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年級地方課程安全教育大自然發脾氣時怎麼辦教案教學設計
. 知識與技能:
知識:①台風起源、危害 ②雷雨大風 ③大霧天氣 ④澇災 ⑤冰雹 ⑥龍卷風
技能:從天氣預報圖上能認出並繪制台風、大霧、雷陣雨的符號
2. 方法與過程:直觀看法,分析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珍愛生命
教學要求
1.台風起源、危害
2.雷雨大風,人如何做
3.大霧天氣
4.澇災
5.冰雹
6.龍卷風
方法設計:通過看課件災害天氣的圖象,分析其危害,人們如何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時間過得真快啊,夏姑娘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有沒有發現她呢?(引導學生發現夏天天氣的特徵)
2.夏天不但炎熱,而且變幻無常,她說生氣就生氣,你們看——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自然而然地進入課堂的活動中,為整堂課的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聯系生活,體驗探究。
活動一:直觀雷雨
1.播放課件烏雲滾滾、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畫面。
2.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3.你什麼時候碰到這種情況?當時,你心裡害怕嗎?
4.剛剛還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突然間就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像從天上倒下來,可沒多久,天空又放晴了,空氣清新,有時天上還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多麼奇特的自然現象!
[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雷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二:認識雷雨
1.雷雨這種自然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2.請小朋友們根據課前觀察准備說一說。
3.播放課件――雷雨的形成。
[學生課前搜集到的材料在課堂上交流,能有效地激起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播放課件「雷雨的形成」目的是給學生一點常識,科學的啟蒙能激發學生去質疑探謎。]
活動三:雷雨的危害
1.夏天是雷雨多發的季節,我們經常會聽到那轟隆隆的雷聲、看到刺眼的閃電、嘩嘩的大雨。小朋友,你們喜歡雷雨嗎?說說理由。
2.小結:適量的雷雨能讓莊稼喝個飽,能給花草洗個澡,雨後空氣新鮮,人們感到舒服。
3.雷雨的形成是自然現象,也是物理現象。然而,雷雨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害。小朋友,你知道雷雨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哪些災害嗎?
4.小結:雷雨給我們人類造成了一些危害,如:河水猛漲、山洪爆發、農作物受損、街道受淹、電線斷落、交通中斷等。老師要特別提醒大家雷雨時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
[讓學生說說喜歡雷雨嗎?可以使學生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認識到雷雨的好處和危害,知道天氣、季節的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四:躲避雷雨
1.播放課件――雷雨來了……
2.小朋友,康康熊為什麼對圓圓和盼盼說:「大樹下避雨危險!快走開!」?
3.那遇到下面這幾種情況,你該怎麼做呢?出示課件。
A.小紅在家裡看電視。
B.姐妹倆走在放學的路上。
C.小弟弟在公園里玩耍。
請小朋友們分組討論,小組長把你們得出的經驗和辦法記錄下來。
4.交流「我的經驗和辦法」。
5.小朋友,你聽說過因避雷方法不正確而發生的悲劇嗎?來跟我們說一說。
6.為了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為了讓大家牢記避雨的常識,老師編寫了一首《避雨歌》,希望大家能夠記住它。
避雨歌
雷公公,轟隆隆,家裡電器暫不用,
避雨不去大樹下,安全知識記心中。
雷雨來了不慌張,人人誇我好兒童。
[讓學生在自主討論中聯系生活學習如何避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從而學會學會多種避雷雨的方法,學會自我保護,做到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活動五 請同學們找出大自然發脾氣的時候都會造成哪些危害?
1、雷雨給我們人類造成了一些危害,如:河水猛漲、山洪爆發、農作物受損、街道受淹、電線斷落、交通中斷等。
2、地震引起的災害:火災:這是首屈一指的地震次生災害。烈火不僅燒毀住宅和各種建築物,還會燒死燒傷人。在強烈地震時,尤其是現代化的大城市地區的地震,其火災往往比地震本身還可怕。
海嘯:海嘯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是海震的主要次生災害。但在我國大陸沿海,一般不會發生這種災害。
瘟疫:1556年華縣地震時,瘟疫或流行性疾病曾奪去數以10萬計未被地震壓塌而死的災民的性命,可見瘟疫這種次生災害也是極為可怕的。瘟疫的產生完全是由地震壓塌的人、畜、禽的屍體腐爛、細菌蔓延引起的。一場強烈地震後,要趕快清除和深埋人畜家禽的屍體,採取有效的消毒滅菌措施,防止瘟疫的滋生和蔓延。
滑坡和崩塌:這類地震的次生災害主要發生在山區和塬區,由於地震的強烈振動,使得原已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山崖或塬坡發生崩塌或滑坡。這類次生災害雖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毀滅性的,使整村整戶人財全被埋沒。
水災:地震如使水庫的壩體開裂倒毀或使大河的堤壩決裂,都會造成水災。
此外,地裂、泥石流、噴砂冒水、地面塌陷、有毒液體和氣體的外溢泄漏、地面變形等等也都是地震的次生災害,它們都可能致人死傷、破壞建築物、破壞交通運輸,毀壞耕地農田等。因此,我們對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不可等閑視之,而應積極的防禦。
活動六: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1)遇到高溫天氣怎麼辦?
夏季溫度高,濕度大,悶熱,所以必須注意下述事項:
⒈應盡量避免在炎熱的、烈日直接照射下的中午進行鍛煉(游泳例外),一般應放在上午或傍晚。若在烈日下鍛煉,應戴白色涼帽,穿淺色、寬敞、通氣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內運動場地,應有良好的通風降溫設備。
⒉在運動量和強度上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憑興趣突然增加運動量。在運動過程中,應增加休息次數,最好到蔭涼的地方去休息,練習時間不易過長、過累,這一點對於沒有鍛煉習慣的人來說,更應注意。
⒊夏天進行鍛煉,因出汗很多,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鹽分,就很容易引起熱痙攣。若在休息時喝少量清涼清暑及低糖含鹽的飲料,不但可以補充體內因出汗而減少的鹽分,還可限制一部分水不致大量排出。更應注意的是,在劇烈的運動後,不宜吃冰棒一類的東西和過冷的食物,以免發生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腹痛、腹瀉。
⒋出汗之後,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在運動後用溫水洗滌,對避免中暑是很有好處的。
⒌如發現大量出汗、疲乏、惡心、頭昏等症狀,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刻停止鍛煉,迅速來到蔭涼和通風的地方休息,喝些解熱消暑的飲料、涼開水等。
(2)遇到霧天氣怎麼辦?
