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高中歡樂頌音樂欣賞課教案

高中歡樂頌音樂欣賞課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3 02:56:34

1. 《歡樂頌》這首音樂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是大自然(天父、 造物主)所賜,任何人(不論善惡)、物(即使蛆蟲)以及天使都可以領受。1785年10月的一天,在德累斯頓近郊的羅斯維茲村,詩人席勒應一對新婚夫婦的邀請來參加他們的婚宴。宴會上,詩人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熱情和現場的歡樂氣氛所深深感染,寫下了這首頌詩。其實,與其說是詩人在寫歡樂,不如說是在寫愛,這種愛超越時代,超越種族,超越地域,超越......

只要團結,就能幸福。神聖的,高雅的。

《歡樂頌》這首詩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麴生涯的巔峰。
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當然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音樂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樂章的最後,這種氣氛被表現到了極致,整部作品在無比光明、無比輝煌的情景下結束。

2. 貝多芬歡樂頌賞析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1822-1825),Op.12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你可能留意到,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創作於是1812年,而《第九交響曲》卻是直到10年之後的1822年才開始構思、譜寫。這十來年之間,貝多芬經歷了一些什麼?了解這段歷史,對於我們了解《第九交響曲》的誕生過程是有重要意義的。

首先必須提到的是一部名為《戰爭交響曲》的作品,他並沒有被編入貝多芬的編號交響曲內。在完成《第八交響曲》之後一年,也就是1813年,貝多芬譜寫了《戰爭交響曲》,雖然如今大家對這部作品的了解甚至還不如貝多芬早期的兩部交響曲,但在當時卻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因為《戰爭交響曲》是一部「應景」的作品,1813年的6月21日,英國將軍威靈頓率領英國遠征軍大破法國軍隊,這次戰斗加速了拿破崙的最終滅亡。消息傳到了作曲家的耳朵里,貝多芬為之興奮(所以這部作品也通常被稱為「威靈頓的勝利」)。關於貝多芬和拿破崙之間的淵源,在推薦英雄交響曲段落的時候,我們有過詳細的介紹。雖然1813年是貝多芬非常不景氣的一年,但他的創作靈感還是被威靈頓將軍的勝利所激發,《戰爭交響曲》很快就寫作完成了。作品包括兩大部分——「戰爭」和「勝利交響曲」。在前面一部分,貝多芬用充滿沖突和對抗的旋律,以及充滿「火葯味」的配器營造出了一個逼真的戰爭場面。而在後一部分,主要以英國國歌《願主保佑國王》為主調。

從歷史評論來看,這部作品在諸多方面都算不上貝多芬交響作品中的上等之作,但是作曲家本人還是比較喜歡她。其實《戰爭交響曲》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樂曲,但是貝多芬為了使其能夠以宏大的氣勢出現在音樂會舞台上,花了不少精力將之改編為管弦樂曲,甚至加上了「交響曲」的頭銜。由此可見,貝多芬對於拿破崙背叛革命,繼而侵略歐洲各國的行為感到極度憤慨。所以當拿破崙戰敗之後,作曲家也非常想用音樂把此時此刻自己激昂的感受描寫下來,並流傳下去。不過可惜的是,《戰爭交響曲》和貝多芬其他交響曲深刻的思想性相比,顯得過於膚淺。而且過了數年以後,貝多芬自己也意識到了這部作品的粗糙之處,甚至自己為之檢討過。雖然作品當時紅極一時,但如今和貝多芬其他九首交響曲被成百上千次錄音的「待遇」相比,《戰爭交響曲》的錄音如今是相對比較少的。

《戰爭交響曲》雖然只是「曇花一現」的應景作品,但是在當年卻給貝多芬帶來了更高的聲譽。在1813年12月8日貝多芬作品的專場音樂會上,作曲家親自上陣擔任指揮。兩部重頭作品被上演——創作於前一年的《第七交響曲》直到這一天才真正公開首演,而《戰爭交響曲》更是作為貝多芬的新作第一時間展現在維也納聽眾面前。這是一場極其成功的音樂會,貝多芬的作曲才能、指揮才能被全面展現在聽眾們面前!《第七交響曲》更受到了普遍贊譽,不得不加演「小塊板」樂章。沉浸在戰爭勝利歡樂中的人們對《戰爭交響曲》更是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

