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木蘭詩教學設計

木蘭詩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7 22:01:38

㈠ 木蘭詩 教案

教學目的
一、了解詩歌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二、學習《木蘭詩》詳略得當的寫法。
三、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方法。
四、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設想
一、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誦讀,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培養閱讀古代詩歌的興趣。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導查閱工具書,引導看注釋,熟悉課文內容。
三、教學方法:自讀——講析——問答——練習,也可以配合電化教學進行。
四、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蘭詩》。(板書課題)
1.題解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這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紹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二、指導自讀
1.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藉助課文注釋給加粗字注音並辨析其中某些字形。
機杼zh),與「抒情」的「抒」區別,「杼」,「木」旁,「抒」,「扌」旁。可汗k8 h2n。鞍韉ji1n。轡頭p8i。濺濺ji1n ji1n,擬聲詞。胡騎j@。戎機r$ng,區別:戊,音w&、戌,音x&、戍,音sh)。朔氣shu^。金柝tu^,區別:析x9——折zh6——拆ch1i。紅妝zhu1ng,區別:狀——壯。著我舊時裳zhu$,區別:署sh(。傍地走b4ng。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藉助課文注釋,口頭試譯全詩,熟悉故事情節。教師行間巡視,指教。
3.指名學生說出故事內容;教師在學生試譯課文的基礎上用幻燈或投影儀打出課文翻譯的內容,同時播放《木蘭詩》原文的錄音,讓學生邊聽原文,邊看譯文,從而加深印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研讀課文(著重明確自讀要點)
1.提問: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歸納: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提問:全詩在進行結構剪裁和人物描寫上始終緊扣住哪一特點?
提示:「木蘭是女郎」。
3.提問:《木蘭詩》按什麼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全詩可分為幾大部分?各寫出什麼內容?
歸納;以故事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3段),敘述木蘭的身分,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准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姊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後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4.教師在理清課文情節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木蘭的形象意義。(可引導學生邊看課文中插圖或看製成的幻燈圖片,邊聽老師講。)
教師講析:全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妝、代父從軍、還朝辭賞、回到故鄉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朴、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木蘭,相傳姓花,花木蘭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她是一個勤奮織布的普通姑娘,但當戰爭到來的時候,竟自勇敢地承擔起一般婦女所不能承擔的代父從軍的任務。從這一壯舉中,可以看出木蘭深明大義,既體貼父母的困難,又考慮到國家的需要。買了「駿馬」「長鞭」,經歷黃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歸來後,木蘭不但不貪功圖賞,而且鄙棄功名利祿,這種氣概是何等的磊落軒昂。在爹娘姊弟的熱烈歡迎的歡愉氣氛中,她「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理雲鬢」「帖花黃」,一旦恢復女兒裝時,同行的夥伴才驚訝的認出這個十年征戰,功勛卓著的「壯士」,竟是一個「女郎」。這個喜劇性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無不烘托出純朴、天真、活潑、機智的女子形象來。這個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巾幗英雄。
5.提問:這首詩在敘事上的詳略得當體現在哪些地方?
歸納:詳寫第2、第3、第4、第6段,即對木蘭的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這是因為作者緊扣住「木蘭是女郎」的身分特徵和性格特徵去精心剪裁安排詳略的。凡有助於突出這一特徵,更好的表現主題的,則鋪寫不厭其煩,反之則惜墨如金。如對歷時十年的戰斗生涯(第4段),僅有「萬里赴戎機」以下六句,還有出征前的准備(第3段開頭四句)也寫得比較簡略,詳略搭配得當,正是為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服務的,為全詩主題服務的,也是這首詩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6.提問:什麼叫對偶的修辭方法?什麼叫排比的修辭方法?(要求學生看課文後練習三、四,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並用浪線畫出來,閱讀體會它的好處。)
歸納: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排比,由幾個(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組成。無論敘事、議論、抒情,都可以用這種修辭方法來加強語勢,或表示逐層深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7.學生齊讀畫出來的對偶句、排比句,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四、布置作業
1.翻譯下列句子,解釋詩句中加粗的字詞:
(1)願為市鞍馬
(2)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3)旦辭黃河去
(4)萬里赴戎機
(5)關山度若飛
(6)出郭相扶將
2.做練習三。(參考答案:1.強調木蘭關心國難;2.英雄果敢、機智的行動;3.4.英雄殺敵心切,行動快速;5.父母厚情相迎;6.英雄自豪之詞。)
3.課後背誦並默寫《木蘭詩》。

㈡ 《木蘭詩》的教案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用了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 「將軍百……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於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或許對你會有幫助~~~

