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是一樣的嗎
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版決策服務的活動權。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貳』 教師自我評價與反思怎麼寫
教學評價中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反思
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評價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評價中反思
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全面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於評優評劣,而在於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教師在自我評價中的反思可以圍繞以下5個內容進行。
(1)、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進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後及時反思,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並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
(2)、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眾所周知,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者感到對某個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徹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於今後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4)、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5)、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一節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評價中反思
在充分發揮教師自我評價的主體作用的同時,還應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同事及家長評價的作用。這些人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教師的工作表現。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們能發現教師自我評價難以認識到的問題,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他人評價中,學生和同事的評價尤為重要。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學生的發展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和目標,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交往有著直接的感受和判斷。教師應高度重視並及時聽取他們的評價和建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轉變某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為。例如。課後當學生說某個知識要點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運用於實踐時,教師就應該反思:在教授這個內容時,是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否將新授內
容與原有知識進行合理鏈接;鏈接的方法是否科學;在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是否進行了正確引導;引導的過程是否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等。教師沿著這個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為以後在教學中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經驗參考。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也有利於教師的自我提升。
新課改中的教師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尋求同伴的幫助必不可少。由於同校特別是
『叄』 教學反思: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第一、用適度有效的復表揚進制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
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適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誇大學生的優點。
不同的學生,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簡單的問題,學優生對於老師是否表揚往往表現得無所謂,受了表揚也常常是反應平平;而後進生則不然,他們很在乎老師的表揚,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到表揚後也能高興一番。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候對於表揚的期待與反應也不相同。如學優生在解出難題或者對某題有新的解法時,他們就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贊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會感覺很興奮」。
『肆』 如何看待"評價"與"反思"在教學設計中的地位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全面、廣泛、深入地展開,此次課程改革從課程理論到課程標准,從課程內容到課程實施,從課程 管理到課程評價,都進行了深刻的變革。課程評價改革既是此次課程 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改革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是實施新 課程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評價也是課程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 搞好課堂教學評價,對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乃至課程改革都具有 重要的導向和推動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引導教師更新 觀念,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行為,使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真正 得以落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是關繫到新 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自2003 年秋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校教師雖然 對課堂評價藝術做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原有的課堂評價弊端還嚴 重存在:如習慣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做出主觀的、終結性的評判, 評價方式片面、評價主體單一等等。這種現象將嚴重阻礙新課程改革 的進程,甚至會壓抑學會的個性,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1、課堂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 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在人文精神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 尊嚴和感受,注重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2、教學設計評價的內容及方法應多元化。評價要促進被評價者 全面發展和進步,就要求評價內容和標準的多元化,要求評價者尊重 被評價者的個體差異,用積極的眼光,從多個角度或方面區審視被評 價者,既要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 能力,又要關注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 面的發展。要充分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讓 其在自尊、自信中不斷發展。數學課堂評價的方法也要實現多元化。 評價者要在實踐中開發和使用觀察、成長記錄袋、表現性評價等多種 科學有效、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但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用什麼樣 的方法,使用者必須明確評價的目的,注意評價方法的適用范圍,重 視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便更好地發揮各種評價方法的優勢。 3、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 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學生的發展要經歷 一個過程,所以促使其發展也要經歷一個過程。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注 重結果,更關注發展變化的過程,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多次、及時、動 態地實施評價,把動態的評價與靜態的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 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性評價強調收集並保存表明評價對象發展狀 況的材料,對這些資料的呈現和分析,能夠形成對評價對象發展變化 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對其優勢和不足給予激勵和提供具體的、有針 對性的改進建議。 4、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和主體地位,注重評價對象的 自我評價和反思。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評價對象對自己才有最全面 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而且只有評價對象 充分認識到他人評價意見的合理性,接受和內化了他人的評價意見, 才能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促進成長的作用。因為僅靠自我評價或者僅靠 他人評價,都有其局限性。只有把多主體的意見綜合起來,在溝通和 協商的基礎上達成評價意見,才能取得最佳的評價效果。
『伍』 【教學設計評價標准;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教學反思寫什麼】
