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金屬鈉的教學設計
【精銳】一、教材分析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說出鈉的回主要物理性質。
(2) 認識鈉的還答原性,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並會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3) 通過動手實驗,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 通過探究活動,親身參與實驗的操作,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實驗及自己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的過程,感受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5) 通過學習,認識化學知識在公共危險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四、重、難點:
重點:鈉的氧化和鈉與水的反應;
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五、教學方法:
情景設計、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問題驅動
六、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用品:燒杯、鑷子、小刀、濾紙、坩堝、鐵架台、火柴、酒精燈、滴管、玻璃片
實驗試劑:金屬鈉、蒸餾水、酚酞
六、教學流程
『貳』 過氧化鈉與水或教案
一、課標分析
以金屬知識內容的學習為線索,通過閱讀、查閱資料、反思、討論和概括等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及信息加工等能力。通過知識的比較、歸納,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
鹼金屬化合物是高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鈉是鹼金屬元素的典型代表,而過氧化鈉是一種重要的鈉的化合物,學過過氧化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對以後其他鹼金屬元素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利於本章知識的系統掌握。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能夠更容易地接受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可以進行對比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為什麼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是氧氣而非氫氣,如何驗證。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過氧化鈉的氧化還原反應, 掌握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並了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 掌握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區別與聯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探索精神 使學生會主動地學習化學。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原理及實驗驗證的設計。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六、教學策略
首先,由初中白磷在熱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是否能夠「由水生火」,讓學生出現認知沖突,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認真看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並讓學生輕輕觸摸試管壁,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感官學習。讓學生共同討論有現象可推出過氧化鈉與水是如何反應的,並提出疑問,生成的氣體是氧氣還是氫氣,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實驗驗證後,讓學生自己推斷出化學反應方程式,自主學習。再回顧燃燒的條件,根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現象,提供葯品和儀器,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以水生火」的實驗,最終選出最可行的方案,並由該組成員上台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自己思考和動手的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
七、教學用具
葯品:過氧化鈉 ,蒸餾水 ,酚酞試劑 ,衛生香。
儀器:試管 ,葯勺 ,膠頭滴管。
『叄』 氯化鈉溶液配製實驗教案怎麼寫
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配製 0.1L0.4mol/L的NaCl 溶液
1. 常用實驗儀器:認識儀器——容量瓶;規格:100ml標識:200C 100ml;使用注意事項:
①每一容量瓶只能配置相應規定體積的溶液,
②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
③容量瓶不能加熱,不能久貯溶液,不能在瓶內溶解固體或稀釋液體
2. 實驗步驟:
①計算溶質的質量(或體積)。
②稱量。(固體一般用托盤天平,液體用量筒或滴定管)
③溶解(或稀釋)在燒杯中進行,並且恢復到室溫。
④移液,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到容量瓶中。
⑤洗滌,用蒸餾水洗燒杯與玻璃棒約2—3次,並將洗滌液注入容量瓶中,輕輕搖動容量瓶使溶液混和均勻。
⑥定容:繼續加水到液面在刻度線以下2-3cm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⑦搖勻:反復顛倒搖勻。
將配製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備用。
3. 誤差分析:
步驟 具體情況 影響
稱
或
量 砝碼有油污或生銹 偏高
砝碼殘缺或放在了左盤(且使用了游碼) 偏低
量筒內有水(量取液體溶質時) 偏低
俯視量筒刻度 偏低
仰視量筒刻度 偏高
吸水性,揮發性,葯品長時間暴露 偏低
溶解 攪拌及轉移時有液體濺出,未洗滌燒杯及玻璃棒 偏低
定容 溶液未冷卻就倒入容量瓶中;定容時俯視刻度 偏高
定容時仰視刻度 偏低
『肆』 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恆定律以及守恆的原因.
(2)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
(2)使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對實驗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3)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恆的分析,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使學生認識到物質是永恆運動變化著的,並認識到物質不滅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於思考,嚴謹務實,勇於實踐,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感受科學研究的人文教育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理解其涵義.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教學設計
活動1:提出問題
【復習引課】 前面已經學習了許多化學變化,如,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鎂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等等.化學變化的本質是什麼 有新物質生成.對於這些化學變化,我們已經研究了質的方面變化(即物質種類的變化),還初步了解變化過程中能量的變化.在做小蠟燭燃燒的探究實驗時發現,蠟燭燃燒一會兒,質量變小了.為什麼變小 難道物質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真的消失了嗎 類似的化學變化中物質的量的方面(即質量)是否變化呢 由此提出了新的問題,即化學反應前後參加反應的各種物質的總質量與生成的各種物質總質量是否有變化 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課題,來共同研究化學反應前後的物質總質量是否變化的問題.
【切入課題】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課題1 質量守恆定律(1)
【活動探究】化學反應前後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與生成的物質總質量是否有變化 我們必須通過事實來說明問題,下列提供四個實驗方案,請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這一問題.
