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老師教的非常爛,該怎麼辦
這要看 你們全體班級的力量 你一個人是不行的啊 如果你們全班都認為這個老師教的確是不好的話,你們可以開個班委會研究一下,然後你們以你們班的全體同學去,這樣學校就會考慮你們的請求的啊
2. 如何上好語文預習指導課
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就是要做好「備課」和「備學生」這兩項工專作,設計好導學案.備課屬首先是就是閱讀課文、教材、教參、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重難點、教學方法等.其次是「備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我們還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和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來決定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步驟、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師生互動活動等相關教學設計,並要對在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狀況要有所預測和准備充分的應對措施與方法.最後就是在「備好課」和「備好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好符合學學生實際、重難點突出、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有利於誘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進行拓展創作的導學案.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實驗課堂的一大關鍵,是上好展示課和反饋課的基礎.
3. 語文教師入編考試
2007年臨沭縣小學教師業務理論考試
語 文 試 題
公共部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5分)
1.新課程的「三維」課程目標是指
2.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3.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 。
4.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
。
5.教材改革應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 和 ,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
6、教學是 與 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 ,教學過程是 、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二、判斷。(5分)
1、兩個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橫向比較學生學習質量。 ( )
2、新課程強調過程與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以學生體驗為主,系統知識掌握為輔。 ( )
3、「注重過程」的意思就是教師在解決問題時不但要講清結果,更要注重講清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 )
4、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 )
5、這次課程改革,改革的只是小學和初中兩個義務教育學段。( )
三、簡答題(共8分)
1.《綱要》指出,在新課程中我們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哪四大能力?
2. 列舉課程改革的六大具體目標。
3.有人認為接受學習已經過時了,對此,你有何看法?
4、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四、閱讀下列案例,分析以下問題(7分)
A.你認為在這堂課中,教師根據一位學生的說法臨時改變教學內容可行嗎?
B.你認為教師這一教學內容的增添,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什麼影響?
C.試用課程改革的理念來審視這些行為,談談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案例: 我可以橫著跑嗎?
在30米快速跑教學課上,一輪小組比賽以後,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可以橫著跑嗎?」隨之而來的可想而知是同學們的鬨堂大笑。
原來是小組賽的最後一名石峰同學提出了這個荒唐的要求。「這不是搗亂嗎?」「開玩笑!」有學生輕聲議論著。
「為什麼要橫著跑?」我耐著性子問了一句。
「螃蟹就是橫著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既然螃蟹能橫著跑,為什麼我就不能橫著跑呢?」又是鬨堂大笑。
望著這個不太聽話的學生,我靈機一動,轉身對同學們說:「石峰同學平時注意觀察生活,我們的確可以橫著跑,只不過這種跑得方法沒有直跑跑得快,但在籃球和排球比賽中是經常用到的。第二輪我們比賽橫著跑。好不好?」
聽了我的這番話,學生們都樂意接受這項提議,有的還嘗試著做投籃的動作,有的甚至還模仿起了螃蟹的樣子,表現得特別興奮,課堂氣氛活躍極了。
石峰同學不僅由最後一名變成了冠軍,而且受到了老師的表揚,開心極了。而我受到的觸動更大……。
學科部分
一、填空:(29)
1、「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中的「三」指的是 ,「X」是指 。
2、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有 、 兩種基本課型。
3、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四環節教學策略主要包括 、 、
、 四個環節。
4、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和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策略雖然具體操作有所不同,但三個大環節相同,都是 、 、 。
5、小學語文「自學
4. 如何上好語文預習課
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就是要做好「備課」和「備學生」這兩項工作,設計好導學案。備課首先是就是閱讀課文、教材、教參、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重難點、教學方法等。其次是「備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我們還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和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來決定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步驟、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師生互動活動等相關教學設計,並要對在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狀況要有所預測和准備充分的應對措施與方法。最後就是在「備好課」和「備好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好符合學學生實際、重難點突出、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有利於誘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進行拓展創作的導學案。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實驗課堂的一大關鍵,是上好展示課和反饋課的基礎。
