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惡性腫瘤葯教學反思
心理分析:創新是一種悟性與天性,與個人的素質有很大關系,當然,由於你專沒有把數學學屬好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數學方面的成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會影響到你在數學領域的創新。對其他領域可能影響小得多。 心理指導:建議:最好想辦法和老師溝通,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對創新或創造性的工作也很重要的。
Ⅱ 大班健康《我生病了》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個社會活動《生病不好玩》,原來的安排是要在課前就給孩子們排練好情景表演的,但是由於這幾天一直在調課,打亂了課程的秩序,我就將原定的情境表演環節進行了替換,用幼兒最感興趣的動畫片《爺爺生病了》作為引子,激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觀看動畫片前,我就拋出問題:為什麼會生病?生病了會怎麼樣?你喜歡生病嗎?為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觀看動畫片,看完動畫片後請幼兒將心理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看完動畫片後,大多數幼兒都說生病不好玩,生病了很難受,還要打針掛鹽水,吃很苦的葯,而且不能上幼兒園,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等。可是有三個孩子卻說生病很好玩,我就追問他們為什麼說生病很好玩?健健小朋友說「生病了可以在家看動畫片,可以買玩具,我要什麼我爸爸就會給我買。」子恆馬上接著說:「生病了我媽媽就會請假陪著我,還給我買好多好吃的東西,平時我媽媽一直很忙的。」「我也是,我生病了我爸爸脾氣好的很,不會對我大聲說話,也不會打我了。」我把這三個孩子的問題又拋給了其他的孩子,你們覺得生病很好玩對嗎?為什麼?琪琪馬上說:「生病了雖然能看電視,但是頭很痛,很難受,根本看不進去。」「是呀,生病了喉嚨很痛,也不想吃東西了,還想吐呢!」盈盈馬上接下去。「生病了,媽媽請假陪我,但是這樣老闆會扣媽媽錢的,沒錢就不能買好東西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都在努力把對方說服,他們說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說出了自己的心身
最後辯論結束,只有健健一人仍然覺得生病很好。活動後我和他單獨交流溝通。他的想法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有「個性」。他說:「生病了爸爸就會特別地疼我,不會罵我。我覺得生病的時候爸爸對我最好!生病了,可以看喜歡看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黑貓警長……」 「但是生病你覺得難受嗎?」我問。「難受,但是掛了鹽水就會好的呀!」「生病就像剛才小朋友講的會吃不下東西、頭暈、喉嚨痛、還浪費錢……你覺得他們說的對嗎?」他咧嘴一笑。我建議她回家和爸爸再說說生病好不好的話題。
活動後我感嘆:現在的孩子都像小皇帝一樣,如果生病了那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圍在他身邊侍候他。那時候,他就像當了小神仙一樣,身旁堆滿了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東西。此外,如果生了病,想要什麼大人們就會給你買,決不會不答應。另外,從孩子們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家長用批評的方式比較多,鼓勵、表揚的形式較少,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他的身心健康也得不到全面發展。其實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全方位的關愛。因此,孩子希望自己能生病,也是對父母關愛形式、關愛內容改變的一種信號,家長應該有所啟示。最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兩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缺一不可。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們倍加努力,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啟發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Ⅲ 教師們應該如何去寫好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反思不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實踐做出的行為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有其延續性,教過了不是了結,不能邊教邊丟。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整個教學過程,追問一下:「我的教學有效果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正如有的教師所說,通過反思,在學生的「錯誤」中求發展,在教師的「失敗」中尋發展,在教材的「局限」上尋發展。反思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才能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審視、修正原始經驗,在強化、否定的思維加工中,經驗得到了提煉與升華,從而轉變為一種目標明確並有先進理念支撐的實踐行為,讓自己從一名「教書匠」轉變為「科研型」教師,甚至「學者型教師」。
目前,我們所進行的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三個階段。課前反思即是對課程標准及教材的解讀和對教學設計的初步設想,因而它具有預期性,能讓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課中反思即及時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它具有調控性,有助於教師課堂控制和應變能力的提高;課後反思具有深刻性,讓教學經驗理性化,有利於教師總結和評價能力的提升。
通常這種反思我們可以通過評課,做教學案例、寫教學手記等方式來進行。說到反思,許多教師便認為是寫寫教學札記,實際上做教學案例、評課也是一種反思。評課包括自評或他評,具體內容可以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角度進行。評課有益於教師悟出個中滋味,獲益匪淺。寫教後札記更多是重在分析、總結,不僅要記錄下成功與失敗,而且還要寫進自己的感悟,補充意見,使其成為今後教學的借鑒。教學案例是課改中出現的新名詞。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反思,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片段或剖析或對比,說明一些道理,讓教師具體地領悟到怎樣做,更能符合新理念。這樣,教學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理論也就會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豐富。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自我提問法。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學診斷法。「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交流對話法。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
6.觀摩分析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
7.總結記錄法。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8、質疑法。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人們認識事物的初始只是以領會接受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內在價值需要不斷質疑才會有新的發現,有發現才會有努力,有努力才會有發展。建議教師進行這樣的反思:「這樣做對嗎?」「這樣合理嗎?」「這是最佳方案嗎?」
9、對比法。過去的經歷對我們來說雖不可回,但我們可以通過反思它的對立面來堅定我們今後面對這類問題的態度,「用另一種方法會怎樣?」「我先這樣做會怎樣?」這樣的反思並非事後諸葛,它暗示著我們下一次類似經歷,該怎樣去做。
