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4 13:48:48

❶ 怎樣備好一堂課

在《》的學習中,我聽了一節五年級的語文課-《蜀僧》,接著又聽了執教教師的課後談備課和專家的點評,使我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和備課要備些什麼,再聯系自己多年的備課實踐,我認為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也就是要寫好教案。教案就是教學預案。根據專家的講座和自己的實踐,總結起來課時教學預案的編寫包括六個內容: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考慮,但這三維目標是一體的,不可割裂的。這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要三維一體的體現在教學目標當中。教學目標要明確,要具體,要恰當。2.教學重點、難點。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有的是一致的,有時教學重點不一定是難點,有時教學難點不一定是重點,所以教學重點難點有時要分開寫。3.課前准備。就是課前需要做哪些准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要准備什麼,我們都應該把它寫在教案上,這樣可以備忘。4.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教案最主體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方式的設計是在設計教案時很重要的思考內容。學習方式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憑借教學資源、關注學生發展,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來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5.板書設計。教學板書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體現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也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但板書不是死板的,僵化的,只因為這是預案,因此它有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的調整。6.教學反思(課後小結)。盡量做到每節課一小結,不斷總結經驗。同樣反思的書寫也不可流於形式,而應該結合授課內容和授課流程以及學生的課堂反映,總結出本節課的得失,並標明今後要加強的要點。教案有詳案和簡案。寫詳案、簡案要因人而異,貴在認真思考和精心設計,不要為了寫教案而寫教案。《秋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設計理念《秋遊》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本課教學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和音像組合手段,通過創設情境、馳騁想像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3.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給人帶來的歡樂,激發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教學重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教學難點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體悟文中蘊含的真情。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檢查復習: 小朋友,上一堂課我們初學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還學會了許多生字新詞,(出示黑板:白兔農田追逐一望無邊郊外草地開心笑著喊著螞蚱棉花幾只)這些生字、新詞還認識嗎? (1)、指讀詞語 (2)、找一找輕聲音節的詞,多音字 (3)、選擇其中的一個說句話二、精讀課文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好嗎?。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朋友秋遊時看到了什麼?玩了些什麼?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覺得秋天的天空怎麼樣?(美)美在哪裡呢?我們讀讀課文好嗎?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師生討論:抓住「藍藍的、一望無邊、有時像……有時像……」 「藍藍的」對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顏色是藍藍的,我們一起讀讀這個詞,再美一點; 「一望無邊」哦,原來天空是多麼廣闊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邊,誰能讀好這個詞?指讀,真不錯,你吧天空的廣闊無邊給讀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試試; 「有時像……有時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雲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看,這天上的雲朵就只像白兔,綿羊嗎?這些飄動的雲變化真多啊!在這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這些雲朵還在不斷的變化著呢?請小朋友看看圖,也可以聯系平時所看到的來說說天上的雲還像什麼? 4、句式練習(學生說到有時……完成這個句子練習) 出示句子: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小結:的確,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幾朵白雲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只綿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多麼廣闊啊!那誰能通過朗讀把秋天天空的美麗讀出來呢?(指讀課文)你讀得真美,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試一下好嗎?(齊讀) (二)、第三自然段 過渡:我們剛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還有什麼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組讀課文自己學習討論,用一句話來說說田野的景色。 2、學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對呀,田野里稻子金黃金黃的,這就告訴我們稻子是成熟了。) (2)、田野里,高粱火紅火紅的。(你看到了火紅火紅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漲紅了臉朝我們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 (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團團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會替農民伯伯高興,因為棉花成熟了,獲得了大豐收。) 3、誰願意來讀讀呢?(指讀)你能想像一下稻田裡這豐收的景象嗎? 田野里稻子黃了,黃得怎樣?高粱紅了,紅得怎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可以說一種,也可以說兩種,能說三種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斕,確實很美。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一讀好嗎?老師還覺得,這些顏色不光美,還說明了莊稼成熟了,就要豐收了,大家肯定很高興,所以讀的時候還要——高興點。真好,讓我們來試一試。 (三)、第四自然段 過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麼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麼的美,在這么美麗的季節里,小朋友來到郊外遊玩,玩了些什麼呢?誰來讀讀課文? 1、指讀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幾句話? 2、指讀第一句:同學們有的在草地上打滾兒,有的忙著逮螞蚱,有的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 (1)、讀得不錯!圈點「有的」讀讀體會,「亮開了嗓子」在干什麼呢? (2)、引導學生看看圖,小朋友還玩些什麼? (3)、用上「有的」來說說笑朋友還玩了些什麼。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盡情歡笑,大家(引讀):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 4、那就讓我們開開心心的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了同學們跟著老師去郊外秋遊,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麗,大家玩得很開心。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一起把課文美美的讀一讀好嗎?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喊、追、逐 (1)、指讀 (2)、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字型 (3)交流方法 2、指導書寫 五、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3、課外找一找、讀一讀描寫秋天的詩歌。 板書: 天空 美 秋遊 田野 遊玩 樂教學反思:2.專題二《怎樣上好一堂課》中提到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請你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該從哪些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在《怎樣上好一堂課》中提到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在新課改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實現師生多項的互動,因此我認為要上好一堂課,關注學生學習可以從以下方面:一、關注學生的參與感1、創設情境,激發參與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的動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尤其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的情境,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學生的參與願望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學習源自於疑問,問題情境往往能造成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因此結合課文,在導入中提問,讓學生在渴望答案的情境中學習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如教學《半截蠟燭》一文時,蠟燭為什麼會有半截?這半截蠟燭有什麼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讓學生帶著求解疑問的心理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2、樹立自信,鼓勵敢參與心理學認為:學生的潛能你想有多大,就有多大。我們應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記得在一次課堂上,我點到一名同學讀書,當他出現結巴的現象時,很多同學高舉右手想代替他回答。我看到了他怯生生的眼睛,那是一雙渴望理解和尋求幫助的眼睛,於是我帶著他讀了前兩句之後,在我目光的鼓勵下他讀完了一整段,我給了他一個燦爛的微笑作為獎勵。從此,課堂上再也沒有人譏笑他結巴了,他也自信了很多,樂意舉手發言了。可見,只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才能使他們大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3、獲得成功,享受參與樂在學習活動中,我們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使每一個處於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此要為「學困生」多創造機會,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學習,會學習,使全體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再去體驗更大的成功。二、鼓勵大膽質疑,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不滿足課本中的方法、根據自己的觀點提出質疑的現象,質疑的提問不同於其他定向回答的設問,問題不是預先定向的,而是必須經過深入思考才能「發現」的,這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也是訓練發散思維的大好時機。因此,教師應適時地對學生的質疑加以鼓勵、引導,促使學生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學起於思、思起於疑」,疑問才能啟發學生探索,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製造懸念、巧設疑問,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感,培養他們質疑和答疑的能力,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大問題,因此,應做好工作以下幾個方面:(1).訂出目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2).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感到學習的進步和快樂;(3).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更加渴望學習;(4).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善於引導。四、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小學新課程的學科模塊評價建立在學習過程評價基礎之上,過程評價是近代課程發展的主要理念,採取目標與過程並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習的動機、效果、過程以及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全面的評價,強調在評價過程中進行調控的重要性。教師日常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表現,做好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引導。五、質疑---點燃創造的火花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對標題進行質疑;對矛盾處進行質疑;對篇章中的詳略安排,敘述順序的變化,標點符號運用質疑;甚至對課文插圖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時,首先提出問題,誰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他是怎樣進步的?他都有哪些進步?等等,帶著這些疑問理解了課文內容後,學生們又冒出許多新奇的想法:「下一次再去看的時候,還會有進步嗎?」「我要怎樣做才能像小燕子一樣進步呢?」等等,思路如泉涌般展開來。課堂是屬於孩子們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大膽質疑,使「有疑----釋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參與、自能探求知識的過程,才能孕育學生創造的能量,點燃創造的火花。