活動2: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 根據下列幾個實驗方案進行問題探究 .(分A,B兩大組,若干小組.A組做方案一,二,B組做方案三,四)
方案一 磷燃燒前後質量測定
向空氣壓縮點火儀中,放入一粒火柴頭大小的白磷,塞上塞子.將其放在天平左盤上,用砝碼平衡,記錄質量.然後,取下,快速施壓,將白磷引燃,觀察現象,反應冷卻後,重新放到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方案二 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在錐形瓶中加入約30ml氯化鐵溶液,在橡皮塞上插一膠頭滴管,管內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用塞子把瓶口塞好,把整個裝置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在右盤加砝碼平衡,記錄稱量數據,然後擠壓滴管的膠頭,使氫氧化鈉溶液滴到氯化鐵溶液里,觀察現象,再將錐形瓶放在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反應文字表達式:
氫氧化鈉 + 氯化鐵 → 氫氧化鐵 + 氯化鈉
NaOH FeCl3 Fe(OH)3 NaCl
方案三 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在100ml燒杯中加入約30ml稀硫酸銅溶液,將幾根細鐵絲用砂紙打磨干凈,將盛 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左盤上稱量,記錄所稱質量,後將鐵絲浸到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待反應一段時間後溶液顏色不再改變時,將盛有硫酸銅溶液和鐵絲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反應文字表達式:
鐵 + 硫酸銅 → 硫酸亞鐵 + 銅
Fe Cu SO4 Fe SO4 Cu
方案四 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在錐形瓶中加入約30ml碳酸鈉溶液,在小試管中裝有氯化鋇溶液,用鑷子把小試管放入錐形瓶中,用塞子把瓶口塞好,把整個裝置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在右盤加砝碼平衡,記錄稱量數據,然後把燒瓶倒轉,使兩種溶液混合,觀察現象,再稱量,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反應文字表達式是:碳酸鈉 + 氯化鋇 → 碳酸鋇 + 氯化鈉
Na2CO3 BaCl2 Ba CO3 NaCl
【提示】 針對所選實驗方案,觀察和探究如下問題:反應中有哪些現象 天平是否平衡
提醒:白磷取用方法;操作規范,注意安全;小組成員合作等.
【實驗】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
活動3:發現規律
【交流】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A 組
B 組
實驗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實驗現象
反應前總質量
反應後總質量
分析
【提問】 通過對上述4個方案研究,你能發現什麼問題 能找出普遍性規律嗎
【歸納】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
【拓展視野】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史.
早在300多年前,化學家們就對化學反應進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一隻敞口的容器中,加熱金屬,結果發現反應後質量增加了.
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較精確的定量實驗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與合成中各物質質量的關系,得到的結論為:"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後來,人們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做了大量精度極高的實驗,確認拉瓦錫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質量守恆定律.
【講述】 剛才所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定量實驗研究法.化學家們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化學變化,發現了許多重要規律.剛才你們就像科學家一樣在做研究,並且取得了成果.若你們是生活300年前發現這一規律,那又將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雖然,我們不可能回到幾百年前,但我們可以抓住今天,通過努力學習,在將來為國家贏得更多榮譽.
活動4:分析與解釋
【問題】 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總和為什麼相等呢
【課件演示鋪墊】動畫:水通電分解的微觀模擬.
【討論】 學生討論,思考.(提示可從水電解得到氫氣和氧氣微觀分析入手)
【歸納】: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從而生成了其他的物質.
【討論】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原子的質量是否會變化 元素種類是否變化 物質種類是否變化
【結論】 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所以反應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物質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五不變,兩變.
活動5:結論的再驗證
【問題】 質量守恆定律對任何化學反應都有普遍性嗎 是否有特殊性呢 (學生預測)
【實驗探究】
方案五 碘與澱粉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把盛有少量碘酒的小試管放入盛有少量澱粉的錐形瓶中,塞上塞子,放在天平左盤上,右盤用砝碼平衡.取下錐形瓶倒置,使碘酒中的碘與澱粉反應.一段時間後,再把錐形瓶放在天平上,觀察是否平衡.
方案六 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前後質量測定
把盛有鹽酸的小試管小心地放入裝有碳酸鈉粉末的小燒杯中.將小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取下小燒杯;使小試管中鹽酸與小燒杯中的碳酸鈉粉末反應.一段時間後,再把小燒杯和小試管放在天平上,觀察是否平衡.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鹽酸 + 碳酸鈉 → 氯化鈉 + 水 + 二氧化碳
【實驗】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分析.
活動6:規律的總結與再認識
【討論】實驗結果
1.方案五:天平保持平衡.說明這裡面所發生的化學反應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2.方案六:反應後,質量減輕了.
【問題】實驗2會出現質量減輕的這一現象,它符合質量守恆定律嗎
【討論】分析是否符合質量守恆定律,找出分析判斷依據.
【交流】學生交流觀點.
【歸納】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若反應體系內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則天平就可能不衡.注意表面現象與實質.
【討論】若空氣點火儀漏氣或反應後把塞拔下,敞口一會兒,再稱量,質量就有可能發生變化.比較課本P90,P91中的兩個實驗裝置的優劣(是否封閉及對實驗有無影響).若P90圖5-1中的氣球反應後被拔下,天平是否平衡
【小結】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無論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化學反應,只要是化學反應,反應前後的總質量就守恆.
活動7:運用與提高
習題訓練略
活動8:歸納與總結
【學生小結】
1.本節課我所學的知識有:
2.經過實驗探究活動,我的收獲及感受有:
3.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我的點評及建議是:
【板書設計】略
【課堂作業】P96,3
【課外拓展】
1.列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學反應問題,並用質量守恆定律去分析.
2.課外利用家中相關物品,設計實驗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3. 預習下一節課"化學方程式".
4.你還有什麼疑問或還有什麼實驗方案,請課外討論,也可以和老師討論交流.
說明:儀器用品及多媒體投影內容略去 .
聽課簡評
這節課是本縣對外開放周的教學示範課之一,由李家亮老師執教.該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教學活動有8個板塊構成,8個板塊聯系緊密,遞進自然,構建"教,做,研,學"合一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由學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利用實驗研究為載體,以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形成結論為落腳點,並以此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學活動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性學習既是學習內容,又是學習方法得到充分體現.在研究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變化時,增加了多個實驗,它跳出了教材,拓展了學生認識問題的空間,利於學生從普遍性中找出規律性的結論,同時也利於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更有利於學生對"任何化學反應都是遵守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從教與學活動的結果來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習化學的思想與方法也能有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