10、因果法。事物處於普遍聯系的狀態之中,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過去和未來,找出過去經歷的因果關系,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把握將要發展的方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我這樣教會出現什麼結果?」教師經過這樣的反思,其自主性、自覺性一定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1、歸納法。教學經驗一般是在自然狀態下零星地存在與我們的記憶之中甚至於記憶之外,而一旦我們將它們聯系起來,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這些經驗就會顯現出一般規律了。「我這些成功有相同之處嗎?」「我堅持這樣做會怎樣呢?」經過這樣的歸納反思,找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12、換位法。橫看成嶺側成峰。人的認識受自我經歷的局限,會使自己的認識產生偏離,這樣容易產生沖突,「如果我是學生會怎樣想?」「如果我教會怎樣設計?」經常進行這樣的移位換情反思,對於形成互助平等、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是大有裨益的。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簡略些),接著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Ⅳ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 交流對話法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敗的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就是一個用案例分析法對一次集體備課行為的失敗原因與啟示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讀的典型案例。
6. 觀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觀摩一位實習教師《我的讀書生活》一課,遇到這樣一個情況:教學完成後,教師請學生談談閱讀的體會,學生們紛紛發言:「我喜歡讀書,因為我覺得讀書有無窮的樂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閱讀體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為了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又必須下苦工夫讀書。」「我覺得讀書苦中有樂。」正在興頭上,班上一位後進生「霍」地站起來大聲說:「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部分同學還點頭表示贊同,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實習教師慌了神,不知怎樣應對,只好微笑著以一句「這就是你的體會?」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這個小插曲。因為它可以檢驗出教師是否具有教學機智,又關繫到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關繫到教師是否對學生成長堅持了正面引導。這就是一個很有反思研討價值的失敗案例。
7. 總結記錄法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簡略些),接著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Ⅳ 教學反思思什麼
新課程中把教學反思提高到了教學行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沒有反思,教師的教學就會僅僅是一種重復單調的工作,沿襲自己的昨天,循規蹈矩,一成不變,教師就像工人,學生就像產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千篇一律地生產出毫無創新的產品。
大家肯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當你在講完一節課以後,你會覺得如果修改了課堂的某個環節,或者是增添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教學情境……課還可以上得更為精彩,但因你沒有及時地捕捉靈感,終因時過境遷,再也不能憶起,留下深深的遺憾。所以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要及時地對教學任務的完成、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後的感受,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以便今後調整教學方法,及時查漏補缺,教學反思是實實在在的教研行動,能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發揚優點,改進缺點,從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課後反思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思成功之處——教學設計的奇思妙想,靈機一動;教學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舉;師生交流的精彩發言,火花顯現……教學中還往往出現精彩難忘的片段,如新穎有趣的導言,直觀形象的演示,生動得體的比喻,教師適時巧妙的設問,突發事件的處理,簡潔明了的板書等,這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法指導,信息技術方面的獨到見解,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後將這些課上發生的點滴花絮記錄下來,日後進行整理歸納,經驗就會越積累越多,教法會越來越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有大的飛躍。
2.思失敗的教訓——對教學過程中的節外生枝,要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後在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 思教學中的應變——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種「想法」要比自己平時想的要高明得多。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後悔莫及
4.思學生的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5. 思教案的修正——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若將其記錄下來,可以為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6. 思學生的課後提問——下課後,學生會提些問題,有些是學生沒聽懂的,有些是學生的一些誤區,有些是學生對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都記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減少偏差。
7.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8. 課後寫日記,隨想等——對這些一手的資料及時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發展現狀,客觀地評價學生,同時反思也有助於進一步改進教學行為和提高教學水平,為下一步的教學規劃提供依據
總之,教後記可不拘形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什麼感受就寫什麼,教後記的內容可以是自我診斷調節式、經驗總結式、實況摘錄式、體驗感受式,還可以記錄教學中的失誤,靈感思維的火花,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困惑,新的教學設想等。教師寫教後記重在及時,關鍵在堅持。教師必須記住,教學的探索創新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要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於捕捉靈感的火花,勤於動筆,善於動筆。在教學中反思,再反思中提高要求。寫的教後記還要經常查閱,翻看,從點點滴滴的小收獲里悟出教育理論的大道理,同時積極查閱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形成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在回到實踐的過程。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總結學習,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教學資料,而且能逐步把自己磨練成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師。
