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月球之謎探查
第1周課題一、我的偶像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偶像的含義,懂得正確地尊崇自己的偶像。2、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正確尋求理想的偶像。重點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正確尋求理想的偶像。課前准備收集名人圖像教學過程一、提問導入:1、你的心目中有沒有崇拜的偶像呢?2、板書課題:一、我的偶像二、新課:1、出示名人圖像,指名學生說出他們的名字。2、學生分組討論: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3、小組匯報討論結果。4、教師引導:(1)將崇拜的淺層發展到深層。(2)除了崇拜明星外,更要崇拜偉人、英雄以及具有改革、創新的改革家、企業家,學會從他們身上找到理想、人生價值、青春光輝的真實內涵。三、小結:崇拜偶像不要只追名,更要追其行。希望同學們在崇拜中激勵自己,以實際行動向偶像學習,使自己成為實現自我期待和社會期待的動力。四、布置作業:看看身邊有哪些值得我們崇拜的人。五、板書設計:1、我的偶像教學目標後記第2周課題二、校園安全搜查線教學目標1、通過校園內的意外受傷事故,了解校園內的安全隱患。2、提高同學們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重點提高同學們的自我安全保護。課前准備分好小組,每組派發調查表格。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天在校園里快活地學習、生活。可是,如果我們不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受傷的事情。今天老師就讓大家一起在校園里,調查一些校園內的安全隱患。二、新課:1、給同學們布置調查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2、按各組安排分別到校園的各個地方去調查。3、小組把調查的結果進行討論通過,整理記錄,派代表向老師匯報調查結果。4、老師根據各組匯報的情況進行分、總結。5、安排宣傳委員進行校園安全宣傳。三、板書設計:2、校園安全搜查線教學目標後記第3周課題三、意外受傷的原因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危險的行為是導致意外受傷的原因。2、初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教材分析重點正確認識導致意外受傷的危險的行為。課前准備課文圖片的投影片。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天在校園里學習、活動,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些在我們看起來很普通的活動,卻隱藏著極大的危機,威脅著我們的人身安全。二、新課:1、出示課文插圖的投影,請同學們討論:(1)這些屬於什麼行為?(2)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2、分組討論,指名匯報。3、同學們在校園內還有哪些不安全的行為呢?4、討論:如果你發現這些行為,你會怎麼做呢?你想對這些同學提出什麼建議呢?5、歸納總結。三、板書設計:3、意外受傷的原因教學目標後記第4周課題五、果園實踐活動教學目標1、在活動過程中了解各種水果的特點及果樹的生長環境。2、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合作。教材分析重點了解各種水果的特點及果樹的生長環境。課前准備分好小組,每組派發記錄表格。是三秦和陝西師范大學一起出版的那個教材嗎?
⑵ 小學三年級下冊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激發了人們什麼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下冊《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激發了人們什麼的興趣?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前准備:
課件資料、月球相關科學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於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鍾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詩詞網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為大家的聰明智慧所嘆服!
二、學習課文
1、出示:皓月當空的情景
問:這樣的夜晚美嗎?這時候的月球像什麼呢?
2、出示:月兒彎彎的情景,這時候的月球又像什麼呢?
3、看到這兩幅照片,你有什麼感受,又什麼想法呢?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好嗎?
你們真是聰明,有一位大朋友和我們的想法是那樣相似,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一起讀讀第一自然段吧!)
