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心理健康公開課教學設計 急啊
大神回答: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三、實施步驟
1、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一、二年級),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級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咨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綠色熱線),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 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切忌「老師說,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贊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把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
Ⅱ 怎樣擁有好人緣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人緣,是對一個人與他人(領導、群眾、同事、朋友、鄰居等)關系好壞、高低的一種評價。
人緣,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一個人的人緣好,與他人的關系就好,給人的印象就好;反之,一個人的人緣不好,與他人的關系差,給人的印象自然就差。好人緣彼此和睦、諒解,因而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個人的發展,甚至有利於人的健康長壽,據調查,性情孤寂的人比人緣好的人死亡率高2.5倍。因此誰都想有一個好人緣。所以人緣關系的好壞,對一個人的發展,對他的事業工作,對他的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
人緣,有自然的素質因素,帶有天生性。譬如,有的人長得秀氣,一副水靈靈的樣子,讓人喜歡;有的人面善、大度,一副菩薩面孔……這樣的人自然容易讓人接近,一般會有一個好的人緣。
但是,這種「素質因素」只是表面的、暫時的,只是在人們相處沒有多久時才起作用,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人與人的相處時間長了,熟悉了,它就退到次要的地位了。更多的、更重要的則是人的社會因素、人格因素、感情因素在起作用。
人緣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會幫助,相反,君子會不成你之美。因此,誰都想有一個好人緣。那麼,怎樣做才會有好人緣呢?
待人真誠、正直的人有好人緣。宋人程頤曰:「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 要向別人敞開自我,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把自我向別人敞開,比死死地關閉自我更能使自己感到滿足,並且這種好的情緒會感染到對方身上。真誠、正直的人老實、坦率,表裡一致,待人實在,敢講真話,不圓滑,不偽善,不給他人當上,不給他人虧吃,沒有虛的假的,所以這類人容易獲得他人的友誼、信任和尊重,也就會有好人緣。
待人大方、厚道、寬宏、大度的人大都有一個好人緣。堅持在背後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里。明人洪自誠 曰:「心體澄澈,意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平和,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無可惡之人。」
一般來說,有好人緣的人待人心胸寬厚、大度,不苛刻,不刻薄,不使小心眼,能容得了人,一點都不小氣,不狹窄,別人有了成績,不能眼紅,更不妒嫉,不吹毛求疵,不小題大做,所以他們能與他人較好地相處,自然就有一個好人緣。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叫任迪簡的判官,一次赴宴遲到,按規矩該罰酒。倒酒的侍衛一時疏忽,錯把醋壺當酒壺,給判官斟了滿滿一盅醋,任判官一喝酸不可支。他知道軍吏李景治軍極嚴,若講出來,侍衛必有殺身之禍,於是咬緊牙關一飲而盡,結果「吐血而歸」,事情傳出,軍中聞者皆盛泣。這種為人厚道的品格深為人稱道。
能尊重他人的人大都有一個好人緣。漢司馬遷曰:「交絕不出惡聲。」這類人以禮相待,很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選擇,很注意維護他人的面子和自尊,不將自己的觀點、看法強加於人,即使自己有理也不是得理不饒人,決不盛氣凌人。他人有了錯,不在背後或大庭廣眾之中進行議論、貶損,更注意不「翻老帳」,不揭他人之短,不惡言傷人。要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對工作踏實、認真、負責的人大都有好人緣。人緣是對一個人的人品的綜合評價。一個人如果做事拖拖拉拉,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能交差就交差,採取應付的態度,工作標准不高,也不求質量……那麼 ,他人會想:這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是這樣的態度,對別人還能好得到哪兒去?相反地,一個人如果勤勞踏實,奮發拼搏,有很強的事業心,成績出色優異,這樣的人自然會得到眾人的好評,人緣自然就會好。
為人謙遜的人大都有好人緣。宋人林逋曰:「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前者多聞博識,好學,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恥下問,有了成績亦不自以為是,不自滿,不驕傲,虛心待人,做事決不旁若無人……就如古人所說的那樣:「以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尊!」(《孔子家語疏證》)這類人的人緣也肯定會好。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一個學生班集體中,具有人緣型的學生有以下七種受人喜愛的個性品質:1.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對人一視同仁,富於同情心;2.熱心班集體的活動,對工作非常可靠和負責任; 3.待人真誠,樂於助人;4.重視自己的獨立性,且具有謙遜的品質;5.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6.有審美的眼光和幽默感;7.有動人的儀表。
當然,與上述特點相反,以下這些人是決不會有好人緣的。
見了壞的、惡的、丑的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什麼都「和稀泥」,處世的哲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什麼人都不得罪,什麼 黨性、原則、制度,都統統不顧,「老好人」一個;
為人圓滑,特別有心計,善於根據不同人的特點投其所好,甚至不擇手段(如吹捧、阿諛奉承、挑撥離間)來獲得他人的好感,的做法;
狂妄自大,看人總是斜眼睛,總是不順眼,自以為是,不大瞧得起別人,回答問話時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於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的架勢,好像在考考人家。
心胸狹窄,妒忌心重,能力比他強的,很不服氣,總要挑人家的毛病;他人一受領導賞識,就會產生一股無名火,總會時不時地刺他人幾下;受領導器重的,他不順眼;別人相互關系密切,他則悻悻然,甚至連誰講了一句精妙的俏皮話,他也會若有所失;這就無形之中在他與別人之間構築了道厚厚的、無形的牆。
一些人愛猜疑,總是疑這疑那,警戒心尤重,似乎周圍人都要算計他,防他人就像防賊一樣,他人一舉一動似乎都是針對自己一樣;
此外,當一些人的言行舉止屬以下這些情況時,也不容易有好人緣:
當自己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時,就不停地對他人「訴苦」;
在與他人交談時,總是自我為中心,不管他人喜歡與否,總滔滔不絕發表自己看法,或是總喜歡打斷他人的說話;
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於人,別人不喜歡似乎有心理問題似地,老是不停地問為什麼;
當他人正在興致勃勃地交談時,自己貿貿然地插進去,而不顧人家樂意不樂意;
經常喜歡問一些他人的隱私,要讓他人回答一些很不願意回答危及問題;
經常輕易承諾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給人有一種說大話、不誠實的感覺;