說起來是可笑的,很多樂評人士對《戰爭交響曲》的藝術價值不屑一顧,而且貝多芬本人也承認這部作品存在不少「粗淺」的地方。但是正是因為這部作品,使得貝多芬在維也納、在歐洲大眾心目的地位再次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這個時候的貝多芬幾乎被榮耀和光輝充斥著,總算使得處於生活困境中的作曲家得到了心靈上的慰藉,至少自己的音樂能夠被更多的人肯定。這時候貝多芬的創作慾望重新被喚起,一部又一部新作問世了,音樂會也一場接一場的被要求加演。1814年2月7日的音樂會上,《第八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聽眾竟然達到5000多人,這個數字即使放在現在,都是異常驚人的!在此後的一兩個月內,《戰爭交響曲》也在不斷地被上演,似乎大家永遠聽不夠。

這一切預示著貝多芬輝煌和榮耀年代的開始。1814年5月份,貝多芬一生中最重要的歌劇作品《費德里奧》在經過大幅度修改之後再度公演成功;7月份開始,貝多芬被一次次邀請去參加權貴顯要、政治人士的聚會。這時候,拿破崙已經倒台,歐洲的政治局勢雖然非常復雜,但表面上還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在「和平」以及「慶功」的年代,音樂家、藝術家的價值重新得到了體現。貝多芬作為這些藝術家中的代表和領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待遇和重視。那個時候的貝多芬儼然如同當今的「超人氣巨星」!

當然在這段自己最「輝煌」的日子裡,貝多芬對於「共和體制」的理想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消退。雖然成天和一些封建統治者相處,但是貝多芬並沒有為此「沾沾自喜」或者「迷失自我」。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性,家中凌亂不堪的局面沒有得到一點改善,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沒有因為要和「上層名流」為伍而變得妥協。他只是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下,繼續著自己的音樂創作和推廣。這種舒適和輝煌延續到1815年,但是和所有人一樣,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在高潮過後,貝多芬進入了自己一生中的又一個低潮期。

低潮源自貝多芬的許多顯要友人的相繼去世、患病、破落。由於沒有完整的家庭,貝多芬在此時重新回到了孤獨、寂寞當中。應該說雖然樂聖的一生當中有過陽光普照的時候,但終究還是陰霾多於晴天,貝多芬又不得不回到悲情人物的角色。這時候他已經完全耳聾了,隨著年齡的增大,脾氣也越來越怪癖,性格讓人更加難以捉摸和接近。在一些外人看來,貝多芬已經和一個暴君、狂人無異。同時貝多芬身體健康也開始重新和他作對,肺病和傷寒一直困擾著作曲家。同時這時候歐洲大陸的局勢也使得貝多芬這個一直關注政治的作曲家憂心忡忡,卻無能為力。種種這些,都讓貝多芬無暇再用心去創作大型的交響作品,所以在1814年到1818年這段日子內,貝多芬幾乎沒有驚世的音樂問世,只有少數幾部作品誕生,且其中後來比較出名的只有一部鋼琴奏鳴曲。

這段憂傷的日子,貝多芬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讀書上,閱讀各種各樣類型的文章、詩歌、劇作。包括荷馬、歌德晚年的詩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並且寫了很多感悟和筆記。最終貝多芬從這些充滿內涵、充滿激情的文字中,重新喚回了自己的作曲靈感!即使物質生活再怎樣困頓,作曲家在精神世界領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支柱。1818年開始,貝多芬開始從沉默中醒來,一部又一部重量級作品被不斷譜寫出來!

《庄嚴彌撒》、《C大調三十三鋼琴變奏曲》以及作曲家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第30、31和32號)是貝多芬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其中的《庄嚴彌撒》更是前後花了4、5年時間創作才得以完成。而且這部作品誕生的時候,距離貝多芬去世只有三年光陰。似乎作曲家已經提前預知了死神的來臨,因此寫下了這部具有神聖意義的宗教音樂作品。但是貝多芬顯然不想用這種方式來了結自己的藝術生涯,在他心中還有更加重要的理想沒有完成,那正是至今傳唱不衰的《歡樂頌》!

