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我的舞台教學反思

我的舞台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4 18:04:47

① 小班歡樂迎六一小班課後反思

為了讓每個孩子把自己上學來的第一個六一節日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並能充分讓他們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使幼兒充分感受到節日的快樂和成人對他們的關愛,體驗愛與被愛的幸福與快樂。所以,我們打破傳統的節目為主的形式,讓孩子們都能成為節日的主人,減少孩子們活動中的消極等待,我們結合之前制定的活動方案,在孩子自報節目中在進行組合優化,在文藝節目的中間穿插上多個游戲,如:搶椅子、踩氣球等小游戲,以多樣化的形式讓我們的六一聯歡不在是少數孩子在台前,多數孩子在等待的現象。這樣的效果比以往的效果都要好很多,孩子看著節目,玩著游戲,時間在大家開心的笑聲中結束了,結束的時候孩子們還在問:老師什麼時候在玩這個游戲呀?不難看出這樣的聯歡形式多麼受孩子們的喜歡。
總之,六一之前我們是忙碌的,六一之後我們是收獲的、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和孩子們一起參與的各種活動,看著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得到不斷地成長欣慰的幸福,這種幸福是「把節日還給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與收獲」這種理念。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了他們活潑的個性,給了他們一個平等的機會去參與,去體驗,去感受,使「六一」慶祝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② 語文反思

《赤壁賦》教學反思
這堂誦讀課,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上一堂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的誦讀課,嘗試擺脫文言文教學的古板模式,探討文言文教學的新模式。
一、我覺得我這堂誦讀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注重誦讀形式多樣化。本堂課有齊誦、自誦、范誦、脫稿朗誦、全體背誦等多種誦讀方式。
2、教師的誦讀指導必不可少。要想調動學生的誦讀慾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具備相關的誦讀體會和感悟,這些都需要老師漸進式指導,在這方面,我下了一些功夫,設置了「誦讀三境界」、「誦讀提示」等教學環節,並且針對每一段、每一層甚至每一句的誦讀,都設置了漸進式的誦讀指導,層層深入,指導學生,讓學生逐步達到誦讀的目標要求。
當然,考慮到學生學情和課堂容量,在誦讀指導方面,只是強調了聲音方面的三種誦讀感悟,沒有涉及到誦讀的重音、停連、節奏等其他方面。
3、確定一個教學目標,敢於舍棄。一開始的教學過程和導學案,都設置了初高中銜接環節,計劃先由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前三段誦讀,讓學生感悟出不同的景物特點、不同的思想情感,要運用不同的聲音語調來表現,這樣得出的誦讀感悟就會更自然,但一節課四十分鍾,課堂容量太大,就影響了《赤壁賦》的誦讀只能忍痛割愛。
基於課堂時間和課堂容量問題,為了更深入地完成目標,我考慮我的誦讀課不以誦讀段落的多少作為評判標准,所以就是《赤壁賦》也沒有實行全篇誦讀教學,而是選取了前三段,將第四段放在課下落實,我覺得這樣也符合高效課堂不必要面面俱到的要求。
4、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誦讀課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不容易,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才有可能成功,否則就成了老師的獨角戲,這是語文教學新模式的大忌,所以,為了使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台,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設置了層進式教學指導,問題設置也極為明確,讓學生對誦讀的理解在一堂課中逐步加深,這樣做既有利於學生參與,又符合教學規律。
(2)、製作了具有人文關懷的導學案。導學案的用語盡量做到溫暖激勵;在導學案中,用第一人稱讓學生明白誦讀是自己的事情;設置三條「語絲」欄,激勵學生參與。
(3)、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運用熱情洋溢的語言,對學生的誦讀予以指導和中肯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在老師指點下真正有提高;允許學生談出自己的觀點,肯定學生看法或誦讀的合理之處——誦讀是有個性化的,絕對不允許千篇一律,統一要求運用某種腔調來誦讀,那樣做就違反了教學規律。
二、學生表現方面
1、優點
這堂課學生總體表現良好,具體表現在:
(1)、齊誦聲音響亮,回答問題聲音清晰,所有的問題都是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共有有十多位學生。
(2)、敢於質疑,敢於談出自己的誦讀看法。
(3)、有兩三位學生誦讀水平較好。
(4)、據教研組長和我的觀察,整堂課全體學生聚精會神,討論、思考等環節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真正做到全班一盤棋,這也使教師在提問、引導等教學環節上游刃有餘,課堂語言乾脆利索。

③ 教學反思應寫到哪些方面

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XX)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④ 第8課有多少人為了我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課教學的時候,我有兩種設想:一種設想是按照教材所提供思緒,首先讓學生看圖說說:「他們為我做了什麼?」但是,通過預測「學情」,我發現教材所呈現的勞動者,學生並非了解,有的即使有所知曉但也只是浮光掠影,於是我否定了這一思路;第二種是我讓學生組成小組課前調查,課上交流,但是小組合作的方法需要老師的指導,課外的小組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預想了「可能性」後,我也否決了。
兵法中有「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學同樣如此。在我們關注「生成」的同時,我們並不能全盤擯棄「預設」。只有教師的預設越周密,才能為即時「生成」提供更為寬闊的舞台,為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預留更加充分的「彈性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著眼點放在兒童這個主體上,關注兒童的生活體驗。孩子們與自己關系部太密切的勞動者離得較遠,意識不到別人在為他付出,為此,通過播放各種各樣的圖片、課件,來撥動孩子們的情感值弦,引導學生思考,引發對身邊人的關注,把這些悄無聲息辛勤勞動的人們由幕後推向前台,讓學生感受到有很多勞動者為了我們辛勤地付出著,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樹立人與人之間是共生共存的生態觀,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學生了解了「勞動者」的概念。在可結束時設計課後采訪勞動者,給勞動者送祝福卡片的活動,讓孩子們的心始終被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感動著。這樣的設計符合品德課以情促行的認知規律,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⑤ 美術《長大後做什麼》教學反思 我的快樂大本營 九葉網博客

