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科學《玩泥土》教案和說科稿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分干泥和濕泥,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衛生意識。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准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裡有什麼。
2、玩土區;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後,帶入場地--玩土區。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秘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秘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3、交待規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秘密,聽到電話鈴響後,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評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秘密引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活動一開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布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於無休止的狀態,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節的銜接。)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徵。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泥土有什麼秘密?"(1)為什麼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麼不同?(軟、硬)(3)泥塊為什麼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松)(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後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現乾的泥土很松。
我發現泥土很軟。
我發現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乾的泥土裡加一點水,你會發現什麼?水到哪裡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麼樣了?為什麼會粘在手上?你繼續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評價:本環節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徵,由干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探索,尋找秘密,正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平等寬松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2、幼兒講述。
師: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後泥土的秘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後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後,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松。
加水後,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麼形狀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麼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五、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2. 幼兒園科學鬆土能手蚯蚓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在參加活動中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在家庭環境中活動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根據已有經驗,在木偶表演中,發現他人活動的危險,並積極為他們提出安全建議。 活動准備: 1、事先與住在幼兒園附近的幼兒家長聯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3. 急需《蚯蚓的日記》教案
有一個小女孩,在一日一句里這樣寫:星期六,我有一種被偷看的感覺。孩子多麼有心啊,剛剛學完《蚯蚓的日記》,居然馬上用到自己的學習中了,我只能感嘆這個孩子有心,但這本有趣的繪本故事也是功不可沒的。
看完《蚯蚓的日記》的人都不會忘了這樣一句話:她的臉再怎麼照也是跟屁股一樣。這條調皮的蚯蚓喜歡聽到女孩子們驚恐的尖叫聲,那種洋洋得意的表情能說明。我跟這些害怕的孩子一樣,看見蚯蚓的時候,便會感覺心裡很不舒服,頭皮發麻,所以,最初看到這本精美的繪本的時候,我根本不敢碰它,總感覺那就是真的蚯蚓。可兒子見了之後卻要我講給他聽,我只好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往後翻,生怕它會咬著我。雖然知道一些關於蚯蚓的知識,但讀完這本書後,我還是學會了很多,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看蚯蚓的世界,原來那是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世界很大,蚯蚓就變的很小了,在他們的世界裡,可以和我們一樣擁有豐富精彩的生活,因為他們是弱小的蚯蚓,又有著他們自己的特色。這條蚯蚓以日記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夢想,有追求,雖然在我們人類看起來都是那麼得不切實際。我佩服每一個童話作家,那種烏托邦的生活,不用回到現實中來為生計發愁。
感謝生活中每一個有心人,我們身邊有很多的精彩!
4. 綜合實踐活動《切斷的蚯蚓還能成活嗎》教學設計及案例
蚯蚓是一種低等環節動物,它有頭有尾巴,也有口腔、胃、腸以及肛門。它們的身體彷彿是由兩條兩頭尖的管子共同套在一起而組成的。外面的一層卻是一環一環連接起來的體壁,其中還有許多中胚層細胞共同組成的肌肉系統。它的體內有一條供消化的腸道,從頭到尾貫穿在一層層的隔膜之間。在內外兩層管中,充滿了體腔液,在每一隔膜的腹面都會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就成為體腔液在體內穿行所需的信道。
蚯蚓被截為兩截以後,斷面上的肌肉組織就會加強收縮,一些肌肉組織快速溶解,然後形成新的細胞團。這時,血液中所含的白細胞也會同時集中在切面上,形成特殊的栓塞,從而使傷口快速閉合。而且它的中胚層細胞還具有十分強的分化能力,當它有創傷時,原本位於體腔內隔膜中的還沒有分化的原性細胞,快速移動至傷口切面上來,並與自己已溶解的肌肉細胞連在一起,在切面上形成一個個結節狀的凸起,就被稱為再生芽。
同時,蚯蚓體內的消化道、血管,以及神經系統等組織的細胞,經過許多分裂,快速地向再生芽里不斷生長。於是,切面上就會快速地再生出另外一個頭來,並且另一端也會自然生出一條尾巴來。這樣一條蚯蚓被截成兩截以後不會死,且能夠再生,於是就變成兩條蚯蚓了。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兩條蚯蚓分別切去前端和後端,連接起來竟可長成一條新的蚯蚓,更有人別出心裁,在一條蚯蚓的前半部分並列接上兩條蚯蚓的後端,這樣一來,就長出了一個頭兩個尾巴的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