㈢ 求木蘭詩教案,試講用的

1.通過朗讀感知詩歌的美。

2.了解木蘭詩這一文學形象,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難點

①通過朗讀體味詩歌的語言美、人物美。

②品味詩情,有感情地朗讀。

2.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鍾)。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導語(見「教學實錄」):

二 把握情節

1.學生散讀、概括主要內容。(明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2.學生再讀,理清情節結構。(明確:決定從軍——踏上征程——沙場征戰——榮歸故里)

三 賞析誦讀

1.教師范讀,學生揣摩教師用了哪四種不同的感情朗讀全詩。(明確:決定從軍——憂愁、苦悶、猶豫;沙場征戰——凄婉又堅定;沙場征戰——悲壯豪邁;榮歸故里——歡快喜悅)

2.學生揣摩體會,並闡述教師這樣朗讀的原因。

3.學生模仿、試讀,互評。

四 選點品析

木蘭榮歸故里部分。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揣摩如何讀出歡快之情。(明確:語速稍快,音調稍高,表情宜喜)

3.學生試讀。思考:作者如何表達歡快的氣氛和情感?(明確:動詞的連續使用和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造成一氣呵成,一瀉千里的語勢)

4.師生共讀。

五 創造性思維訓練

1.詩歌講究文字的簡練,講究讀者的再創造,因而留下了空白處。

①請想像木蘭進屋換妝前後的不同神態變化。

②請想像夥伴們面對木蘭進屋換妝前後的不同模樣,他們復雜的心理活動 。

2.學生想像,回答

教學實錄

師:一提起花木蘭這個人物,我們心中都有既親切又遙遠的感覺。因為對於木蘭,我們中國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畢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又實在太遙遠了一些。我們還是先來觀看一段木蘭的影片。(播放動畫片《花木蘭》)

師:這是外國人眼中的木蘭形象。原汁原味的木蘭誕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南北朝一首民歌《木蘭詩》(板書)

(播放木蘭英姿的幻燈片)

師:在我國文學史上有民間敘事詩「雙壁」的美譽,一首是漢代的《孔雀東南飛》,另一首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木蘭詩》,它們都是我國文學 寶庫中的瑰寶。同學們現在帶著對木蘭詩這個人物的理解和傾注的感情, 放聲的、自由地讀這首詩,然後爭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書)

師:現在請哪位同學用最簡潔的語言概述《木蘭詩》的主要內容。

生:這首詩講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師:用替父從軍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完整嗎?木蘭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樣 完成替父從軍的任務的?

生:女扮男裝。

師:你從詩中何處知道木蘭曾經女扮男裝?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對,《木蘭詩》就是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板書)現 在請同學再思考一個問題:圍繞中心內容,這首詩敘述了哪些情節?也就是 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有哪些經歷?(生速讀,思考,紛紛舉手)

生:木蘭先是離開家,然後……

師:木蘭是怎樣離開家的?生:木蘭是嘆息著……

師:很聰明。木蘭是懷著 復雜的、矛盾的心情,最後下定決心從軍的。

生:然後,木蘭勇敢地在戰場打仗,勝利以後不願做官,最後回到她的家裡。

經典 教案

師:這位同學說得相當簡潔,語言組織也好。木蘭先是決定從軍,然後登上征程,在沙場多年征戰,最後榮歸故里。(邊講邊板書)同學們現在看黑板上我寫的這四段情節,有沒有漏掉詩中的內容?

生:漏掉了最後一段。

師:請你為大家讀一遍,好嗎?

生:(朗讀)「雄兔……雌雄。」

師:同學們知不知道這一段叫作什麼?古時候的民歌在結尾的時候,作者常常要寫一段表示贊美的話,叫贊詞。它是民歌的特點之一。同學們,對於詩歌,朗讀是走進詩歌世界的捷徑。只有認真去讀,反復吟誦,我們才能把握像《木蘭詩》這樣的敘事詩的情節,領會詩歌創造的意境,體味詩中包蘊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邊講邊板書)下面,我來朗讀這首詩,同學們要邊聽邊想,仔細地揣摩老師在朗讀這四個部分的時候分別運用了怎樣不同的感情?(教師有感情地范讀)

師:(讀畢,停頓片刻)我覺得這首詩很美。現在請同學們發言說說你剛才 聽出來老師運用的感情。

生:老師讀木蘭決定從軍的時候用了一種很憂愁的感情。

師:你覺得用很憂愁的感情讀木蘭決定從軍這一部分合適不合適?