二、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杜郎口模式」實驗中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里,教師退居「二線」,課堂變成了學生的舞台,學生由過去的滿堂灌的對象變成了學習的主人,由過去的認真聽講、認真做好筆記的接受性學習變成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在接受了六年、甚至七年、八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後,一下轉到「杜郎口模式」實驗的課堂教學模式中難免有些不適應,說白了,就是沒有掌握新的學習方法,不知道該怎樣學才行。在這個時候,教師的作用不能缺失,必須為學生釋疑解難。絕不能在預習課中,在發下了導學案之後,教師就對學生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了。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在目前,在「杜郎口模式」實驗的初期,師生都對這種教學模式掌握得還是不夠透徹的情況下,我們更應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
如在預習課中,我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老師發下導學案之後,不是先看課本,圍繞文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急匆匆的忙著看參考資料,直接找答案。這樣得來的答案無疑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學生不注重文本閱讀,而過分依賴參考資料」的問題,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無功的。如何解決?這就要我們在預習課中注意引導學生圍繞文本去鑽研問題,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的學生可以採取不同的做法。如,在開始時可以讓同學們先看完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再發導學案。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背誦活動,讓學生多讀,多背,並且經常檢查,以便使學生養成習慣。在這過程,教師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教給學生正確使用參考資料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正確使用參考資料的重要性。最後,關鍵的還是要指導學生圍繞文本,分析問題,鑽研問題,並依託課本來解決問題,從中加強學生思維鍛煉,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最終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因此,教師在預習課中不僅是要為學生釋疑解難,還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並根據學生在預習課中的表現及時調整的教學設計等等,做到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知識的落實,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
三、要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和拓展提升。精彩的展示拓展,是杜郎口課堂教學模式最為吸人的地方。充分地進行拓展,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了鞏固,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升。但展示的舞台雖然在展示課上,但功夫卻在預習課中。而學生能否在展示課上有出色的表現,有來自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自己不會,對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把握不夠,談何展示和拓展。二是他人。在這種對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空前提高的課堂里,如果學生僅是單打獨斗、閉門造車、不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話,不說是拓展提升,恐怕連基本知識也落實不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和拓展提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可以是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要交流討論、資源共享,在析難解惑時要多問對方幾個為什麼,在分享學習成果時,不僅要講答案,更要多講解題的方法思路、在達標測評時要相互測驗等等。那麼又該如何引導學生做好拓展提升的准備呢?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可以拓展的方向有很多,只要有利於學生的思維鍛煉,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認知面和知識結構,提升學生能力,我們都可以進行拓展。在這里我們可以多使用啟發式教學。如學習《駱駝尋寶記》,在講到駱駝身上的美德時,我們就可以提問學生:除了這些美德外,還什麼美德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在公交車上,我們應發揚那些美德?哪些同學在下節展示課上能表演一下公交車上能體現中華美德的情景呢?又如學習《岳飛》,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精忠報國」上拓展。我們可以這樣提問:誰能背誦岳飛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滿江紅》?同樣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詩歌詩句,你能背出一兩句或一兩首嗎?並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告訴學生下節展示課將組織開展相關的古詩文背誦比賽,請同學們做好充分的准備。又再如在學習《馬說》時,我們也同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諸如「拍馬屁」的由來,「露馬腳」的起源,「馬虎」的來歷及有關馬的成語等方面的拓展提升的准備。而所有的這些拓展,都要求教師在預習課中指導學生去完成。比如在表演公交車上的讓座情景時,教師就應對當時各種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情境創設、劇情設計等等進行指導,從而引導學生學會用小品、演講、朗誦、課本劇、電視節目、生活情景再現等等多種創作去挖掘文本,落實、鞏固和拓展知識,提升認識和能力。而在此之前,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加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否則,教師沒有一桶水的話,又哪能給學生一碗水呢?
