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照鏡子教學反思

照鏡子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8 15:56:32

㈠ 幼兒園大班鏡子探路教案的活動反思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這個活動教案做完後,收集現場孩子們的表現,看看哪方面做的不夠好,然後聯系教案,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㈡ 教師如何撰寫教學案例分析

一、什麼是教學案例
1、什麼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並不是所有的教學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並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2、教學案例的特徵
案例是一種寫作的形式,那麼它與我們平時所說的論文等形式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特點呢?
(1)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
同樣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較豐富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
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寫作比較簡單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案例事實,二寫案例分析。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意見,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3、案例寫作基礎較好
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總之,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總之,筆者認為,撰寫教學案例對教師沒有太高的要求,利於教師揚長避短,適合教師的教研水平和寫作水平。
三、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利於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教師往往感到教學理論修養不夠,分析教學案例力不從心。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案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願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學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乾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於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
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於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採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1)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的緊密結合。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要寫好教學案例,需要把教學案例涉及的問題披露出來,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認識,較好地解決某個問題。教學案例盡管是個別現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種傾向。經常撰寫教學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律。典型教學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2)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三個方面,密不可分。撰寫教學案例是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的基礎,撰寫教學論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提高,撰寫課題研究材料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升華。三個方面結合,能夠促使教師做到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經驗與教學科學緊密結合。這三個方面,撰寫教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教學研究才有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撰寫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有了撰寫教學案例的基礎,就為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就能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1)提高觀察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義的事例。教學事例天天都有,層出不窮,但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現典型,並不容易,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撰寫教學案例,講述的教學故事要體現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就必須將有關教學事實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進行認真的觀察。因此,撰寫教學案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恆,就會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
(2)提高思維能力
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能力。每個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節部分,教師要排除枝節部分的干擾,重點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與教學理論的密切聯系,就需要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提煉出教學案例的主題,解決好教學案例反映的具體問題,探索出解決一般問題的途徑,養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掌握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的規律,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
(3)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寫出的教學案例,可能是某項教學研究中的細化了的材料。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再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使之帶上條理性和科學性,就有可能發現某些教學規律,特別是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的規律,從而產生某些創新。創新多了,就會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撰寫教學案例,適合教師的實際情況,利於教師的持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是師資培訓的有效措施。撰寫教學案例十分必要,操作不難,教師只要願意撰寫,都能夠寫出教學案例;只要經常撰寫,都能夠得到較大提高;如果不斷完善,還可能寫出案例精品。教師可以通過撰寫教學案例,使自己成為適應教學改革和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師。因此,筆者認為,需要提倡教師撰寫教學案例。
四、教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五、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及關鍵點
1、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
(1)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
一節課下來,覺得要寫的事件很多,那麼哪一個事件才該選擇?哪一個對於自我發現更有潛力?案例的性質怎樣,是關於教學策略、學生行為還是教學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增進理解,還是為了職業發展?盡管沒有一個選擇是非遵循不可的規則,但下面一些建議對寫好一個案例卻仍是有益的:事件對你有情感力量嗎(心靈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現的是一個你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進退兩難的境地,還是你成功地解決了一個他人可能進退兩難的問題?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嗎?事件使得你必須以一種感覺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嗎?事件暗示一個與道德或道義上相關的問題嗎?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滿足以上各條,那麼你的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時要考慮:這種情況以前出現過嗎?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麼時候?這以後發生了什麼?接連發生的事件是怎樣開始的?事件發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麼?開始的場景中你的反應是什麼?你的反應怎樣使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順利或怎樣使之惡化?影響那個事件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是什麼?物質環境因素是什麼?教學因素是什麼?歷史因素是什麼?在寫案例時,你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發生的上下文中,必須考慮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 確定事件中的「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在案
