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大班古詩易水送別教案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朗讀古詩的興趣。 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材料准備 電腦課件;輕音樂。 活動流程 一、 初步感知理解古詩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電腦課件,討論:「畫面里都有什麼?」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初步欣賞古詩。 二、 反復聆聽作品,學習古詩 1、反復跟著電腦聽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2、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 交流討論、表演、表現 1、集體大聲的朗讀古詩。 2、分小組進行比賽朗讀古詩,比一比那組朗讀的有感情。 3、討論:古詩里都講了什麼?小草都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你要學習小草的什麼精神? 活動延伸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到前面表演古詩。
Ⅱ 音樂《送別》教案
詞:李叔同
曲:J·P·奧德威(美國)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這就是傳遍大江南北的《送別歌》,其影響十分之廣。長期以來,《送別歌》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後,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對於《送別歌》,長期以來卻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宣傳失誤。由於人們對此歌宣傳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數人都以為此歌的詞與曲皆為李叔同所作。其實《送別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由於此曲十分優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採用它的旋律填寫了《旅愁》。《旅愁》刊於犬童球溪逝世後的1907年,此時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學且又熱衷於音樂,他對《旅愁》當有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詞的《送別歌》《送別歌》採用了《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但歌詞卻是受了《旅愁》的影響。《旅愁》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自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思故人,高堂念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而李叔同的《送別歌》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由此可見,《旅愁》《送別歌》兩首歌不僅旋律相同,歌詞意境也相近。至於說到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據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影片《早春二月》採用《送別歌》作為
主題曲,影響深遠。
Ⅲ 小班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詳教案
深秋,有兩個明顯的標志,其一是豐收,另一個是落葉。我常在深秋的黃昏望著那門前的百年老楓樹。
這不,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心中懷著若有所失的無聊情緒,坐在窗前,望著那老楓樹,這才發現,落葉歸根的過程,是多麼的精彩,多麼的歡樂。
抬頭一望,老楓樹的楓葉紅得似火;紅得十分艷麗;紅得如被刷過漆似的,顯得那麼可愛,那麼耀眼。
秋姑娘來到此處嬉戲,拂袖而過,留下一陣舒爽的,充滿愜意的風。正巧拂過老楓樹的樹梢,帶下了幾片火紅火紅的楓葉,飛向歡樂的彼岸。
那楓葉昵?它們去那兒玩了?
我凝視著一片紅得出眾的,小得令人愛憐的小楓葉,輕飄飄的,慢悠悠地飄落了下來,它對著孕育它的老楓樹,懷著感激之情,用柔美的語調,輕輕說了聲:「謝謝」便轉身撲向大地的懷抱。
正巧,它的夥伴們來了,和它一起准備滋潤老楓樹。
秋姑娘笑了,打了個哈欠。楓葉們在空中來了個輕身旋轉,跳起了歡樂的舞蹈,合著嘩嘩的風聲,翩翩起舞。
楓葉們飄到樹桿了,這時,秋姑娘不知為什麼生氣了,她氣哼哼地吐出一口長長的氣。楓葉們受到這股風的影響,向肥料加工廠飄去,這下可讓它們樂開了懷,變成更有用的肥料,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秋姑娘回來了,將小楓葉們送回到老楓樹的懷抱。楓葉們在秋風中歡樂的飄盪,時上時下,活像個專業的舞蹈家,跳著有節奏的、淡雅的舞。
此時,楓葉們又有了新的夥伴,它們是老楓樹樹梢的楓葉,對它們來說,老楓樹就是一個絢麗的世界,一個枝叉就是一個國家,小楓葉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罷了。遇到夥伴就如同遇到了同胞,一定會十分歡樂,也許會在一起聚聚餐,聊聊家常,在一起狂歡一起玩耍。
看!它們在比賽呢,最大的一片楓葉在空中縱身一躍,打著旋兒飄落到了地面,最小的楓葉也不甘示弱,垂直飛躍回了地面……
天色已晚,不時還有落葉飄下,它們真快樂呀。也許「落葉歸根」真的是一種享受,也許很幸福,也許很乏味,也許很歡樂……
啊,真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