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春望教學設計

春望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8 03:28:11

㈠ 徵文教案怎麼寫

初中語文教案範文

詩五首 教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深人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二)能力訓練點
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爭取做到學以致用。
(三)德育滲透點
有的氣勢磅礴,景象宏偉;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人詩,發人深思。學習時注意體會。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學法引導
詩歌是情感的產物,教學古詩尤應展示場景,激發情感,展開合理想像,從而培養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能力。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學法為主,輔以朗讀、比較、自學輔導、畫圖、想像等方法。要注意以形象人手,來體會詩的意境;要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與思想。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熟讀、背誦。
2.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3.疑點:作者作詩的背景或心境
解決方法:教師出示資料(可以多媒體大屏幕或幻燈片的形式)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准備
以自製的多媒體課件為主(古詩反映的背景),或彩圖、錄音等。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反復朗讀、背誦
2.欣賞、品味名句,體會詩中情感。
3.想像作畫。(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4.自選古曲,配樂朗誦。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使至塞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望》
導語 王維詩之宏大,李白詩之飄逸,杜甫詩之沉鬱,無不令我們愛不釋手,浮想聯翩,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們的幾首
詩。
(一)學習目標
1.深刻理解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詩句。
2.背誦這三首詩。
(二)整體感知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單車,一輛車,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屬國,這里指吐蕃的軍隊;征蓬,飄飛的蓬草,這里指唐朝出征的軍隊;長河,黃河;候騎,騎馬的偵察兵;子規,杜鵑鳥,又稱布穀鳥;抵,值,相當;渾,簡直;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教師出示輔助資料,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王維《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書·肅宗紀》載:這年正月,「安慶緒將伊子奇寇睢陽郡,張巡敗之」。二月,「李光弼及安慶緒之眾戰於太原,敗之」,「關西節度兵馬使郭英乂及安慶緒戰於武功,敗縷。慶緒陷馮翊郡,太守蕭賁死亡」,「慶緒將蔡希德寇太原」,「郭子儀及安慶緒戰於永豐倉,敗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載,這年三月,「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安守忠將騎二萬寇河東,郭子儀擊走之」。整個春季三個月,戰爭不息。
3.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1)《使至塞上》王維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居河西節度使幕中。這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單車欲間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人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小結: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寫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這是唐朝詩人李白在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時,寫給王昌齡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關懷。本詩構思巧妙,詩人以明月作信使,代為轉達自己的一片情意。
「楊花」乃隨風飄落之物,「子規」系泣血悲啼之鳥。景隨情遷,這種哀愁氣氛,是對表達「愁心」的烘托與暗示。
怎麼向遠去的友人表達自己的牽掛之情呢?詩人想像豐富,構思奇巧,「我寄愁心與明月」,竟遣明月做信使,轉達他的慰問:你切莫因孤獨而過於憂傷,現在我要把我的愁心託付給明月伴隨你同到夜朗西。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明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處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後人常引用這兩句詩,表達對遠方摯友的慰問。
小結:通過詩人豐富的想像,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3)《春望》杜甫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二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寫春天的長安城的敗象,包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
前四句詩人俯仰瞻觀,由近而遠,由遠而近,從城到山河,由滿城草木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親人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4.利用15分鍾左右的時間,學生朗讀、背誦這三首詩。
(三)總結、擴展
總結:《使至塞上》,借景寫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寫出了對友人不幸的關切;《春望》集國憂、家愁、人衰之情於一體,讀後讓人百感交集。
詩人們借景抒情,言為心聲,真切動人的璣珠般的詞句,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擴展:恰當的引用名句表達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
第二課時
學習《登飛來峰》《論詩》
導語 上節課我們感受了王維詩的宏大、李白詩的飄逸、杜甫詩的沉鬱,這節課我們再來品味王安石詩之超拔、趙翼詩之灑脫,體會趙翼評價李杜中顯露出的風流。
(一)學習目標
1.深刻理解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趙翼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
(二)整體感知
1.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緣,因為;李杜,李白、杜甫;才,才華;風騷,《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後來把關於詩文寫作的事叫「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的地位和深遠影響。
2.
教師出示輔助理解的材料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王安石曾系統提出並積極推行一系列變法改革主張,以期富國強兵,但遭到守舊派的強烈反對。他在新法被全部廢除的宋哲宗元枯元年(公元1086年)憂憤而死,這首詩中,就體現了他革舊出新的遠大政治抱負。
3.分析、體會這兩首詩的意境
(1)《登飛來峰》 王安石
《登飛來峰》是寫登高遠覽,藉以抒發理想與抱負的抒情詩。全詩構思奇特,選擇角度新穎:登高望遠,卻沒有為描寫景物多費筆墨,而旨在引出議論。
詩的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描寫立足點之高,為接下來的議論抒情做好鋪墊。詩的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借景抒情,但一反常人感受。人們常用「浮雲蔽日」來比喻奸佞之人當道,君主昏庸無能。而王安石卻就傳統題材寫出新意,抒發具有政治內容、人生哲理的深沉感慨。我不怕浮雲遮住我的望遠視線,因為我站在最高的層面上,可見詩人是借景抒發遠大的政治抱負的。詩中景物描寫採用的是虛擬之筆,所指的是社會現象,寄意深沉。全詩四句28字,包含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寓抽象義理於具體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神情狀態,都得到充分反映,可謂言簡意賅,風格遒勁豪壯。
小結:詩人奇特的構思,選擇角度的新穎,不擬前人之說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2)《論詩》 趙翼
