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測量教學設計

測量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2 22:06:25

1.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測量教學設計

可以去網路你的關鍵詞: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測量教學設計」

比如:
https://www..com/s?wd=人教版三年回級上冊測量教學設答計&rsv_spt=1&rsv_iqid=0xc3ebe0560000304c&issp=1&f=8&rsv_bp=1&rsv_idx=2&ie=utf-8&tn=39042058_4_oem_dg&rsv_enter=1&rsv_t=%2B%2Bo7TUlcF0KmqdnT7aXejpGYaw&oq=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rsv_pq=d9d532e7000060e3&rsv_n=2&rsv_sug3=7&bs=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2. 幼兒園測量教案怎麼填

大班數學測量活動教案:到底有多長
一、設計思路:
二、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長度,感知多種測量方法。
2、引發幼兒對使用生活中常見自然物進行測量的興趣。
重點:在探索中學習感受多種測量方法。
難點: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
三、活動准備:
PPT課件;樹葉、胡蘿卜若干;黑板等。
四、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問題: (價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種植地里的甘蔗寶寶,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長得有多高?蚯蚓們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奮勇來幫忙,為它量量到底已經長得多高了。蚯蚓們開始到處找材料為甘蔗寶寶量身體,你們說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2.根據故事情節,嘗試使用不同的自然物進行測量(價值分析:多種測量方法、問題的設疑,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務的快樂中,迎接新的挑戰,積累對測量的直接經驗。)
1)許多相同的樹葉,怎麼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2)一根胡蘿卜,怎麼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關鍵問題:胡蘿卜從哪裡開始放?為什麼要做記號?
分析測量要點:A.從頭至尾B.首尾相連(做好標記)C.一邊量一邊數
3)沒有材料,怎麼量
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測量要點:當沒有材料時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是最簡單、方便的測量工具。
五、經驗拓展(價值分析:進一步引發幼兒對生活中測量的關注,不斷積累新經驗)
生活中還有哪些簡單、方便的測量好方法。如:尺等。
六、活動評析:這個大班數活動來源於幼兒真實的生活。它所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物都來自於幼兒日常接觸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動中,我覺得幼兒對材料操作很熟練,避免了材料本身由於陌生引起的無關探索的干擾。活動的整體設計是層層推進的,從創設「很多——一個——沒有」測量物的問題情境入手,引發幼兒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測量方法,在這其中幼兒能積極開動腦筋,相互討論、大膽猜測,將日常的生活經驗運用其中,事實上最終孩子們找到了全部適宜的測量方法,在活動中獲得了探索成功地滿足。在建構數學知識的同時也積累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並激發其探索精神與願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對於提問的設計還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導幼兒推進猜測、進一步思考,在本活動的難點部分: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怎樣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花了較長時間在這個環節上,致使整個活動時間上略有超出。

3. 邏輯數學《認識測量工具》教案

活動目的: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小兔、小貓頭飾各一。鉛筆。

2、物體桌子、凳子、椅子。

3、畫有圖形的測量紙、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買物品」為由,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小結幼兒嘗試測量活動的結果,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今天我們幼兒園想去買一些新的物品回來。看看要去買什麼?新買的物品要和這些物品一樣大小哦。

2、我們首先看(出示小桌子),桌子是這樣長,這樣寬。應該怎麼知道桌子的邊長呢?幼兒:可以用東西量一量。師:用什麼量呢?我來找找(裝著找東西樣拿起身邊的一次性筷子)。

3、我們首先應該找到測量的起始點,沿著邊線測量,用筆畫個記號,首尾相連,直到把它量完。數數量了多少次,為了能更好地記住桌子的邊長,我們可以把結果記錄下來,記錄在哪呢?(出示記錄紙)這是桌子的記錄紙,把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老師示範用數字記錄,數量多的用圓點記錄。

4、接著指導幼兒測量桌子的寬。

5、好的,桌子的大小知道了,看看還要買什麼?(出示小床)小床的邊長又是多少呢?我們可不可以用其它工具測量呢?(出示吸管)請一位能力強的幼兒上前示範,老師在旁邊指導並講解測量方法。

6、他測得對嗎?我們來看看結果是什麼?

7、還要買什麼呢?還要買禮盒,小朋友想來測測嗎?(准備吸管和紙條等測量工具)。請小朋友自選工具進行測量並記錄測量結果。

8、鼓勵幼兒換一種工具測量。看看測量結果有什麼不一樣。

9、驗證小朋友的測量結果。提問:為什麼測量的結果有兩種呢?(因為用了兩種測量工具)哪種工具測得次數多呢?為什麼它測得次數多?