例寫作時要考慮:誰是主要演員和次要演員?出場的演員是誰?幕後演員是誰?每個人都扮演了什麼角色?相互之間關系怎樣?與你的關系呢?堅持考慮每個角色個人的情感、動機、目的、期望,不要忘記把自己放於演員表之中;不要忘記通過情感、動機、目的、個人價值這面多棱鏡來審視你的角色;也要審視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設源於何處?它怎樣影響你的行動?
(4)檢查你行動的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你的回應引起的一些反應是什麼?對學生的影響是什麼?對班級氣氛的影響是什麼?對其他演員的影響是什麼?你所採取或未採取的行為對自己的結果是什麼?你的行為以何種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對自己的重視?
(5)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你怎樣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看待演員?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為不同之處是什麼?現在允許你重新考慮,你要選擇一個不同的回答嗎?
2、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好個教學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學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學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學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學案例的標准
(1)一個好的案例必須包含一個典型的問題或問題情境—— 沒有問題或問題情境不能算案例,問題或問題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個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中心論題上—— 要突出一個主題,
如果是多個主題的話,敘述就會顯得雜亂無章,難以把握住事件發生的主線。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地渲染自己的個人情緒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發生偏移。
(3)一個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現實生活場景——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應該以關注今天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為著眼點,至少應該是近5年發生的事情,展示的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整個時代及教學背景相照應,這樣的案例讀者更願意接觸。一個好的案例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
(4)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講述一個故事——
案例必須要有完整而生動的情節。要能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結構展示出來,同時,對事件的敘述和評點也是其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戲劇性的沖突。對於課堂教學案例來說,應該有學生圍繞某一個討論的中心問題表達他們不同見解的波瀾起伏的過程性教學沖突。
(5)一個好的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翔實——案例不應該是對事物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該是對事物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案例提供的各種信息應該是准確的、紀實性的,包括與案例相關的背景材料特別是第一手資料,也應作具體的陳述,因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問題發生的場景,隱含著問題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敘述不應該影響到對主要問題實質的把握。
(6)一個好的案例應該包括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那裡引述的材料——案例寫作必須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頭的或書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對話、筆記、信函等,以增強案例的真實感和可讀性。重要的事實性材料應註明資料來源。
(7)一個好的案例必須理清問題的性質——案例所說的問題是何種性質?是教學策略問題,還是學生行為問題,或是師生關系問題?如此等等。這是案例分析的關鍵,不要讓紛至沓來的信息干擾了自己對問題性質的基本判斷。
(8)一個好的案例需要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問題,它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具體措施,並包含著解決問題的詳細過程,這應該是案例寫作的重點。如果一個問題可以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話,那麼最為適宜的方案,就應該是與特定的背景材料相關最密切的那一個。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案例這種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有對已經做出的解決問題的決策的評價——評價是為了給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可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對自己解決問題策略的評論,以點明案例的基本論點及其價值。
(10)一個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及其內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等。換句話說,要圍繞一定的問題,展示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自身發展的心路歷程。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學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㈢ 幼兒園中班這就是我繪畫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 1. 學習照著鏡子大膽地畫出自己臉上細微的部分。 2.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3.能選擇幾種材料裝飾自己的畫像。 重點難點:能大膽地畫出自己臉上細微的部分。 活動准備: 1.《幼兒畫冊》(第3冊第7頁)、水彩筆,每人一份。 2.在有大鏡子的活動室...進行,或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一、比較自己與別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提問:我們的名字一樣嗎?我們長得一樣嗎? 2.請幼兒找各朋友,看看兩個人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結伴,自己照鏡子與同伴相互比較) 二、談談自己和同伴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一樣: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還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我們除了長得不一樣,喜歡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在鏡子面前畫自己。 1.鼓勵幼兒使用合適的水彩筆畫出自己。鼓勵幼兒畫出自己臉上細微的部分,如頭發、眉毛的粗細、眼睛的大小等,並使用合適的水彩顏料畫出自己上衣的顏色。 2.啟發幼兒選用皺紋紙、彩紙等裝飾畫像中自己的頭發和臉部。 四、幼兒觀察圖畫,猜猜畫面上畫的是誰? 教後反思:活動前我們一起對著鏡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徵,陳怡如說"我的頭長得像草莓"欣愉說"我的頭像餅干"瑤瑤說"我的眉毛像月牙"…… 以前的畫畫課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畫的形象畫出來,讓小朋友來模仿,我也想藉此機會鍛煉一下小朋友的想像力,小朋友的想像力真的是非常豐富,拿起畫筆畫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聽著我的指令,先畫頭、頭發、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畫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們安排在畫的比較好的小朋友身邊,這樣畫得好的小朋友帶著畫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畫,進步得也比較快,本節課上的還比較成功,通過這節課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間互相的模仿能力、想像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像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時常的帶著他們到新環境下上課,他們也會對美術課充滿興趣與好奇。