《論詩》是一首探討詩歌創作理論的名詩,詩的前兩句,「李杜文章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既充分稱頌了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創作在詩歌發展道路上的巨大作用,又明確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必然顯示出這種作用的局限性。因此,詩歌創作應當跟上時代的發展,有所開拓,有所前進。後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強調每個時代都應該有才華出眾的人物交替出現,他們都將在自己所能影響的時代里主導文學創作向前發展。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創新詩人出現的熱切期望,以議論為主,以見解獨到深刻取勝,在乎實的語言中闡發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很耐人尋味。
小結:作者在這首詩中提出了詩歌創作應具有時代的特點,詩人應有自己新創造的見解。這一不擬古人,敢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4.比較兩首詩中,兩位作者見解相似之處。
《登飛來峰》中「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
在最高層。」兩句在傳統「浮雲蔽日」的含義中寫出新意,可見其獨特的視角;《論詩》中乾脆直接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見解。二者思維的獨特相似,啟發我們在寫作中應善於獨辟蹊徑。
5.10分鍾學生背誦默寫
(三)總結、擴展
總結:見前兩詩,各自總結
擴展:模擬「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句詩寫句子。
八、布置作業
第一課時
1.解釋下列詩句,談談你對詩句的理解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朗西。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默寫這三首古詩
第二課時
1.翻譯這五首古詩,體會其用字之精練。
2.根據《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寫一篇枷字左右的散文。
九、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宏大
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朗西——飄逸
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沉鬱
第二課時
登飛來峰 不畏浮雲遮望眼新視角
只緣身在最高層
論詩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創見
各領風騷數百年
十、課堂練習
對 雪
杜 甫
戰哭金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飛。
飄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思考題
1.你知道這首詩寫於什麼時代嗎?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2.詩人當時的境況如何?從何而知?
3.頷聯寫景的作用是什麼?
4.詩歌哪個字是詩眼?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5.試與《春望》一詩作比較閱讀。
答 案
1.寫於安史亡亂時期,從「戰哭多新鬼」和「數州消息斷」中可以看出。
2.詩人當時的境況非常貧窮,從頸聯可以看出
3.點題,又渲染了當時凄涼的環境,烘託了詩人愁苦的心情。
4.「愁」字是詩眼,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㈡ 春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准確把握詩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難點:
1、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2、作者作詩的背景或心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杜甫詩之沉鬱,無不令我們愛不釋手,浮想聯翩,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詩。
二、整體感知
1、藉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抵,值,相當;
渾,簡直;
簪,古人用來別發連冠的首飾。
2、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
《新唐書 肅宗紀》載:這年正月,「安慶緒將伊子奇寇睢陽郡,張巡敗之」。二月,「李光粥及安慶緒之眾戰於太原,敗之」,「關西節度兵馬使郭英X()及安慶緒戰於武功,敗縷。慶緒陷馮翊郡,太守蕭賁死亡」,「慶緒將蔡希德寇太原」,「郭子儀及安慶緒戰於永豐倉,敗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載,這年三月,「尹子奇復引大兵攻睢陽」,」安守忠將騎二萬寇河東,郭子儀擊走之」。整個春季三個月,戰爭不息。
三、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詩人觸景生情,抒寫了傷亂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寫春天的長安城的敗象,包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高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墜淚驚心。
前四句詩人俯仰瞻觀,由近而遠,由遠而近,從城到山河,由滿城草木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親人的慘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四、問題探究
1、這首詩寫於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這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是什麼?為什麼?
提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2、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麼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3、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彷彿看到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裡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5、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註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㈢ 中班幼兒課春望古詩詩句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專舊;春屬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原文: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①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②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③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④恨別:悵恨離別。
⑤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⑥抵:值,相當。
⑦白頭:這里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⑧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㈣ 《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
(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歷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要求讀准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
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
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悲憤沉鬱)
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裡會怎麼想?
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
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准備:4~6人一組。
2、 表演
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裡怎麼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系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歷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七、作業:
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像,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㈤ 小班詩歌《春望》——杜甫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了解《春望》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2. 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專家,關心民屬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3.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事與情的關系,品味詩歌的意境。

閱讀全文

與春望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