拓展延伸:
遇到其它自然災害時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雷雨天氣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第一、別在大樹底下避雨。農民朋友對夏天樹下避雨的方式並不陌生。當遇到突如其來的雷雨時,大樹底下或許能避免被雨淋的燃眉之急,但生命在樹下卻沒了安全保障。大樹極可能成為「引雷針」,雷電會把濕樹當成導體,很可能你就會成為「用電器」。大雨來時,要遠離樹木至少兩米距離,安全系數才會高點。
第二、帶好雨具早回家。在汛期,天氣最變化無常,農民朋友們出行前盡量帶好雨具,一見雷電雨來臨,盡早回家,不要穿濕衣服趕路。
第三、別往高處跑。雷電來時,如果在野外,盡量找一個低窪地方,雙腳並攏蹲下。不要站立於山頂、樓頂或其他導電性高的物體上,否則很有可能成為「引雷針」。
第四、截斷室內、外金屬連線。為防雷電災害,要盡量躲到房屋內。要拔掉室內的電源插頭,避免將雷電引入室內而遭雷擊。雷電天氣時,不要開水龍頭,不要打電話,不要站在房檐下、窗檯和屋門前。盡量不要打帶有金屬的雨傘出門。
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同學們了解本地區災害性天氣情況,增強學生的生存意識,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珍愛。
教學反思:
這節課大部分內容是我在書本外知識的擴展。我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災害性天氣里重點講述台風,因為台風對上海影響比較大,雷雨大風也為上海多見,是春末夏初、夏季災害性天氣,大霧在上海秋天多見。我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抽象的東西變為直觀,從靜態變為動態,使學生在進入情景時產生共鳴,引出在這些災害天氣下,我們該怎麼做?我目的在喚起學生的防範意識,看到人們在災害性天氣中生命的脆弱。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表現比較自私、冷漠,如當學生看到台風經過,房倒人亡時,有些學生竟然笑起來,我問學生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發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後果是怎麼樣,讓學生展開討論,從而喚起學生強烈的生存意識,使學生珍愛生命、善待生命。不足之處,學生討論的時間給的不多。
B. 英語作文我的家鄉教學反思
My home town is a beautiful place. It stands beside a wide river and is rich in fish and rice. But in the old days it was a poor and backward little town.Many people had no work. They lived a hard life. In 1949 my hometown was liberated. Since the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re. The streets have been widened. factories, schools, hospitals, cinemas and theaters have sprung up one after another.The life of the people is greatly improved. I love my hometown and all the people there. They are working hard so as to make it still richer and more beautiful.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位於一條寬大的河流邊上,盛產魚和大米。但是在過去它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鎮。許多人沒有工作。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艱辛。1949我的家鄉解放了。自那以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街道已經拓寬。工廠,學校,醫院,電影院和劇院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愛我的家鄉和那裡的人。他們正在努力工作以使它更豐富、更美麗。
C. 網路教研將取代線下教研活動是否正確
一、網路教研的概念
網路教研是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動態、交互的網路教研平台,對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方面,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
二、網路教研的優勢
在互聯網時代,應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教育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網路教研活動比傳統的教研有著更多的優勢。
1、發揮教研的引領作用,推進教研的全面深入。
本縣第七屆小語年會結束後,本縣教育博客里相關專題的文章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我在《雨中的花》的博客里讀到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教研活動之後,我們應該做什麼》。文章說:「在盛行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今天,學校和有關教育教學研究部門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然而,當前的一些教研活動只重視教研活動本身,卻缺少活動後的延伸,因而導致活動事倍功半,收效有限。在活動之後,我們更需要做點什麼?」這的確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教研活動過後,如何讓這次教研活動的精髓得到落實和發揚?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可以將教研活動向縱深開展呢?圍繞這個問題,作者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她認為:組織者需要多一點指導、多一點了解;執教者需要多一點反思、多一點互補;聽課者需要多一點交流、多一點實踐。我要補充的一點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網路教研。
依託網路平台,組織者可以對教研進行深度引領,包括對課改難題的探討,教學問題的深究,實踐經驗的總結,都需要過程,需要連續,需要專家與教師多次互動交流。以前教研活動,不能與教學同步,沒有廣泛參與和過程連續,難以對教學行為追蹤指導,因此很難深入。網路教研則彌補了以前這種「蛙跳式」教研活動的不足,具備對教學深度引領的基本條件。執教者和聽課者也可以利用網路做專題,做到及時交流、追蹤問題、在線研討、共建資源、共享成果,從而推進教研的全面深入。
2.改變教師的學習狀態,提升學校的教研文化。
人要善於學習才會提高。教師要想跟上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必然要與網路進行親密接觸。教研從本質意義上就是組織和幫助教師學習。在這方面,網路教研有明顯優勢。能幫助教師擺脫憑個體狹隘經驗進行學習和工作的狀態,實現教師從獨學無友到自主開放的學習狀態的轉變。比如走近專家和名師。從網上搜集像魏書生、於永正、竇桂梅等專家的資料,進行研修和探討。也可以走近同行,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因此,網路教研改變教師的學習狀態,促進了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習慣的形成。相輔相成地,一個積極的網路教研氛圍從虛擬空間延伸到現實校園,提升了學校的教研文化。
3、 改變教師的成長環境,促進教育民主化進程。
網路教研正悄然改變教師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讓一線的教師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擁有了研究的話語權,形成「民主、平等、協商、對話。開放」的新型教研氛圍。誰勤奮、誰努力、誰的教研能力強、教研成果大,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的教研真正能體現學術民主,有助於我國教育民主化進程。
4、打破時空的界限,實現資源共享
網路教研可以跨越一所學校、一個縣市,延伸到整個網路中去,完全打破學校之間、地域之間的界限。只要有網路,足不出戶就能進行教研活動,使教研的全員參與、大范圍經常性的交流變成了現實。這樣可以加大教研力度,增強教研的時效性,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同時,網站上有大量的教學資源,比如優質教案和課例,方便老師下載共享,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備課效率。利用這些資源能夠讓教師在教學上舉重若輕,在分享同行經驗的同時,提高自我,形成良性循環。
5.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豐富了現代教育理論
新的課程理論研究認為,基礎教育教師日常工作、學習情境中的經驗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關鍵因素,也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比如作為網路教研方式之一的教育博客,是以教師個人主動參與為特徵的網路表達和交流形式,記錄的是教師精心收集到的教學資源,日常工作和教學情境中最為真實的教學體悟和實踐反思。這樣的實踐性研究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其理論價值被廣泛認可。
毋庸置疑,網路教研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教育研究的一個部分,而其藉助現代信息技術,以廣泛的教師參與、鮮活的敘事研究方式,豐富了現代教育理論。
三、網路教研的條件
1.硬體條件。
建立校園網路。網路建議包括如下內容:教研新聞、課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專題研究、教研論壇、教研論文、教研計劃、教研通知、學科動態、教學論文、教學設計、課外活動等欄目。
沒有建立校園網的,利用教育博客作為教研平台也是可以的。本市教育博客網站平台有如下板塊:書香醉人、思維觀點、爭鳴探索、學科教學、生活感言、教學敘事、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學研究、教育管理、校園生活、師生之間、心理輔導等內容,非常詳細。
2.軟體條件。
(1)教師素質
首先要轉變教師傳統的教研理念。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可以組織舉辦培訓班,對全體教師進行網路教研的相關培訓。
其次要培養並強化教師的信息素養,讓每位教師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培養整合信息和資源的能力。
再次是鼓勵教師終身學習。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人,網路資源如此豐富,應該成為教師學習的有利工具。
最後,教師參與網路教研要進行合理分工。應該根據每位教師的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計劃,使網路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順利進行。
四、網路教研的方式
網路教研的開展需要有網路平台。教育博客現在很流行,操作方便,可以申請免費使用。很多教師利用博客寫教學反思,實現自我的成長。也可以同學科的教師申請一個博客,共享密碼,同步使用。學校申請一個博客群組,把各學科的博客鏈接起來,這樣主管教學的學校領導統管這個總博客,把握各學科教研情況,也可以參與討論。博客是免費的,使用方便,但功能上有限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系統功能比較強大的網站平台。方便上傳文本、聲音、視頻、動畫、課件等資源。有利於教師下載共享,提高備課效率。
開展網路教研,還可以靈活運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利用中國教師研修網提供的TQ平台,即教師聊聊軟體,通過視頻和話筒,教師們以網路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天涯咫尺里會產生親切感。也可以利用QQ群、UC教研群或者學習論壇等開展交流活動。
五、時下開展網路教研的困難:
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重視,本縣也相繼推出了教研信息發布平台,如宿松教育論壇、宿松教育博客、宿松教育網等網站。這些平台改變了教師的學習、工作狀態,促進了新課程理念下教研的發展。但是,網路形式的教研剛剛起步,處於一種低水平的狀況,沒有形成常規化和制度化。由於各地區發展不平衡,也沒有形成區域整體推進的局面。因此在網路教研開展上有以下一些困難:從事網路教研的隊伍分散,沒形成團體力量;缺乏區域網路教研員的統一組織、協調、指導與引領;網路教研均為兼職,一線教師缺少技術支撐,工作負擔重,缺少時間和精力。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網路教研是一個新的話題,是教育教學在新形勢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種嘗試。它並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從另一種視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促使教研更加科學。「採得百花方成蜜,淘盡黃金始成金」。我們樂觀地相信,在新課程背景下,隨著教師專業成長意識的增強,網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社會對技術的教育應用認識的加深,網路教研一定會讓我們的教研生活異彩紛呈。
D. 反思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方面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滲透到了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而其中,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意義、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更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相關的教學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可以說,時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彙,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寫案例者必寫之內容。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靜心分析則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為此,本文擬就教學反思現存的主要問題、形成原因和改進建議等略作分析探討。
一、我國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 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後寫獲得啟示,最後寫怎樣運用」,何其精闢凝練!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2. 為應付檢查,流於形式。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
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來開展,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於機械化、程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並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3. 重教師而輕學生。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麼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並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
4. 多敘事而少分析。
存在於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地一筆代過,如:一位教師在敘述完自己在初一嘗試「預習──質疑──討論──反饋」四環節作文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況後作了如下反思:
「由於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顯然這樣的反思過於概括、流於表層、較為膚淺,僅僅簡單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幾方面,而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學中改進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討,在理論認識的深廣度以及實踐的改進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
總的來說,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方法有些單一和封閉。事實上,教學反思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錄像反思法、錄音反思法、日記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體為標准,反思方法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並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教師寫反思日記主要依賴於自我的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來進行,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是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往往比較模糊、難以深入,容易囿於自我的思維定勢而跳不出來。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公開化、開放性反思,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與建議
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教師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兩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反思作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覺關照,是思想的反芻;同樣,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即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
簡言之,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1]因此,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層。
2. 理論分析方面: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運用不夠。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不斷予以調整改進的過程。而在其中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影響作用、教育的倫理價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課程教學原理基礎等等寬厚的理論功底作支撐,否則,反思、實踐都只能處於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復階段,難於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麼」「效果如何」「下一步怎麼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佔很大比例,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我們只能稱之為「准反思水平」。
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願意反思,主動思考外,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從「怎樣教」的小圈子裡跳出來,能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工作方式、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中觀的問題進行探討;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思」三者一體化。
3. 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彷彿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但反觀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不難發現其深度、廣度是極為欠缺的。
(1)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也可稱之為「立體反思」[2]。比如我們多數教師在反思時只關注自己「怎麼教」的問題,某個知識點如何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內容,就事論事,關注點狹窄,難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對學生、課堂、學校、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視界不夠廣泛和開闊。
E. 在實踐領域教師反思存在哪些問題
能夠「知其然」,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 為此,不難發現其深度。而且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怎樣寫教學反思,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何其精闢凝練,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就事論事。可以說、反思案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沒什麼區別、重復階段!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3,可以說是面面俱到。[1]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二,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精力的有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浮於表層。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 2。同樣。因此,或者是胡亂應付,反思的效果並不很明顯,本文擬就教學反思現存的主要問題,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我監控,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進行教學反思、原因分析與建議 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也可稱之為「立體反思」[2],某個知識點如何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內容,有模式化的傾向、教育的倫理價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而且多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然後寫獲得啟示。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教學的組織形式,相關的教學案例,為了反思的反思、課堂,彷彿來無蹤去無影的。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我國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自我評價來進行,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 格式比較單一,不連貫,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是相輔相成,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 2,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還能「知其所以然」,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麼」「效果如何」「下一步怎麼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 反思作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覺關照,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一代而過,不僅要善於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僅僅簡單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幾方面,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在理論認識的深廣度以及實踐的改進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沒有形成合力,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盡管思維是看不見: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運用不夠、學校. 重教師而輕學生、鮮活性和深刻性,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但若靜心分析則不難發現,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廣度是極為欠缺的,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流於形式。但反觀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湊合完成。 3,是思想的反芻、中觀的問題進行探討,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 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若以反思主體為標准,難以深入下去、不足之處、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影響作用,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 零散而不系統,而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大都從成功之處;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並不多見、靈活性、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畢竟,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 2,流於形式,公開化,包括錄像反思法,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 思維品質方面,如。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即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寫案例者必寫之內容、完善、教學策略、針對性,最後寫怎樣運用」,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教師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兩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討、獨創性四類品質。因此;同樣;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 目前,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教師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何在下次教學中改進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討,套話空話連篇,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容易囿於自我的思維定勢而跳不出來,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而其中,「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彙,是浪費時間。這樣,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麼樣教」這一層面。也只有這樣: 「由於剛剛開始,浮於表面. 為應付檢查,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對學生,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除了要願意反思: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不難發現,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位教師在敘述完自己在初一嘗試「預習──質疑──討論──反饋」四環節作文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況後作了如下反思. 觀念意識方面,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日記反思法等等。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往往比較模糊,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佔很大比例,關注點狹窄,反思方法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 一;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多為蜻蜓點水、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而且這種遍地開花,反思。而在其中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形成原因和改進建議等略作分析探討,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 存在於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主動維持。這種情況下,時下,零碎、程式化,形成了惡性循環,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地一筆代過,為此、課程教學原理基礎等等寬厚的理論功底作支撐,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事實上,方法有些單一和封閉,不斷予以調整改進的過程,並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工作方式,顯然過於機械化,難於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但過度的反思。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於形式、教學的方式方法、梳理,比如時間的分配,相對來說,而缺乏具體性。 簡言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主動思考外。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意義。 4、分析來洞察其本質,形式化模式化,我們只能稱之為「准反思水平」,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1)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才能從「怎樣教」的小圈子裡跳出來,更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較為膚淺,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教學反思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是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錄音反思法、敏捷性。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教師寫反思日記主要依賴於自我的觀察. 多敘事而少分析、過程與方法)來開展。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當前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因此: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否則。比如我們多數教師在反思時只關注自己「怎麼教」的問題,視界不夠廣泛和開闊。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 總的來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滲透到了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 理論分析方面。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開放性反思。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實踐都只能處於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仿. 全面而不深刻、流於表層、難以深入,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 顯然這樣的反思過於概括,摸不著,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實現「知」「行」「思」三者一體化
