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能學少林易筋經
負責的告訴你,社會上,俗家弟子沒有會的。真想學這個,如果它沒失傳的話。上河南嵩山,找到少林內院,出家,表現好點,可能會教你點皮毛。
② 少林易筋經十二大勁功練三個力氣大增是真的嗎
是的,但是是養生
③ 少林內功真經中的易筋經為什麼和網上視頻中的不一樣。
易筋經目前常見的版本包括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版,達摩易筋經版,十二大力版,少林拳術精回義版,大易筋經答(熊氏易筋經)版,金家易筋經版,甘風池易筋經版,天門易筋經版。基本上各個版本都不一樣。我曾多次撰文討論這個問題,認為這是易筋經在傳承中的失散造成的,每個分支都只得到了易筋經的一部分。我手裡已有的版本,就超過了一百多個,所以不一樣很正常。
我沒有看到過少林內功真經,但是如果說是十二個動作,那就可以確定是達摩易筋經或者是十二大力。達摩易筋經是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的簡化版,十二大力提高內力效果較好。十二式的打坐,在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中,是屬於洗髓經的范籌的。不過不知道具體的出處,我對洗髓經的了解較少。達摩易筋經和十二大力的效果都很好,你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視頻,以確定是否一致。要明確的是,易筋經的難點在於學對了,然後堅持,易筋經本身並不難。
共認效果最好的,是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但動作最多,難度最大。然後是達摩易筋經,十二大力,熊氏易筋經,少林拳術精義。
④ 玄武拳,武當密傳太極拳,太極十三式,少林易筋經,八段錦,張三豐原式太極拳,太乙五行拳,八卦掌,養生功,六字訣
你看好了再說.周芷若學到的只是皮毛.而且還不正宗...楊過的女兒不也是輕松的就把芷若給解決了么.只能說高手沒那麼明目張膽
⑤ 我要下載少林易筋經、八段錦,洗髓經教學視頻怎麼操作
這個視頻網上就可以找著看的,我有易筋經、馬王堆氣功。八段錦、易經洗髓經等很多氣動書籍,你要不要?只不過在網路雲盤里……
⑥ 少林寺易經筋秘籍全圖
少林易筋經 秘籍
筋經是動功功法的一種。該功法重視姿勢、呼吸與意念的鍛煉,按人體十二經與任督二脈之運行進行練習,鍛煉起來,氣脈流注合度,無遲速痞滯的偏倚現象,是氣功中的上乘功法。本功法起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527年),相傳印度達摩和尚所創。宋元以前僅流傳於少林寺僧眾之中,自明清以來才日益流行,且演變為數個流派。「易」為改變,「筋」指筋肉,「經」指方法。顧名思義,「易筋經」就是一種通過鍛煉來改變人體筋肉的方法。 一、功法
(一)韋馱獻杵第一勢
《內功圖說》:「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1.姿勢
⑴ 左腿向左橫跨一步,兩腳距離與肩寬,兩手自然下垂,頭端正,兩目半開半合,平視前方,舌抵上顎,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膝松微屈,足掌踏實,全身放鬆,自然呼吸,心境澄清,神意內斂。
⑵ 兩手變陰掌,慢慢地向上抬起與肩平,變陰陽掌向胸前靠攏,兩掌心相對,緩緩屈肘。兩拇指少商穴輕輕接觸,合十當胸,指尖向上。松肩沉肘。 操作提示:兩手上提至與肩相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外是為陰掌;屈腕,變立掌是為陰陽掌。 2.呼吸與意念
練1勢時自然呼吸,練2勢時用腹式呼吸,氣沉丹田,自覺氣脈流動時,意念隨呼吸在吸氣時導引氣從指尖而出,進入鼻內,下沉丹田。呼氣時,氣從下丹田上胸,循手三陰經入掌貫指。
(二)韋馱獻杵第二勢
《內功圖說》:「足趾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1.姿勢
