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術跨學科滲透的方法
美術課如何跨學科融合
■陳麗小學美術名師工作室
■作者:王曉文(浙江省東陽市吳寧第四小學)
第八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觀摩活動上,傾聽了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文化的美術課堂。自己也有幸代表浙江小學美術教師執教了現場課堂教學的一堂課,親身經歷,現場觀摩,內心觸動很大。整體感覺:課堂變得純朴、實在、在理。少了很多花哨的點綴,更接地氣,變得純粹起來了,美術課就是美術課;變得扎實起來了,孩子學有所得;變得更符合畫理、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符合現代生活的道理。
一堂課理解一個問題
一堂課時間是40分鍾,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教學設計,對於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都是直指核心素養的多個維度。每一堂課的承載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也無法在一堂課中索取太多。把復雜的教學目標變得簡明,把拖沓的教學環節變得簡捷,把花哨的教學方法變得單純,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啟發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通過40分鍾的師生互動生成,孩子是真正有收獲的。如一堂東北民間剪紙課,課件展示了許多純朴、拙雅、粗獷的原生態作品。這些作品給孩子的感受是深刻的,給孩子發現、交流、體驗、質疑的機會,直指民間藝術之原生態的美,是兒童藝術的共鳴之音。教師引導之下,孩子們又能抓住其形式美感,童心創作生活本真之美。
美術課堂的視覺性
美術課堂就是關於美術的事兒,充分突出美術課堂的視覺性。不是語文、數學老師誰都可以輕松駕馭的,需要有美術專業的知識積累。這次全國美術優質課充分體現美術本體的專業性,美術課上的有「美術味」,用美術的方法教美術、美術的思維想美術。特別是國畫課堂中教師要有夯實的基本功,才可以露一手。要明知傳統,才能守正創新。如《中國畫——山石畫法》,由書入畫,書法筆法妙化成山水一角,追溯《富春山居圖》,到桌面上觸手可摸的武夷山石進行觸摸、近觀、上下左右游觀。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用手中的筆,或勾或點,或皴或染,幾次示範互動演示,自然繪成《青山行遠圖》。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廣泛體驗嘗試,作品悄然而成。剪紙課堂中老師對於剪刀的運用自如,設計課堂中對點線面、黑白灰的掌握等美術的專業功底都展示得淋漓盡致。
尋根文化創新技術
本次的課堂中選擇了很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或者是本地的民間美術形式,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因子,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根,是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審美理想的有效途徑。同時傳統文化遇上現代教育技術,讓我們的課堂學習形式更豐富、體驗更深刻。如北京老師的綜合探索課《走訪民間藝人》,課堂現場連線「毛猴李的傳人」楊愛玲老師,讓學生對其進行訪問。拉近了民間藝人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感受、了解民間藝術的熱情。Ipad的教學使用既方便又快捷,資料的查找、學生作品的提交和呈現更便捷,平板代替紙,手代替筆,通過手指的圖畫,也可以呈現出一幅幅作品。
創設情境融通學科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已經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中創設一個環境,一個場合,一種氣氛,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探究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開發學生創新的潛能,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跨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滲透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趨勢,美術課要打破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界限,整合學科知識,充分體現學習過程中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方式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有的與地理、有的與古詩詞、有的與歷史文化等各科進行融合。
教學內容中經典的取捨、教學方法的恰當使用、學生思維的有效打開、老師的動手操練、媒體的合理使用、教師的專業基本素養等,這些課堂隱約呈現出的問題值得我們商榷和繼續努力
❷ 如何在美術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講解風景畫時,可以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❸ 舉例說明如何使課堂滲透自然而又體現美術學科特點
當今,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問題,諸如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地球變暖、沙塵暴、泥石流、厄爾尼諾現象等日益嚴重,時時刻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更危害著我們的子孫後代。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必然選擇。環境意識也成為衡量社會進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的環境意識已成為當務之急,有關「環境」的話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常言道: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保護教育已被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一方面,一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保習慣需要從小抓起,環保知識和環保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將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的環境意識的強或若將直接影響我國下一世紀的建設和發展。
所謂「環境教育」,即是通過一系列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培養起以某種形式來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實踐態度和實踐能力。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深化,環境教育向各門學科的滲透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用組成部分。作為美術教師,理應充分發揮學科特點,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環境,喚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環境保護的習慣。下面就在美術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滲透教育設計實施計劃與具體要求:
一、實施計劃(分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以欣賞教育為載體,促進環境價值觀。
第二方面:以創作活動為基礎,形成環境審美觀。
第三方面:以戶外寫生為途徑,領悟環境的重要性。
第四方面:結合綜合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二、具體要求
第一方面:以欣賞教育為載體,促進環境價值觀。
1、欣賞自然,從感染到關心。 教師可憑借幻燈片、多媒體等結合教材,讓學生欣賞草原、海洋、天空的自然景觀,讓學生在大量視聽信息的感染下,領略自然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的美。通過欣賞中外古建築、現代建築,了解建築與環境的關系,讓學生感悟到這世界是人的世界,環境是人的環境,建築是人的建築,從而讓學生關心自己生存的世界、居住的環境與建築,關心自己生存的空間,初步懂得人造建築等對環境的影響。通過欣賞動植物的生長形態和各地名勝風景,觀察花草魚蟲,了解大自然奧秘,並用手中的的畫筆表現出來。
2、欣賞作品,從感受到領悟。