……
為什麼上述這樣的人沒有好人緣呢?因為盡管他的這些言行舉止是無意識的,然而卻顯示了自己的不良品性,自我為中心、好表現自己、強加於人等,容易讓人反感,讓人討厭,讓人遠避你。總之 ,一個人做到人緣好、關系好是不容易的,它是以一個人的良好的品性為基礎的。
Ⅲ 心理健康課的教案設計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情
——樹立正確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目的:
1. 使中學生能正確認識各種事物、情緒(狂喜,悲傷)的發生,學會以不同的眼光(積極的)去看待它。
2.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應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緒。
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對象:處於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學生
教具:投影儀,電腦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活動學習
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給學生看兩張心理學上的兩歧圖。提問: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2.闡述課題——換個角度看問題。
3.舉例說明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引發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舉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呵呵,還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強化主題。對剛才的例子讓學生討論,說說其產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課題,對其強化。
5.怎麼換個角度看問題才是科學的?
積極的看問題 改變注意、認知的對象 注意觀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創新性
5.活動:邀請四個學生(最好是男生)上來,要求四個人不能用腳支撐身體也可以使四個人同時比較穩當的支撐在地面上。 備註:較好的方法四個人用手支撐在地上,腳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6.活動的思考:此看來,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要常常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7.討論:怎樣樹立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一是知足常樂。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俗話說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種慾望滿足了還會有更多的慾望滋生,若慾望太多太高,則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快樂。在各種滿足不了的慾望面前,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這樣會讓我們好過不少。
其次是心理換位。各執己見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與家人、朋友、同事、學生或者領導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會使人傷心氣憤,若矛盾雙方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可能還會導致過激的言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而人際關系惡化是非常有害於心理健康的。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心理換位:試著站到對方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對方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第三是要學會轉移認知對象。當我們因某個問題而困擾,因某個偶發事件而過度緊張和焦慮時,不妨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強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煩惱,想得頭腦也僵化了,這時如果轉換一種活動內容,也就換了一種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釋重負。
第四是要合理宣洩。比如找人傾訴,當心裡感到困擾時,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說上一通,只要對方願意耐心傾聽,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又比如寫日記,當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時,把滿腔的話語付諸筆端。另外,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隱秘的東西是不能與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紙一筆,在上面盡情揮灑,怎麼寫都不要緊,寫什麼都不要緊,寫出來的東西通順不通順都不要緊,寫完了,氣消了,寫下的「成果」 當場撕毀也好,留待日後細細咀嚼也好,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情卻可能輕松許多。再如聽聽音樂,唱唱歌,不過癮時大喊幾聲,以排遣心中久積的郁悶和慵怠。實在覺得沒法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窩里大哭一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魯迅筆下的阿Q雖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卻使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感覺不到痛苦。當我們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精神崩潰,我們可以學學阿Q,不妨也來一個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8.教師總結,再次點題。
Ⅳ 六年級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設計
活動設計
12、13歲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早期。他們具有更強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歡憑自己的主觀願望,開始想擺脫父母的左右,已不願與父母談更多的關於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長輩則喜歡以自己的生活經歷教訓晚輩。同樣的內容重復多了,就變成了叨嘮,這樣的叨嘮則影響了兩代人之間的關系。本課程首先讓學生認識長輩一般都在什麼情況下叨嘮,然後要清楚叨嘮的內容對自己有沒有益處,最後是探討在不傷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麼對待長輩的叨嘮。
輔導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麼情況下叨嘮。
2、明白父母的叨嘮是關心,愛護孩子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
3、探討對待叨嘮的好辦法。
輔導方式
1、小組討論
2、小品表演
3、社會調查
輔導前准備
1、課前做好一份社會調查。
2、排練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3、准備一幅田園風光油畫。
輔導時間與場地
輔導時間:一學時。
輔導場地:團體輔導室。
輔導步驟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早上好!我們彩虹聊天的時間又到了。我們今天聊的話題是:怎樣對待長輩的叨嘮。
二、說說自己
1、介紹自己今天有幾歲了。(我今年……)
2、現在,你們當中有哪些同學能主動把自己的作業給爸爸媽媽看呢?