F. 如何寫好作文開頭教學反思
技巧一:設計懸念,吸引讀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靜,偌大的房間里,只能聽得見我微弱的呼吸聲。護士只有到吃葯是、打針的時候才會進來,而且很少和我說話。我已經習慣了,我不會有太多的報怨,因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視著窗外,告訴自己要坦然面對死亡。(陝西省中考滿分作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點撥:這篇文章的開頭設計了一個懸念:「我」快要死了。於是讀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會想,他怎麼會快要死了死了呢?他得了什麼病?後來會怎樣?這一連串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帶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這種開頭方法,抓住了人們閱讀時的好奇心理,精心設計吸引讀者閱讀,效果很好。
技巧二:開門見山,亮明觀點
朋友,當你看見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條條溪河惡臭難聞,一股股有害氣體毒害人體時,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時卻是氣憤得想大聲呼叫:「請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選自廣東省中考滿分文《我關注人類生存環境》)
技巧點撥:考場議論文的寫作一定要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寫作時開門見山,擺明態度,不失為一種普通但又實用的方法。這篇文章的開頭採用設問的方式,一問一答,簡潔有力,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為下文展開打下了基礎。
痛苦的時候,你會回家,用眼淚盡情發泄;心煩的時候,你會回家,讓家的溫暖驅散心中的烏雲;家——融進去的是悲傷,化解出來的是快樂;家——接納的是難過,釋放的是開心。家真好!(選自雲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
技巧點撥:記敘文也能開門見山。你看,這篇文章運用排比的形式將自己對「家」的感受毫無遮掩的表達出來。為全文定下了基調。
技巧三:聯想回憶,巧妙敘述
獨立小院,月光如水,靜靜地流瀉在我的身邊,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涼,引起了對你的不盡的思念!曾記得也是這樣一個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開往異鄉的列車……
小小年紀,孤身一人在異鄉奮斗的你,一切還好嗎?(選自河南中考滿分作文《當我面對「溶溶月色」的時候》)
技巧點撥:中考中,常有追憶式文題出現,需要考生追憶過去發生的某一件事。此時不妨聯想回憶,引發思緒。這篇文章的開頭就導用了這一方法。文中先寫月色,由溶溶月色引發了「我」的聯想,使我回憶起同樣在這樣一個夜晚發生的故事。這種開頭,洋溢著一種濃郁的情感氛圍,利於抒發情感。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聲在房間的上空迴旋著。東子拿著父親的信,淚水溢滿了臉頰。三年了,東子離開家整整三年了,三年來父親的一封封信已將東子心中的仇恨化為烏有。東子掩卷而思,思緒又回到了三年前。(選自甘肅省中考滿分文《常回家看看》)
技巧點撥:這篇文章從一首流行歌曲入手,引發文中人物的思考,使思緒回到從前,巧妙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氣氛
「你這書記趁早別當了,半點用也沒有!」從學校風塵僕僕趕來的我,離家門還有百來米遠,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火葯味,聽到了媽媽對爸爸的呵斥聲,一種「黑雲壓城」的感覺猛烈襲上我的心頭。媽媽也是多事,爸爸干什麼她都要干預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裡能撐船,每次都是任憑媽媽一陣暴風驟雨過後,才用幾句綿里藏針的話收拾殘局。今天不知又為了什麼。(選自湖北仙桃中考滿分文《「民主牆」的風波》)
技巧點撥:記敘文的寫作要善於製造矛盾,在矛盾中展開故事情節才能吸引人。這篇文章在一開頭就抖出一個矛盾沖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讀者的心,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今年夏天太熱了,乾脆明天去買空調!」媽媽邊吃飯邊說道。
「買空調,買空調,你只知道享受!應該節約點錢供孩子以後上大學,簡直不會打算。」奶奶嘮叨著,臉上沒有了笑容。「你這老人,應該享受享受,今年70歲了,還能活多久嘛?」媽媽隨口答道。我心裡納悶著:他們有時說話不投機,但很少鬧矛盾,今天的氣氛很緊張,人們常說婆媳間沒的血緣關系,所以很難相處好。(選自重慶市中考滿分文《責任》)
技巧點撥:故事有矛盾才會有吸引力,在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讀性會大大加強。這篇文章一開頭就將婆媳之間的矛盾展示出來,為故事的進一步展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技巧五:巧用修辭,展示文采
愛心是冬日裡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後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愛心是汪洋中的一個航標,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愛心帶給他人》)
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時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忘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為我記憶中的烙印;假如……無論我是什麼,無論我以什麼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記周圍的一切,甚至可以拋棄自己,但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泯滅的——那就是回報。(選自貴陽市中考滿分文《詮釋回報》)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的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選自江西中考滿分文《待人和善》)
常聽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那時,我就在想,橋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只是村西頭的那兩塊老槐樹疊加起來的、我們上學必須經過的「橋」嗎?(選自山西省中考滿分文《美麗的橋》)
技巧點撥:修辭是語言運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貼切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常能使語言增添許多風采。在考場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練運用修辭手法扮靚語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幾例中,第一例運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運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採用排比,疊詞手法生動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語言亮麗多彩,讀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則採用設問方式,先設下疑問,再展開故事,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易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開頭如此不凡,自然會給閱卷老師一個良好的印象。
技巧六:描寫環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牆上,「嚓、嚓」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考試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選自湖北仙桃中考滿分文《心中築起一堵牆》)、
紫紅色的雲霞充滿著整片天空,其中還有一輪血似的夕陽,如此暖意的畫面顯現出「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溫馨與從容之感,暖得讓人沉醉,暖得讓人迷戀。(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黎明的美麗帶給曾失落的我》)
晚風吹過河面上最後一波漣漪,夕陽收起它最後一首余暉,秋霜目送去最後一隻歸雁。我們默默地站著,目光游離在那若即若離的記憶之門上。當許許多多都已凋盡,我們起碼還可以對自己說:「別傷心,我已體驗過那種感覺,雖然只是曾經擁有。」(選自安徽省中考滿分文《曾經擁有》)
技巧點撥: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記敘文、散文的寫作中,環境描寫是不可少的。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可以襯託人物、可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果在文章的開頭先進行一段簡潔的環境描寫,既可以為文章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上面三段開頭,第一段定寫一場急雨的降臨,為的是為教室內的考試烘托背景,並製造一種緊張的氣氛。第三段則寫夕陽西下的情景,主要是為下文寫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礎,是一個情思的觸發點。第三段通過「晚風」「夕陽」「秋霜」的描寫襯托出此時人物的心情。三段文字寫法簡單但很實用,效果也好,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技巧七:廣泛引用,突出主題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選自甘肅省中考滿分文《歌聲與微笑》)
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功。(選自河南省中考滿分文《擁有自信方能成功》)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每當我吟誦這句詩,心中便有說不出的陶醉。心也朦朧,眼也朦朧,眼前真個展現了同一幅畫來。(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陶醉》)、
技巧點撥:引用法是一種很常見的文章開頭法,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若是議論文則常名人名言以增強論證效果,突出主題,如上面第二例;若是記敘文、散文則可以引用歌詞、詩句、以引發下文,便於敘事抒情,如上面第一例、第三例。此外,還可引用古語、俗諺、對聯等等。
古人在談到結尾時常以「豹尾」為標准,是指結尾時筆法要簡結、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請看近中考滿分文的結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首)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選自湖荊州中考滿分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技巧點撥:首尾呼應是考場作文中最實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是作者先在開頭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後在結尾時再次強調,照應開頭,從而使文章的中心鮮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運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以優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凸顯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首)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丑惡斗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衛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選自河南中考滿分文《守衛精神的火種》)
技巧點撥:這是一篇考場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與上例相比,此例為簡潔明快,開頭提出論點,迅速入題,結尾再次反復,呼應開頭,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技巧二:言為心聲,呼喚號召
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愛心帶給他人》)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祖國的春天,我們不是我們的父母,熱情奔放是我們的性格,我們不需要守那些規矩,打破陳規,讓我們腦中的那團熱情火燃燒得更猛烈,把我們的笑聲、愛心串在一起,讓全世界籠罩在愛之中。要笑就笑個痛痛快快,要哭就哭個歇斯底里,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讓那陳舊的觀念束縛著,不要隨便改變自己,請記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給我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選自福建省中考滿分文《給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技巧點撥: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要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這種情感不僅局限於自己,還可以在文章結尾發出真摯的呼喚,號召大家一起去追尋真善美,一起去鞭撻假丑惡。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喚,言為心聲,表現了自己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詞急切,個性十足,表情達意毫無遮掩,向所有的同齡人發出了真情的呼喚,有力的突出了主題,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憾。
技巧三:巧妙發問,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於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麼的近,那麼的緊。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嗎?
