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中班音樂民間小調教案

中班音樂民間小調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25 19:51:18

Ⅰ 民間小調的自然種類

和聲小調(第七音升半音)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費縣白石屋村,曾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駐扎的地方。當時的文工團員、解放後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的阮若珊,在一間民房裡創作了歌詞,由另一名團員李林以民間調子為基調譜成曲。在一次慶功會上,阮若珊唱了這首歌曲,群眾聽後情緒高昂,當場就有300多人報名參軍。1946年,華東地區舉行大型民歌匯演,《沂蒙山小調》以其濃郁的地域風情、樂觀向上的音樂基調受到陳毅元帥的稱贊,轟動了全國。
臨沂人對沂蒙山小調「情有獨鍾」。他們以現代化、國際化的思路高品位推進「文化臨沂」的品牌打造,深入挖掘沂蒙山小調的文化內涵,以當代審美意識改編沂蒙山小調,請來專家反復修改,精益求精,運用傳統和現代技法相結合的作曲手段,展現出一幅恢弘大氣的民族交響音畫。「沂蒙山小調」的「現代交響曲」,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慢板,主題來自於《沂蒙山小調》,高亢的竹笛和抒情的二胡,彈奏出優美旋律,表現了沂蒙秀麗風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樸的品格;第二部分小快板,主題取自臨沂蒼山縣的民歌《歌唱大生產》,由板胡奏出,表現沂蒙人民樂觀向上的心態;第三部分快板,展現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勞、開拓奮進的精神風貌;第四部分廣板,氣勢恢弘,樂隊的全奏將樂曲推至最高潮,象徵著沂蒙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憧憬。不久前,以大型民族管弦樂的形式搬上舞台的《沂蒙山小調》,在北京音樂廳奏響並獲成功。在由中國民族管弦協會、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主辦的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徵集大賽中,大型民族交響樂《沂蒙山小調》獲得銅獎(金獎空缺),並作為決賽頒獎音樂會的壓軸演奏曲目。首席指揮家彭家鵬表示,要將這部交響樂帶到澳門,讓澳門國樂團作為常演曲目,還將帶到藝術聖殿維也納金色大廳,使之成為世界民族管弦樂之林的又一新株。

Ⅱ 求民間小調,老人愛聽的音樂.謝謝

二泉映月 (阿炳 )二胡的 在網上搜了下載 ;還有 黃梅調 天仙配 系列 都是老人愛聽的

Ⅲ 民間小調十月懷胎的簡譜

我要十月懷胎歌譜?

Ⅳ 民間小調名有哪些

小調的曲目﹐異常豐富。根據其歷史淵源﹑演唱場合及音樂性格等為揚州小調依據﹐大體可分為3類﹕

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山坡羊》﹑《寄生草》﹑《鬧五更》﹑《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打棗桿》 清代的《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槳》﹑《鮮花調》﹑《湖廣調》等。

江蘇省《大九連環》、東北的《瞧情郎》、又如《月兒彎彎照九州》、《長工歌》、《孟姜女》、《五卅運動》、《十送紅軍》
《詩經》也是民間小調的集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子夜四時歌》、《從軍五更轉》、《月節折楊柳歌》等時序體的樂府民歌,就是民間小調的起始。
清中葉時,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種(見劉復、李家瑞:《中國俗曲總目稿》)。其中大多數屬於小調體裁。影響較大的刊本有《霓裳續譜》、《白雪遺音》、《時尚南北小調萬花小曲》、《粵風》、《粵謳》等。
小調在流傳過程中,其曲調由於歌者的個性、審美習慣、填配新詞、唱法不同等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因而形成不同的變體以及蘊含著不同的情緒和表現性能。例如《孟姜女》與《梳妝台》、《十杯酒》、《哭七七》;《無錫景》與《探清水河》;《剪靛花》與《碼頭調》、《放風箏》、《四季歌》等,相互之間既保持著承傳的派生關系,又自成一曲,各有特色。一般情況下,一首小調流傳的地區愈廣和時間愈久,其變體就愈多;而且,各種變體與原歌的關系也是有遠有近,紛雜而多樣。《打櫻桃》、《綉荷包》、《賣雜貨》、《小拜年》、《磨豆腐》、《看燈》、《補缸》、《採茶》、《游春》、《放風箏》、《打鞦韆》、《割韭菜》、《趕廟》、《游燈》、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如《山坡羊》、《寄生草》、《鬧五更》、《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打棗桿》;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槳》、《鮮花調》、《湖廣調》,《沂蒙山小調》,《桐城歌》,《生產忙》這些都是民間小調。