接上勢,兩掌慢慢變陰掌,左右分開,肩肘腕平,掌心向下,成「一」字形,同時足跟微微抬起,腳尖點地(功夫深了只用拇趾點地)。凝神貫注前方,含胸拔背,收腹松胯,舌抵上顎。
操作提示:足跟抬起,腳尖點地時要控制身體平衡,可將腳趾分開後再抬腳根。 2.呼吸與意念
自然呼吸,意念集中於兩掌內勞宮穴及足趾部。練純熟了改用腹式呼吸,在吸氣時意念集中於勞宮,呼氣時意念集中於足拇趾大敦穴。 (三)韋馱獻杵第三勢
《內功圖說》:「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身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下生津將顎抵,鼻中調息將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1.姿勢
⑴ 接上勢,兩手從左右緩緩向上作弧形上舉,將陰掌變成陽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直對天門(前發際上2寸),作托天狀。同時兩足跟提起,微微向外分開,足尖著地,閉住陰蹻庫(會陰穴),放開膀胱經之會陽穴,牙關咬緊,舌抵上顎,兩目用內視法,通過天門,注視兩手掌之間。
⑵ 兩手握拳,兩臂順原來路線緩緩下降至「橫擔降魔杵」的架子。 2.呼吸與意念
開始用鼻吸口呼,後改為鼻吸鼻呼,氣沉丹田。呼吸細勻長緩,綿綿不斷。吸氣時意守丹田,呼氣時將意念逐漸轉入兩掌之間,等氣脈運行時,則以意隨氣。
(四)摘星換斗勢
《內功圖說》:「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吸口呼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向右上方緩緩高舉,離前額約一拳;同時左手放下,並反手以手背貼於左側腰眼部。兩目注視右手之內勞宮穴。
⑵ 左手高舉,右手放下,手背貼於右側腰眼處,兩目注視左手內勞宮穴。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把息調勻,意念注視高舉之手的勞宮穴,並將內勞宮、兩眼與在腰眼處之手背的外勞宮穴用意念連成—條氣線,隨著呼吸的吐納,腰眼發生一凸一凹的運動。 操作提示:在呼氣時注意內勞宮,吸氣時注意下邊手的外勞宮。意念內勞宮、眼睛、腰眼隨著這種凸凹開合的動作,作其微微的運動。 (五)倒拽九牛尾勢
《內功圖說》:「兩骽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從腰眼離開,微向下垂,順勢變成陰掌向右前方抄去,至與肩相平,五指撮攏成「擒拿手」狀,腕微屈,指尖朝上向外,勁蓄袖底。同時右腿跨前彎曲,左腿伸直,成前弓後箭步。左手也同時放下,向左後方抄去,右手與額同高,左手與左箭腿成15o。 ⑵ 再換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折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後方,動作要領同前。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意想兩手拉成一條線,似拽牛尾巴之狀。吸氣時,兩眼內視觀注前伸之手,向後倒拽;呼氣時,兩眼內視後伸之手,向前順牽。與少腹丹田的氣運開合相應運動著。兩腿和腰、背、肩、肘等身段各部,亦都隨著倒拽和前牽的韻味相應地顫動著。如此反復操作3~5次。 (六)出爪亮翅勢
《內功圖說》:「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1.姿勢
⑴ 接上勢,借前手向後倒拽之勢,前腿後收,兩腳並攏,兩手收回,掌指翹立筆直,掌心向外,變成「排山掌」,放於胸脅部待勢。
⑵ 兩手以「排山掌」向前緩緩推出。開始前推,輕如推窗,推至肩肘腕平時,五指用力外分,身體直立閉息,兩 目張開,不可瞬動眨眼,平直地望著前面,集中心念,觀看兩掌。
