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音樂欣賞江雪教案

音樂欣賞江雪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3 08:28:01

Ⅰ 《江雪》完整教案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793年)進士。授校書郎,後調任藍田尉,升任監察御史里行。唐順宗繼位(805),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失敗後被貶為永洲司馬。十年後改任刺史。死於柳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創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的詩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寫他被貶後的悲憤憂傷。風格清峻簡潔,在平淡的語言中愈含深遠的情思。有《柳河東集》。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約作於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於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於靜態的描寫,由於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於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誇張。而後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於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並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並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繫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濛、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彷彿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於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後兩部分有機地聯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Ⅱ 幼兒園古詩大班《江雪》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古詩大班《江雪》語言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古詩的意境。 教學准備: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方法:愉快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麼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麼?(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麼?這幅畫上是什麼季節?冬天會怎麼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麼?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麼?帶著什麼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麼?(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操作:畫出這首古詩中你認識的字寶寶,畫出來給後面的老師讀一讀,你讀的對不對,然後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2、總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3、作業 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如果有問題可以繼續追問 望朋友採納 謝謝!

Ⅲ 哪些音樂可作為古詩《江雪》的背景音樂

建議用陽春白雪,寒鴉戲水,春到湘江等古箏曲。

Ⅳ 我要看教案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 高一語文備課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把握新詩與現代詩歌的概念,了解什麼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蘊涵於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價值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會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方法:誦讀、討論、探究 。
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分析。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秋天是一個這樣的季節?(收獲,豐富,多愁,充滿想像……)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了許許多多的有關秋的詩歌,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秋的理解和感悟,同學們你們了解的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民)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凈無為)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鬱壯闊)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齊讀文章,初步感受。
學生自我評價,注意部分字的讀音(橘,舸,遒,遏)
2、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讀
比較並評價。
3、學生自讀課文
(1)本文上下闋各自寫了什麼?分別有何直觀感受?
(2)分別找到統領本文上下闋的關鍵字詞。(詩眼)
(3)找出最能體現本文主旨的一句詞,並體會它的作用。
(4)提出一個自讀時碰到的難題。
4、分組討論、交流自讀情況。

明確: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承上啟下)
下闋:抒發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 (憶)

三、品味鑒賞上闋,體景悟情
1、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夠通過合理的調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暢的說一說?
「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
(3)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所寫,表露作者與惡勢力決不妥協的心志。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意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1)一個「看」字一直統領到哪?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學生代表朗讀看到的內容
明確:(萬)山 ———— 紅(遍)
(層)林 ————(盡)染
(漫)江 ———— 碧(透) 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 ————(爭)流 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 ———— 擊長空
魚 ———— 翔淺底
(2)討論: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麼特色?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近觀)
天空:鷹擊長空 (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 (俯察)
(3)想像、討論此時正在飽覽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動作。同學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該怎樣?倒背好,還是叉腰好?視角的轉動快好還是慢好?
評價,再表演。
(4)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劃出動詞,他們用的好嗎?為什麼?
染、擊、翔
(5)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明確:二者都著力寫楓葉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但是,《山行》是優美的寫景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而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式蓬勃發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凄慘,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什麼如此燦爛多彩,充滿生機?
提示:毛澤東的身份、地位、抱負
(6)想像能力訓練
雨果:想像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
引導學生完整的想像看到的景色。(形態,顏色,動畫,特寫)
交流想像,幫助背誦。

3、體會「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豐富含義。
「悵」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的蓬勃絢麗,而現實社會卻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俯仰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問蒼茫大地: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
「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提示: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小結:「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通過這樣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偉大的抱負。

四.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回顧上節課要點,朗讀課文。
(獨立寒秋——看湘江秋景——問誰主沉浮)

二、欣賞下闋
1.上闋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怎樣回答呢?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討論:為什麼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里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為什麼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他們全部否定了,而發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傑有什麼不同?
歷史上的英雄豪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傑出人物。而「現在」的這些包括詩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意氣奔放,才華橫溢,敢為天下先……他們不主沉浮,誰主沉浮?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而巧妙的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
2.「同學少年」是個怎樣的意象?
「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才華橫溢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熱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為己任。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激昂慷慨,奮筆疾書;關心國家命運,針砭時弊,宣傳真理。
「糞土當年萬戶侯」——蔑視官僚軍閥,救國救民,敢於斗爭。
總結:寫出了「同學少年」的精神面貌、戰斗風姿和高尚志趣。
3.鑒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提示:氣魄大!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就有如此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
小結:下闋抒發了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三、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1)綜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的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澤東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是詩的意境,而如何領會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復的讀,理清思路,展開想像,品味語言,知人論世。
播放《沁園春•長沙》朗讀課件

四、課堂訓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能否被括弧中的詞語替換?為什麼?
鷹擊(飛)升空,魚翔(游)淺底,萬類霜天競(爭)自由。
點撥:本題考查對詩歌字詞的准確理解。
解答:括弧內的詞不能替換加點的詞。因為「擊」顯示了鷹展翅的力量和搏擊的雄姿;「翔」寫出了魚的活躍和自由自在;「竟」表現了在明凈清爽的秋天裡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擊」「翔」呼應「竟」,而括弧內的詞可用於任何一個同類事物。
總結: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曾說:「無論你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話只有一句,真正適合的動詞或形容詞也只有一個……你必須把這惟一的一句、惟一的動詞、惟一的形容詞找出來。」我國古代也有作詩推敲的故事。所有這些都說明最具表現力的詞是惟一的。