四、要注重抓好知識的落實。預習課也和其它課型一樣,教師的所有的指導最後都要通過學生去表現出來,教師的努力最終達到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這一目的。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抓學生知識的落實和能力的提高,否則高效課堂就成了一句空話,課堂教學改革就失去了意義。那麼在預習課上又應如何抓知識的落實呢?方法有很多,但在這里,我想著重講的是三點:第一點,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預習課不同於展示課,「爭問搶答,熱鬧非凡」固然是杜郎口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但如果在預習課上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去學習,落實好基本知識的話,展示課就會失去了生命力,學生不可能會「爭問搶答」,課堂氣氛也不會「熱鬧非凡」了。第二點,要抓好相關知識點的知識的落實。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雙基的落實上,如果上了一節預習課下來,學生連生字詞都沒掌握,連課文都不會讀的話,再「熱鬧非凡」也並好事。第三點,就是教師在上預習課時,也要多檢查學生知識的落實情況,不要認為這僅是反饋課的事。檢查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要以檢查和總結的形式來促使學生主動抓好知識的落實。
綜上所述,上好語文預習課就是要求我們:在課前,無論是在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生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設計好導學案,做到有的放矢;在上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並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等情況,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抓好知識的落實和展示拓展的准備,為展示課作好足夠的准備,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本能力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達到高效課堂的最終目的。
5.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課前學習(檢查)——新課導入——課文朗讀(全讀或部分)——課文分析——學生探究——師生互動——學生反饋——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的文獻資料
關於高效課堂的16個問答
關於高效課堂,近日接受了中國教師報馬朝紅記者的書面采訪,共16個問題,簡答如下,一孔之見,識者教正。——盧志文
馬:您所理解的「高效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
盧: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課堂要關注兩個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標達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標達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課堂的高效,始於教師,源於學生。高效課堂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在於學生、通過學生、為了學生」的改革。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高效只是理想課堂的價值取向之一。高效課堂不一定是理想課堂,但,理想課堂一定是高效課堂。
馬:高效課堂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了師生關系,高效課堂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師生關系?
盧:高效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較之傳統課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則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他們的角色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轉換,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傳統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高效課堂中,知識源變得非常豐富,除教師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學也都成了其他同學的知識源。
傳統課堂中,教師依「教案」組織教學;高效課堂中,沒有「教案」,只有「學案」,師生圍繞「學案」共同探究問題。最好的「教案」就是「學案」。
傳統課堂中,教師抱著學生走,或者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中,教師激發學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攙扶著一起走。
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背桶人」,學生是「敞口杯」;高效課堂中,師生都是「挖井人」。
傳統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一對多」;高效課堂中,信息傳遞方式多元,既有「一對多」,也有「多對一」,更有「一對一」、「多對多」。
馬:高效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和角色定位(這一點對改革中的教師樹立信念非常重要),這種角色定位和教師專業化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
盧:教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者。
教師是導游不是領導,要引導學生作自助旅遊,不是領著學生沿固定線路參觀;教師是導演不是演員,要在幕後策劃、指導學生去展示,將學生置於聚光燈下,不是自己霸佔講台說長篇評書;教師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學習的夥伴,教師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師是服務生,要俯下身子為學生服務,將姿態降低,將心胸放大,教師不是掛在牆上的聖人像,等著學子門來膜拜。
這種角色轉變更有利於課堂形成這樣的特點: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練兵;到兵帶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強兵;最終走向兵教官,官教官。這就讓我們尋找到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最佳模式:實踐—反思模式;最簡捷的方法:開放課堂;最有效途徑:校本培訓、校本教研。
馬:您認為,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盧:好課應當有如下特徵:
充滿人文情懷,閃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長氣息。
《學記》有言「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我以為此乃好課的不二標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好課應該是預設和生成的統一,是內容和方法的統一,是主導和主體的統一,是開與達的統一,是嚴與愛的統一,是導與牽的統一。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課堂六度——參與度、親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和延展度,可以作為好課的具體指標。
馬:好教師的標准又是什麼?