㈣ 與教師談怎樣寫教學案例

1.什麼是教學案例
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並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並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2.教學案例的特徵
案例是一種寫作的形式,那麼它與我們平時所說的論文等形式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特點呢?(1)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2)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較豐富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寫作比較簡單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案例事實,二寫案例分析。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意見,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3.案例寫作基礎較好
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總之,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利於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教師往往感到教學理論修養不夠,分析教學案例力不從心。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案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願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學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乾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於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於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採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1)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的緊密結合。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要寫好教學案例,需要把教學案例涉及的問題披露出來,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認識,較好地解決某個問題。教學案例盡管是個別現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種傾向。經常撰寫教學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律。典型教學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2)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三個方面,密不可分。撰寫教學案例是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的基礎,撰寫教學論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提高,撰寫課題研究材料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升華。三個方面結合,能夠促使教師做到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經驗與教學科學緊密結合。這三個方面,撰寫教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教學研究才有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撰寫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有了撰寫教學案例的基礎,就為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就能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1)提高觀察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義的事例。教學事例天天都有,層出不窮,但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現典型,並不容易,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撰寫教學案例,講述的教學故事要體現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就必須將有關教學事實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進行認真的觀察。因此,撰寫教學案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恆,就會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2)提高思維能力 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能力。每個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節部分,教師要排除枝節部分的干擾,重點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與教學理論的密切聯系,就需要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提煉出教學案例的主題,解決好教學案例反映的具體問題,探索出解決一般問題的途徑,養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掌握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的規律,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3)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寫出的教學案例,可能是某項教學研究中的細化了的材料。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再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使之帶上條理性和科學性,就有可能發現某些教學規律,特別是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的規律,從而產生某些創新。創新多了,就會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五、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及關鍵點
(1) 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
一節課下來,覺得要寫的事件很多,那麼哪一個事件才該選擇?哪一個對於自我發現更有潛力?案例的性質怎樣,是關於教學策略、學生行為還是教學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增進理解,還是為了職業發展?盡管沒有一個選擇是非遵循不可的規則,但下面一些建議對寫好一個案例卻仍是有益的:事件對你有情感力量嗎(心靈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現的是一個你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進退兩難的境地,還是你成功地解決了一個他人可能進退兩難的問題?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嗎?事件使得你必須以一種感覺不熟悉的方式亦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嗎?事件暗示一個與道德或道義上相關的問題嗎?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滿足以上各條,那麼你的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 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時要考慮:這種情況以前出現過嗎?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麼時候?這以後發生了什麼?接連發生的事件是怎樣開始的?事件發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麼?開始的場景中你的反應是什麼?你的反應怎樣使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順利或怎樣使之惡化?影響那個事件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是什麼?物質環境因素是什麼?教學因素是什麼? 歷史因素是什麼?在寫案例時,你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發生的上下文中,必須考慮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 確定事件中的「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在案例寫作時要考慮:誰是主要演員和次要演員?出場的演員是誰?幕後演員是誰?每個人都扮演了什麼角色?相互之間關系怎樣?與你的關系呢?堅持考慮每個角色個人的情感、動機、目的、期望,不要忘記把自己放於演員表之中;不要忘記通過情感、動機、目的、個人價值這面多棱鏡來審視你的角色;也要審視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設源於何處?它怎樣影響你的行動?
