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

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4 13:08:47

⑴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怎麼寫,l具體到範文

《窗前的氣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7個字,會寫8個字,會用「可愛的」「高興地」寫句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團結合作能力。
教學准備:課件、氣球字卡、魔方字卡、學生字卡、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黑板上掛著的笑臉氣球)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的黑板上多了什麼?你們喜歡氣球嗎?為什麼?
2、 氣球不僅可以你們這些健康的小朋友帶來快樂,它同樣也給一位生病的小朋友送去了驚喜,想知道他是誰嗎?(貼有窗戶圖片的課題)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2課。
二、初讀課文
1、誰來讀讀課題?(多好聽的聲音,像銀鈴一樣。)一起讀讀吧!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3、是的,老師也想知道,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105頁,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要聽准字音。
4、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有病的小朋友是誰?出示「科」(氣球卡片貼黑板上)一起讀,這個字你想怎樣記?關於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想聽嗎?先告訴老師,「禾」字代表什麼?禾苗長大了是什麼?在很早很早以前,人們沒有稱量穀子重量的工具,就了明了一種斗,後來人們發現用斗來稱量穀子的重量比較的准確,也比較的科學。記住了嗎?「科」字還可以怎樣用?出示「亞」,一起讀,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亞」字是一個象形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演變過程:「亞」最開始表示一塊不完整的方形的田地,四邊都缺少一塊,後來變成了這樣,線條比較的清晰,然後就越來越象現在的漢字了,所以「亞」的意思是:不是最好的,是第二好的,你會組詞嗎?
三、隨文識字
1、課文中還有許多的生字寶寶,想不想和它們交朋友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也可以請教小夥伴,還可以請教書上的大楓葉。(我發現你們會學習了,邊讀邊畫,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
2、課文讀的很認真,生字你們認識了嗎?就和你的小夥伴用識字魔方來讀讀這些字吧。
3、(課件出示生字)老師看你們讀的這么熱火朝天的,也想和你們一起讀一讀,可以嗎?我們來開火車,我先開。前兩組小朋友讀的聲音洪亮,也都讀對了,老師想加大難度,兩個人一起來當火車司機,試一試。
4、生字讀的是真不錯,那下面就讓我們在課文中理解理解這些字。
(1)誰願意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你的聲音真洪亮、你讀的真通順)什麼是傳染病?
(2)所以科利亞只能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科利亞的心情怎樣?你是從課文中的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呆」,誰能結合字形來說一說呆是什麼意思?從這個字足可以看出科利亞沒意思極了,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強調「靜靜」「獃獃」和最後一個問句。
(3)就在科利亞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發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誰來讀讀第三自然節。氣球是怎樣飄上來的?誰來表演一下,老師來給你配音。他表演的怎麼樣?你們知道「搖搖擺擺」是什麼意思了嗎?
(4)氣球飄了上來,這是怎麼回事?誰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其他同學想一想,氣球是什麼樣子的?誰還能用「可愛的」說一句話?看到了這個可愛的紅氣球,科利亞想到了誰?找出書中句子。既然是猜測的,為什麼會這么肯定是米沙呢?你體會到了什麼?(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想像一下,科利亞此時的心情怎樣?帶著這種心情來讀這一自然節。
(5)「窗前的氣球」代表了什麼?自由讀第五自然節,和小夥伴說一說。出示「逗」組詞,用「高興地」說一句話。
5、齊讀黑板上的生字。
四、寫字
1、「始」觀察,這個字怎樣寫才能既美觀又規范?范寫,練寫,評價。
2、自己寫「亞」字。
五、擴展
1、看你們寫的這樣認真,老師再和你們玩一個小游戲,打氣球。只要你能把藏在氣球後面的新詞讀對,氣球就會飄走。
2、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過這些字?
3、這節課你們不僅學會了這么多的生字和新詞,你們也收獲了科利亞和他的夥伴之間的友誼,老師也祝願你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這樣的好朋友。