(教師評價:大家的這些表現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們長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獨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說叨嘮
1、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其他長輩喜歡叨嘮嗎?討論(讓學生們七嘴八舌討論一分鍾)
2、長輩一般是在什麼情況下叨嘮呢?(指名發言)
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小亮放學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後打開電視機,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不久媽媽回來了。「亮亮,在干什麼呢?寫完作業沒有……」媽媽一邊換拖鞋一邊問道。「一會兒再寫吧。」「快寫作業去,快去呀!」媽媽話音剛落,爸爸也回來了,爸爸還沒放好提包忙問:「亮亮,今天表現怎麼樣?還有……」爸爸還沒問完。亮亮就已經不耐煩了,沒好氣地說:「不怎麼樣,還不是老樣子。」說完就看他的電視,這時,爸爸瞪著眼睛……
4、討論:小亮為什麼會煩惱呢?
5、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什麼情況下叨嘮?他們往往喜歡說什麼呢?(舉手發言)
這個問題的討論還可以分兩步進行:①個別發言;②小組交流。教師的評價則可以說:「真有意思」「挺特別的」「我十分同情你」,「他們這樣說可以理解」等。
6、實話實說: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聽到長輩叨嘮你的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教師小結:聽著父母反反復復地說著同一個內容,大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想法是比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媽媽的話
1、教師:上課時,老師做了一份社會調查,並把這次調查的談話記錄下來了,下面,我們一些來聽聽爸爸、媽媽是怎麼說的。
2、播放社會調查的錄音實況
(問:×××,您好,現在,想請你來談談關於「叨嘮」的話題……
問:×××,您好,你的孩子快12歲了,當你想跟他說一件什麼事的時候,他有時候就表現得很不耐煩的樣子,這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這份社會調查一定要提前兩周去做,而且要細致,提問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讓每一位被訪的家長說出他們最想與孩子講的話,家長的姓名盡可能不公開。)
3、小結:剛才,我們聽了爸爸、媽媽的心裡話,相信大家一定受到心靈的震憾。叨嘮是天下父母關心孩子,愛護孩子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五、消除煩惱
1、討論:叨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當自己的想法、做法與父母長輩的願望不一致時,你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充分舉手發言,教師適時點撥小結方法。)
(1)安靜聆聽法;
(2)轉移注意力法;
(3)自我諷刺法;
(4)解釋說明法。
……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學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後打開電視機,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不久,媽媽回來了,媽媽進門就問:「亮亮,寫完作業了嗎?」「媽媽,看一會兒電視就去寫,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幫媽媽拿拖鞋。媽媽笑了笑,就做飯去了。亮亮剛要坐下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剛進門就問:「亮亮,今天表現怎麼樣?」亮亮調皮地一笑:「還好,老爸,我這個兒子不會給你丟臉的。」說完又繼續看電視。「亮亮,今天的日記准備寫什麼內容……」爸爸又問了許多問題,亮亮沒有發火,只是靜靜地聽著……討論:亮亮是怎樣對等長輩的叨嘮的?(讓學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來解答。)
六、幫幫你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父母長輩的叨嘮,你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大家幫助嗎?(讓大家把問題寫在紙條上,通過討論來解決。)
七、小結
父母親由於愛而叨嘮孩子,因為感激,我們能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讓我們共同架設起一座虹橋,人和人之間多一份理解,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補充活動
開展輔導兩周之後再次做社會調查,讓家長談談孩子在這段時間的表現和變化,為今後開展輔導工作積累第一手資料。
建議
本課程適用於小學5、6年級以上至初中學生,在整個輔導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避免說理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輔導室里以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座位輕松入座,不必要求學生坐姿如何,只要得體大方即可,使輔導活動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