⑶ 再把「排山掌」緩緩向胸脅內收,貼於左右兩側胸脅處,如此反復做7次。 操作提示:隨向前推掌,五指慢慢外分,掌指翹立筆直,產生麻熱感;兩掌向胸脅收回,五指自然伸直並攏。 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向前推掌時,配合呼氣,推至前面微停息。開始時輕輕用力,前推至極點,則重如排山。收回時吸氣,意念集中於兩掌中間。 (七)九鬼拔馬刀勢
《內功圖說》:「側首彎肱,抱頸及項,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1.姿勢
⑴ 接上勢,右手向前提,朝腦後做圓周運動,用掌心貼枕部「玉枕關」,用食、中、無名三指輕輕挾拉左耳的尖端「天城穴」(在兩耳尖端,把耳輪折卷,有折縫處),肩肘相平,右腋張開;左手向左方劃弧,反手以手背貼於脊部兩肩胛間,左腋緊閉。
⑵ 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同時左手提至腦後,用掌心貼在玉枕關,手指輕輕壓拉右耳。左腋張開,右腋緊閉。 2.呼吸與意念
以鼻吸鼻呼法,吸氣時,意念集中在抱頭攀耳之手的肘尖,微微拔牽,頭頸同時與掌相應的運動。呼氣時意念集中在貼於背部手背的外勞宮穴,氣沉丹田。左右反復6~7遍。 (八)三盤落地勢
《內功圖說》:「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1.姿勢與要領
⑴ 接上勢。兩手向左右平伸,肩肘腕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同時左足向左跨一大步,兩腳的距離大約二尺五寸(人高矮不同,可略大或略小些)。
⑵ 兩膝彎曲慢慢下蹲成騎馬襠勢,含胸拔背,至大腿與小腿成90o為標准。兩腿下蹲的同時,兩陰掌亦緩緩下按,按壓至與膝相平為止。動作緩慢,穩穩用力,舌抵上顎,兩眼睜大。
⑶ 將下按之掌翻轉為陽掌,如托重物之狀,隨兩腿的慢慢伸直一起上升,與胸相平為止。初練反復操作3~5次。 2.呼吸與意念
以鼻吸口呼法,姿勢下按時呼氣,上升時吸氣,氣沉於丹田。意念集中於兩手掌,象托拿沉重的東西。
(九)青龍探爪勢
《內功圖說》:「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1.姿勢
⑴ 接上勢。左腳向內收回,至與肩等寬待勢。
⑵ 手翻掌向下,變成陰掌「龍探爪」(五個手指的末節指間關節屈曲,掌心空而圓),用腰勁之勁運動,左肘尖領先,向左後方縮去;同時右掌也翻轉向下,變成陰掌「龍探爪」,借左掌後伸的姿勢,右掌如乘風破浪一般朝左側面探爪。將左期門穴、雲門穴放開,右邊的期門穴、雲門穴閉著。隨著左掌後縮,右掌左探,腰部、腹部相應的扭轉,同時要放得很松,才能將「帶脈」鍛煉得柔韌如絲,松緊合度。
⑶ 左探爪做完,再向右縮、右探。向左右探爪時,要同時微微發出「噓」音相配合。頭頸亦跟隨左探、右探動作轉動。 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口呼法。左縮左探,或右縮右探的過程中吸氣,將氣緩緩送入丹田,縮探至盡處;呼氣,口念「噓」字,手十指末節指間關節輕輕一抓,意念集中於兩手掌。 (十)卧虎撲食勢
《內功圖說》:「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骽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1.姿勢
⑴ 接上勢。隨即抬起右腳,向右前方跨進一步,成右弓左箭步,同時兩手向前,五指著地,掌心懸空(初練可用整個手掌著地),頭向上略抬。
⑵ 前足收回,足背放於後足跟上,先做一個俯卧撐,再下俯,臀部慢慢向後收,兩目平視,腰部放鬆,似虎撲食之准備動作。
⑶ 頭昂起,前胸以低勢(約離地4寸),頭、腰、臀、四肢呈波浪形向前運動,似向前撲食之狀,目視前方。至前臂呈垂直時,胸稍停,再收回。如此反復3~5次,最後還原
成右弓左箭步。
⑷ 做完收回站起,再以同法變左弓右箭步,照前法做足次數,還原成弓箭步後,站立成中檔(兩腳與肩等寬)。 2.呼吸與意念
呼吸用鼻吸口呼法,兩手扶地,變前弓後箭步時,用意調勻呼吸。撐起、後縮吸氣;下俯、前沖呼氣,意念凝注前方,有向前撲捉之感。 (十一)打躬勢