(4) 檢查你行動的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你的回應引起的一些反應是什麼?對學生的影響是什麼?對班級氣氛的影響是什麼?對其他演員的影響是什麼?你所採取或未採取的行為對自己的結果是什麼?你的行為以何種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對自己的重視?
(5) 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你怎樣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看待演員?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為不同之處是什麼?現在允許你重新考慮,你要選擇一個不同的回答嗎?
2.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好個教學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學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六、好的教學案例的標准
(1)一個好的案例必須包含一個典型的問題或問題情境—— 沒有問題或問題情境不能算案例,問題或問題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2)一個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中心論題上—— 要突出一個主題,如果是多個主題的話,敘述就會顯得雜亂無章,難以把握住事件發生的主線。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地渲染自己的個人情緒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發生偏移。(3)一個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現實生活場景——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應該以關注今天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為著眼點,至少應該是近5年發生的事情,展示的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整個時代及教學背景相照應,這樣的案例讀者更願意接觸。一個好的案例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4)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講述一個故事—— 案例必須要有完整而生動的情節。要能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結構展示出來,同時,對事件的敘述和評點也是其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戲劇性的沖突。對於課堂教學案例來說,應該有學生圍繞某一個討論的中心問題表達他們不同見解的波瀾起伏的過程性教學沖突。(5)一個好的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翔實——案例不應該是對事物大體如何的籠統描述,也不應該是對事物所具有的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說明。案例提供的各種信息應該是准確的、紀實性的,包括與案例相關的背景材料特別是第一手資料,也應作具體的陳述,因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問題發生的場景,隱含著問題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敘述不應該影響到對主要問題實質的把握。(6)一個好的案例應該包括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那裡引述的材料——案例寫作必須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頭的或書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對話、筆記、信函等,以增強案例的真實感和可讀性。重要的事實性材料應註明資料來源。(7)一個好的案例必須理清問題的性質——案例所說的問題是何種性質?是教學策略問題,還是學生行為問題,或是師生關系問題?如此等等。這是案例分析的關鍵,不要讓紛至沓來的信息干擾了自己對問題性質的基本判斷。(8)一個好的案例需要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問題,它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具體措施,並包含著解決問題的詳細過程,這應該是案例寫作的重點。如果一個問題可以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話,那麼最為適宜的方案,就應該是與特定的背景材料相關最密切的那一個。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案例這種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9)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有對已經做出的解決問題的決策的評價——評價是為了給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可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對自己解決問題策略的評論,以點明案例的基本論點及其價值。(10)一個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及其內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需要等等。換句話說,要圍繞一定的問題,展示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自身發展的心路歷程。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作為一個能夠提供借鑒的教學案例,既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學實踐活動中遭遇過的失敗,前者可以提供經驗,後者可以提供教訓,都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七、教學案例的分類
教學案例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也有不同的分類。按照使用對象來說,教學案例可以分為面對本科生的、面對研究生的(特別是MBA、MPA等等專業學位);按照教學案例的形式可以分為文字案例和視頻案例;按照教學中使用的方式,一般可以分為評述型教學案例和討論型教學案例。我們下面將對這兩種類型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評述型教學案例
主要是對現實狀況再現的基礎上,對案例進行總結或者評述性分析,讓學生從中學到一些分析方法或者經驗,這種案例比較適合對本科生或者專科生的案例教學使用,因為本科生的理論和實際經驗不足,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正好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討論型教學案例
與評述型教學案例不同,它主要是把現實情況再現,不做評述和經驗總結,由案例學習者進行討論學習,一般也沒有正確的答案。它適合用研究生等高層次教育的學習需要,因為他們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討論和思維啟發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㈤ 現場研修對教師的發展有哪些實際意義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版電影」,權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 2.推動教...