教後記,亦稱授課心得或「教後感」。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將經驗、才識和自我體會記錄在案的過程。寫教後記能幫助教師迅速接收課堂中的反饋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子,有助於找出教學設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思記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所謂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就是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做法。每節課都有不同的成功之處,都會產生一些能達到預先設想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作法,如巧妙新穎的引入、形象貼切的比喻、教學難點的突破、直觀教具的合理運用、畫龍點睛的小結、留有懸念的結束語等在教學上的得意之作,將這些記錄下來都是教後記,目的是為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
二、思記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有疏漏失誤之處。教後記也可以把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下來。如沒有成功的演示實驗、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步驟繁瑣的解題過程、甚至由於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教後記要對形成敗筆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分析與探究,既要找出客觀原因,更要正視主觀原因,要使這些教學後記成為以後教學應吸取的教訓,並在以後的教學時改進和糾正。
三、思記教學過程中的「偶得。再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預見學生的思維活動、發展狀況及師生思維共振、情感交流的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這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突然而逝,如不及時利用教後記去捕捉並記錄這些「偶得」,就會轉瞬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就會在以後的教學中造成很大的遺憾。
四、思記教學的智慧火。 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過程應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學生人多而學法不一,他們往往會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問題。有時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學引向高潮,補充完善教學。教師應當予以肯定和鼓勵,做到教學相長。
五、思記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 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過程上發現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談或問卷的形式,徵求學生對本節課的意見,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所在。教師若對難點吃不透、對重點找不準就容易以面代點。突破課堂難點,主要應對課堂中學生反應強烈的部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及時查漏補缺,對症下葯,及時搬掉「攔路虎」,及時予以補救。
六、記「再教後記。 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每教完一篇課文後,總會寫一寫下次再教時應如何做,因此她的課教得爐火純青,常教常新。我們應該學習於漪老師的好做法,在教完每一節課後,應坐下去,沉下心來,思考一下這一堂課的得與失,根據這節課的體會以及通過多種渠道反饋的教學信息,寫一寫「再教後記」,考慮一下今後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改進,才能比這堂課上得更精彩。這樣可以揚長避短,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新的境界。
總之,記教學後記(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能防止遺忘,以記促思,日積月累,必有所得。長此以往,定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為今後教學、教研提供充足的「能量」。
Ⅵ 教學後反思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提倡寫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有效形式和手段。寫教學反思,並不是簡單地羅列課堂情況,而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寫好教學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還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反思的內容很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撰寫教學反思:
一、反思教學中的"亮點"。
教師在教學中反思認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
1、巧妙的.揭題;
2、突破難點的方法;
3、師生合作的過程;
4、畫龍點睛的小結;
5、開放性作業的處理;
6、富有懸念的結束語……
將它們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工作參考使用。
二、反思教學中的"敗筆"。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有疏漏和失誤之處,更何況這種設計還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來完成。所以"敗筆"是難免的,如
1、不恰當的情景導入;
2、不成功的演示;
3、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
4、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
將這些不當之處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進行反思分析與探究,包括主觀的客觀的,成為以後教學的教訓。
三、反思教學中的"偶得"。
教學中,隨著師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這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記錄下來,作為深層探究的課題。
四、反思學生中的"智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學生人數多、學法不一,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問題,一些言論或做法可拓寬師生的思路,促進學習的頓悟,把教學引向高潮,把它記錄下來,教學相長,成為新鮮血液的補充。
五、反思學生學習的"障礙"。
教師要善於反思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談或問卷的形式,徵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對學生反應強烈的部分、錯題記錄進行整理,加以分析.總結查缺補漏內容,對症下葯,及時搬掉學生學習的障礙,形成教學補充措施。
【教學反思可從哪幾方面來寫】相關文章:
1.用畫來寫信美術教學反思
2.用畫來寫信教學反思
3.用畫來寫信美術教學反思
4.《用畫來寫信》的美術教學反思
5.《用畫來寫信》美術教學反思
6.用畫來寫信的教學反思
7.美術課《用畫來寫信》的教學反思
8.小學美術《用畫來寫信》教學反思
Ⅶ 教學反思一般如何寫,從哪些方面寫
一、反思教學中的"亮點"。
教師在教學中反思認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
1、巧妙的揭題;
2、突破難點的方法;
3、師生合作的過程;
4、畫龍點睛的小結;
5、開放性作業的處理;
6、富有懸念的結束語……
將它們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工作參考使用,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從哪幾方面來寫》(http://www.unjs.com)。