《內功圖說》:「兩手齊持後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1.姿勢
⑴ 接上勢,兩腳與肩寬,站立正直,待勢。
⑵ 兩手抱頭,掌心按耳,兩掌的中指尖微微接觸,指頭貼在「玉枕關」處。兩肘屈曲,肘與肩平行。擺好姿勢後,食指擊打「玉枕關」頻頻敲擊,耳中發出「隆隆」的響聲,稱之為「鳴天鼓」。
⑶ 鳴天鼓之後,雙手抱頭,慢慢俯身彎腰,將頭向兩膝的空襠中間彎垂下去,以不能再垂彎為度,兩腿挺直,腰胯放鬆,舌抵上齶,咬緊牙關,兩目從胯襠中觀看身後的天際。 ⑷ 隨即慢慢直立起來,還原全身筆直的架子,再度「鳴天鼓」與下彎。反復做3~5次。然後站立正直接下勢。
操作提示:身體前俯彎腰時,動作要緩慢,量力而行,動作不可過猛。患有腦血管病者慎做此勢。
2.呼吸與意念 用鼻吸鼻呼法,在彎腰、直立過程中慢慢的微閉口呼吸(久練後可閉住呼吸,直立起來)彎腰時注意丹田,直立時注意兩手掌。 (十二)掉尾勢
《內功圖說》:「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壹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准備。」 1.姿勢
⑴ 接上勢,將兩手從腦後向正前方推出去,使兩臂伸直,與肩相平,掌心向下。 ⑵ 將兩掌十指交叉扣起,掌心向地,慢慢向胸前收攏,至與胸兩拳遠時,彎腰,隨即慢慢下推及地,兩腿挺直。仍保持彎腰姿勢,再向前、左、右各推一下,頭亦隨之搖擺。 ⑶ 再緩緩伸腰,兩掌同時上提,雙掌松開。
操作提示:向下彎腰時量力而行,兩掌不能及地也可。患有腦血管病者慎做此勢。 2.呼吸與意念
本勢用自然呼吸。在推掌及地時意念集中在兩掌心,直立時意念集中於鼻尖。
收功勢:接上勢3之姿勢,兩手豎掌向前推出,兩腳跟微微提起,前腳掌著地。兩手掌逐漸向外翻,至肩、肘、腕平時,掌心向外,劃弧向兩側,翻掌提至腋下,掌心向上,兩腳跟同時落地,腳掌提起;然後再推出,反復共7次。最後恢復至第一式韋馱獻杵勢收功。自然呼吸,意想自身之氣與天地分離,收歸自身,下沉丹田。 二、應用
易筋經是保健強身和發放外氣的基礎功法。通過練習此功法,能活躍激發人體周身氣機、提高氣的敏感性與傳布性。它既能練氣,又佐以練力,久練後可使氣力倍增,既是氣功、推拿、針灸醫師作為行氣布氣的基礎訓練功法,也是老、弱、病、殘的康復手段。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防病健身之作用。臨床可用於神經衰弱、胃腸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肢體關節疼痛、頸腰椎疾病和痿證。
本功法每天練1~2次。初練首先要將姿勢練熟,然後再進行呼吸、意念和姿勢的配合鍛煉,最終達到三調合一。練功的運動量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體力情況靈活掌握,逐漸增加,不可操之過急。中老年人練此功法,不可向上提氣,提足跟之動作可以不做,否則易引起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等。心腦血管病患者練時宜用意而少用力,各勢均順其自然,量力而行。
⑦ 我要下載少林易筋經、八段錦,洗髓經教學視頻怎麼操作
你以為真可以練成絕世武功啊?這些的功能和廣播體操差不多啊
⑧ 少林易筋經怎麼站樁
第一點是雙足平立,足者,人體的最後部位,所謂頂天立地,頂天在百會,立地於湧泉。足乃根基也,必須深扎地下,而後方可枝繁葉茂。為了打好這一基礎,有採取內八字或外八字的,其隨遇而安。本法採取兩腳平行,腳趾向前之勢,目的在於重心平分,達到吻合五趾與湧泉,使腰和尾閭不受壓迫,給松腰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點是屈膝,膝關節是下體的重要支柱,承受身體重量的三分之二,為通足氣血的主要關節,它因力之不足而遭受損害,以至形成關節炎,往往引起嚴重後果。膝節疏緩,不僵直,則利於氣血的流通,乃合乎自然之勢,屈有含蓄之意,直則易受外傷,是宜屈不宜直,屈則氣易下沉,穩固若磐,直則無迴旋之餘地,易遭顛覆。