㈥ 小班期中教研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

學習背景:

安排本次學習,是源於本學期在期中對組內教師的相關文字資料檢查後,針對新教師備課不夠規范這一情況,而生成的研訓內容。對於這個學習,本應該在期中檢查後即時組織學習,在前幾次的集體備課時間里因穿插了大教研組安排的相關研訓內容,而延緩了這一內容的學習,這樣的延緩應該為時不晚。

備課是每一位教師教學必備基本功,是每一個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呈現的是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對於新教師來說課前深入挖掘教材,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預設活動環節等,是有效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前提。可從現有新教師的備課狀況看,發現她們的備課格式不規范,備課不詳細,主次不突出等等現狀,所以對她們進行這一內容的指導顯得更加的及時與有意義。

學習目標:

1、幫助每一位年輕教師增強備課意識,掌握備課的基本模式,學會分析教材,學會合理制訂目標等技能。

2、通過學習,增強教師的目標意識,學會科學合理地預設活動過程,提高實施有效教學的能力。

學習准備:

組織者:撰寫活動策劃案;對現有教師的備課現狀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閱讀「如何備課」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文章

學習者:事先在幼教雜志中查找一篇優秀教學活動設計,分析教案的亮點,與自己的教案作比較,分析查找不足

學習過程:

1、組織者導言:

年級組長:備課是我們每個教師每天都要進行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師實施教育活動時的重要准備,是一項需要用心、用腦,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精力的勞動,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備課的主要部分包括分析教材、目標的制訂(重難點的確定)、活動准備、環節的設計、最後的教學反思,這些基本內容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可在你們現有的備課中還是發現了不足,所以這也是今天組織大家學習如何備課的基本動機與目的,希望大家認真學習,使以後的備課質量有所提高。

2、分享優秀教案

年級組長:學習他人的優秀材料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方式與內容,我們可以在學習他人優秀的教案中得到啟發與借鑒。所以現在請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事先查找的優秀教案,並談談你的在閱讀分析後的收獲。

3、各位教師發言談談自己的認識

4、重點對「如何教材分析、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進行環節設計、如何進行課後反思」的講解與研討

A、如何進行教材分析:

如: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教材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游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游戲中,我做了以下准備:香蕉若干(多於幼兒人數);方紙盒一隻,濕毛巾若干;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布做。

又如:小班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於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並且行為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使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展水平,因為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為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B、如何確定教學目標:

如何進行目標的制定?(角度要統一、表述要具體、模式要靈活、重在要創新)目標:(情感、認知、技能等)從幼兒角度出發、從教師角度出發,兩者角度要統一)

活動目標是我們設計活動內容、選擇活動方式、推進活動過程、評價活動結果的基礎與依據。我們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各個活動環節緊密聯系,形成一個整體,以確保活動的效果。否則,教師天馬行空地發揮,無法使幼兒得到切實有效的發展,當然,教師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根據幼兒當時的興趣靈活地作些調整是必須的。

目前目標制訂中存在的問題:

1、不夠具體明確

比如一個老師將某一個語言活動目標表述為:「讓幼兒說起來,敢於暢所欲言」,這一目標表述很含糊,在什麼條件下說「暢所欲言」的具體標準是什麼,都沒有表達清楚。又如老師常常用描述幼兒內部心理狀態的語言來表述活動目標,比如「發展幼兒的想像力;「發展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加深對、、、的理解」等,但教師如何人判定幼兒提升了能力或加深了理解呢?顯然這樣的目標不夠具體明確,缺乏可操作性和對活動過程的向導作用。比如中班語言活動「家」的教學目標中原訂「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具體描述為「學習通過詞語替換,用、、、、、、是、、、、、、的家這一句式仿編詩歌。」

2、不夠全面

教學活動目標要涵蓋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一是認知;二是情感與社會發展;三是技能與能力培養。比如對大班的科學活動「給糧食分家」設計這三個目標:1、在分離糧食的過程中了解篩孔大小與糧食大小的關系。2、學習比較與測量的方法。3、自製分離糧食的篩子。其中1是認知方面的目標,2和3都屬於技能和能力培養方面的目標,沒有涉及情感與社會性發展方面的目標。當然,就某一次具體活動而言,三個方面的目標可以有所側重。

3、行為主體不一致

在同一個活動中,有的目標以教師行為為主體,有的目標以幼兒行為為主體。如:健康教育活動「單腳站立的小公雞」的目標為:(1)學習在不同的物體上站立。(2)、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耐力。(3)、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其中(1)和(3)是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的,(2)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的,行為主體不一致,使得目標在指導活動評價時對象不明,缺乏針對性。

4、難度不適宜

有的教師在制訂活動目標時,常常忽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活動的特點,將目標定得太高,難以在一次活動實現。如;大班社會教育活動「地球媽媽你別哭」的目標為:(1)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通過查閱資料找出地球媽媽哭泣的原因。(2)讓幼兒說出讓地球媽媽變得干凈的方法。(3)鼓勵幼兒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想像與創造,拼搭出標記牌。(4)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在這個活動中。要求大班幼兒找到並理解地球媽媽哭泣的各種原因,恐怕難度很大;說出各種讓地球媽媽變干凈的方法,也是在一次活動中難以企及的,,所以不如將目標修改為「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通過查閱資料找到他們所知道的地球媽媽哭泣的原因;說出讓地球媽媽變干凈的方法,」這兩個目標。

