它採取的措施。
2、關於《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可引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重要條文,通過設置一些問題,讓同學們閱讀課文後結合材料思考後,從三個角度歸納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
C. 高中歷史辛亥革命教案袁世凱怎麼死的
袁世凱是病死的,附你要的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1、知識與能力
(1)基礎知識:
清朝的「新政」和「預備立憲」,民主革命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興中會、同盟會與三民主義,武昌起義。《臨時約法》、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2)能力:
1從文本、視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2依據史實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3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過程:教師利用視頻資料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不同觀點間的辯論。
方法:①通過對「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的探究,學習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②通過對「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的探究,學習歷史事件評價的基本思路。
3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尋找資料,探究歷史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辛亥烈士的鮮血、孫中山愈挫愈奮的精神,是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極好教材。《臨時約法》的制定體現了「法為國根,民為邦本」的理念。
(二)教學重點:爆發原因,《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
教學難點: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在尋找救國救民道路上進行了哪些探索?結果如何?
2、活動一:
情境:播放視頻資料《辛亥革命的准備》。
任務: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探究問題1:「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要求作記錄。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導。
3、活動二:
情境:播放視頻資料《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
學生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史實,教師補充講解這一史實。
4、合作探究題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要求學生先開展討論,後進行辯論。
老師對學生的辯論情況及時給予評價。指導學生學習對歷史事件評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師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夠充分,力量不強;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不能領導和完成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這一偉大的歷史任務最終是由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來完成的。
6、布置課後探究題:
(1)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四)板書設計:
一、辛亥革命的興起階段(1894、11—1905、8)
1、清政府的腐朽統治
2、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3、建立革命團體
4、傳播革命思想
5、發動武裝起義(1895年廣州起義、1900年惠州起義等)
二、辛亥革命的發展階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
1、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
2、 發動武裝起義(1906萍瀏醴起義,1911年黃花崗起義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階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
1、武昌起義
2、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元旦)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春 參議院制定
主要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等等 意義P53
4、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政治方面 (2)經濟方面 (3)文化教育方面 (4)社會生活方面
四、辛亥革命的結局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2、經濟:解放生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3、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對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社會習俗的進步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4、世界影響:它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成為這一時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動力量。
總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三大巨變之一。
B、辛亥革命的失敗
1、為什麼說辛亥革命失敗了?
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它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2、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強大。(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D. 如何以孫中山為線索對辛亥革命進行教學設計
比如辛亥革命開始時孫中山在哪裡,何時回國
以及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後的政治口號等等
孫中山、陳炯明的恩怨是非,等等
E. 《辛亥革命100周年》 班會教案
不是不願意幫你,只是希望你能自己完成。
幫了你一次,可是下次呢?沒人幫了怎麼辦?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