課後反思:
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簡單卻富有意蘊,用童謠般活內潑流暢的語言、彩虹般豐容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蒲公英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可以在森林裡保護小動物們;小魚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大藍鯨,在藍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小蠟筆想把自己變成一片大森林,樹上結滿了五顏六色的蠟筆……
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採用觀察講述的方法,貫穿教學過程,使孩子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欣賞、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大聲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願。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我們的小朋友中:有的想成為一名演員,穿上美麗的裙子在舞台上為大家表演;有的想變成一頭大獅子,保護媽媽;有的則想當一名小博士,自己在房間里做實驗……
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畫出來,一是強化記憶、便於保存;二是鍛煉小朋友的動手實施能力,培養「想做就做」的勇氣。孩子們畫的非常認真。

⑥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反思 5篇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臟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鍾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像,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XX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沖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干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准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⑦ 小學品德今昔對比教學反思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教育理念的轉變,也體現在課前的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中。課堂中的活動應是在教師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如在《幅員遼闊的祖國》這一課,我讓學生親自動手製作了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卡片,並讓他們自己拼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這項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記住了各省區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思想,這正是《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教材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煉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在學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現問題,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我們的班集體》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裡話"發布會,事先要求學生搜集各自的心裡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我們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就為孩子選擇了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的史實,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

1、堅持學習。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

2、勇於反思。老師不但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要用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品社學科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如:不遲到,不早退等。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逐步完善"讀、議、講、演、評"的有效教學方法,向課堂40分鍾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是小學品社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有組織地去校外調查、采訪、參觀、詢問,然後作匯報交流。

總而言之,通過課後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嘗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願快樂永伴老師和學生!!!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632字)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課堂的40分鍾,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的故事情節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願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製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贊美春天,寓教於樂,豐富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是課程綜合性的體現。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製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台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台。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三:小學五年級品社教學反思(1052字)

為了很好的教育好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我特製訂了如下教學反思,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全部的能量。

一、明確課程標准,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有一個總體認識,並自覺遵守這些規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准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嘗嘗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四:小學品生和品社課的德育反思 (1115字)

在小學階段,低段1-2年級是《品德與生活》,它主要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綜合課程。中高段3-6年級是《品德與社會》,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很顯然,它們來源於生活,知識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要求提高了。

一、提高重視度

《品德與社會》雖然列入了考試科目,但是遠遠不如語文、數學用的功夫多。《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學生怎能喜歡?因此,對品社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用好教材

教材中蘊含的道理都是要通過生活實踐才能體現出來的,單純枯燥的說教,強行學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學校、愛家庭、愛勞動的教育。結合實際、回歸生活、親近社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訪問與調查、參觀與考察、想與做等多種活動方式,在體驗中讓學生得到啟迪,在總結中受到感染,使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

三、開放的課堂教學

內容上的開放,從教材擴展到學生感興趣的題材;空間上的開放,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等生活空間;時間上的開放,時間可以與學校活動或其他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展。資源的開放,現在小學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地理、歷史內容很多,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共享,以這些內容為載體,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對祖國的愛,對黨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父母的愛。開放式的環境,課堂時間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創設利用多邊交往方式,給學生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提供了多向選擇形式,從而提供了讓學生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促進個性充分發展,培養人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角色的轉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從而使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切體驗得到發展。

教師要吃透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想他們有什麼困惑,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這也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更多新見聞,擁有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結合相關的社會資源,創設出更好的教學環節,成功地駕馭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你,喜歡這門課!

⑧ 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困惑,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實例

教學反思: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改革強調,在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進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語文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予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己內在的思維發現規律,並能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正所謂「授之以漁養其終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純粹地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方法,他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這種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教好語文,就要在課前考慮如何教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進行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組織教學,就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傳授給學生。講台是教師的舞台,教師要想把這台戲唱好,必須預先進行創作、設計,所以教師既是作者,又是導演,還是演員,同時還是樂隊的指揮。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設計是一個不斷改進、日趨完善的過程。我在設計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當然,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時,按照「授之以漁養其終身」進行設計、組織教學的。
一、教學設計的初稿,進行教學設計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准備、學習條件與學習心理,鑽研語文學科本身的內容。我開始寫教案時,就簡單的按教材的教學內容的順序和以往的經驗一氣呵成結果,認真看了之後,才發現缺乏新意,陳舊的教學方法和程式化的過程,沒有體現出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可見,我的這份教學設計是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只是憑借經驗來完成任務是不行的了。經過思考後,便開始進行修改。我參閱了很多的有關資料,在導課、准備和練習上加了功,並且把每個環節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數多了。就這樣,我的教學設計初稿完成了。
二、教學設計的實施,教案設計的合理性只有通過教學來驗證。終於到了試教的時候了,我就按照教學設計的初稿開始上課。前幾個環節都順利完成了,可是,時間不夠了,到要練習的時候下課了。課結束後,我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呢?分析之後,我明白了,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只是考慮到了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每個環節都在強調要教的新課的概念,反復不斷地分析給學生聽,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決問題。老師教的很累,但是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看來,教學設計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備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三、教學設計的修改,經過第一次的試教,發現了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後,對教學設計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能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可以將一些重點、難點知識設計成關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比老師反復講解的效果要好。課後,我又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備中,主要還是復習鞏固。

閱讀全文

與我的舞台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