「我和影子捉迷藏」 兩個目標比較:

第一種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比較與測量影子的一般方法。2、在觀察與比較中初步學會思考和探究問題,嘗試大膽地提出問題。(以上目標在表述上缺乏統一性,而且目標定位比較空乏,不夠具體,過分突出認知目標。)

調整後的第2種目標:

1、嘗試用同一種材料首尾想接的測量方法比較影子的長短,解決在比較與測量影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2、在畫影子與比較、測量與影子的活動中對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學習提出問題。(調整後的目標都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進行表述,較為統一)。

以上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的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有些教師把活動目標訂得過大或過低,起根源是不了解幼兒的原由經驗和發展水平,沒有從幼兒的學習需要出發來確立目標。脫離幼兒的 實際情況的活動目標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因此在制訂活動目標時,我們必須了解幼兒的知識、經驗與興趣,以此為基點展開教學,梳理幼兒原本零散的經驗。

如何進行重、難點的剖析?

重點——主要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

難點——幼兒學習的難點,教師教的難點(生理、心理、經驗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的策略)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分析活動難點,嘗試把難點切割成幾塊,用小步遞進的方式進行,讓幼兒愉快地、自然地學習。如在教學活動「書」中,我從書的形狀、內容、畫面、頁碼等角度選擇教學內容,相對而言,頁碼涉及數字、排序等概念,是活動中的難點。為了讓幼兒了解頁碼及其作用,首先應有意識地了解幼兒的相關經驗,把關於頁碼的知識分成幾塊,如什麼是頁碼,頁碼有什麼用處,頁碼在書上的位置以及頁碼的排列方式是怎樣的,然後將這些內容放在幾個教學環節中,由易到難逐步進行,以適應幼兒的認知水平。

C、如何進行環節設置?

教師應切記: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置都要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中心中時刻有目標

D、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他人的時間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所作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並進行調整的研究方式。教學反思被視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

可現有的教師反思也存在問題:

問題一:沒有確切的反思點,反思不夠深入。

如:老師對「傘可以做什麼」——反思:本活動結合了語言、科學、社會等領域,幼兒在幫助小動物想辦法的過程中,運用句式「傘可以做什麼?」編成了兒歌。

這一反思比較空乏,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不大。

問題二:反思中沒有堅固對幼兒的分析思考

小鹵蛋的教學反思——在第一環節中,我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鹵蛋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小朋友回答不到我的點子上,後來我只好說了,看來以後對問題的設計還要多推敲。

在反思過程中,教師習慣於自身的角度出發,記錄分析自身的教育行為,很少關注幼兒的問題與建議。教師注意的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思考活動情況,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是否合適。

大樹媽媽的教學反思——今天的活動很成功。我的教學態非常親切自然,體態語比較到位,而且為幼兒創設了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最重要的是我為幼兒提供了節奏圖譜,幫助他們很好地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問題三:反思呈現「個人行為」,缺少系統的交流與研討。

雖然我們會對教學活動在課後進行交流與研討,但這只作為教學觀摩活動的一般程序,並沒有把反思作為一種形式進行系統的研討,從而發揮發它的作用。

怎樣反思:

方法一:找准反思點,深入反思

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是課後只做的事情,比如活動前可以反思目標,明確目標的指向性與可操作性;活動中進行反思。可以調控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果;活動進行後反思,可以促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要做到時時處處都可以反思。

方法二:站在幼兒的角度審視教學

在教師的反思可以看到,教師反思的焦點比較集中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以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制訂的目標是否合適?我運用的指導策略是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等等,這雖然說是必要的思考問題,但如果加上關注幼兒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調整和改進教學行為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反思中要關注幼兒,幼兒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教師的關注焦點應對准幼兒,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情況,根據幼兒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方法三:加強反思的針對性和系統性,與園本教研緊密結合。