專題美術欣賞中有許多課題,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非常有利。如《建築藝術的特點》欣賞教學中,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就是著名的建築與大自然相和諧的傑作;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也體現了建築與環境結合的最美麗的建築之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讓學生欣賞這些優秀建築作品,還可以讓學生欣賞大地、海洋、森林、天空等自然景觀、大自然中動植物生態環境和世界名勝古跡。讓學生感受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的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破壞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反面影響等知識。向學生滲透這樣的意識:世界是人的世界,環境是人的環境,建築是人的建築,每個人都要關心我們生存的世界、所居住的環境與建築,消除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隔膜,使之互相滲透,互相溝通。
第二方面:以創作活動為基礎,形成環境審美觀。
1、綜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在繪畫中接受自然環境保護教育。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現成教材,進行滲透教學,讓學生在外作畫(繪畫過程)中得到環境教育的內在感染和感受。
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讓學生進行討論,接著我們可以讓學生回答問題,也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他們回答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可能是幼稚的,也有可能是超理性的,也有可能是超現實的。無論怎樣回答,說明他們去思考了;通過討論,他們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去積極思維,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解決方法用圖畫表達出來,也就是用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把他們對環境保護的方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通過美術活動得到了一次直觀的、形象的環境保護的教育。針對環境保護的主題性繪畫中,利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各種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主題性繪畫:《我們的家園》、《青山.綠水.藍天》、《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母親河》等。在這些課堂的美術活動中,學生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環境保護的教育。
2、在美術課中「變廢為寶,增強環境意識。
美術教育中手工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學生的好動性格決定他們更喜歡各種有趣的手工製作活動。而我們則利用手工製作的特點,以及學生對手工製作的興趣,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並且在手工課堂教學中,堅持一個主題:「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在日常生活區中。我們隨處可見諸如易罐、紙板箱、牙膏盒、糖紙、煙盒、扣子、瓶子、繩子等被人們隨手拋棄,污染環境。在工藝課中我們可以經過藝術構思和加工製作,變廢為寶美化我們的生活。如用易拉罐製作美麗的小花籃;用牙膏盒製作美麗的小沙發;用廢紙粘制小掛件;用蛋殼貼成美妙圖畫 …… 本該去垃圾桶的廢物在此得到解決了重新發現,而這些小掛件、小沙發則成了學生們書房牆上、桌上的小擺設、小玩具,甚至用來裝飾教室和家居,學生們從中也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靈感和才智,作自己靈巧的雙手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間。
第三方面:以戶外寫生為途徑,領悟環境的重要性。
戶外寫生,要求學生親近大自然,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自然、與生活的距離,而寫生本身就是再現生活、美化生活的美術活動。在戶外寫生過程中,學生必須仔細觀察、分析寫生對象,了解情況其結構、色彩、光線、環境等因素,對所寫生建築物、動植物、自然風光等進行全面認識,然後再經過各自審美觀的審視,最終把內心的感覺表現在五彩的畫面上。例如:《素描風景寫生》課採取室外寫生的形式。通常各科的學習環境都在教室,學生長時間呆在教室,難免會產生厭倦的情緒,覺得很乏味,不利於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而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景物充滿魅力,使學生神往,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力和興趣的最理想大課堂。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課堂作為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表現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最佳手段。
第四方面:結合綜合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綜合探索領域是綜合性的美術活動,涉及美術學習各領域,也涉及其他學科,更與社會生活相結合。這為綜合探索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1、在與語文、自然、音樂、社會和生活勞動等課程的結合中滲透。利用美術學科特長,我們可以讓學生為語文課課文配插圖,為日記、作文配畫;結合自然、社會、生活勞動等課程內容進行描繪或手工製作,布置美術園地。如結合班隊活動讓學生用廢舊材料,設計賀卡、製作禮品送給教師,以慶祝教師節,既開創了新風,又對學生進行了品德、環境教育。
2、利用主題性的廣泛的宣傳活動,以及參與各級的繪畫競賽中滲透。
利用各種全國性的、國際性的環境保護日,組織廣泛性的美術活動:如現場作畫、專題性環境保護書畫展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除了能展示自己的繪畫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趣味性、有益的、有創造性的、快樂的美術活動,更直觀地感受到環境保護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並通過參與全國各級各類的環保繪畫比賽,讓學生了解環保是國策,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了解和重視地,並且要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
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並通過課堂教學和學生的美術實踐活動,學生更能直觀地、形象地、具體地、潛移默化地得到一種由完全說教所無法感知的教育。它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形象化的動態、形象化的思想,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的信息和重要性,無疑比來自於語言的說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們從現在開始根據實施計劃與具體要求在平時的美術教學課堂中,在其他形式的美術活動中,教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並且自覺地、有意識地去做好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從小做起、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❹ 美術學科教學中可以滲透哪些法制內容
嗯,知識產權法規(關於藝術品的復制、仿製、出版問題),遺產法規(關於藝術品的繼承問題),刑法(藝術品偷盜、走私問題),等等,暫時想到這些。
❺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重視,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的學生是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又一強烈的呼聲。近年來,我們都在積極探索心理健康輔導課的特點、教學的模式,心理輔導的不同的方法。但同時,我們忽視了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的渠道――學科課程。
心理健康是一項完整的育人工程,應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而學科課程本身還是學科課程的教學過程,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料。
1、美術學科課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類課程中蘊含著更為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美術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與線條也能喚起學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更能引發學生的審美的心理體驗。