⑵ 我不要教案,我要的是和難忘的一課有關的資料。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里看到有關祖國歷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一遍又一遍地激盪著作者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愛國情啊!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台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台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台灣變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蠻的行徑,永遠改變不了台灣同胞火熱的愛國心。
地理教師教過我們:台灣是祖國最大的島嶼,是東海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裡資源豐富,景色迷人。那裡有波光粼粼,水清如鏡的日月潭;那裡有滿目蒼翠,鳥語花香的阿里山;那裡有高聳入雲,終年積雪的玉山;那裡還有勤勞朴實,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高山族。
記得老師跟我們講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統治者,侵佔了台灣。是明朝將領鄭成功率領軍隊,千帆竟發奔向台灣,與台灣民眾一道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了台灣,解救了受苦受難的台灣同胞,實現了祖國的重新統一。
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小小的台灣海峽成了阻隔兩岸同胞想見的屏障;小小的海峽成了兩岸親人不能跨越的鴻溝。兩岸的親人只能隔海相望,望穿秋水,肝腸寸斷!可是海峽又怎能隔斷兩岸同胞心中的那座橋呢?
日歷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走進嶄新的新世紀。春回大地,生機盎然。在祖國的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祖國建設日新日異,在這大好形勢之下,它猶如時代的春燕,在台灣海峽上空來回傳播著春天的信息。兩岸同胞撥開海峽中的迷霧,看到了燦爛的陽光,看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心中的祖國把兩岸人民的心更加地緊緊連在一起,祖國的繁榮興盛把兩岸同胞心緊緊地連在一起,過去的一切將煙消雲散。親人相會的時刻將很快到來。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清楚地知道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親姐妹。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的重新統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
我有這樣的一個願望:就是努力學習,掌握好文化科學知識,長大後當一名橋梁工程師。在台灣海峽之間建起一座雄偉的大橋,將大陸與台灣島連在一起,把兩岸同胞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回答者: 七星許願 - 一級 2009-12-14 17:40

《難忘的一課》資料

台灣光復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世界主要國家分為同盟國和軸心國兩大陣營。1943年11月,隨著歐洲戰場形勢的好轉,同盟國中的中國、美國、英國三國元首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重點研商對日作戰及戰後對日本的政策。

作為盟軍中國戰區最高指揮,蔣介石代表中國政府出席了開羅會議,並在會議上提出了戰後日本歸還其佔領的中國領土台灣的問題。12月1日,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代表三國簽署《開羅宣言》,明確指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州、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決定對日本實施最後的打擊,在簽署《波茨坦公告》中,三國再次確認「『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這一「公告」後來蘇聯也參加簽署。這就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確認台灣(含澎湖列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日本戰後必須將其歸還中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29日,國民政府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陸軍大學校長陳儀出任首任行政長官,負責接受日本在台灣的投降事宜。70軍及陳儀一行來台時,一路上都是熱烈的歡送與歡迎。為慶祝台灣光復,台灣全省各地市民及代表事前紛紛集中台北。10月25日,在舉行慶典的原日本總督府廣場上,人山人海,鑼鼓齊鳴,旌旗蔽天,旌旗中有綉著龍鳳的旗幡,飄著長長的飄帶,是舊時保存下來的喜慶時節使用的吉祥物。台胞舉著這種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旗子來迎接回歸,更烘託了他們胸懷祖國、喜慶統一之情。受降儀式庄嚴而隆重。出席受降儀式的中國方面代表有:台灣省首任行政長官、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陳儀,參謀長柯遠芬,台灣陸海空軍司令兼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盟軍代表德里克上校、柏克上校、和禮上校等19人,以及台灣各界代表、新聞記者等近200人。日本方面代表為:台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大將,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高雄海軍警備府參謀長中澤佑少將等4人。

受降儀式首先由陳儀代表中國戰區宣讀命令,然後交由安藤利吉簽署投降書,最後陳儀命令日軍代表退席,整個儀式十幾分鍾即告結束。儀式結束後,陳儀發表即席講話,宣布:「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政府主權之下。」 會場上頓時掌聲、歌聲、歡呼聲與談笑聲匯成一片歡樂與喜悅的海洋。這一天,全島人民以萬分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慶祝重新回到祖國的大家庭。全島上下張燈結綵,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大街上,人們敲鑼打鼓,舞獅戲龍;家庭中,個個沐浴齋戒,告慰先靈。對台灣人民來說,1945年10月25日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自此,台灣人民結束了自《馬關條約》以來半個世紀的屈辱歷史,在遭日本帝國主義50年殖民統治之後,台灣又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0月25日也被定為「台灣光復節」。

台灣簡介

一、 地理與居民

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自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台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台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地理條件優越。台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台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台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台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台灣省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台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台灣當局於1967年將台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台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台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台灣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台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台灣人民密切關系,正如《台灣府志》所載:「台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台,台即廈。」台灣人民70%的祖籍地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系使廈門成為與台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

二、 歷史概況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 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己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於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高雄簡介