技巧點撥: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要具有哲理啟發性。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樂曲,曲雖終但餘音繚繞,給人留下無窮的韻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結尾巧妙發問,引發讀者思考,將文章的意蘊加以深化。體現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不同的評價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要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無個性的模型?(選自湖北省中考滿分文《哈哈鏡中的我》)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針對老師的評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說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必磨滅學生個性,最後再以問句結束,啟示人們進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15年來,生活讓我懂得了放棄!為了我的理想,為了更多的人可以讀書,我必須放棄!(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想到這里,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覺,肯定會學到很多……」(選自陝西中考滿分文《閱讀身邊的人》)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選自四川內江中考滿分文《創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說:「人生——只有兩分半種的時間,一分種微笑、一分種嘆息、半分種的愛……」在我看來,在我陶醉於欣賞母親的梳妝中,那一分鍾的微笑不是勉強,那一分鍾的嘆息之後不再是嘆息,而是愛的傳遞,母親將她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融於平日的點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陶醉》)
技巧點撥: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許多。這里列舉幾例分別引用了詩文佳句、名人言論,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學們應加以學習,此外,引用的范圍可大些,如俗語、諺語、流行歌詞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議論,氣勢不凡
其實寧靜就是那麼簡單,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顆能包含一切的心靈,足以使一張緊綳的臉鬆弛開來,讓笑容在人們臉上輕輕地綻開,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邊的雲朵,輕輕地點綴著那片蔚藍的天,清新而自然,(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於奮斗,在於拼搏。願天下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花樣年華》)
技巧點撥:這兩段文字發於心,出於情,運用排比、比喻修辭,以優美的文字抒發內心真實情感,並配以適當的議論,使文章結尾氣勢不凡,強勁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風停了,暴雨也結束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容,兩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殘陽熔化了。太陽在遠處逐漸隱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兩者混為一體,沒有距離。(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雨中品讀》)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的特點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顯,小作者通過對雨後景物的描寫暗示了兩代人之間情感隔閡的消失,情與景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此刻,一縷陽光從外面射進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傷的小樹沐浴著它。呵,成長的路上,雖然風雲莫測,但是陽光畢竟很好!我想。(選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滿分文《在陽光下成長》)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突出陽光的作用,將陽光與成長結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長道路雖不平坦但充滿陽光,表達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既照應了主旨,又顯得情韻深厚。
三中考作文點題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按表達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分三類:
(1)通過抒情點題。
(2)通過描寫點題。
(3)通過議論點題。
當然,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行文中間點題。古人雲:「亢節之處,妙在一點。」中考作文閱卷,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宜在文章內容流轉交匯之處,不失時機地點明題旨,回扣題意,才能大大加深閱卷者對作文「思路清晰」與「中心突出」的印象。
四中考作文體例巧創新
在中考作文中,新穎的體例會給考場作文增色不少。
1運用題記
以題記的開頭,或闡述行文緣由,或牽引內容,或揭示主旨。
如:日子像手中的細沙,一不留意,就紛紛從指間流逝,而且義無反顧。
——《翻揀日子》
2.巧用小標題
在行文中運用小標題,便於將文章的內容分為幾大板塊,條理清晰,外在結構勻稱醒目,同時也能提綱挈領,減少過渡文字的鋪排,使中心更加突出。如有位學生寫《善待自然》,他巧拆了馬致遠的小令《秋思》,以其四句名句作為四個小標題,反映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挽救地球,刻不容緩!
3鏡頭式
即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用搖拉切換來掃視生活,將主題集中的各個畫面盡收鏡頭之中,並通過組合展示豐富的內涵。
如有位學生寫的《關於「真」的社會調查》通過「帶著老花鏡的奶奶」、「院子里看大門的王大爺」「當兵的大哥」「正在擦洗計程車的李叔」幾個人物形象,根據他們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經歷關於對「真」的理解的四份報告,鋪排契合,一瀉而下,詮釋著「真」的含義,這篇文章巧就巧在他截取了生活中的四個橫截面,匠心獨運,透視蘊涵在生活中的哲理。
4.鋪排式
在寫作時用鋪張揚厲的方法,以排比方式來構成文章的主體,進行結構的創新。
如有位學生以「書」為話題,確定了文章的立意:書,給我帶來了歡樂。接著用四個比喻句進行闡釋:「在書中,我如同置身於一頓豐盛的晚餐;在書中,我是一隻如飢似渴的小鳥;在書中,我是一片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的雪花;在書中,我是一葉飄搖不定的小船。」
5.對話式或訪談式
這種形式的作文比較自由靈活,能拉近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喚起讀者的共鳴。如有位學生寫《對「課堂」的采訪》,把課堂擬人化,用專訪的形勢對它進行采訪,一問一答,對話本身有很強的穿透力,活靈活現地描摹出那入木三分的課堂景象。
另外還有書信體、日記體、庭審式、劇本式等。當然,體例的新穎只是作文創新的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立意的創新。
G. 如何使數學教學反思不流於形式,如何提高數學教學反思的效果 博客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反思」?
洛 克 :「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稱為「反思」。
杜 威:反省思維是思維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 對問題進行反復、嚴肅、執著的沉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 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二、為什麼要教學反思?
(一)從實踐層面談
《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事》
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今天正式開業了!
現在保險業生意興隆,什麼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航空保險……可謂名目繁多,花樣迭出。既然那麼多的保險公司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我今天也來湊個熱鬧,開一個成功保險公司。
本公司終旨:確保客戶利益,激勵客戶成功。
參保對象:不限。但尤其歡迎教育界人士,因為教育的成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
投保金額:不限。從數元至數千元任您自選。歡迎萬元以上大客戶。
保 期:十年。
投保條件: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無不可入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來本公司。
理賠辦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後未能濟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賠百。即現投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
本公司只求客戶成功,不以贏利為目的。所有利潤將全部捐贈希望工程。
歡迎投保,歡迎垂詢!