地理教學設計的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標設計1.能正確解讀地理課標的陳述結構、分析課標要求。2.全面、適切,「三維目標」有機統一,符合學生實際。3.表述明確、可測,採用行為目標方式。4.體現層次性、差異性,重點、難點准確。二、教學內容設計5.能對比和分析各種版本教材,把握教學的廣度和難度。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點,教學內容組織有序、有效。7.重視構建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8.突出人地關系、注重空間關系等,體現地理特色。三、教學策略設計9.能體現基本課堂教學結構所隱含的認知規律。 10.課堂交往方式多樣,合作、競爭和個體化活動和諧統一。 11.強調學生學習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12.體現地理課堂教學特徵。 13.媒體選擇與組合體現實效性和先進性。 四、教學評價設計14.體現對學習的積極評價,並強調標准參照評價。15.評價內容全面,分層設計,充分運用地理語言。16.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相結合。五、整體設計17.系統、全面、有序、反饋。六、設計特色18.考慮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地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A、教師表現一、內容呈現1.目標呈現明確,並可激起學生學習願望。2.內容充分分析和把握,體現知識結構和認知過程,有概括和檢查,滿足學生需求。3.充分使用地理(含圖表)語言,體現地理特色。 二、組織教學4.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差異,因材施教。5.學法指導有效,情境創設合理,組織有序,引導得法。6.教學民主,尊重、理解、激勵學生,師生互動,反饋與調控及時。7.傳統與現代地理媒體、傳統與現代地理教學方法匹配、恰當。B、學生表現三、學習狀態8.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參與面廣,主體地位體現充分。 9.學習方式多樣,有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現。 10.思維活躍,能質疑問難,充分展現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四、學習效果11.達到預期的基礎、提高、體驗等學習目標,有成功體驗。12.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13.思維活動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體效果14.系統、有序,效果明顯。 D、特色創新15.體現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課後用隨筆的方式及時記下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和感受,是實現自我反思、監控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1)記錄反思課堂的成功之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 (2)記錄反思「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汲取的教訓。 (3)記錄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4)記錄和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我們地理教師還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時再實施、再感悟,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時記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
『陸』 小學數學教學效果評價與教學反思怎麼寫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1、愛國主義教育
『柒』 教學評價中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反思
教學評價中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反思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評價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評價中反思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全面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於評優評劣,而在於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教師在自我評價中的反思可以圍繞以下5個內容進行。(1)、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進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後及時反思,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並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2)、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眾所周知,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者感到對某個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徹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於今後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4)、思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5)、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節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評價中反思在充分發揮教師自我評價的主體作用的同時,還應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同事及家長評價的作用。這些人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教師的工作表現。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他們能發現教師自我評價難以認識到的問題,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他人評價中,學生和同事的評價尤為重要。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學生的發展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和目標,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交往有著直接的感受和判斷。教師應高度重視並及時聽取他們的評價和建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轉變某些不恰當的教學行為。例如。課後當學生說某個知識要點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運用於實踐時,教師就應該反思:在教授這個內容時,是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否將新授內容與原有知識進行合理鏈接;鏈接的方法是否科學;在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是否進行了正確引導;引導的過程是否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等。教師沿著這個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為以後在教學中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經驗參考。這樣既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也有利於教師的自我提升。新課改中的教師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尋求同伴的幫助必不可少。由於同校特別是同軌教師在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以及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對於教學就有更深刻的共鳴和更准確的理解。從同伴的評價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既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訓,對於改進教學和發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只有理性地對待同伴的評價,同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賞」,才能實現"蒸蒸日上"的進步. 3、在觀察學生中進行反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 、學習行為的分析、學習結果的反思,也有利於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面判斷,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1)、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反思,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效,.教師自我評價必須著眼於學生的學,因此在課堂上應時時觀察學生\關注學生,學生所做,所說,所思,所學,所感受都是教師進行自我評價的依據,我們應根據他們外在的顯性言行,運用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反思,為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及時的信息導向.(2)、學習成長紀錄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收集學生自已,教師,同伴或家長做出的評價的有關材料,學生的作品反思等反映學生學習和進步狀況的材料,學習記錄,有效反映學生的點滴進步,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不斷提高他們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它對於教師的成長也有重要的意義,它為教師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歷程,教師經常翻閱學生的成長記錄既有助於教師全面審視自已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自身的發展. 該鏈接由問題回答方推薦
『捌』 什麼是反思性教學評價
一是反思性教學主體合理性。本書明確指出這種合理性以主體間性為基礎。主體間性是特專定主體合理表屬現自身的主體性與其他主體達成理解的主客觀統一性。主體間性要求特定主體有自覺反思的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堅持理解、寬容、平等對話的行為。這種行為藉助行動研究、敘事研究、角色扮演等再現反思性教學主體合理性。二是反思性教學目的合理性。本書指出,教學主體要明確教學目的必然受制於教育目的,反映社會成員在教育上的需要。通常,教育目的轉化為教學目的,使社會需要具體化為教學主體的需要。教學目的在教學計劃中恰當定位,與教學客體、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協調一致。指導教學主體行動並轉化為教學結果,從而實現自身的合理性。三是反思性教學的工具合理性。本書將教學工具分為理論工具和實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