Ⅳ 民間小調的音樂特徵

在各類民歌中﹐小調是一種基本上擺脫了實用性功能的制約﹑成為獨立的以表現性功能為主的音樂體裁。其音樂特徵是﹕①小調的曲調具有流暢﹑婉柔﹑曲折﹑細膩的藝術特色。它的旋律變化豐富﹐常常把級進音型和跳進音型﹐單向上升﹑下降同弧形﹑波狀旋律線等表現手段靈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造成一種起伏跌宕﹑多樣而又統一的曲調進行。同時﹐在歌唱藝人的長期實踐和加工之下﹐旋律的裝飾性犟﹐樂匯﹑樂句之間銜接自然﹐富有邏輯﹐很善於表達那些既有敘述性又有濃厚的抒情性的題材內容(如《五哥放羊》﹑《畫扇面》﹑《妓女悲秋》﹑《五更鳥》等)。多數小調在演唱時都有器樂伴奏﹐並加上前奏﹑過門﹑尾聲等﹐使之更加完整。②小調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根據旋律進行本身的內在要求﹐追求詞曲協調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現手段的靈活性。因此﹐小調的節拍規整而不拘泥﹐節奏感鮮明而不犟烈。它常常在既不破壞唱詞的韻律﹐又服從節拍規整性的前提下﹐靈活地使用各種節奏型﹐使其疏密相間﹑變化有致﹐富有很犟的動力感。③小調的結構大多以單曲體為基礎﹐講究結構內部的規整性和勻稱性。樂句的結構功能比較清晰﹐基本上分成對應式和起﹑承﹑轉﹑合式兩類。非對偶性的3﹑5句單曲體結構也較常見。一些地區還有由若干單曲構成的「套曲」(民間稱「大調」)。無論篇幅長短﹐小調的曲體結構內部都以對應和起承轉合為原則﹐形成整齊平衡的關系﹐末句常具有總結性分量﹐穩定感較犟。④小調中的襯詞﹑襯腔定型化和規整化。在分節演唱時﹐雖然每段唱詞不同﹐但襯詞﹑襯腔卻是原樣重復﹐成為加強整個作品統一性的有力手段。

Ⅵ 民間小調情歌請進來進來就進來標題是叫啥

「小調」,是民間藝人們對(除雲鑼外)不含打擊樂之曲牌音樂的俗稱。據老...這句很有情書的感覺,在情歌的歌詞中,有詩意又上口的不多,這句歌詞符合...

Ⅶ 求音樂:民間小調五隻小船

酷狗音樂上搜索便有

Ⅷ 安徽的民間小調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江蘇省揚州市的儀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區采風,從當地一位知名的民間藝人那裡,採集到了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民歌,將她的曲調及歌詞一一記錄了下來。1957年,他將原曲原詞作了改編,三段歌詞都用同一曲調,由原來歌唱三種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並以悠揚婉轉的拖腔作結束,遂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這個樣子。該曲當年由前線歌舞團演唱,後由中國唱片社出了唱片,於是得到進一步的流傳。
本世紀初年,張藝謀在它導執的申奧、申博宣傳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2003年8月3日,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隆重揭曉。當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時此刻你所聽到的《茉莉花》的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隨著這些電視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將飄得更遠更廣。
所謂民歌就是在某一地區廣為流傳了很長時間的民間小調,在後人的傳唱過程中又有一些改編和加工,所以它的詞曲作者基本上都無從考證。

Ⅸ 民間小調有哪些形式特點

民間小調多數屬分節歌形式,一曲多段詞,常採用四季、五更、十二時等專時序體,多側面、較屬細致的陳述內容。


節奏型豐富多變,歌唱形式以獨唱為多,其次為對唱和一領眾和等。城市小調多有絲弦樂器伴奏、引子和過門的運用,以及伴奏中樂器的加花裝飾、托腔墊腔等,使小調音樂更為優美動人。除七字句外,也有長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見外,也常有非對偶的三句、五句等結構;加上襯詞的豐富多變和格律化,使小調的曲式結構較之號子、山歌更為成熟且富於變化。

閱讀全文

與中班音樂民間小調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