保單索取:[email protected]
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
2002年6月26日
(二)、從理論層面談
1、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和核心因素。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階梯。美國波斯納1989年就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一般來說,老教師比年輕教師有更多的實踐性知識,但也不是每一個老教師的實踐知識都勝於年輕教師,這主要原因就在於,看是否能及時地進行課後反思。所以有人曾這樣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是善於從經驗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平。」「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最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
可見有反思,才有突破,才能發展。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北京教育學院劉加霞教授提出:經驗+反思+行動=教師的成長,她說如果對反思僅僅處於「想一想」層面的教師,不付諸於行動,那是不會有效果的。從這些專家教授的話中可以理解,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2、教學反思是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中的四個關系和四個強調: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強調尊重、贊賞。2、在對待教學關繫上,強調幫助、引導。3、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強調合作。因此,反思是新課改的需要。
【案例1】:《升和毫升》教學片斷
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後,在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教師就想質疑一下:向學生詢問,「你們還有什麼問題?」這時一個學生就提出這么一個問題:1毫升等於多少克?然後老師就猶豫了一下,這個老師是這么處理的,說「我舉個例子,1小時等於多少米呢?」底下的學生全笑了。
3、教學反思是連接教師自身經驗與教學行為的橋梁。
教師通過反思把教學經驗轉變成教學理論,由自發進行變為自覺進行,隨意變有意,沒有反思的經驗是不能進步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只能說是工作的重復。
三、教學反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我們可將教師的反思范圍和內容簡化地分為教師的理念(或知識)領域和行為(或操作)領域兩個方面。其中,理念領域側重於教育教學觀念,後者側重於教學實踐。所包括內容有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手段、教學行為和策略、教與學的方式、教學情境的設計等的反思。
(一)反思教育教學觀念。
【案例2】:《正方形面積》計算
在《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中,面積推導是從數方格開始的,教師要在這一環節上花大量的時間,而不能只用演算或多媒體演示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只把推導出的結論──即「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這一公式交給學生。學生通過大量演算,似乎是掌握了這一知識點,但結果並非這樣。我們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就能分出不同教學的高下:在一個用80×80厘米地磚鋪就的大廳里,如何快速算出它的面積呢?有操作體驗的學生馬上想到數地磚的方法,而忽視操作教學的學生想到的只是要量出長和寬才能算出它的面積。
反思:
因為大量的題目演算不能代替兒童的「切身體驗」,用多媒體也不能代替學生的操作實踐。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不能讓學生只會解答數學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並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反思教學實踐
【案例3】:怎樣評價學生?
一位老師教學37+5,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說出了很多計算方法,教師臉上閃耀著興奮和自豪。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舉手,教師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站起來回答,這位學生說:「老師,黑板上37+5=42,你寫成43了。」教師臉上頓時暗了下來,「哦」了一聲,轉過身把黑板上的題目改了。忽然這位老師又想起了什麼,說:「××雖然平時上課不太積極,但是今天卻很細心,我們表揚他。」學生聽著老師的口令,機械地「啪啪啪」,響起了幾聲掌聲,××同學臉上也不知是什麼表情坐下了。
反思:
這位教師已經認識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為自己實現新課程的一種點綴,而不是發自內心地、由衷地贊嘆,教師在表揚的同時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評判味:你平時學習是不認真的,不優秀的。學生聽後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給學生以激勵性評價,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或者是在需要做時才形成的一種裝飾,它需要時時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處處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而有的老師在處理這樣的課堂尷尬時,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學生,學生敢找老師的錯,向權威挑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常常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這樣不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所祈求的嗎?
(三)反思課堂中的教學情境。
【案例4】:《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片斷
教師創設了一幅這樣的情境:一片結滿蜜桃的果樹林,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在一陣陣「嘖嘖」聲中,教師繪聲繪色地說:「同學們想到這桃園中玩嗎?」學生一齊應:「想」。教師話峰一轉:「好,只要大家這節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春遊時就帶大家去。」而後,教師先拿出6個鮮桃,平均分成3盤,每盤得2個,列式:6÷3=2。再拿出7個鮮桃,平均分成3盤,每盤得2個,還剩1個,列式:7÷3=2……1。
反思:
這個情境的創設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情境與教學內容內在聯系不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無法使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活潑,失去了情境創設應有的價值。
【案例5】:《質數與合數》教學片斷
課堂上設計一個擺長方形或正方形大賽活動,男生和女生分別拿自己身邊的卡片擺出長方形或正方形,誰排的方陣種類多,誰就是勝利者。第一場:女生4張正方形卡片,男生5張;第二場:女生還是4張,男生7張;第三場:女生仍是4張,男生11張。此時提出問題:「為什麼三場比賽下來女生老贏,男生老輸?」「圖形的種類可能與什麼有關呢?」
反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知慾望,學生們紛紛猜測,一開始有的學生認為這與卡片張數的奇偶性有關,接著有學生通過分析舉出比如「9」是奇數,但其方陣也有2個的,反例予以推翻。最後有的學生找到與這些卡片數的因數個數有關,大家積極進行驗證,主動發現並獲得新知。
四、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的基本過程一般包括:自我反省——尋找原因——尋找原因理論歸宿——如何改進。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掌握反思方法
1、案例反思法
2、過程反思法
3、行動研究法
4、觀摩分析法
5、總結記錄法
五、怎樣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結合十分嚴謹的教師專用文體。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數學「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
【案例6】:《什麼是面積》的教學片段及反思
在讓學生感知什麼是面積後,我設計了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的環節,在此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學具,如小方塊,五角錢硬幣,小剪刀,直尺,油印等。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比較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教學情況如下:
一分鍾後,一位學生就站起來大聲說:「我比出來了,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哦,能把你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嗎?
生1:當然可以。(生展示方法)
生1:我是用按手印的方法,你們看,我在長方形里按了10個手印,在正方形里按了12個手印,所以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
(此學生一邊悠然自得地指著,一邊洋洋得意地數著。)
師:孩子們,對於這種方法,你們有什麼話想說的嗎?
生2:(神情一點也不服氣並帶著點諷刺的語氣)哈哈,還可以這樣比嗎,亂七八糟的,這樣比是錯誤的。沒點頭緒。
生3:他這樣比較是我覺得還是有點頭緒,只不過是沒弄好。但咱也不能那樣笑人家。
生4:是哦,我也覺得有點意思,好像在按手印的時候沒按一定的規律和標准。
師:嗯,說的在理,那我們利用按手印的方法怎樣做到有規律和標准呢?這樣吧,同桌互相討論討論。
生5:我覺得在按手印的時候得一行一行的按,還有每兩個手印隔的空隙差不多,這樣看起來就不覺得亂啦,而且更好數。
生6:我覺得按手印得注意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從頭到尾使用一個手指。
師:你們都太有才了,老師很贊同。(師走近生1,撫摸著他的頭。)
師:你的這個「按手印法」很有創意,了不起。雖然你那些手印按的時候出了點問題,但正因為你的這些問題才引發了我們許多的啟發和思考,對於同學們的這些建議你接受嗎?
生1:接受,老師,現在我能再按過嗎?
師:當然可以,同學們,你們想按嗎?