❷ 半截蠟燭(課本劇)

兒童電影短片劇本:半截蠟燭 改編:孟中
人物:
米 德 舅舅 男 三十歲左右,地下抵抗組織成員
伯諾德夫人 女 四十五歲左右,家庭婦女
傑 克 男 十四歲左右,伯諾德夫人的兒子
傑 奎 琳 女 十歲左右,伯諾德夫人的女兒
三個德國軍官 一個少校,兩個中尉
1944年冬天的一個的夜晚,在巴黎郊區的一棟小木屋裡透出一點點桔黃色的燈光,屋外的寒風猛烈地吹著院子里的木柵欄門,哐當作響。
木屋內,在微弱的油燈下,一名三十歲左右、身穿納粹黨衛軍制服的男子壓低了嗓門激動得說:「盟軍正在准備大反攻,德國佬就要滾回去了!」
一名十四歲左右的男孩子著急地插嘴到:「米德舅舅,您再不給我安排任務,我永遠也參加不了地下抵抗組織了!」
米德掏出一個小金屬管,看了一眼男孩子:「傑克,你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媽媽保證這個情報的安全!」
傑克剛要伸手去接,伯諾德夫人一把接了過來:「米德,你趕緊走吧!一會兒德國佬就要巡邏過來了!」
米德遲疑一會說:「那我就不等傑奎琳睡醒了!」然後推開房門,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坐在孤零零的長桌前,油燈一跳一跳,屋外的柵欄門哐當作響。
伯諾德夫人一邊從燭台上拿下半截蠟燭,小心翼翼地將那個小金屬管封在蠟燭中;一邊和傑克說:「明天無論如何要找人把木柵欄門修好,這些原來都是你父親做的。」
一名十歲左右的女孩摸著黑走下閣樓:「媽媽,誰把我的蠟燭拿走了?米德舅舅走了么?」
伯諾德夫人:「傑奎琳,米德舅舅還有重要事情要辦,先走了!」
傑克:「妹妹!」傑克壓低了聲音:「米德舅舅留下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對誰也不能講!」
傑奎琳:「我當然知道了,米德叔叔最喜歡我了,今天他還給我帶來了蠟燭,可是媽媽,誰把我的蠟燭拿走了?」
伯諾德夫人手舉著半截蠟燭:「傑克、傑奎琳,在下星期二米德舅舅來之前,我們得保證這個蠟燭完好無損!」
傑克有點兒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對吧?」
傑奎琳嘟起了嘴。
屋外的柵欄門再次哐當響起,緊接著是一陣粗暴的砸門聲。
伯諾德夫人迅速將蠟燭插到燭台上。
三名德國軍官例行巡邏檢查來了,檢查完了,他們聽了聽屋外呼嘯的寒風,沒有要走的意思。
少校指著桌上還未收起的半截蠟燭:「伯諾德夫人!好黑的屋子,為什麼不點蠟燭呢?」
中尉甲馬上劃著火柴點燃了那個藏有秘密的蠟燭。
傑克一口氣將點燃的蠟燭吹滅:「這是我妹妹傑奎琳的蠟燭!」
伯諾德夫人急忙又取出一盞油燈:「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家裡人少,忘了多點盞燈。瞧,這燈亮些!」
中尉乙一把奪回了燭台,厲聲道:「難道這個燭台有什麼秘密么?」
少校若有所思地制止了中尉乙:「傑奎琳?傑奎琳!」然後嘆口氣:「我女兒的名字也叫傑奎琳!只是有好久沒有見到她了!」
傑克裝作若無其事地要從中尉乙手中接過燭台:「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個火吧!」
中尉甲攔住了傑克,伯諾德夫人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先生們,要知道,柴房裡很黑……」
中尉甲瞥了伯諾德夫人一眼:「夫人,在自己家裡,應該相信您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難道他會從柴房裡搬來一窩兔子嗎?」
傑克無奈地摸黑去了柴房。
中尉甲又點燃了燭台上的蠟燭。
蠟燭越燃越短,傑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燭台上樓睡覺嗎?」
少校盯著傑奎琳在燭光下寶石般的眼睛,從中尉乙手中接過燭台,他彷彿看見自己的女兒,少校笑了:「傑奎琳!當然可以!」
少校將燭台遞給傑奎琳:「你和我女兒真像!」
傑奎琳像百合花綻放一樣純潔地笑了,她接過燭台:「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少校:「晚安,傑奎琳!」
傑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傑奎琳慢慢端著燭台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❸ 半截蠟燭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版傑奎琳為了保護權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最好學習一下有關二戰的歷史。