大家所熟知的《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一直到完成了《庄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宏。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劃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他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第九交響曲的創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終於在埋頭一年半之後,在1823年的年底,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合同,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音樂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沖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音樂已經過時。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扎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一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練逐漸有了起色,並且越來越好!終於,在1824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音樂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台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宏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離1824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音樂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宏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余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音樂哲理、音樂氣度所感染!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部作品,走進貝多芬的理想王國。

3. 歡樂頌鋼琴指法 左手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百四樂章的第二部分,歌曲的旋律十分簡朴。

貝多芬以極其簡練的手法(幾乎只用了do、re、mi、fa、sol五個音和一種音符──四分音符)就營造出了如此庄嚴、宏偉的效果。這度首歌曲已經傳遍了全球,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願望:消除隔閡、消除戰爭,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3)高中歡樂頌音樂欣賞課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貝多芬一向喜愛席勒的作品,尤其是《歡樂頌》。傳說19歲時,貝多芬就起意用音樂來表現這首頌歌。從1809年開始,貝多芬不斷地思考這部交響曲的構架,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不斷反映出對第四樂章合唱主題的構想。

但是直到1822年,才開始正式寫作,並在兩年後完工。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這部人類音樂史上的巨著首演了。

貝多芬由於已經全聾無法擔綱指揮,只得坐在樂隊中。由於此前他全聾時指揮演出出現過差錯,他只敢背對觀眾坐著。這部偉大的作品首演異常成功,可是此時的貝多芬,已經無法聽到觀眾的熱烈掌聲和歡呼了。

19世紀20年代初的歐洲,正是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後,四大強國在維也納會議上決定恢復封建君主制,並且迅速成立神聖同盟,四處鎮壓歐洲的時期。而貝多芬自己,貧病交加,還要費心費力去關心他那個不成器的侄子。

歌曲賞析

創作這首曲時,應該是貝多芬處於他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時期吧。這首變奏曲給人的感覺氣勢跟龐大,很磅礴,了解過的人都知道,這首曲子充滿了強烈的庄嚴的宗教色彩,氣勢十分輝煌。我們可以感受到,整首曲子通過多次的變奏,最後達到高潮,這也是貝多芬創作的高潮期。

從曲名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曲子表達的情感絕對不會是傷感的,而是一種追求自由,平等的一種生活,聽過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振奮人心,讓我們看到太陽,看到光明,看到明天,看到希望。我們也要對著這生活高歌這首《歡樂頌》,天使與我們同在。

4. 中國民樂(歡樂頌)的音樂形式和風格屬於什麼

歡樂頌抄不是中國民樂,襲 民樂里有一個類似名字的叫做歡樂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1] 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 可以算作古典音樂。

歡樂歌:江南絲竹八大麴之一,曲調明快熱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暢,由慢漸快,表示歡樂情緒逐漸高漲,常用於喜慶廟會等熱鬧場合,表達了人們在喜慶節日中的歡樂情緒
可以算作 中國民樂, 江南絲竹。

5.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或《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的音樂鑒賞

