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案有什麼作用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為新的老師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首先在編寫教案的回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答作業,其次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思維連貫發散的過程,再者經過不斷的修改和試講進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最後,隨著教案的完成,對於教材和知識點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於將來的講課。
Ⅱ 有意義學習理論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課堂教學
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
VIP專享文檔 2011-12-08 6頁
淺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尊重並合理地引導每一個人的個性和差異性;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教師;課堂教學;以人為本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
20世紀80年代,皮亞傑等西方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兒童認識世界的心理過程,創立了兒童認知發展日內瓦學派,在認知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基本觀點是: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所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新加坡、德國等許多國家盛行,在我國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它在認識論、教學觀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1.知識觀
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不是絕對的。而是臨時性的,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時,知識也不是一用就准,一用就靈的,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知識也並不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個體之外,盡管通過語言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並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因此「知識系統」不是從外部「輸入」的,不能由教師通過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向學生灌輸,而只能在學生個體內有機生成;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學習者自身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只能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在此基礎上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在具體的行動情景中,其內化於個體大腦中的有機成分才能很快地從內部「輸出」,迅速轉化為實用而有效的行動。
2.學習觀
學習過程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情境)相聯系,兒童的認知結構通過「同化」與「順應」逐步建構起來。學習者在實際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指個體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內的過程)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指個體的認知結構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的過程),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同化是認知結構數量的擴充,順應則是認知結構性質的改變。認知個體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境的平衡:當兒童能用現有圖式去同化新信息時,他處於一種平衡的認知狀態;而當現有圖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時,平衡即被破壞,從而修改或創造新圖式,即順應的過程是尋找新的平衡的過程。在學習科學課程之前,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學生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因此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相互作用過程,是基於原有經驗的概念轉變。它包含著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
3.理想的學習環境
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組成理想的學習環境的四個部分。
情境: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情境的創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協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在這里包含協商的意識,協商主要有自我協商和相互協商;自我協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復商量什麼是比較合理的;相互協商是指學習小組內部之間的商榷、討論和辯論。
會話: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同理,協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智慧)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義建構: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科學知識應當明確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建構的。所要建構的意義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因此,只有幫助學生具備學習的能力,才能完成意義建構。
4.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與建構主義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認知工具。課程建設既考慮專業的實際需要,又考慮學生的實際程度。課程不被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的(例如學科結構、社會價值等因素),而是考慮到學習者帶進學習情境的先前知識——他們的目的和觀點。把課程看成是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什麼樣的經驗和概念在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產生中是有效的,變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教學模式。
5.師生角色的定位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人格的平等,學生應該得到足夠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
二、課堂教學方法探討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的課堂教學,其基本結構是重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重視培養能力的過程;創設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多向思考、科學想像等創新思維能力。
Ⅲ 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向導作用。
Ⅳ 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意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4)教學設計的作用擴展閱讀:
教案設計格式:
一、教學內容,要有章節序號及內容,明示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二、教學目標
①目標的設置要包含有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通常有3個左右即可。
②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課,應具有唯一性。
三、活動主題,用一個片語、短語,或一句話,來表述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
四、活動指導思想,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五、教學重點 要准確、清晰。有時常與節的名稱相同。
六、教學難點 應為(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七、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八、教學用具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教學設計優點與不足:
一、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二、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Ⅳ 教學設計的作用和意義
有利於媒體教材質量的提高
國外有專家認為,在早期視聽教材令人失望的情版形下,「是權教學設計使他們走出了困境。」後來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致力於嚴格的教學設計。」
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學上的許多決策都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作出。有經驗的教師憑借這條途徑也能取得較好效果,這是具有教學藝術的表現。但運用這門藝術的教師畢竟有限,而且教學藝術很難傳授。教學系統設計克服了這種局限,將教學活動的設想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上,用可以復制的技術作為教學的手段。只要懂得相關的理論,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一般教師都能實際操作。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Ⅵ 簡單明了的教學設計會會起什麼樣的作用
第一,教學設抄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Ⅶ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有哪些作用
教學設計就是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從形式上、內容上進行合理的編排。作用主要有更好的呈現所要教學的知識,以合理的情景出現,面向學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教知識。
Ⅷ 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的幾個步驟,並解釋這些步驟的作用
各學科的教學設計不盡相同,但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內材容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Ⅸ "視角"對教學設計有什麼作用
生態學視角對教學設計的作用:隨著生態學及生態主義的興起與迅猛發展,以生態學視角來看待地理教學設計,教學被視作一個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事件等子系統組成的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系統。同時,這個小系統又受到大系統、外系統和中間系統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設計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到系統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微觀上將教學放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考察,而且,要注重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宏觀上將教學放在大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考察。在地理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把握教學系統開放性、動態性的特點,整合各教學系統各要素的關系,求得教學的最優化,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