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三角形內角和教學反思
三角形內角和教學反思
學生在上學期學角的時候,曾經量過三角板上每個角的度數。因此在這節課開始的時候,我先安排學生復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再讓學生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並算一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對於學生來說是沒有困難的。
通過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引發學生的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帶著這個疑問,引導學生進行驗證,通過學生自己撕各類三角形,再把各個角拼在一起,從而驗證了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能拼出一個平角,由此獲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接著讓學生合作,進行折疊三角形,算出折成後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仍然為180°,再一次明確:不論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變化,它的內角和是不變的。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又安排學生完成教材練習題。我在教學一開始,先出示一個大三角形,然後拽著一個角向不同的方向拉,問:什麼在變,什麼不變?孩子回答:「三角形的邊、角的大小在變,可內角和不變。」內角和不變是多少?「180度」是嗎?這時我板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教師在句子的後面加個問號,之後說:「是嗎?」這節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三角形內角和是不是180度。我巧妙的把問題留給孩子,調起孩子想辦法探討、解決問題的胃口,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在我的導入激勵下,孩子們積極想辦法來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看孩子們都完成了,說:「來吧,匯報一下你的方法與結論。」生匯報師板書。方法一:量一量。180度、181度、175度、190度……師問:你們發現了什麼?生:在180度左右。師說:雖然不準確,但向前邁進了一步,隨即在板書中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句話中加了個!號。「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一節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積極主動的解決了。通過動手操作,為學生創設了解決問 題的情境,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同學們通過自主實踐、合作探究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然後我又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對知識進行了拓展。有判斷、填空、求角的度數等。通過學生的表現,看的出這節課內容學生掌握的非常好。通過講和練,鞏固了學生對於「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概念的認識。最後安排的是「三角形內角和180°」的實際運用,應用這個概念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通過計算後再量一量這個環節,更加讓學生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一節課下來,總的感覺還可以,學生能夠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達到預期中的教學效果,但是課堂中的教學常規還不是很規范,雖然使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但是卻忽略了傳統教學中的優勢,不能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這是今後教學中必須引起重視的地方。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在玩中學獲得知識。
② 有沒有「邊邊角」 如沒有,舉個反例。
③ 邊角邊、角邊邊、邊邊角是如何判斷的呢
驗證兩個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如下幾種:邊邊邊(SSS)、邊角邊(SAS)、角邊角(ASA)、角角邊(AAS)、以及斜邊、直專角邊(HL)。具體的屬內容如下:
邊邊邊(SSS):拿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進行比較,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分別相等的話,那麼,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邊角邊(SAS):,如果有兩邊以及它們的夾角也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也是全等三角形。
邊角(ASA):即為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角以及它們對應的夾邊也相等的話,那麼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角角邊(AAS):有兩個角和一個角的對邊也對應相等的話,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HL):針對直角三角形全等,需要三角形的斜邊以及一直角邊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有邊邊邊(SSS)、邊角邊(SAS)、角邊角(ASA)、角角邊(AAS)、斜邊、直角邊(HL)五種方法,都可以准確的判定是否為全等三角形。
④ 幼兒大班《我會邊走邊拍》教學反思
游戲目標
1.提高運球能力,學會邊走邊拍球。
2.能根據骰子上的數字走出相專應的步數屬,並根據棋上的提示做出相應的動作。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提高競爭意識。
游戲准備
1.棋板1副。
2.骰子、皮球各1個。
游戲玩法
1.幼兒兩人為一組進行游戲,從起點開始,每人輪流擲骰子,根據骰子的數字邊拍球邊走進相應的格子。當走到有圖片提示的格子時,根據圖片的提示做相應的動作,如「後退2格」,看誰最先到達終點。
2.兩個幼兒進行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誰最先到達終點,即為勝利者。
游戲建議
1.指導幼兒邊走邊拍球,並正確走出骰子上標注的數字的步數。
2.觀察每張圖片的提示,指導幼兒做相應的事項。
⑤ 誰知道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一、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過程,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的經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後及時反思,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並把它們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好處。
二、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
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有失偏頗,或者對某個問題的處理感到力不從心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及時彌補不足,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客觀需要。
三、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
這里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疑點。每節課下來,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疑問,有時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教師把從學生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有利於今後的教學和復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它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四、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再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其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五、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一節課下來,教師應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發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教學設計,這樣教師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避免再走彎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