生:我覺得是合適的。因為木蘭很想幫助她的父親,可她又是一個女孩子,所以她很為難。

師:這位同學體會得很准確。木蘭在想啊,我到底替不替父親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所以很猶豫,很發愁。那麼木蘭最後去了沒有呢?

生:去了。

師: 所以木蘭下定決心的這兩句「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應該讀得堅決一些。你試著為大家讀一遍,好嗎?(生讀)

師:讀得有味道。請大家像剛才一樣繼續發言。

生①:我覺得第二部分「登程」老師讀得很悲傷。

師:怎麼會悲傷呢?

生①:因為木蘭想念親人。師:想念親人就悲傷嗎?這個詞用得准不準確?

生②:我覺得這一段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感情,因為木蘭要走上戰場,但又捨不得與親人分開。

師:說得很細膩。木蘭是英雄,但又是位年輕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有豪情萬丈,也有柔情萬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木蘭心中懸掛著家人,同學們一塊兒朗讀出來。

生齊:「不聞……鳴啾啾。」

師:這些詩句寫得情感多麼豐富啊!我們要反復誦讀,才能品味出來。這首詩還有兩個部分,同學們剛才聽老師是用什麼感情讀的?

生:老師讀「征戰」這一部分是很豪邁的感情,木蘭榮歸則很高興。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真准確。戰爭的場面我們從電影電視上見過一些,千軍萬馬,氣勢磅礴。這一部分最適合集體朗讀,請同學一齊朗讀一遍。(生讀)

師:我為大家描繪一個畫面,大家閉著眼睛想像:木蘭騎著戰馬馳騁邊關, 浴血奮戰。北方的寒夜裡傳來更鼓聲聲,軍營中將士們披掛著冰冷的鎧甲,枕戈待旦,木蘭又經歷一個不眠之夜。同學們想想這組畫面,用我們的聲音和情感將它們傳遞出來。(生讀)

師:很有進步。同學們,剛才大家各展其能。現在,我們將注意力投注到木蘭榮歸這一部分,剛才有個同學說他聽出了高興的感情,我再讀一遍。(師配樂配幻燈朗讀)

師:這一部分的確是歡快的。同學們,老師是用什麼節奏和語調表達歡快之情呢?

生:節奏較快,語調很尖。(眾笑)

師:說得對。節奏明快,音調稍高,表情呢,也應該帶著喜悅。同學們也這樣試著讀讀。(生配樂朗讀)

師:的確,我能夠聽出歡快之情。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手法把這種喜悅歡快表達出來的呢?我們先看看用詞。

生:有很多動詞。

師:是啊,「開」、「坐」、「脫」、「著」、「理」、「帖」,一連串的動詞,(板書),一氣呵成,乾脆利落。還有修辭手法……

生:對偶、排比……

師:對。對偶、「排比(板書)的修辭手法,都很整齊,有氣勢,所以我們讀起來彷彿就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感覺,所以呢,木蘭榮歸故里的喜悅 歡快就表達出來了。我們一齊讀一次。(師生共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體會了「木蘭榮歸」這一部分的感情,我們可以很明顯聽出有兩句詩在朗讀時,語調有些不一樣,這兩句詩是……

生齊:「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對。木蘭是以一名壯士的身份回來的,當進屋換妝後,一個女郎卻款款走到了同行多年的戰友面前。這時,夥伴們自然又是驚奇,又是迷惑,他們想,同行這么多年,居然還不知道木蘭是個女的,他們再一思索,當然還有不少難以言表的復雜情感。詩歌在這時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想像的空間 。夥伴們的表情自然取決於木蘭換妝前後截然不同的言談舉止、神情。

請同學們開動腦筋,設想木蘭進屋前與出來後判若兩人的樣子,然後爭取表演一下。(生討論,氣氛活躍)(男、女生分別表演)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感受是豐富的,但《木蘭詩》還有很大的魅力等待 大家去品味,希望我們進一步努力,提高我們的素養,豐富我們的知識,然 後將從這首詩和無數首和《木蘭詩》一樣優美的詩篇中采擷更多的美。

(下課)

㈣ 《木蘭詩》教學設計

《木蘭詩》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蘭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場、征戰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 英雄氣概 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板書: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

2.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 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3、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場上拼殺是愛國。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麼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

2、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附板書: 木 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 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並當堂背誦。

2、進行片斷寫作訓練,提高想像和聯想能力,進一步理解木蘭形象。

3、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發現文中的創新之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願、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二、品味語言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例舉: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並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誇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並當堂交流。

三、體驗反思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四、探究發現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麼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徵,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 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於歷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五、布置作業

1、描寫家人團聚場面,字數300字。

2、預習《最後一課》

閱讀全文

與木蘭詩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