4、我們誰也沒有到過月球,也不知道月球是啥樣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月球表面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啟發學生多說)
5、月球上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回到1969年7月20日,跟隨兩名美國宇航員到月球上看看吧!出示月面圖,師解說:這里黑沉沉的,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是一片荒漠。
6、與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吧!月球上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能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一下嗎?(十分奇異)
從什麼地方看出月球上的景色很奇異?(抓關鍵詞語並結合第二句理解)
7、出示自學要求:讀一讀3—6自然段;想一想月球和地球
有什麼不一樣;提出自己的疑問。
8、學生分組自學。
10、匯報交流
三、課外拓展
1、學生閱讀《月球的自述》:
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開夜幕,懸在藍色天空上,把銀輝灑向大地,我冰清玉潔的身影,給人以美的享受,無限的情思。人們給我許多好聽的名字,如「素月」「嬋娟」……幼兒園小朋友也親切地叫我月亮姐姐。
我一直是人們嚮往的仙境,人間流傳著嫦娥奔月、吳剛砍桂等神話故事。於是,我便蒙上一層又一層神秘面紗。
人們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終於實現了登月的願望。首次乘著宇宙飛船來拜訪我的人,一定會感到驚奇。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麗的:有銀光閃閃的宮闕,有奇花異卉,到處是瓊枝玉樓。可是事實上,我僅有成片的環形山、坑坑窪窪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沒有的元素。由於缺乏氧氣,動植物根本不能在這里安家落戶。
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靂舞、太空舞。因為我的引力相當於地球的1/6,即使是最糟糕的跳高運動員,只需輕輕一躍,就會創造出數倍於奧運會跳高紀錄的好成績。
你們看見懸掛在空中的我,只有一個圓盤大,其實我的直徑有3476公里,大約是地球直徑的1/4,在太陽系的所有衛星中,我是老五。只因我離你們38萬多公里,看上去才顯得那麼小。
你們看見的月光,其實是我反射的太陽光。我是地球的衛星,環繞地球轉,地球又自轉,這中間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陽中間,太陽光正好被擋住不能射到我身上。不見我的影子,好像被吞蝕了,這種現象叫月蝕,也就是所說的「天狗吃月」。太陽光全部被擋住叫月全蝕,部分被擋住叫月偏蝕。還有,地球上的人終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見不到我的反面,為什麼?那是因為我是地球的同步衛星,即我繞地球旋轉的周期和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
從1969年以來,人類已經六次實現了阿波羅載人宇宙飛船登月。聽說現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聽了真高興,因為我終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運動著,寂寞而孤獨。等到你們來了,就熱鬧了。
以十二萬分的熱忱盼望你們來做客,來定居。
2、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指名匯報。
四、總結,布置課後作業:
講述:老師更相信,你們對月球探索的興趣也將繼續下去。建議在課外可以看看相關書籍、收集關於月球的知識,或者把今天在課堂上的猜想用幾句話、幾段話寫下來,作為習作小練筆。
五、 板書設計:
塵土是否能殺菌?
月球之謎 水藻為何鮮嫩青綠?
(十分奇異)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注意:「關乎天文,以查實變;關乎人文,以教化天下」小學三年級下冊《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激發了人們探索月球奧秘,掌握天文知識,為人類服務的興趣?
⑶ 《月球上的足跡》教案
作者簡介:
朱長超,1944年生,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1968年超在上海無線電一廠工作,當過工人,搞過化學分析。1974年調往自然辯證法雜志工作。1978年調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79年被錄取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方法論專業研究生,1982年畢業後一直該院信息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評為副研究員,1993年被聘為中國管理科學院思維科學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維研究所所長。
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http://cai.edown.net/chuzhong/yuwen/yuwen1/200511/2415.html
回答者:cke24680 - 魔法學徒 一級 11-23 19:59
第19課 月亮上的足跡
作者:李志宏 來自:南縣教研網 點擊:91 時間:2006-7-5
--------------------------------------------------------------------------------
【目標導航】
1.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登月的有關知識。
2.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記敘事物的方法。
【課時導學】
◇日積月累
1.美國的登月計劃
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的探測進行技術准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個人類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正准備在月球「靜海」的預定著陸點著陸,突然發現飛船下方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裡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阿姆斯特朗馬上採取緊急措施,把飛船改為動駛,繼續飛行了約20秒後,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安全著陸。
3.詞語積累
觀測 指令 合算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知識點撥
1.內容結構
全文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指出此次登月活動是宇航事業的里程碑,引出下文。第二部分,3—15節,具體記敘登月全過程,全過程可分四個階段:登月准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第三部分,16—18節,總結登月的重要意義。
2.寫作亮點
(1)脈絡清晰。《月球上的足跡》是一篇紀實性的報道,從文體上看是一篇記敘文,具有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時間(1969年7月)、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阿姆斯物朗等三人)、事件的起因和經過(為探索月球、太空,人類首次登月習飛行)、結果(登月成功)。記敘文的各要素具備,按時間順序記敘整過登月過程,將這一人類偉大壯舉寫得脈絡清晰。
(2)語言平實。紀實性的報道要求語言簡潔,敘事清楚,引用數字資料准確、真實。本文大量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數字:一是月球與地球距離的數字,二是登月全過程的時間數字,三是火箭飛行的時間數字。
◇疑難探究
1.怎樣把一件事情記敘得完整生動呢?