二、反思教學中的"敗筆"。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有疏漏和失誤之處,更何況這種設計還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來完成。所以"敗筆"是難免的,如
1、不恰當的情景導入;
2、不成功的演示;
3、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
4、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
將這些不當之處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進行反思分析與探究,包括主觀的客觀的,成為以後教學的教訓。
三、反思教學中的"偶得"。
教學中,隨著師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這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記錄下來,作為深層探究的課題。
四、反思學生中的"智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學生人數多、學法不一,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問題,一些言論或做法可拓寬師生的思路,促進學習的頓悟,把教學引向高潮,把它記錄下來,教學相長,成為新鮮血液的補充。
五、反思學生學習的"障礙"。
教師要善於反思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談或問卷的形式,徵求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對學生反應強烈的部分、錯題記錄進行整理,加以分析.總結查缺補漏內容,對症下葯,及時搬掉學生學習的障礙,形成教學補充措施。
Ⅷ 教學反思分為哪些呢
一、什麼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內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育反思即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
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
教育反思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
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就是記得意之處,記課堂上感覺特好的成功點,包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鏡頭」,如師生對答、學生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點;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感觸;教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處理;教育教學中突出分散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設,條理分明的板書;課堂教學中臨時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得當的具體措施;先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教的革新;學法指導的技巧等。只有詳盡地記錄這些優點,才能在今後的教育教鑒使用,並不斷總結、改善,推舊出新,教育教學才能接近完美
(2)寫教育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
寫教育教學中不足、失敗之處就是記失誤之處,側重於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有沒有關注學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等。可以是大的問題,也
1/18
小的問題。教師通過反思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應吸取的教訓,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的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二度設計」的新方案。即使一個教學經驗豐富,課堂教學近乎完美的教師,在的某些環節上還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敗筆之處。能認真冷靜地對整個教加以剖析,回顧、探究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略,對今後的再教學積累深層次經會有錦上添花之妙用。
(3)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
記錄整理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記錄學生的見解。常言道,教學相長,學生的一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在閃爍,不僅對其他學生有啟發,對我們教師教學也有開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精彩回答、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神世界的獨特感受,都是豐富、可貴的課程資源,也都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對於新課程要有新理念。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強調「以人為本」,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在這個理念的引領下,學生總會有「創新的靈光」顯現,該適時肯定他們的獨特見解,進一步推廣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勵的方促進其發散性思維的形成。這些獨到的見解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4)記錄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和記錄學生的問題和建議
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時都難以解答。這些問題應及時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實
2/18
措施。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平。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著教學民主的精神,對學生的教也應該做必要的記載。課堂中,師生、生生互動導致一些突發事件,在尋找解法時,偶然出現的瞬間靈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決的方法)也要及時記錄,利深刻反思,否則就會不了了之,教學思路就得不到拓展。
二、教育案例的含義與特徵
答: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
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現象,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對該事的全過程的完整敘述和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有以下幾個特徵:
(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 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於一個時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件
時間、地點、角色,及對事件的處理策略和處理結果等,生動、完整地敘述教的全過程。
( 3 )典型性既具體又特殊,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含一些戲
盾沖突。教育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必須有典型性。
4 )啟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師工作的復雜性與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的內心世界。如態度、動機、理智、困惑、需求等,給大家以啟示和警示的作( 5 )指導性教育案例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有較先進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
3/18
,對大家的實踐和教育行為有普遍的指導作用和推廣價值。
三、教育案例與其他教育文體的區別是什麼?
