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看見了風的教學設計
簡單詩歌的教學本身就不好入手,因為學生最主要的是要學會品味語言、體驗情感、有感情的朗讀,所以教學設計更不好寫,因為基本上所有過程都是通過讀來感受美,其他的過程設計了也少有合適的。
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基本教學策略是誦讀與鑒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淀語料、加深印象,最後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鑒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詩歌與韻律、節奏密不可分,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里要強調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並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有了誦讀的基礎,為我們進一步鑒賞詩歌帶來了便利。詩歌教學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鑒賞詩歌,並通過鑒賞來提高審美能力。對於學生鑒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詩歌鑒賞前,教師可大致向學生講解一下詩歌的有關知識,像古詩的格律,新詩的流派等方面,為詩歌鑒賞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不可做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分析有餘而鑒賞不足。
這首兒童詩的教學,簡單建議幾點:
1.自己多讀,讀出韻味來,然後教學生。或者找合適的音頻欣賞。
2.找出裡面優美的句子,讓學生朗讀、感受。
3.用語言描繪句子中體現的美,如果不好表達就藉助圖片。
4.體味詩中表達的感情。
5.查找一些關於詩歌教學的資料,找到突破點。
關於 我看見了風:
設計形象化,找一些優美的動態圖。
作者從哪裡看到了風。
詩歌用了擬人,不用教這個修辭,但讓學生感受到風「像」人。
問學生:你在哪裡看見了風。(參考《風》李嶠中提到的自然現象)
❷ 今天刮什麼風 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首先寫教抄學目標,現在是課改襲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