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略讀課文到底該怎麼教
大家漸漸認識到:要上好略讀課,必須解決兩大根本問題——教什麼與怎樣教。
一、教什麼
略讀教學,顧名思義,應以師講為輔,以學生自學為主。切忌面面俱到,應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粗略地總結一下應分為以下三點:
1、從學習方法到運用方法
《一夜的工作》是六年級下冊第三組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通過前面的幾篇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為人民服務》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幫助學生對已有的閱讀知識和方法進行整合提煉,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學習,完成從學習方法到運用方法的轉變。
2、從分享交流中得到提升
「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閱讀理念。由於略讀課文教學中問題的開放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必然會導致閱讀結果的多元與差異。因此,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在交流分享中從不從角度去看待問題,學習別人的經驗與智慧,提升自己的閱讀質量。
3、從文本走向生活
教師必須在課內與課外的學習資源上架上一座橋,然後再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更廣闊的生活。以《藏戲》一課為例,藏戲的主要特點是:「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當學生對古老而神秘的藏戲興味盎然之時,我們可以適時啟發:每一種地方戲曲的誕生都有獨特的人文內涵,都有其地域特色。我們可以仿照《藏戲》的表達方法寫寫自己熟悉或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於是,孩子們從文本走了出去。有的查閱資料,有的調查訪問。台灣歌仔戲,泉州高甲戲,福建閩劇等等,這些藝苑奇葩以不可抗拒的魅力豐富浸潤了學生的生活。
二、怎樣教
解決了「教什麼」的困惑,「怎樣教」又是一番考驗。一開始,我們總是覺得40分鍾太短暫,我們有太多的字詞要夯實,太多的句段要賞析。更何況,一些學生還沒有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不多講,心裡總是不踏實。
⑵ 怎麼寫六年級下冊語文一,二單元的反思二百字左右
本組教材就是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藏戲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講的是藏戲的形成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和田的維吾爾》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及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
在教學本組教材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學科整合。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民俗風情的材料以擴展知識面;另一方面與「品德與社會」「藝術」學科內容或學科老師聯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2.加強教學內容整合。把課文學習與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有機整合起來,統籌設計教學過程。比如,課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顧4篇課文的不同方面;學習每篇課文時,要指導學生認真做好筆記或製作卡片,總結從課文中獲取的知識和信息,列出課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及例子,為「交流平台」中的單元小結做好准備。3.避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課或藝術課。對於課文中涉及宗教、建築藝術、戲劇藝術等知識,在語文課上不宜做過多過深的探究,應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
⑶ 藏戲的教案
《藏戲》教學設計(A、B案)
A案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專欲」等詞語和優美屬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通過網路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台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
⑷ 在什麼地方能找到人民教育出版社6年級上冊的教案
你要看你家住哪裡了?
如果北京的話,可以去西單圖書大內廈或者甜水園圖書批發市場容,前者書比較多,但是比較貴。後者比較便宜,應該可以打7.5折~8折。
註:乘車路線:請參考「北京公交網」http://www.bjbus.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