人有信仰才會有擁有承受痛苦的勇氣和能力,只有有信仰才會使苦難結出豐碩的果實。信仰是我們絕望中的希望所在。 「我們將要討論的這些作品,是為我們說寫,它來自數十年前的另一個國家,卻在我們這個國家找到了真正的迴音。他的作者在作品中向中國讀者發出召喚並寄予無限希望。」這就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羅曼.羅蘭是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名人傳》是羅曼.羅蘭教授藝術史和研究音樂期間寫作的。包括三個藝術家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本世紀初,在物質決定一切,恃強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作者選擇了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些藝術巨匠,讓他們具有的高貴品質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為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悲慘境遇里的人啊,何不靠在巨人的肩上休息片刻,回憶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發?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經受了痛苦的考驗。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後,他不敢向人表現這一點,他離開了人群。貝多芬沒有朋友,他獨自與命運抗爭。只能向上天發出凄厲的呼叫;米開朗琪羅則忍受著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繼日的工作筋疲力盡,但他的工作是被迫的,假如他拒絕,提交任務的人不能強迫他,但他不敢。他在權貴面前十分膽小,而自己又偏偏瞧不起畏懼權貴的人。他為自己的膽怯感到羞恥,厭惡自己。他在〈詩集〉中說:「讓我痛苦吧!痛苦!過去沒有一天屬於我。」他在這種痛苦中掙扎一生。家庭,精神的歸宿。卻成了托爾斯泰的牢籠。他的思想,他從事的人民教育事業。與他家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沖突。他不能離開他所愛的家人。他開始計劃拋棄家庭,但當他再次看到即將逝去的一切時他的腳步無法繼續。托爾斯泰註定陷入極大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心疾首。直到這一天,瘋狂的絕望是他走上了離家之路。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終於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米開朗琪羅以另一種方式獲救。在他70歲是接受了聖彼得大教堂建築師兼總監的職務,他認為這是他應盡的義務,他甚至不肯接受應得的俸祿。因為他認為那是神的使命。對神的信仰使一生猜疑的米開朗琪羅到了晚年不在怨恨,他說:可憐的我滿足願望已晚,現在,你還不知道嗎?寬容,高傲,善良的心,知道原諒去向侮辱他的人以德報怨。」他出於慣性不斷雕塑,1546年2月中一天的落日時分,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沒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給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類最深刻的智慧。」這是托爾斯泰對宗教的重新思考。「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比他人更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有才華,那他就犯了根本性錯誤。」貝多芬說:「除了仁慈,我不認為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羅曼.羅蘭通過貝多芬昭示於人的也不是才華,而是痛苦。以及能給不幸者的鼓勵。對那些崇尚暴力,崇尚征服者,蔑視弱者,有困難者的打擊。貝多芬那麼有力量不因為他強大,而他因為遭受困難。他的歡樂頌唱出的不是征服者的勝利,而是戰勝痛苦的光芒。他生命的光輝在於他在悲慘命運深處贊美快樂。就象作者最後寫到:「什麼勝利能與這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次戰斗,奧斯特里茨哪天的陽光曾達到這超人努力的榮光?獲得從未有過的心靈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傷殘,孤單,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快樂給予世界。他用苦難鑄造歡樂......」 「悲慘的命運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頭上,他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並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驗。」而我們通過閱讀他們戰勝苦難的經歷,也可以自覺的承擔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有時我們的災難是因為我們的錯誤引起的,而有時則使命運無端加給我們的。我們經常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也許它會無端的給我們製造一些變故,使我們一件籌備很久的事情失敗,他還會無理的奪走我們的健康。但我們可以常想,遭受苦難的不止是我們,還有許多偉大的靈魂於我們同在,與我們分享苦難。而且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仰,人有信仰才會有擁有承受痛苦的勇氣和能力,只有有信仰才會使苦難結出豐碩的果實。信仰是我們絕望中的希望所在。同時他也預言了新人類的誕生:反對暴力,反對征服,要求和平,同情弱者。許多年後羅曼。羅蘭寫作了《聖雄甘得》我們看到反對征服時代的來臨。聽,貝多芬的宏偉贊歌,戰勝苦難的歡樂之聲

6. 音樂欣賞的考試題目

答 :
1.交響曲和其他音樂體裁相比,就象文學中的戲劇或小說一樣,具有較大的規模。它結構宏大、色恣絢麗、音響豐滿,音樂有廣闊的發展,因而能夠通過多種音樂形象的變化發展來深刻地揭示人們的思想感情、心理狀態、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等。

交響曲的組成部分:
和奏鳴曲一樣,交響曲通常包含四個獨立的樂章,但各個樂章之間又是互相聯系的。它們按照一定的關系先後排列,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思想。
第一樂章是快板樂章,用奏鳴曲式寫成。奏鳴曲式是一種戲劇性結構,由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呈示部包含出現在不同調往上的主部和副部,先後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性格上有鮮明對比的主題陳述出來,就象戲劇中的第一幕揭示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一樣。展開部運用各種手法把呈示部中的各個主題加以變化發展。顯示它們的相互影響和矛盾沖突,好比戲劇中積極展開著戲劇情節的第二幕。再現部則在調性歸於統一的新的水平上,重現呈示部中的主題,有如戲劇的最後一幕,表現矛盾的基本統一和解決。用奏鳴曲式寫成的第一樂章最適於表現人們緊張的活動和斗爭。

