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什麼是力
什麼是力
(一)教學目的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產生的效果。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具
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但是在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多。
人推車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力;馬拉車需要用力。這些有力出現的實例中都伴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但在大量情況下,雖然沒有出現肌肉緊張的情況,仍然有力存在,因為產生了和肌肉緊張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鐵石吸引這些大頭針,盡管沒有肌肉緊張,不是也有力存在嗎?(演示)
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學生舉例,教師選擇適當的例子寫在黑板上。教師也可補充具有啟發性的實例)
教師:火車頭拉著車箱前進,運動員踢足球,吸鐵石吸引鐵釘,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等等。
以上實例中都有力存在。請大家考慮,當有力存在(或出現)時有幾個物體?
教師: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生了某種作用。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吸鐵石吸引鐵釘,吸引就是吸鐵石對鐵休的吸引力。運動員舉杠鈴,舉就是運動員對杠鈴的力。火車頭拉車箱,拉就是火車頭對車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現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實例中的物體分為兩組,請大家分析這兩組物體有什麼區別。
(引導學生答: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
教師:對一個力來說,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現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師出示小黑板。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
推土機對土的推力
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學生回答)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當有力出現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吸鐵石吸引大頭針。
2.演示實驗:鐵塊吸引小磁針的一個極。
教師:吸鐵石對鐵釘有吸引力,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們也看到鐵塊對小磁針也有吸引力。這說明磁鐵吸引鐵,同時鐵也在吸引磁鐵。
3.演示實驗:把鋼鋸條固定在台鉗上,用彈簧將鋸條拉彎。
教師:用彈簧把鋸條拉彎,彈簧對鋸條有一個拉力,同時彈簧也被拉長,這說明鋸條對彈簧也有一個拉力。
可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體對乙物體有一個力,同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有一個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那麼力作用在物體上會產生哪些效果呢?
(1)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
教師:彈簧受到拉力時變長了。
(2)實驗:手用力使鋸條變彎曲。
教師:氣球受到手的壓力時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教師:足球靜止在地面上,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為運動。汽車關閉了發動機後,由於汽車受到阻力,速度逐漸變小,最終停下來。可見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大,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小。
(2)教師:乒乓球向我們飛來,我們揮拍打去,球的運動方向變化了,又向對方的球台飛去。可見力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不論是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改變,還是運動方向發生改變,都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五、練習
1.用手將彈簧拉長,彈簧受力,力的效果是_________。
2.用力推桌子,桌子動起來,力的效果是_________。
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給地一個力,同時杯子也會破碎,原因是_______。
六、作業
1.復習課文。
2.章後習題1、2。
(四)說明
1.學生在生活中對力有膚淺的認識,但是往往是不確切甚至是不科學的。要使學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抽象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舉例、分析、討論,概括出以下兩個有關力的實質性的內容。(1)「作用」就是力。(2)力離不開物體,即施力物和受力物。
3.強調作用就是力。注意避免「由於作用產生了力」這種模糊不清的說明。否則學生會誤認為除了作用之外還有一個力。這樣對學生將來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有好處。
4.本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力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學要求不宜過高、過急,力的概念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逐步深化。
㈡ 高中物理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磁現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實驗了解磁與磁、磁與電的相互作用,掌握電流磁效應現象。使學生具有普遍聯系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了解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及與之有關的自然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課前的准備工作,收集課外的各種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2、在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本節課採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還原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
3、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採用老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感知現象下的物理規律的普遍聯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奧斯特的偉大在於揭示電和磁的聯系,打開了科學中一個黑暗領域的大門。也讓學生懂得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它發現的最初過程中是如何的艱難。
2、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觀點。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對磁的應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
重點難點
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設計思想
1、這是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教學過程應重在顯示學生對磁這一知識的了解和對磁知識的生活的體驗。為此,本節課採用以問題為主線、實驗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問題情景的創設,是思維的啟動點和切入口,而實驗是物理研究的理論支持。
2、電流磁效應的研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設計中可讓學生自己討論研究的思想,在這基礎上再提出奧斯特的實驗及其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然後自然得過渡到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上來。
3、在天體磁場的教學中,本設計注意用多媒體手段,將大量的圖片、影象資料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對地磁的應用及其它天體磁場的認識,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調查、准備
教師提出問題:1、你對生活中有關磁的現象和應用了解多少,能否舉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現象和應用呢?