❹ 半截蠟燭 教學設計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學習時間
第(一)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23 半截蠟燭
2、 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麼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3、 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 學生交流。
4、 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 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 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准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並通過聯繫上下問或查字典解決。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讀准字音。
(2) 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 討論主要內容。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4、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1、 寫字練習。
2、 用鋼筆描紅、臨寫。
3、 抄寫詞語。

教後感: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 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學習時間
第(二)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學習第一段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 學生質疑:絕密、絕妙。
3、 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絕密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麼這樣做?
4、 絕密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妙在哪裡?
5、 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指名朗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 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序。
1、 學生深入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
2、 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3、 指導編排課本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導: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後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傑奎琳、傑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後產生的災難性後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傑克和傑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後反思
丹陽市實驗小學 徐留軍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准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鬆。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准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於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託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後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❺ 半截蠟燭 教學課件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最好學習一下有關二戰的歷史。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學習時間
第(一)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23 半截蠟燭
2、 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麼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3、 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 學生交流。
4、 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 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 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准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並通過聯繫上下問或查字典解決。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讀准字音。
(2) 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 討論主要內容。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4、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1、 寫字練習。
2、 用鋼筆描紅、臨寫。
3、 抄寫詞語。

教後感: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 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學習時間
第(二)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學習第一段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 學生質疑:絕密、絕妙。
3、 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絕密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麼這樣做?
4、 絕密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妙在哪裡?
5、 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指名朗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 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序。
1、 學生深入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
2、 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3、 指導編排課本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導: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後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傑奎琳、傑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後產生的災難性後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傑克和傑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後反思
丹陽市實驗小學 徐留軍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准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鬆。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准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於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託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後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❻ 熄滅的蠟燭課後反思

今天,隨同教研室各位領導「送教下鄉」,去的是林皋中心校,我執教的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略讀課文《半截蠟燭》。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地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斗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贊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而且人物刻畫手法豐富,語言細膩、生動,學生比較喜歡。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也隨之流露出來。 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形象、心理,體驗情感的過程中,盡管我幾次採用「畫外音」的形式帶動學生走進當時的情景,真正的入情入境,但效果不佳。分析原因,可能是就課文的寫作背景方面的知識在課前沒讓學生充分預習。 另一方面,對於人物內心的挖掘不夠深入,如:傑奎琳在看到傑克和媽媽都失敗之後,她心裡想些什麼?從家人的安全方面;蠟燭方面;秘密暴露之後造成的後果等方面猜測人物內心,再從多層次、多角度的讀人物對話,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了解人物的特點,從中受到教育,就會水到渠成! 依據文本,加強指導也作為這節課的一個訓練重點。課文最後一句話:「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此時大家那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化險為夷,僥幸躲過一劫。我覺得這應該是這節課的高潮,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當德軍走後,他們三人又說些什麼?選擇其中的一個角色寫寫他的台詞,可以在舞台說明中註明說話時的動作、神態等。」合理的想像是訓練的重點,語言的表達更是作為訓練的要點,結合具體的語言實踐將語文能力的提高落到實處。 整個教學設計層次感強,重點突出,干凈而不繁瑣,是我這節課做的好的地方,我覺得就略讀教學而言較為適合。

❼ 6.半截蠟燭的段意

1第一段(1-2)伯諾德把裝有情報放在了半截蠟燭內.
第二段(3)一名德國軍官點燃專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屬德取出油燈,一場危機過去了。
第三段(4-5)傑克想借生火之機拿走蠟燭,沒成功。
第四段(6-7)傑奎棱借怕黑拿走蠟燭,避免了危機。

❽ 《半截蠟燭》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

時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半截蠟燭》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8)半截蠟燭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半截蠟燭》主要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母子三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為了情報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倒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後,一個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裡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

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么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候,大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個火吧。」說著,伸手端起燭台朝門口走去,屋子頓時暗了許多。中尉快步趕上前,一把奪回燭台,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斗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屋子裡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國軍官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突然,小女兒傑奎琳站起來,「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像你這么大的小女兒。」傑奎琳鎮定地把燭台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❾ 半截蠟燭 資料

廢話一大片

閱讀全文

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