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是慢板樂章,它通常是整個交響曲的抒情中心,適於表現人們的生活體驗、心理感受和哲理性的思考等。這一樂章常採用三段式、變奏曲式或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寫成。

第三樂章又是快速樂章,常為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大多用復三段式寫成。這個樂章一般比較生動活躍,常反映出人們斗爭之後的休息、娛樂等。
第四樂章即終曲,通常為快板或急板,多用回族曲式、奏鳴曲式或奏鳴迴旋曲式寫成。內容常常是描繪生活風俗的情景和人民群眾歡慶節目的宏偉場面。

2.A呈示部:1主部(主調呈示主題);2連接部(引出副部);3副部(屬或平行調對比的新主題);4結束部

B展開部:1引入; 2展開部主體;3再現准備;(非主調)

A再現部:1主部(主調呈示主題);2連接部(引出副部);3副部(主調統一的新主題);4結束部(主調)

3.我喜歡我喜歡《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該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後來成為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d小調第九交響曲,被公認為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略呈庄嚴的快板,d小調,2/4拍子,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嚴峻有力,表現了艱苦鬥爭的形象,充滿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壯的色彩,這一主題最開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下由弦樂部分奏出,而後逐漸加強,直至整個樂隊奏出威嚴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題。 第二樂章,極活潑的快板,d小調,3/4拍子,龐大的詼諧曲式。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響樂中第二樂章為慢板的傳統。這一樂章的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奧地利民間舞曲的特徵,但其中還帶有不安的情緒。 第三樂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調,4/4拍,不規則的變奏曲式。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樂章,急板,D大調,4/4拍。在主題「歡樂頌」開始之前,音樂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整個樂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歡樂頌」主題,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庄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整個交響曲的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第一樂章一上來就用一種嚴肅、宏大的氣勢表達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實這是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復表現過的主題——斗爭,也折射出斗爭的必然過程——艱辛。旋律跌宕起伏,時而壓抑、時而悲壯,似乎看到的是勇士們不斷沖擊關口,前赴後繼企盼勝利的景象。 緊接著的第二樂章,按照傳統通常應該是慢板,但是貝多芬打破了這一慣例,居然用了極活潑的快板,整個第二樂章主題明朗振奮,充滿了前進的動力,似乎給正在戰斗的勇士們以積極的鼓勵,似乎讓人們一下子在陰雲密布的戰場上看到了和煦的陽光和藍色的天空。同時主旋律中帶有奧地利民間舞曲「連德勒」的特徵,和諧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細品味,大家不難發現,到了樂章最後,旋律重新開始急促起來,隱約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氣氛。 第三樂章倒是慢板樂章了,貝多芬有意在編排上作了創新。這個樂章相對前面兩個樂章顯得寧靜、安詳了許多,旋律雖然平緩,但是不失柔美。法國著名作曲家、樂評家柏遼茲評價此樂章是「偉大的樂章」。第三樂章共兩個主題,其中第一主題充滿了靜觀的沉思,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兩個樂章表現出激烈的戰斗場面之後,第三樂章似乎是大戰中短暫的平息。 第四樂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劃分為兩個部分 ——序奏以及人聲。在一些唱片中,第四樂章單獨占據一個軌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聲獨唱、重唱、合唱部分分為兩軌,但其實上兩者都屬於第四樂章這個整體。其中的人聲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但在人聲部分上台之前,音樂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這個序奏部分是堅強剛毅,驚心動魄的。接著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歡樂頌」的主題,好像一縷陽光突破濃密的雲層灑向大地,整個歡樂的主題漸漸拉開序幕,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國就在眼前! 經過了一系列的鋪墊,人聲部分終於浮上水面,開始了《歡樂頌》的吟唱。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唱詞和急速雄壯的旋律,《歡樂頌》唱出了人們對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熱望。當然貝多芬並沒有照搬席勒的原詩,而是以自己獨到的理念,配合音樂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刪節和修改。在激動人心的歌詞和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個不同聲部人聲的獨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團的合唱下,《歡樂頌》得到了升華,欣賞的人們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奮進力量和精神支柱。樂章的最後,這種氣氛被表現到了極致,整部作品在無比光明、無比輝煌的情景下結束。 如今《d小調第九交響曲》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說歡樂頌是貝多芬交響樂的顛峰之作,更因為整部作品彷彿是貝多芬一生與其命運的一部斗爭史。樂曲的第一、第二樂章均採用小調,表現了貝多芬早年的命運多舛,痛苦與絕望一直伴隨著他、折磨著他。但他一直堅持著,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著。慢慢地,痛苦轉為寧靜(第三樂章),以至到最後他完全得到解脫,得到了真正的永恆的最終的歡樂(第四樂章)。斗爭,一直充斥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尤其是《d小調第九交響曲》,更能給在痛苦與絕望洶涌的風浪中掙扎的人們以無窮的力量和希望。
這部交響樂構思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多樣,它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范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范,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作者通過這部作品表達了人類尋求自由的斗爭意志,並堅信這個斗爭最後一定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人類必將獲得歡樂和團結友愛。 這部作品第四樂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也是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 從作品的醞釀到完成,第九交響曲傾盡了貝多芬數十年的心血,是其音樂生涯的登峰造極之作。全曲從頭至尾的演奏時間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以上,但並無任何冗長拖沓之感。