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美術學科課程之中得到了體現。
2、美術學科教學過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活動。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師生關系、教師的課堂教學觀與學生觀、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課堂心理氛圍、課堂秩序、課堂上教師的表揚與批評、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的處理都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而這種隱性的資源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學科課程本身的內容資源。
綜上所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學科滲透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那麼,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該怎樣進行「學科滲透」呢?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目標觀,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
學生的心理素質、人格的完善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只有把學生的生理素質、認知素質、倫理素質與心理素質綜合地、整體地進行培養和發展,教學才會有效,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才。而傳統的教學是一種知識教學,強調知識傳授並以學生獲得知識為最終目的。如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取得好成績,布置大量的習題,進行頻繁的考試,教學的難度和速度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為只有苦其心志,方能引起學生的振動,在教學中無視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偏向,從而造成學生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這些狀況,已對我們在教學中忽視心理規律、教育規律的做法敲起了警鍾。現代的教學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著眼,並以整體育人為目的,所謂「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識技能訓練應達到的水平,還要有優化學生心理素質的能力,並且有一定的指導措施和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作用。
二、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發掘滲透的主要內容
要想讓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材中,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師必須深地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內容,挖掘本學科的心育內容。
三、教師要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開放輕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要創設這樣一個心理氛圍,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不良,課堂氣氛緊張,死板,充滿威脅和恐怖,這使學生思維混亂,記憶受擾,想像力無法展開。而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課堂氣氛和諧,有助於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動機,愉悅的學習情緒,並能保持高度的學習注意力。也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求教師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學會自我調適。其次,教師要有真誠、尊重、理解的態度。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過:「一旦教師真誠、尊重、理解的態度建立起來,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走向創造性。」
四、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精選方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同樣,美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固定的方法,但如課堂總結式的滲透方式顯得「痕跡」太重,過於呆板,如有的教師在一堂課即將結束的時候,為了給聽課的教師留下印象,用總結性的一段話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它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來實現教育目標,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教師要根據美術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這些內容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尋找合理的滲透點。我們反對為了滲透而滲透的做法,在滲透的過程中,講究自然、貼切,並能與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緊緊相扣。
2、在具體的滲透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好滲透的「度」,在一節課中不能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就喧賓奪主,不叫學科滲透,而叫心理輔導課了。
❻ 如何上好學科德育滲透課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是學校整個教育工作中的統帥,是靈魂。
無論是小學和初中的素質教育,還是高中的新課程的實施,都有一個不變的主
題,就是教書重在育人,「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是擺在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
一個新課題。探索和完善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是時代賦予給教育工
作者的歷史使命。其首要任務是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對社會、對人類有作為的人
才,培養成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會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04年2月26日
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
出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方法及途徑,為各學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為探究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感。進
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之更好地
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在學校里,我是初中美術學科的教師,更深深的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德育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把德育寓於美術教學之中,努力做到把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是我在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和責任。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像能力,豐富他們的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寬知識視野,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因此,德育必須放在首位,必須加強德育教育。美術教學必須改革單純的技能技法學習,注重德育滲透。這樣才能真正地完成現代美術教學的任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談一談我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新課中的導入,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首先抓好「導課」這一環節。我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和富有感情語言,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教《設計海報》時,我先將事先准備的海報作品張貼於教室的櫥窗中,讓學生一走入美術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上課開始以幻燈片的形式圖文並茂地介紹海報的由來、發展及現狀,讓學生了解海報藝術是我國所特有的,使學生的內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繼承並發展這一我國所特有的傳統藝術願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動地滲透德育