任務:在課前請同學通過網路去獲知磁有關的知識
二、實驗演示,引入新課
1、利用磁鋼堆硬幣積木。
實施過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塊磁鋼,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鋼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層高的硬幣積木。
2、演示「磁懸副小實驗
師:以上兩實驗的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具體的奧妙在那裡呢?
學生非常新奇,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猜測各種原因,激起學生學習磁知識的興趣
三、實驗探索、新課教學
師:在初中我們已接觸了一些磁有關的知識,生活中有哪些與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同學之間可互相討論。
(因課前有準備,學生相對比較活躍,要充分把學生所知道的知識表述出來)
師:對磁的認識和應用,早在我國古代就開始了
多媒體投影補充說明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3、磁懸浮列車
上海磁懸浮列車專線西起上海地鐵龍陽路站,東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列車加速到平穩運行之後,速度是430公里/小時。這個速度超過了F1賽事的最高時速,車廂里上下顛簸很小,左右搖擺得相對還大一些。
4、飛鴿依靠地磁場識路等
從學生最熟悉的磁知識著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鐵吸引鐵質物質
5、實物投影指南針的指向
磁性:磁體能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
磁極:磁體中磁性最強的區域。從中引出N、S極的定義。
讓學生從磁鐵使鐵質物體磁化聯繫到電能使鐵質物體磁化,從而來說明電與磁的關系,引出奧斯特電流磁效應現象。
師:磁鐵能吸引鐵釘,鐵釘是磁鐵嗎?為什麼磁鐵可以吸引鐵釘?
學生回答:鐵釘被磁化
師問:那麼在自然界中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能使鐵質物體磁化的呢?
(請同學互相幫助想一想,然後回答)
學生:電流可以使鐵質物體磁化
可以向學生說明:1731年,英國商人發現雷電後,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可以使縫衣針磁化。
另師:自然界中磁鐵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極排斥,異名磁極吸引,這與我們學過的什麼力的作用很相似?
學生:電荷之間的作用力相似。
師:那麼會不會說明兩者存在聯系呢?如果讓你去研究電與磁的關系,你會如何去設計?
學生由於已受初中磁知識學習的影響,大部分都提出讓通電導線對小磁針作用。
投影介紹奧斯特的生平
實驗演示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
師說明:在奧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總是沿著物體連線方向這個觀念的影響,總是在沿電流的方向放置磁針,使磁針在導線的延長線上,均以失敗告終。1820年4月,在一次講課中,他偶然把導線沿南北放置在一個帶玻璃罩的指南針的上方,通電時磁針轉動了
老師在此說明奧斯特的生平和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歷程,讓學生知道每一次科學新發現是艱難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斷的努力和對科學的執著、自信。
實驗說明:通電導線會產生磁場,對磁針產生力的作用。
提問:既然電流對磁鐵有力的作用,那麼磁鐵是否也應該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呢?
㈢ 高中物理教案,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實驗班)
主備人:wamgpeiluan
用案時間
2010年
9
月
2
日
教
學
課
題
牛頓第一定律
教
學
課
時
總5課時
第1課時
教
學
目標
1.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和外延。
2.能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日常現象。
教
學
重
點
牛頓第一定律
教
學
難
點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
學
方
法
講練結合
教
學
過
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修改、備注
牛頓第一定律
一、知識梳理
1.運動狀態的變化:
運動狀態的變化是指速度的變化,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任何變化(大小、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時改變)都表示物體運動狀態已發生了改變.