7. 歡樂頌的樂曲賞析

進場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渾厚、低沉的聲音在寂靜中響起,給人一種深沉、平靜的感覺;旋律演奏了一次之後,中提琴進場重復旋律,旋律行進到中音部,主題曲稍亮的音色給旋律帶來一種明快的感覺,低音部則退到後面和木管一起伴奏;中提琴演奏完旋律之後也退到伴奏,接著小提琴加入了,小提琴如歌般的聲音歡唱著,讓旋律真的活起來了;小提琴聲部簡單重復了旋律後,旋律行進到樂隊齊奏,這時銅管、木管吹奏主旋律,其他各聲部伴奏,場面宏大,由前面的平靜、深沉的快樂進入到了萬眾歡騰的場面,歡樂頌的主旋律貫穿始終。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1822-1825),Op.12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表現人們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遠慮之中,同時也沉浸在歷史的回顧與總結之中。對為人類的進步、發展、解放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先輩們報以真誠的追憶和思念。在這思考與追憶、回顧與總結之中,人們展望未來,互相鼓勵、凝聚著新的力量、備為迎接新的斗爭、為全人類得到徹底解放、得到神聖的歡樂
和幸福,而進行最有意義的拼搏。第三樂章結束前的音樂已預示著暴風雨般的變革即將到來。 一開始音樂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沖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丑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音樂緊跟著片斷重復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說:不要這些陳舊的東西,要創新,要前進。經過緊張而充分的准備之後。終於千呼萬喚地出現了『歡樂頌>主題,象徵著人類經過艱苦奮斗之後,終於找到了通往自由歡樂的道路。《歡樂頌》主題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著漸漸發展擴大到弦樂器和整個樂隊,並且力度和節奏越來越強,形成巨大洪流,勢不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歡樂頌:}主題變奏之後,再次出現急風暴雨般的聲響。但這次引出的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領唱:「啊!朋友們。不要唱舊的調子.讓我們暢快、歡樂地唱起來吧。」於是「歡樂頌」在領唱的帶動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樂隊。歡樂頌歌詞是與貝多芬同時代的德國詩人席勒的詩句,貝多芬採用來表現了他的理想。在這兒我們必須了解,在《歡樂頌>的基本思想的理覦中,貝多芬與席勒的不同,席勒認為歡樂是變成兄弟的前提,而貝多芬則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歡樂的前提,人們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解放,歡樂不是上帝的贈品,而是靠人們去奮斗,歡樂屬於解放了的人們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音樂進入一個神聖的境界。思想、情感升華了,一切丑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斗,終於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 入一個神聖的理想世界。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歡樂頌音樂欣賞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