答:教育案例與其他教育文體的區別是:
一)教育案例與論文的區別從文體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同的事例,但都是為了論證同一個觀點,案例則以歸納總結規律為目的,以記,兼有議論和說明;從寫作的思路看,論文是為理論找事例,是從抽象到具體思維過程,案例是通過事件找理論,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是對已發生的教育反映,是寫在教育教學之後,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維過程。
(二)教育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即將發生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重在預測;而案例是對已經發生的教育事實的追述與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育實錄是有聞必錄,從一上課(或活動)到下課師生的語言、動作、效果要細地描述出來,是針對一節課(或活動)的全程記錄;而案例是根據案例主題問題有所選擇地記錄教育教學的一個或幾個片段。案例事件的記述必須有人物活動的描寫,而課堂實錄卻沒有這一規定。
(四)教育案例與教後記的區別
教學後記是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及時記下課堂上發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這
4/18
事件,可作為案例寫作的素材,但並不是每篇教後記都值得作案例,還要加以案例是圍繞主題、經過選擇和取捨、更系統的教學後記。
(五)教育案例與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的區別
教學隨筆寫作形式比較靈活,通常是作者一節課後(或活動)的有感而發,不樣有規范的幾部分要求,可以說是寫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學反思一般是教師對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或自己的困難,目的是為了引起自己的思考和教學行為的改進;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幾節課,也可以小到分課或一節課中的一次活動;可以詳細敘述事件發展的長
Ⅸ 如何寫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的篇幅不宜太長,一定要抓住重點,有感而寫,切忌眉毛鬍子一齊抓。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寫「教學反思」。 一、記教學活動中的閃光點。 上每一節課總有精彩、成功之處。如:有時精彩的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有時恰當地運用了某種成功的教學方法;有時教師靈機一動,有了解決問題的妙想;有時教學效果超越了預先設計的目標,引起了學生超乎尋常的共鳴;有時課堂教學中的某一應變措施特別得當;有時開展探究合作活動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時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滲透;有時備課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閃現出靈感的火花。成功的教學,體現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思維,准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合理地挖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另外,這些閃光點又是提升我們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資源,如果能及時的進行教研整合,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二、記教學活動中的敗筆。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活動,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時教材內容處理得不妥;有時教學方法選取用不佳;有時師生間的教學活動不夠協調;有時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有時教學中出現了一個看似很小卻無從下手的問題,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有時學生活動組織的不夠嚴謹;有時活動的內容沒有價值等等。如果教師在每堂課後都能仔細查找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對課堂活動失敗的原因認真地剖析,多積累「案例」,同時對症下葯尋找解決「方案」,就會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 每解決一個方案,我們的能力就會提高一個層次,我們就積累了一個成功的案例,經驗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石。 三、 記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體驗。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教師理解教材內容直接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反映著本節課的成功與否,課堂上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後,思維會變得敏捷、靈活、嬗變,會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提出有獨到、創意的見解,給課堂增添異彩;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有時對問題的分析理解甚至優於教師預先設想的方案;有時對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會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活動;有時是否會因為教師對學生差異的忽視,對學生的「一視同仁」,對教材的大綱理解,能否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有時會不會因為自己所預設的、創設的情景學生不喜歡,而造成學生沉悶的心情。 如果及時記下課堂上那些迸發著學生智慧火花的片斷,或者學生的各種體驗,不僅能有效地增進對學生思想、性格、學習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學習。 四、記課堂活動中學生習慣的培養 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行為模式,是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平衡點,課堂活動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優質土壤。如學生的書寫習慣,老師是否強調到;學生的檢查習慣,老師是否給予指點;學生的主動探究習慣,老師是否創設了條件;不謂困難,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老師是否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和認可。 寫「教學反思」要真實、及時,不能一曝十寒。教學反思為教師研究提供了原始資源和真實數據,為教師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有做到「節節思、天天記」,才能真正「集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