盧:「教師不能光追求給學生滿分,還要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好教師就是那些給學生滿分、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的教師。
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
課堂上的好教師,就是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講適當的問題,出適當的效果。具體而言:在內容上,目標定位精準;在時間上,機會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結構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選擇精緻;在感受上,配合對位精確。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好教師的能耐體現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處」。既有準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師應能夠著眼於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於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於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於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
惟其如此,教師才能真正由主演變導演,由經驗變科研,由現成變生成,由師長變學長,由教者變學者。
馬:教育、教學、課堂等學校教育中的許多概念,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可能還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盧:前已述及,傳統課堂的「教案」已經歷了從「教案」到「學案」的改變,此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詞也引起了人們的重新思考:教室,將從「講堂」變為「學堂」;教學,將從「教師教,學生學」,變成「教師教會學生學」;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學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後是理念的更新、師生關系的調整。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對教育本質的回歸。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尊重人、發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
我是化學教師,我一般不說「我是教化學的」,我總說:「我是用化學教學生的」。
馬:您認為,一校之長,在學校課改中起怎樣的作用,承擔著怎樣的責任?
盧:中國教育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凡重大改革,往往發生、源起於經濟落後、地域偏遠,生死懸於一線的薄弱學校。
窮則思變。其實,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幾乎所有的重大社會變革,也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改革都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唯有一個不變的,那就是變化本身。因此,主動變革,應該是校長的常規課題,而不是應急措施。
一流的學校,創造變化;二流的學校,順應變化;三流的學校,被動變化;末流的學校,頑固不化。
作為一校之魂的校長,無疑應該勇敢地擔當起改革的發起者和領導者的角色。
問題的關鍵在於:校長如何把自己改革意願的變為團隊的意願,把自己的擔當變為團隊的擔當?
在改革的過程中,校長要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要有胸懷——權力下放;要有擔當——責任上移。
馬:教育教學離不開管理,教育改革更需要管理作保障,請您結合學校實際,談談與課堂改革相對應的保障體制。
盧:高效課堂的背後是高效管理,沒有高效管理的支撐,就不可能有理想課堂的產生。
高效管理,是簡單管理,不會折騰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勵人、開發人、成就人,不是壓抑人、懲罰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體制應該是建立起校長、幹部為首的服務體系、考評體系和研究體系。特別要警惕的是,要始終防止幹部由課堂改革的推動者變為阻礙者,幹部如果坐下來,教師就會躺下來。牢記:所有的問題都是幹部的問題。依靠幹部去解決問題,但首先應該解決幹部的問題。
馬:評價是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請您著重介紹一下貴校的評價制度。
盧:翔宇有自己的教師評價體系——「五維評價制度」。我們從「學生喜歡、家長滿意、領導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認同」五個維度,對教師進行「間接的」「定性的」「動態的」「過程的」「基於發展的」評價。
具體到課堂層面,我們在「五維評價」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與新的高效課堂相適應的「監測」指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精力投放度這些標桿,而不是老師自身表演的精彩度,流程設計的嚴謹度。
馬:作為一校之長,您為什麼要尋求改變,改革的動力何在?
盧:其實幾年來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做量、做質、做品牌」的階段,從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
我們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該如此。我們掙脫著走出舊有體制,向社會爭得翔宇這樣一個教育實驗園地本身,就是堅信教育應該有所不同。翔宇課堂的「二次革命」,其實在大家心頭縈繞多年了,我們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們有升學率,但不唯升學率。教育,是擔負著無限責任的社會原點。任何社會問題的出現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問題都能夠從課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經由課堂來解決。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終都要回歸課堂。
一個學校無論多偉大,如果缺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課堂,將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拋棄浮華的「眼球效益」,我們正視的是:如何「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發展充分」,,如何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我們深知課堂變革對學校教育將是「一樹百獲」和「綱舉目張」的,我們一直在尋找著突破的工具與拓展的途徑。
馬:杜郎口對您的最大啟發是什麼?您怎樣理解和提煉杜郎口課改的精髓?對於貴校而言,杜郎口課改最大的借鑒意義在哪裡?
盧:國家的新課改從課程開發角度切入,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從「六大行動」入手,每項改革都給我們啟迪。杜郎口從改革課堂結構入手,給我們的啟發更深。「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功用」,抓結構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線」和「理想」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在課堂中實現。那些來自學校的、學科的、教師的、班級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確定的偶然因素」,有了「確定的必然的」歸屬。杜郎口至少讓我們懂得:最偉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簡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馬:「引進」杜郎口模式,老師們、家長們能否理解和支持?