Ⅳ 跪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版的六年級上冊音樂的教案,謝謝了。

先給50金幣再說

第 一 周 第一單元 山水情《桂林山水、節選(配樂詩朗誦)》、《灕江情》欣賞課
第 二 周 第一單元 山水情《七彩長廊程陽橋》演唱課
第 三 周 第一單元 山水情《轉圈圈》演唱課
第 四 周 第二單元 快樂成長《我們多麼幸福》演唱課
第 五 周 第二單元 快樂成長《校園里的小白楊》演唱課
第 六 周 國慶放假
第 七 周 第三單元 快樂成長《白帆(童聲合唱)》聽賞課
快樂成長《快樂的一天》活動實踐課
第八 周 第三單元 多彩的樂器《動物狂歡節》
第 九 周 第三單元 多彩的樂器《彼得與狼(管弦樂器)
和《彼得與狼(續集)(音樂話劇)》聽賞課
第十周 第三單元多彩的樂器《小樂手》活動課
第四單元 奇妙的鄉音《檳榔樹下搖網床》演唱課
第十三周 第四單元 奇妙的鄉音《盟啊盟》演出課
第十四周 第四單元 奇妙的鄉音《歌海就是我的家(童聲合唱)》聽賞課
第四單元 奇妙的鄉音《請到山裡來瞧一瞧(無伴奏歌唱)》
第十五周 《山鄉歌海》活動課
第十六周 第五單元 精彩戲苑《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蝶雙飛》聽賞課
第十七周 第五單元 精彩戲苑《誰說女子不如男》演唱課
第十八周 第五單元 精彩戲苑《轎內做的我七品官》聽賞課、《小戲迷》活動課
第十九周 第六單元 古詩新韻《讀唐詩》聽賞課、《涼州詞》演唱課
第二十周 第六單元 古詩新韻《江雪》《靜夜思》演唱課
第二十一周 第六單元 古詩新韻《陽關三疊》《漁翁》聽賞課
古詩游藝會(活動課)
第二十二周 復習

並要採納我的答案!!!

Ⅵ 如何欣賞江雪這首詩

江雪鑒賞

千山鳥飛絕, 山嶺重重,不見只鳥飛過,

萬徑人蹤滅。 道路條條,也無人跡行走。

孤舟蓑笠翁, 只一條小船坐個穿蓑衣的老翁,

獨釣寒江雪。 大雪紛紛,獨自在的江上垂釣。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內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么?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著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說,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鉤、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脫。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柳宗元這首五言絕句自來受人推崇,後世許多山水畫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這首詩好在哪裡?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細細體味:

首先,它創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了畫面的主體地位。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舟上垂綸長釣。「孤」與「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遠離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徵。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於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製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麼幽冷孤寒呀!這里,作者採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塗,只數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其筆觸所到,連亘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說「清峭已絕」。顧璘則說「絕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造來說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後不甘屆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晚於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是詩亦寫江雪中的漁翁,但造語平常,更乏境界,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鮮明的個性熔鑄進去,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贊柳宗元末尾兩句,說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性」,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人性有隔」的對立面便是「人性無隔」,做到「人性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託遙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展現。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氏造境選擇春暖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自在之情。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於充滿矛盾斗爭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寒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突出。

最後,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筆並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凄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然後筆鋒一轉,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綸而釣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結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題。讀至結處,倒頭再讀全篇。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生出。蒼茫天宇,皚皚大地,其悠遠的景界非常吸引人。{從江雪的意思引用}

Ⅶ 《江雪》的賞析/

江雪鑒賞

千山鳥飛絕, 山嶺重重,不見只鳥飛過,

萬徑人蹤滅。 道路條條,也無人跡行走。

孤舟蓑笠翁, 只一條小船坐個穿蓑衣的老翁,

獨釣寒江雪。 大雪紛紛,獨自在的江上垂釣。

賞析: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陶醉於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麼?

一首詩的內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範。西方中世紀釋讀《聖經》,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訓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聖經》。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隻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後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於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後,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么?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著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託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說,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境中才能展現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於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鉤、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脫。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據中國文學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Ⅷ <江雪>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千山、絕、萬徑、蹤、滅、蓑笠翁等詞意思,在想像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中理解詩意。
2、背誦、默寫《江雪》並在語境中運用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江雪》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新課引入
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著小船上垂釣。
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

二、反復朗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直至成誦。
2、學生品味詩語言。
師:畫面好空曠,情景好凄涼,背景好寥廓,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畫作者卻只用了20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眾多人的稱贊,你們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四、了解背景,體會感情
1、你們猜一猜,作者寫這首詩可能是什麼時候。
老師隨機介紹讀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東)所以人們稱他柳河東,20多考中進士,博學多才。32歲那年參加改革,成為核心人物,名氣很大,誰知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降幾級,十年後才被召回,後又被貶到更偏遠的柳州,46歲那年在憂悶中病逝。這首古詩,就是詩人被貶到永州時所作。當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無生機的世界裡,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獨釣的情景,他會那麼想呢?
2、指導朗讀,讀出苦悶,煩惱,或者讀出堅貞不屈,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五、嘗試運用,加深體會。
師:我們現在學古詩,一邊為了了解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曠無人,俱寂無聲,頗有一種:「 」的感覺。
2、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詩句「 」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六、拓展閱讀,開闊視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寫有一百四十餘首詩,大多的是抒寫被貶後心情愁悶,只得寄情山水田園的詩。
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六、總結學習,抄默古詩
提醒容易寫錯的字 蓑 笠 獨,先抄寫生字,再或抄寫或默寫古詩。

閱讀全文

與音樂欣賞江雪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