生(興奮地):想。
(全體學生用按手印的方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
生還嘗試其他的方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有了按手印方法的支撐,學生輕而易舉的找到了擺硬幣法,擺方塊法,畫方格法等。
反思:
《新課標》指出:「做數學」不僅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且是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一種動態過程。課堂中,如果有學生出現獨到的想法和做法,「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我們老師要及時的肯定和贊賞,並激發大家參與的熱情。這個片斷教學在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環節中,事先老師沒有預設到孩子們會因按手印的數學活動生成這么精彩的課堂:當其他學生還在努力探索比較方法的時候,一學生快而隨意的按手印引發起孩子們一次次的交鋒和評判,也就在這互動式的討論後,留下的是一次次的收獲,一次次的總結。這樣的交鋒和評判,收獲和總結不就是孩子們思維發展的精彩演繹,讓孩子們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新,從而讓他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孩子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六、教學反思的典型案例
【案例7】:《觀察物體》的課後反思
「終於下課了」,這是我上課後的第一個感覺。整節課學生都在忙忙碌碌的觀察著,活動著,每走一步,我都小心翼翼的引著,領著,生怕學生走彎路,耽誤時間,結果,一節課上了50分鍾不說,每個活動似乎都沒有很徹底的完成,所有人都在趕時間,總之一個字——累。
為什麼?我問了自己,是自己教學設計的不完美嗎?每一步不都是帶著學生扎扎實實地走過來的嗎?要想解決這個困惑最好是問問學生。於是,我找了幾個學生進行了訪談,學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老師,其實有時候我們不用看都知道水杯是什麼樣子的了,您還讓我們看了說,說了看,我都覺得沒意思了。」「有時候我都不知道您在讓我們看什麼,所以隨便蒙一個答案吧」。對呀,學生的觀察能力到底多高?老師連這個都不知道,怎麼能夠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呢?在沒有進行任何課前調查的情況下開展教學,結果做了很多徒勞無功的工作。
課前調研活動:
活動1:將全班32人分為8組,一組4人,分別站在桌子的4個方向。分別說說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順時針依次調換座位,再說一說你的左邊是誰?你的右邊是誰?(依次調換4次座位,重復剛才的問題)
調查結果:判斷正確的有30人,佔93.8%;2人左右區分不清,判斷出現錯誤,佔6.2%。
活動2:從不同方向觀察水壺。調查人數:隨機抽取8人。
(1)(學生從正面觀察水壺)你看到了水壺的什麼?選出正確的圖片。
(2)(老師從側面觀察水壺)猜一猜,老師會看到水壺的什麼?請幫老師選出正確的圖片。
調查結果:1題完成較好,有7人能一次選出正確圖片,占調查總人數的87.5%。1人經教師引導,可以選出正確圖片。2題完成質量不高,6人選擇錯誤,占調查總人數的75%;2人選擇正確,僅占調查人數的25%。
第一次反思:反思=教學環節+理論「帽子」
1、觀察是不是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的心理參與過程。
2、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本節課教師為學生制定了縝密的觀察計劃。
3、《新課程標准》(以下簡稱為《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教師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觀察活動井然有序,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進行了有機結合。
第二次反思:把「突破口」放在了解學生的學習上。
「老師,其實有時候我們不用看都知道水杯是什麼樣子的了,您還讓我們看了說,說了看,我都覺得沒意思了。孩子的話使我找到了原因,我覺得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間,充分發揮他們已有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畢竟孩子是課堂的主人。
第三次反思:根據學生調研進行再教設計。
調查過後,結合調查結果我對學生的認識水平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我發現,學生雖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觀察物體的方法,但生活經驗使他們已具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這種能力盡管不高,卻可以幫助他們很好的完成一些簡單的觀察要求。
我是這樣進行再教設計的:
1、課前了解學生,避免觀察的盲目性。
再教設計之一:注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
2、循序漸進的提出觀察要求,避免觀察的急進化。
再教設計二:設計有層次的小組觀察活動。
3、採用多元評價方式,避免觀察的形式化。
最後用一笑的詩句來結束這次話題,「一棵會思索的蘆葦/在風中抖動/絕不亞於一首交響曲/由指尖流向城市的胃部。」讓我們做一棵快樂地思索的蘆葦,在教學反思中成長。
H. 結合五八領域教學過程中某次教學活動寫一份教學反思思效、思得、思失、思改。
自我評價教學活動的法,措施,媒體運用,是否達成目標
I. 大一班教學反思 科學 身邊的農作物
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大班種植活動:給黃瓜苗澆水
活動目標 :
1、給黃瓜苗澆水,觀察黃瓜的變化。
2、積累照料黃瓜的經驗。
准備
澆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過程
1.帶領幼兒去黃瓜地
.猜想黃瓜的長勢
教師:「你們猜猜黃瓜種子有沒有發芽呢?」
「如果發芽了,小苗苗會使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想)
3.幼兒觀察黃瓜的變化,並進行澆水
教師:「有些黃瓜種子已經發芽了,可是你們有沒有發覺黃瓜有點口渴了?我們來給它們澆澆水吧。」
4.教師示範如何澆水。
教師:「要往黃瓜苗苗根部澆水,要不然黃瓜會被水沖死的。」
教師給每組幼兒劃一個區域,准備好水,開始澆水。
5.幼兒收拾整理澆水用具,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蔬菜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2.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種植物:蔬菜種子、小青菜等(最好是幼兒認識的種植物,另外種子的種類有埋在土中的,有外露的種植物)
2.種植的工具:小鏟子、澆水壺等
3.幼兒事先已穿好反穿衣、幼兒自製的標記
4.版面:展示種植植物的主要過程的圖片(現場將圖片貼上去)
5.有關勞動光榮的輕松愉快的音樂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體驗種植――討論交流――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讓我們一起來把開心的事告訴客人老師。
1. 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春遊去蔬菜基地參觀的內容
2. 討論交流:
(1)小朋友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種植的幾個重要環節:挖坑――播種――填土――澆水 說明:在版面上進行展示,為後面幼兒的自主種植提供支持
(3)師要簡單小結:農民真了不起,種出了許多營養豐富的蔬菜,勞動真光榮。 (評析:已有的春遊時的種植經驗為這次種植蔬菜的「遷移應用」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幼兒在討論時,氣氛活躍,能較快得出結論。這里突出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熱情。)
二.體驗種植
1. 出示各種種植物以及種植的工具,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說明: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對種植物以及種植工具簡單介紹一下
2. 幼兒自主種植蔬菜,教師觀察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種植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幼兒之間互動交流的情況 說明:引導種好的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標記插入土中,以示辨認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能明確活動的目標,在種植過程中也逐步培養了幼兒協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時,幼兒思維活躍,能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體現出了思維的創新性,同時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於種植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較簡單,在前期幼兒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教師沒有干涉他們種植過程中產生問題碰撞後的最終解決結果。)
三、 討論交流 1. 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說明:結合現場錄象內容――要捕捉到幼兒活動中的亮點,如合作、協商、邊學邊做等 2. 我們已經完成了種蔬菜的任務,真了不起。可是剛才農民伯伯說的,蔬菜種下去後,還要細心的照顧它才會長大。那我們應該怎麼照顧它們呢? 說明:可以適當准備一些相關的圖片,繼續貼在版面上,幫助幼兒在活動後學習如何照顧蔬菜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行為過程比較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力強的幼兒能對自己的合作情況作出簡單評價,從中發現問題,共同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本,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生長變化,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以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子」,充分調動幼兒繼續探索慾望,使幼兒圍繞進行尋根究底的探索,在自身的探索活動中,接受科學知識,豐富幼兒的種植經驗,使幼兒思維、認知和科學興趣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活動反思: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條件差,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非常適於農村幼兒園,也得利於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 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主要採用了層層遞近的方式,當孩子在春遊活動時對種植活動有了一定的體驗之後,我再進行推動,給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在探索體驗過程中再來發現問題,尋找教育的機智,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聯系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科學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本次活動後,幼兒生成了幾個熱點:如:幼兒A:一澆水,菜苗就倒了,後來我們重新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菜苗種的太淺)幼兒B:我們種的菜苗讓某某踩壞了,我們讓他小心一點。(菜苗護理時的注意點)幼兒C:我和XX小朋友產生了爭執,我說:應該把根埋進土裡,他說我種反了。
(蘿卜的種植方法),因此,在問題下,我們將生成一些後續活動,比如,如何讓幼兒自己照顧觀察種植角;品嘗親手種植的蔬菜等等。 整個活動,前後歷經一個月,我們得到了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老農指導和家長的配合,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特別是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更加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探索大自然,感受農村的美。