盧翔宇的教育改革探索一直在進行著,向理想的目標,我們跋涉著前行,杜郎口提供給我們一個現實的成功案例,讓我們的改革變得更有信心。
改革,必須贏得學生、老師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需要我們去做過細的工作。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學生、老師和家長們早就期盼的,我們一定不要低估他們的境界。至於改革的路徑和方法,則需要我們的精心謀劃。改革,一般不會敗在目標和方向上,大多失在過程和途徑上。
馬:改變教師觀念,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盧:最大的困難,不是改變教師的觀念,而是改變領導幹部的觀念。
馬:據我們了解,不少學校改革都會受到家長的反對,因為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升學問題。您是否也面臨同樣問題?又是如何爭取家長的支持?
盧:其實,家長不僅希望孩子當前成績好,也希望孩子未來發展好。只是,不願意犧牲眼前利益去換取未來利益。這一點,我們應予充分理解。改革,不應該讓家長去做兩難選擇,這是我們設計改革路徑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
高效課堂的變革,是讓孩子走「當前成績好、未來發展優」的「輕負高效」之路,只要宣傳到位,家長都會支持。
教孩子三年,要為孩子想三十年,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僅要眼前過關,還要終身過關,世代過關。
我們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其體會新課堂彰顯的魅力;除了讓其感受到孩子學習方式的轉變之外,更努力用過程好結果向他們證明:改革是「內外兼修」「遠近同籌」的。
改革的主產品是孩子未來更優的發展,副產品是順便提高考試成績。事實上,一些課改先鋒的出色業績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馬:很多學校也想改革,但生怕因為改革有什麼閃失,尤其是那些升學率高的「好學校」,怕毀了「一世英名」。您有沒有這種困擾或者說顧慮?
盧:並非好學校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斷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好。
並非差學校才需改革,讓我們永遠牢記:是不思改革才讓學校越來越差。
我對改革的理解是:「小改革,大困難;大改革,小困難;不改革,更困難。」
當年萬里曾經講過一句話:「可以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改革是需要一點闖勁的,「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變成「摸到每一塊石頭再過河」,就變成笑談了。但,改革者僅有膽識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教育改革就要「摸到每一塊石頭才能過河。」改革教育和做手術、修機器不同,必須在行進中進行。我們不能讓學校先休克,讓機器先熄火,然後在手術台上,在修理車間里從容地進行我們的改革。教育改革不能承受「試錯」的代價。其他改革允許「試錯」,教育不行。教育改革一旦失敗,人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因為,教育是個「不可逆過程」,失敗了無法彌補。
因此,教育改革只能「周密地試,小心地闖」,不能「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馬:課改,您已經邁出了一步,學校也因為課改而得到了發展,也許貴校已經在當地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課改明星,課改給您和學校帶來了哪些變化,好的或壞的,您又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些?
盧:翔宇課堂改革的源頭不在今天,它始終伴隨著翔宇,並推動著翔宇。早期的「兩項改革」:「基礎教案」、「基礎作業紙」,是翔宇支撐課堂行走的「兩條腿」。在大規模高速擴張時,成為與時俱進突破質量瓶頸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學校質量始終跟進著規模增長,並最終實現質量發展走在規模增長之前。但教育者的眼光更多的會落在考試成績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盡管教育本身就是遺憾的事業,但責任和良知會讓我們思考:努力沒有極限,優秀沒有止境!學習性質量、發展性質量、生命性質量,哪一個質量又是可以放棄的呢?
孩子、老師、家長們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就是我們的信心。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止,即便倒下,頭,也會「向著明亮那方」!