第三點是松腰,腰不松,氣不能沉丹田。松腰即脊椎直立、松落。做法是肩上聳,立即下松,深吐一口氣,則腰即松,松腰是全身放鬆的關鍵。真正做到松腰,則要骶骼松動,而骶骼為假關節,一般人不能活動,只有婦女懷孕晚期,此關節才能松張。不過,經常練習氣功的人,元氣充足了也可沖開此關節,此節一開丹田域界便可擴展,元氣蓄積量亦倍增,可為日後通關奠定基礎,對習練胸腹排打亦大有益處。
第四點是圓襠,圓襠的第一步動作是開膝;第二步是扣膝,與髖關節放鬆相結合,扣膝時提髖下則輕靈;第三步是吊襠,即提會陰和微提肛門。因襠的功能是使會陰穴不受壓擠而又不敞開,達到氣機暢通,「地戶永閉」,氣不外溢的目的。
第五點是收腹,即向內回收趾骨以上的小腹,不能使腹部肌肉緊張,收腹可幫助丹田元氣內斂,加強內壓促進內氣周身運轉。
第六點懸頂,頭為六陽之首,即手、足太陽經,手、足陽明經,手、足少陽經,三陽之會,盡於頭上。腦是身體各部的司令部,一切都由此發號施令。頭頂如懸,懸則虛靈,「虛靈頂勁」,因此頭必須擺正,頭正而周身皆正。正頂虛懸不僅是周身中正,「斜中寓正」的關鍵,而且導引內氣沿督脈直上百會,以養腦營神,使主宰全身活動的「司令」的機能增進,從而使人的精、氣、神旺盛。另外懸頂在鐵頭功中亦是致關重要的。
第七點是閉目勾腮,要求目似垂簾,上眼皮自然下垂,但不要將眼閉死,眼閉死則上下眼皮緊張。微合雙目,則神光內斂,內斂則安神、寧魂。眼光平視,平視則可調整顱腔靜脈壓,同時可以避免久行靜功而易出現的垂頭昏睡狀態。勾腮者,下頜內收,頭頂百會穴方可正懸,才能使呼吸通順。
第八點是合唇舌抵上顎,唇齒輕輕合攏,臼齒咬住,則為氣功升陽之法,合唇則內氣不溢。舌舐上顎實際是舌舐內齦交,不要用力硬頂,應以輕輕接觸為宜,以免舌頭發硬和頭暈,血脈不能暢通。它的作用一是起「鵲橋」作用,俗名「搭橋」。搭橋之意在勾通督任兩脈,使其兩脈內氣連接在一起。督脈總督諸陽經,起下極之腧,並於脊里,上至風府,至頭巔百會,循額至鼻柱;任脈總任諸陰經,起於胞宮,循會陰上行經關元、氣海至承漿。兩脈相通則陰陽交流,可以祛病延年,強身壯體。兩脈合一至於鼻,止於口,以舌溝通,故名「鵲橋」。另外,在呼吸過程中,用舌點上顎,還可以避免灰塵直接入肺,保持清潔。
第九點是含胸拔背,含胸是含而不露,決不可挺胸,挺胸就要束腰。胸椎部位向心虛含則要胸肋部外開,外開與內含構成的整體,就能使胸部放鬆。這樣既可使胸部開擴,降心火於丹田,神氣相抱,又可使胸肌不致緊張。拔背是使脊骨直立中正,關鍵在於垂肩,兩肩平落,腰節伸直,胸與背是身軀的主幹部分,前胸為陰,後背為陽,背要挺直,胸要虛含,這是一體兩面,矛盾的統一和對立。含胸與拔背的功能在於安然心肺,心肺居於胸中,心主神明,又主血脈運行,胸腔開闊,脊背正直,則心安神靜,肺葉清朗。含胸拔背,胸背放鬆又利於任督二脈的通達。
第十點垂肩墜肘、虛腋松腕,練氣功一般有兩個重要的要領,一是要周身放鬆,二是要心靜。放鬆就能達到運轉自然,心靜就能保持安定。如何能夠保持周身放鬆,其關鍵在於肩,肩一松,兩臂就自然下垂,如同曬衣服時,兩肩掛在掛鉤上,衣服的水就順著流下去了。肩是上肢的主要關節,以肩領肘,以肘領手,一節放鬆,節節貫通。垂肩要將腋下虛空,關鍵在兩肘尖向左右外開,注意不可溜肩,亦不能端肩,虛液則上肢氣血流通。肘欲下墜則先要略屈,下墜感須注意到肘尖,下墜要懸空,否則會使肩肘重滯。松腕實際包括腕松、掌涵、指舒。松腕則使腕間腧穴貫通臂指,掌涵指舒攏是要自然伸屈,不可僵直,也不要曲指,掌涵指攏則氣不外溢。
本樁式初看似動作簡單,實則不然,其中奧妙萬千,功理無窮,想真正練好,卻決非易事。髓友匯提醒你萬事開頭難,練功亦然,所以行者一定要細細體會,把功理搞透搞懂。
⑨ 少林寺是否真的有易筋經
如果沒有金庸,沒有李連傑,少林寺真的沒有那麼出名,並且和武術沒有什麼聯系。易筋經充其量就是一本經書。
⑩ 劍網三少林寺用易筋經好還是洗髓經好
易經是輸出心法,洗髓是防禦心法,少林幾乎都是雙休的,下本的內話少林T是很受歡容迎的,比天策和明教要好就業,而且副本里的易經輸出大師也是很暴力的,而且你JJC或者攻防就需要你易經輸出心法,所以大師們都是雙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