10、引導幼兒說出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測量同一種物體,測量工具越長、測量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結果越多。

二、集體活動。

1、小朋友,班裡還要添置什麼物品呢?老師把這些要添置的物品都放到你桌面上去了,先看看有什麼?你想測量什麼?選擇什麼工具測量呢?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測量,老師巡迴指導。糾正不正確的方法並提醒幼兒用加點圓點將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3、驗證幼兒的測量結果,讓幼兒說出「我用XX沒看的XX,結果是幾根XX那麼長。

4、表揚作業做得好的幼兒。

三、延伸活動。

讓幼兒在區角里去測量。並找找身體上的測量工具。

4. 認識刻度,測量工具教案

教學目標
1. 結合實例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
2. 結合觀察在具體操作中體驗、了解「升」的實際意義,加強1升的空間感知。
3. 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
教學准備
課件,冷水壺1把,茶杯,水,飲料瓶,量杯等。
教學過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義
1. 出示兩個大小有明顯區別的空杯:這兩個杯子哪一個能盛比較多的水?
學生討論並匯報結果。
指出:左邊這個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說明這個茶杯的容量比較大。
2. 出示兩個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觀察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學生猜測,猜測的結果不同。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到底哪個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麼方法?
學生回答後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問:通過倒一倒,你們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通過討論明確:中間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後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 感受容量單位統一的必要性
1. 對話解讀。
談話:小明聽說好朋友小亮家新買了一套茶具,打電話詢問了茶具的有關信息。下面是他們的對話內容。先連一連,再說說哪一句是回答水壺的容量的。
什麼顏色的? 一個冷水壺和四個茶杯。
有幾個? 裝滿水後能倒滿5杯。
有多高? 淡藍色的。
冷水壺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 談話:小明說:「我家有一個黃色的水壺,這個水壺能倒幾杯呢?」
通過演示,得出:黃色水壺能倒滿7杯水。
3. 提問:小明家的黃色水壺能倒滿7杯水,小亮家的藍色水壺能倒滿5杯水。小明認為他家水壺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壺的容量大,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學生小組討論,認識到杯子可能不一樣。
4. 第二次演示:教師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壺內,重新換大一點的杯子倒一倒。黃水壺里的水能倒滿5杯。
5. 提問:這個黃水壺的容量到底是幾杯?從這兩次倒水中,你發現了什麼?
明確:同樣一壺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滿的杯數不同。要使用同樣的水杯才便於比較水壺容量的多少。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很好。為了准確測量和計算容量的多少,我們要使用統一的容量單位。(板書:容量單位)
三、 感受容量單位「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圖:我們到哪裡去會找到容量單位?
(平面圖上標有:蔬菜水果區、調味品區、五穀雜糧區、飲料區、奶製品區、服裝鞋帽區、收銀台等)
2. 視頻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標特寫(色拉油5升、牛奶1升、飲料2.5升等)。
提問:從這些商品的商標中你都看到了什麼?

5. 幼兒園大班 有趣的測量 教案

《有趣的測量》 設計意圖 《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體會數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數學規律的願望。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測量是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通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腳步,小碗等)作為量具(器)進行直接測量。即僅局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准工具的測量。 學習自然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有助於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10以內數的理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測量?這個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去探索,去發現,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動目標: 1.學慣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短,並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據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二、活動准備: 1.每兩人一張桌子。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布條、紙條等)。 3.記錄表、筆。 三、活動過程: 1.導入,引出主題 導入語:我們馬上要搬新的幼兒園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現在請小朋友幫一個忙,測一下我們桌子長的邊到底有多長。可是我們沒有尺,你們說怎麼辦呢? 2.學習正確自然測量的方法 過渡語:對,我們可以用好多材料來進行測量,在你們凳子底下有一支鉛筆,現在就請你用這只鉛筆先來測一測自己桌子的長邊,記住自己測到的數字? (1)集體測量,並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用鉛筆側到了幾段?是怎麼測量的?(個別幼兒邊講解邊示範) (2)教師總結 師:我們測量時,使用的工具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後測下一段時工具的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能測得比較准確些。 過渡語:剛才我們用鉛筆測量了桌子的長度。老師又為小朋友准備了一些其它的測量工具,而且還准備了每人一張記錄單,把每種工具側到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 3.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出示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麼,後面的格子又記錄什麼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據) (2)提出測量要求 師:現在請你們到桌子上選擇相應的工具對桌子進行測量,測量時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測到的數字記錄在後面的格子里。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其中的兩種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3)幼兒進行測量 (4)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現其中的什麼秘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4.活動延伸:猜測驗證。 師:想想看,現在老師用筷子和膠棒測量鋼琴,誰測的次數多?誰測的次數少?說說你的理由? 師:那我們一起去測量一下,看看你們猜的對不對? 個人反思: 這節教學活動有好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 因為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為 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 盡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麼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為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所以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盡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為了實現第二個活動目標,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發現然後進行講述,所以這個目標很容易就實現了。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於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願與同伴交流,任教師如何鼓勵也無濟於事,該如何? 2.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麼「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備。

6. 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和測量距離 教學設計

(抄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襲一種工具。
(2)捲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
、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捲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捲尺可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捲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閱讀全文

與測量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