附:課後反思:整合活動——《鏡里乾坤》

「鏡子在你平常的生活有什麼作用呢?你知道鏡子還有哪些作用?」活動一開始就利用快速的提問激發孩子思維並搜索孩子已有經驗中有關鏡子的所有經驗。孩子關於鏡子的經驗大多是鏡子可以梳頭,可以照出自己這些平常的經驗。孩子的意識中還知道鏡子照自己的時候鏡子中的人是自己。所以我覺得平常活動中「請幼兒拿出鏡子,照照自己,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麼異同?」這樣的操作活動設計是對大班孩子已經能夠搜索頭腦中相關表象能力的不夠信任。當然對孩子的思維的發展沒有促動的動力。
「鏡子里怎麼會有自己的呢?」雖然大家天天照鏡子,但孩子們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人們常常不知道生活中處處浸透著科學。這個問題引發了孩子的疑惑和思考。「因為它是鐵的。」我隨手拿一個貼制的東西:「照得出我嗎?」孩子們笑。「因為它是玻璃的。」孩子說到了玻璃,我往玻璃前一站,咦,真的玻璃裡面有我。「那用玻璃照和用鏡子照那個更清楚一點?」孩子們說是鏡子,我順勢問為什麼?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在玻璃的後面塗上了一層什麼東西。我告訴孩子們這樣的知識在小學里的自然活動里都有,孩子的眼中又立刻充滿了對小學的憧憬和期盼。我們繼續探索了怎樣利用鏡子把黑板上的半個蝴蝶變成整個的蝴蝶;兩個鏡子合在一起照一個人會出現幾個人;三面鏡子放在一起又有怎麼樣奇妙的現象發生。
總感覺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要把這個知識告訴給孩子,雖然很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並不能從自己的實際教育行為中做到這一點。比如學拼音,人們知道拼音的結果是輔助認字,進一步認為學拼音重讀輕寫,再進一步認為多讀再多拼就可以了。拼音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樣新事物,學習它不僅僅就是那個結果,伴隨著學習它的過程有觀察、分析、比較、思考等等能力的敏捷性的培養。學習它的過程也是需要幫助孩子懂得學習它的方法、了解它的規律。既然選擇了認識它,那麼對待它也要像認識其他事物那樣細心、睿智,而不僅僅多讀多拼,試想成人在自己的自學考試或函授考試當中只是一遍一遍地讀,相對於理解性地分析後把握,那種更有效呢?
我們不可否認,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做事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效益。那麼不管接觸什麼,我們需要的不是機械的去認識、去把握,而是需要多種思維方式的大腦思考的參與。或許最終學習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有了一種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把握了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通過這樣知識擁有了怎樣去認識另外一樣知識的能力。當然我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了這些能力,那麼這個知識本身當然也能夠把握了。
好奇、追問、思索、猜想各種結果、通過各種資料查詢各種結果、敢於分析出自己的結果、擁有了脫離老師自我學習的能力等等一系列都是一個人在學習一樣新事物中努力擁有的學習品質。所以我說我們學習任何一樣新事物的過程也應該是靈活的、睿智的。如果教學方法也講究了統一,那麼也就失去了學習本身的意義,更將失去了人們所知道的更多的諸如創造、個性風采等等美好的東西。(摘自瑞拉)

5、結語:

本次學習對如何備課對大家作了更細致的梳理,希望大家在學習後有收獲,並能學以致用,使自己的備課更加有效(詳細、認真、合理)。

㈦ 幼兒園大班科學鏡子教案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 復 1、激發幼兒制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照鏡子游戲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了解鏡子的種類,在教師幫助下嘗試用語言表達探索的過程。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從照鏡子游戲中體驗到快樂。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㈧ 體育教案最後小結與課後反思要填寫嗎

師從什麼是教學案例、為什麼要寫教學案 例、體育教學案例研究的類型、怎樣寫好體育教學案例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述。這 次聽了金老師的講座後,我也認識到案例格式的如何書寫,從標題到反思,從關 注學生到反思教學過程,讓我學到了許多,讓我意識到寫案例的重要性。雖然平 時是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的, 但是真正把它記錄下來的事例卻不是很多,所以 覺得案例的素材來源有點少。聽了金老師的講座後,我覺得平時要多關注學生, 並且要多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變化,為自己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進行分析,梳 理自己的相關經驗和教訓。因此,我覺得開展體育教學案例研究,有助於提高教 師的教學理解力、判斷力和洞察力,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並 尋找解決的方法策略,使課堂教學與研究並駕齊驅。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為體育 教師寫好教學案例具有以下一些作用和意義。 一、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 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 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 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利於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 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

閱讀全文

與照鏡子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