2.牛頓第一定律導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指物體的速度)又根據加速度定義:
,有速度變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說「力是產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維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說「力是改變加速度的原因」。)
3.牛頓第一定律導出了慣性的概念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4.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時的狀態。而不受外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例。
思考、討論後回答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修改、備注
是牛頓第二定律成立的前題,首先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成立建立了一個慣性參照系。
二、例題分析
例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是一種力.
B.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C.
當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必定改變.
D.物體慣性的大小隻由質量大小決定,所以慣性就是質量.
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物體受恆力作用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C.物體只有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才有慣性.
D.慣性越大的物體運動狀態越難改變.
例3、火車在直線軌道上勻速運動,車廂內有一個人向上跳起,發現仍落回到車上原處,這是因為
A.人跳起後,車廂內空氣給他一個向前的推力,使他向前運動
B.人跳起後,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車始終有相同的速度
C.人跳起的瞬間,車廂地板給他一個向前的力,推動他向前運動
D.人跳起後,人受到的合外力為零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一同學看見某人用手推靜止的小車,卻沒有推動,於是說:這是因為這輛車慣性太大的緣故
B.運動的越快的汽車越不容易停下來,是因為汽車運動的越快,慣性越大
C.把一個物體豎直向上拋出後,能繼續上升,是因為物體仍受到一個向上的推力
D.盛水的玻璃杯下面放一張紙,迅速抽紙時而杯子不動是由於玻璃杯的慣性使它保持靜止狀態。
2、關於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C.物體向東運動,必定受到向東的力的作用.
D.物體運動越來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修改、備注
例4、理想實驗有時更能反映自然規律.伽利略設計了一個理想實驗,其中有一個經驗事實,其餘是推論.如圖所示的斜面:
①減小另一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能達到原來的高度
②兩個斜面對接,讓靜止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
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後使它成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續的勻速運動
將上述理想實驗的設想步驟按正確的順序排列
(只寫序號即可)
在上述設想步驟中,有的屬於可靠的事實,有的屬於理想化的推論.下列關於事實和推論的分類正確的是:
A.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
B.②是事實,①③④是推論
C.③是事實,①②④是推論
D.④是事實,①②③是推論
課堂練習:
1.關於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是產生運動的原因。
B.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C.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D.力是物體保持速度的原因。
2.關於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之間的關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說明了,只要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物體,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在地面上滑行的物體只所以能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外力來維持它的運動狀態。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其運動狀態不會發生
3.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
)
A.理想實驗是不科學的假想實驗.
B.理想實驗所得到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C.理想實驗是一種科學方法.
D.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種理想化狀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修改、備注
變化,這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而慣性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
D.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消失以後,物體運動的速度會不斷減小。
3.關於慣性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所受阻力相同時,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來,所以速度大的物體慣性大
B.兩物體質量相等,慣性就一定相同
C.推動地面上靜止的物體開始運動比維持這個物體做勻速運動所需的力大,所以靜止的物體慣性大
D.在月球上舉起重物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個物體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慣性小
4.物理學在研究實際問題時,常常進行科學抽象,即抓住研究問題的主要特徵,不考慮與當前研究問題無關或影響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各對象是物理學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A.質點
B.光滑水平面
C.位移
D.加速度
5.下列屬於慣性表現的現象是
(
)
A.快速跑步的人很容易被絆倒.
B.在真空中鐵片和羽毛下落得一樣快.
C.飛機要在到達目標上空之前投彈才能擊中目標.
D.物體沿光滑斜面下滑時速度越來越大.
板
書
設
計
布
置
作
業
教學探討與反思:
㈣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三維目標怎麼寫
1 . 知識與技能:抄學生該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應該培養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2 . 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獲得新知識有效的學習來自於學生對知識獲取全過程的有效參入。
3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應巧設機關,
使學生產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與所學知識相關
的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