高雄市現在是台灣第二大城市,也是台灣首要的工商重鎮;西南面瀕臨台灣海峽,開發甚早,與台南、北港(雲林縣)、嘉義、麻豆(台南縣)等地,並稱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今天,這個老港口已發展成台灣最大的國際港埠,高雄市在台灣經濟中扮演的角色益發重要。

高雄市西側有廣闊雄偉的壽山,從旗津半島的北端,綿延到左營南端的桃子園,約有十餘公里;壽山原名打狗山,海拔356米,因長年來的軍事管制,人煙罕至,而成為自然生態的天堂,也為高雄市保留了最後一塊綠林。壽山腳下是以夕照、沙灘、潮聲聞名的西子灣,山海在此交接,美景渾然;而這里也保留了打狗港走過的史跡,全台第一座英國領事館便座落於此,是高雄市民的遊憩勝地。與西子灣隔著高雄港相望的是旗津半島,這個走過三百年開發史的海岸聚落,如今以海水浴場、海濱公園、海鮮大餐吸引遊客,而這也正是高雄特色的縮影。夾處旗津與高雄市區之間的是地勢優越的高雄港,由於被規劃為台灣未來亞太營運中心的轉運站,加上擁有台灣唯一的海底隧道,並開放游覽船進入參觀,觀光價值大增。市內的主要河川,有貫穿市區的高雄愛河,它提供市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也是每年元宵節舉辦「高雄燈會」的水上舞台。

長期以工業為開發重心的高雄市,近因市立美術館及科學工藝博物館的落成,更添文化氣息;而摩天大樓競賽似地興起,全島最高的85層東帝士國際廣場也屹立其中,更是一副蓬勃的新市貌。

台灣各大機場均有班機直飛高雄小港機場。高雄車站有各級對號列車、電聯車及平快車停靠,車次多且便利,北部的楠梓、左營站僅有復興號、電聯車及平快車停靠。公路從台灣西部各主要鄉鎮都有台汽客運通達高雄,其中台北、台中、雲林及台南另有統聯客運可到,從高雄縣境各鄉鎮則有高雄客運聯絡市區。高雄市公車採用棋盤式的路線規劃,四通八達,火車站周邊為中心,中山路、建國路上有多線公車,西側的鹽埕圓環、南側的中正四路大圓環,為重要的公車、客運轉運處。此外,鼓山、旗津間有渡輪行駛,為通往旗津的重要交通工具

回答者: 110.73.0.* 2009-12-14 21:17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里看到有關祖國歷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一遍又一遍地激盪著作者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愛國情啊!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台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台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台灣變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蠻的行徑,永遠改變不了台灣同胞火熱的愛國心。

回答者: zack小pp - 一級 2009-12-14 21:54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里看到有關祖國歷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一遍又一遍地激盪著作者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愛國情啊!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台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台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台灣變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蠻的行徑,永遠改變不了台灣同胞火熱的愛國心。
地理教師教過我們:台灣是祖國最大的島嶼,是東海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裡資源豐富,景色迷人。那裡有波光粼粼,水清如鏡的日月潭;那裡有滿目蒼翠,鳥語花香的阿里山;那裡有高聳入雲,終年積雪的玉山;那裡還有勤勞朴實,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高山族。
記得老師跟我們講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統治者,侵佔了台灣。是明朝將領鄭成功率領軍隊,千帆竟發奔向台灣,與台灣民眾一道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了台灣,解救了受苦受難的台灣同胞,實現了祖國的重新統一。
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小小的台灣海峽成了阻隔兩岸同胞想見的屏障;小小的海峽成了兩岸親人不能跨越的鴻溝。兩岸的親人只能隔海相望,望穿秋水,肝腸寸斷!可是海峽又怎能隔斷兩岸同胞心中的那座橋呢?
日歷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走進嶄新的新世紀。春回大地,生機盎然。在祖國的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祖國建設日新日異,在這大好形勢之下,它猶如時代的春燕,在台灣海峽上空來回傳播著春天的信息。兩岸同胞撥開海峽中的迷霧,看到了燦爛的陽光,看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心中的祖國把兩岸人民的心更加地緊緊連在一起,祖國的繁榮興盛把兩岸同胞心緊緊地連在一起,過去的一切將煙消雲散。親人相會的時刻將很快到來。

⑶ 難忘的一課主要內容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版以後,作者權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3)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台灣光復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佔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台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才歸還中國。

由於台灣是在1945年10月25日光復的,當時的台灣行政公署於1946年8月頒布命令,明定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以示紀念。

閱讀全文

與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