種大蒜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種植大蒜的方法,樂意參與種植活動,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活動准備]
⊙請家長協助幼兒共同收集種植用的小器具。
⊙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種植園地,了解種植的過程。
⊙初步認識大蒜頭的外形特徵。
⊙小動物標簽一套,松軟泥土,鏟子,水桶若干,大蒜頭。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種植的興趣。
出示大蒜頭,大蒜頭會變,你知道它能變成什麼樣子嗎?大蒜頭變出的蒜葉子做菜,又香又好吃,還能殺菌。那我們一起來種一種,讓它變出更好的蒜葉來。
2.示範種大蒜的方法。
老師示範:將大蒜頭一一掰開,拿出小器具,貼上自己的動物標簽,盛上泥土,手捏住大蒜,將尖頭朝上,按進土裡,最後澆上一點水,放在能照到太陽的地方。
3.幼兒自己動手種植大蒜。
幼兒種植,老師給予幫助與指導。
4.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出示操作材料《大蒜生長記錄》。大蒜慢慢會變,它們怎麼變的,我們隔幾天,就將觀察到的大蒜的變化情況畫在空格上,比一比,誰的大蒜長得又快又好。(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或離園前的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隔1——2天澆一次水並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名稱:種植蔬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種植青菜活動,願意親近大自然。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動手能力。
3.萌發照顧管理青菜生長的興趣。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活動,雖然剛開展不久,但是孩子們卻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快樂,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多渠道收集了各種關於蔬菜的資料和圖片,並共同進行布置,使環境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積極的互動。當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蔬菜有了良好的感性認識以後,孩子們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什麼:「我們吃的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蔬菜的家在哪兒?」「蔬菜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上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出來的?」「蔬菜是怎麼到農貿市場去的?」「人們是怎麼買菜和賣菜的?」 等等••••••
活動前期,在我們開展了「籃子里的蔬菜」「去菜場」「好看的蔬菜」「蔬菜大聚會」「去參觀果蔬基地」 等活動後,孩子們更是對與蔬菜相關的事物非常的關注,蔬菜的生長秘密就是最近孩子關注的熱點之一。孩子們通過前期的活動,已經對各種蔬菜積累了初淺的經驗,孩子們正積極的渴望感知和發現蔬菜的生長秘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進一步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及時的抓住了孩子最感興趣的熱點——親自種一種、管理蔬菜,組織和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情景和資料的再現,幫助幼兒將零碎、片面的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和提升。同時在種植的活動中將獲得的經驗遷移,旨在讓幼兒通過此次活動,觀察了解青菜的生長及變化,獲得相應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驗其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回憶再現已有經驗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為什麼?我們一起告訴老師吧。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上次去蔬菜基地去參觀的內容
2.結合參觀進行討論:
(2)這些的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
(3)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生長的幾個重要方面:
挖坑——播種——填土——澆水——除草
二.種植體驗經驗
1.出示各種種子,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2.按小組進行討論:如何種植? 協商如何分工?
幼兒:先挖坑,接著放苗,再填土,最後澆水。
3.幼兒合作種植菜秧,教師協助指導。
4.種植後的討論(結合現場錄象內容)
(1)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2)教師提問: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3)我們應該怎樣來照顧菜寶寶?
三.活動延伸:
繼續關注種子的生長,萌發探索植物生長的興趣。
(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管理和記錄)
課程鄉土特色活動登錄
活動名稱 種蠶豆 主 題 秋天的畫報
活動背景 上周我們開展了一次穀物拼貼,幼兒對蠶豆很感興趣,正好在拼貼之後也有剩餘的,於是我們開展了種蠶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蠶豆,知道蠶豆的名稱,初步懂得蠶豆的種植季節以及生長過程。
2、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環境和材料 鏟子蠶豆泥土盒子噴壺
活動過程
1、幼兒通過觀察,學習選種。
(1)請幼兒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在發芽實驗中,哪些蠶豆種子發了牙?
(2)幼兒把顆粒飽滿的種子挑選出來。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
(1)提問:這塊地現在能種嗎?為什麼?我們先要干什麼?用哪些工具?
(2)幼兒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一些農具?
3、幼兒學習種植蠶豆的技巧。
(1)提問:地整好了,該怎樣下種呢?為什麼?
(2)幼兒觀看教師種豆。
(3)幼兒自己種植,教師觀察指導。
4、學習管理蠶豆的方法,愛護蠶豆。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對蠶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很興奮,但是對於如何種植蠶豆幼兒知道的很少,而教師在講述的時候幼兒也不能理解,因此在示範種植的時候幼兒特別想自己也試試,輪到自己種植的時候有的幼兒會搶。
種植活動:我給蘿卜把水澆
設計意圖:
開學初孩子們在種植園種了蘿卜,每天早上來園都興致勃勃的去看蘿卜寶寶的長勢。可是有好幾天都是雨天,孩子們沒有辦法去種植園。這不,這幾天天剛晴,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澆水工具和除草工具去了種植園給蘿卜寶寶們除草、澆水了!
活動目標:
1、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鏟子、噴壺等。
2、學會照料蘿卜的簡單方法。
活動准備:
鏟子、噴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蘿卜寶寶的長勢:
「我們種的蘿卜寶寶是什麼樣子的?現在它們長出了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現在蘿卜寶寶們的周圍都長出了草了,有的蘿卜寶寶渴的連土都裂縫了,該用什麼工具來幫幫它們呢?」
觀看並認識鏟子、水壺等工具。
3、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給蘿卜寶寶澆水、除草。
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我們要經常到地里關心蘿卜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要除草,是怎樣長大的。
4、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蘿卜寶寶的生長狀況。
反思:
今天我們來到種植園地給蘿卜苗苗澆水,當看到蘿卜苗苗又長高了時,孩子們都興奮的跳了起來。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樣的活動,我們都要為孩子們創設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領悟到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感悟到如果缺乏了責任心,做事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有收獲,更體會不到收獲帶來的喜悅
活動一
活動內容:挖紅薯
活動准備:
1、事先聯系好實驗基地。
2、各種挖紅薯的工具、小籃子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農具挖出紅薯,體驗田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2、感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共同討論挖紅薯時應注意些什麼?
了解一些農具的用法、名稱等
2、 大小自由結伴拿好小籃子來到紅薯地里挖紅薯。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農具挖紅薯,比比哪種農具最好挖。
(2)鼓勵幼兒互相合作挖出紅薯。
(3)引導幼兒比較新挖出的紅薯與剛才挖出的哪只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
2、培養幼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
3、幫助幼兒進行田間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准備:
1、聯系好勞動園地的有關事宜。
2、為幼兒准備適宜的工具,備足開水及衛生保健用品。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向幼兒講明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幼兒明白要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在旅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賞秋季景色,認識一些蔬菜、果實,感受田野豐收的美景。
二、來到勞動園地後,引導幼兒主動問候他人,向農民伯伯學習使用勞動工具的簡單技能及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拔蘿卜、挖紅薯、拾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教師和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工具,不破壞農作物。
三、回園後和幼兒交流體會,說說勞動的辛苦,明白珍惜勞動果實的道理。
四、師幼一起動手將採摘的農作物進行清潔
註:查看本文詳細信息,請登錄安徽人事資料網 站內搜索: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看了該文章的人還看了:
大班畢業活動反思
畢業典禮在祝福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對在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也包含了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殷切的期望和衷心的祝福。為了能更好的開展這次的活
尺子的測量活動反思
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交流、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 在引入毫米時,我安排學生用尺子測量數學
中班體育紙球活動反思
中班體育活動《好玩紙球》教案 執教人:楊清梅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重視和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而在冷的冬天幼兒小手都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