7. 聽北大專家講傳統文化與小學生語文突破學習模式,心得體會怎麼寫
一是課堂教學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杜郎口中學把全校班級全部改成了小組對桌的排列方式,學生由面向前方變成了互相對坐。校長崔其升認為,這種排序形式是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杜朗口的老師說「我感覺,桌子一變,把老師的尊嚴、地位削弱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融洽了。三尺講台不見了,而代之以師生同在一方空間,同處於一個水平面;「一個面向」(學生面向講台)不見了,而代之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整的「多個面向」;一塊專供教學用的黑板不見了,而代之以教室的三面黑板,甚至連水泥地面也可以作黑板;全校平均班額為35—45人,一般分為6個小組,在課堂上,當小組討論時,分組的同學簇簇圍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進行交流、表述、討論或爭論;當展示、反饋時,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課堂發言幾乎不用舉手,但此起彼伏,學生不斷亮出自己的觀點、,有贊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杜郎口中學的這種教學環境變化,是基礎教育新課改呼喚的變化,不是一般的變化,而是一種根本性的變化。
二是學生積極自主參與,所有課堂充溢著濃濃的群體參與、平等對話、共同探究的氣氛。無論語文課,還是數學課,無論是學生代表小組發言,還是個人發言,都充滿了「我認為」、「我的方法更簡單」、「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夠完善」、「我認為他有一個小小的失誤,我來幫他修正一下」、「你說的不對」之類的平等對話、「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鋒和實質性的問題探討。
三是學習內容「大容量」,這里的課堂不再「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基本依託,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內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展示、思維的發散。學生們連珠炮式的發言,各種各樣的感悟,多種信息的採集和運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悅的情緒、活躍的思維中進發出來,令人「耳不暇接」,不獨覺得學習內容「大容量」,還感到在這里似乎發生了一次次「思想交鋒」和「知識爆炸」。
四是教師駕馭課堂頗具功力,從幾節內容豐富、緊湊嚴密的展示課中,我們不難覺察出教師的「功夫」在「展示課之外」。在較密集的「群體參與」, 「容量大」的內容課上,教師的「穿針引線」、「起承轉合」、「點撥」作用,以及其沉著的態度,從容的教態,對整個教學環節的控制,都是頗見課後的功力。
8.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堂作業本下51到54頁的答案
當今社會,國與國的競爭,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正因為這些,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中國戰略。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在日益的提高,科技的一次次的變革,人們逐漸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為了科技的進步,國家的繁榮昌盛,我們該如何做呢?
體驗感悟學習,要求我們在學習中重感情體驗與感悟。七年級上冊《童趣》中講述了我們童年時代不一定有的體驗。「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八年級下冊《岳陽樓記》讓我們循著本文的記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國那萬頃碧波的陰晴明暗,去聆聽作者那先憂後樂的拳拳心語。七年級下冊通過《爸爸的花兒落了》讓我們懂得我們』為什麼既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只有我們在語文學習中體驗感悟學習,我們才能有獨特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在學習中,無論我們把「語文」理解成「語言文字」「語言文學」,還是「語言文化」,離開了學習過程中富有個性的體驗和感悟,都毫無意義,只會使語文學習之路越走越窄。
有探究性的學習是我們當今發展的趨勢,而杜郎口教學法只是他的一個載體。要求我們發揮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和發展的主題的作用,在探究學習中,最大限度的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在《行道樹》教學中,老師抓住「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句哲理性的化。提出三個問題?為什麼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的?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義是什麼?從而讓我們深入探究,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培養我們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應該把老師當做我們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把老師當做你是為我們傳送答案的機器。
為了在學習中更好的感知與探究,應該怎麼辦?
1.課堂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隨著研究性學習課堂活動的開展,我們不再只是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體性和能動性,我們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應積極地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與文本、與客觀世界對話。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運用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獨立的思考或進行小組活動,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學生角色從被動轉變到主動。
2.逐漸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使教師和教科書不再只是我們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我們通過實踐逐漸懂得如何通過音像製品、電視、報紙、雜志、網路等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
3.發展合作精神和團體協作能力。許多課堂活動和課外項目都是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學生要想獲得成功,必須不斷地和同伴進行交流、磨合,形成團體協作精神。
4.我們為了讓視野更加開闊,更加關注社會。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做到更全面的看待問題,使自己樹立主人翁意識,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5.應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同學交流探究。
學會感知與探究,領略學習的樂趣,做課堂主人。
9. 什麼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七環節模式
「121課堂教學模式」是四川杜郎口中學所應用的教學模式。所謂「121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把40分鍾課堂教學大致劃分為:學生自學新課10分鍾,師生互動學習新課20分鍾,學生獨立操練1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