把一件事記敘得完整生動,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第1、2節就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從第3節起,作者把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順序作了詳細的交代,甚至連幾分幾秒都寫得清清楚楚。這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 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第三,恰當的描述。作者對火箭發射前的景象,火箭在高空飛行時的景象,都進行了恰當的描述,這種描述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也激發起讀者的想像。
2.如何理解「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阿姆斯特朗的這句話是人類征服月球的宣言。「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這對一個人來說,的確是很容易的。但是這是人類邁向太空領域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非同一般。有了這一小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所以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知識整合】
◇基礎知識
1.填空題。
《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篇饒有興趣的 ,側重於 (表達方式),將登月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可以說 是本文的突出特點;按 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的又一特點; 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
2.「月亮是地球的近鄰」,因而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描寫月亮的名言佳句,請寫出兩句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答:(1) 。
(2) 。
◇素質升華
1.下面比喻句所表現的內容是什麼?
(1)「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
答: 。
(2)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
答: 。
(3)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
答: 。
2.將下面每段話濃縮成一句話。(要求:①每句話不超過20個字;②縮寫的語句能夠概括語段要點。)
(1)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它卻在離地球和人類38萬千米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運行不息。
答: 。
(2)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 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准確地濺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答: 。
◇中考鏈接
(2004.江蘇)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後問題。
在太空中,物體的生量只有地面的百萬分之一,被稱為微重力狀態,生物極容易發生遺傳變異,對細胞、蛋白質、微生物的培養十分有利,太空還剝去了大氣層的「外衣」,太陽光輻射比地面強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極其豐富,將使種子、微生物等細胞中的遺傳密碼發生有益突變,產生新物種。另外太空環境近似真空,沒有污染。專家們認為,看不見摸不著、甚至產生感覺不到的這些環境條件,為發展新材料、新物種、新醫葯等提供了理想的實驗場所和生產基地。在太空環境里,生物的變異和進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萬倍。
文中加點的「這些環境條件」具體指哪些?
答:① 。
② 。
③
回答者:gxh1994q - 試用期 一級 11-23 20:34
一、教學目標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准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課的內容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於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文現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於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四、學生分析
上這節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路和網站知識都有了解,並且經常上網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牆上,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內容,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上網過程中自主選擇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後要向協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匯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五、課前准備
教師 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於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站。
學生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准備。(2)關於月亮的作品
六、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准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鍾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A、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D、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E、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准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1)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准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3)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4)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 (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3)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B、 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D、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E、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
(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准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復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2)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3)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4)你對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准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⑷ 三年級下冊21課月球之謎教案
教材:《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課文。作者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著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著列舉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設計意圖: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像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性學習,大體知道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與魅力。
課前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並整理的有關月球奧秘的資料以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等。
教學時間:30分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今天能來給我們三(2)班的同學上課,老師感到非常榮欣,為了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老師有一樣禮物要送給大家,請看大屏幕。(出示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一起朗讀。
導入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們來學習《月球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請同學們自由的輕聲朗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1、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麼時候?登上月球後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學生匯報:
2、過渡:是啊,當我們的宇航員坐上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都被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問。
三、學習月球的不解之謎,鼓勵質疑,引導想像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讓你的同桌來讀課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員又發現了哪些不解之謎?並用筆畫出來。
學生匯報交流:
2、學生體會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號的作用。
資料交流:同學們,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為了揭開月球上的奧秘,就讓我們來開一次「科學發布會」,請同學們趕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交流完後,提問:假如三十年後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備做些什麼?
五、課後作業
1、課文後也列舉了一些詩句,請同學們再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2、請把你學到有關月球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塵土是否殺菌?
22、月球之謎水藻為何青綠?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⑸ 鄂教版六年級科學月球上有什麼教學設計
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准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課的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於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文現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於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學生分析】
上這節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路和網站知識都有了解,並且經常上網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牆上,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上網過程中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後要向協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匯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前准備】
教師: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於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站。
學生: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准備。
2、關於月亮的作品。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准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鍾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准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⑴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⑵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准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⑶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⑷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⑴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⑵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⑶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⑴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准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復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⑵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⑶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准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各興趣小組將搜集到的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⑴星空奇觀
⑵月球之謎
⑶中國航天
⑷登月計劃
⑸阿波羅之旅
⑹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及學生在網路上的探究活動和反饋,我覺得本節探究活動有一些收獲:
1、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工具,滲透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中,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2、利用網路(INTERNET)上資源的豐富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網路檢索和加工信息,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網路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類思維的自然聯想,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自主學習。
4、網路小組協作和個別化教學可以實現有差異教育,培養與人分享、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節課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有不足:
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不一,在小組協作中,有的小組成員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信息的處理;學生網路探索的主動性不足;由於課時所限,課外探究任務的完成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