上課之前要求我們老師認真鑽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術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初一年級的《春天的暢想》一課,我除了充分發揮個性潛能、激發形象思維和表現個性、特性能力外,還積極創設各種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實踐和對大自然的感受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交流,還以欣賞古今名作的形式、學生語言表達的形式和繪畫的方式表現不同學生內心的體驗,並根據作品的內容講述自己對環境資源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我適時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繪我國大好河山的圖片、詩句,使學生增強愛護環境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意識。
三、在美術技能訓練和作品欣賞中有機地滲透德育
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和個性
特長的重要形式。在純技法訓練課上,我嚴格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創作,
以培養鍛煉學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質;每學期都要搞一到二次集體
創作,以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使他們學會了顧全大局、團結合作、
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創作作品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有中國畫、素描、水彩畫、
水粉畫、攝影、剪紙、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等。在欣賞課教學活動中,除了讓
學生依其直觀感受產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作品藝術表現的深入
挖掘,在挖掘過程中,提示其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如,有些學生
看到西方的人體繪畫,常常與裸體圖片、淫穢畫刊混淆一起、區別不清。所以
我通過美術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鑒賞能力,使他們認識到人體繪畫作
品是為了突出人體美和內在活力,是對人自身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歌頌。是健康
的,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裸體圖片和淫穢畫刊完全
是用低下的手法,引導理智不強的人走向墮落。通過審美教育,使學生增長了
辨別美醜的能力,能自覺抵制淫穢物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再如欣賞
《中國山水畫》讓學生在感受中國藝術美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
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傳統藝術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結合,使學生在積極
參與活動的同時受到啟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下,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明確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根據教學內容,
創造各種不同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念。同時,在課堂教學中
加強德育滲透,使學生不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情操
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受到
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諧社會的新人才。
❼ 如何在美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
❽ 如何在美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不斷有各種關於中小學生輕生的報道屢見不鮮,有離家出走、吸毒甚至跳樓輕生等,是家庭原因還是教育問題,令人深思。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暴露出來的是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在學校方面,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最好最直接的辦法除了正常的心理輔導之外,就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在所有學科中,美術教育具有塑造學生健康心理、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樹立正確審美價值觀等的獨特作用,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融於美術教學之中。
一、美術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要想在美術教學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得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的完整、協調一致,即知、情、意、行、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⑴。而美術本身就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地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內容,挖掘美術本身的心育內容,掌握什麼東西是學生需要的,是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美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從古至今的美術作品,無不體現了畫家的內在思想與審美追求,無不體現畫家的激情與無奈。空洞說教,會容易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而美術教育就是用圖式審美的視覺體驗,陶冶學生的性情,讓學生跟隨藝術作品的節奏感進行律動,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審美過程,讓學生跟美術作品對話,在情感上跟藝術品產生共鳴。
二、美術教學過程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
教學是一種多邊互動的過程。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師生關系、課堂秩序、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課堂上教師的表揚與批評、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的處理,都將對學生的情緒產生重大影響。所謂情緒:指「在人的認知層面上的主觀體驗、生理層面上的生理喚醒,在表達層面上的外部行為」⑵。它能集中反映出學生是否對課程感興趣。
美術課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健康、向上、自由、發展的學習空間。老師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緒,這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美術教學過程有一個先天優勢,教師可以用大量圖片、視頻、實物、動手演示、亦或讓學生親身體驗等方式,創造出這樣一個空間氛圍,使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的熱情,達到教育的目的,反之,課堂氣氛過於緊張,呆板,充滿敵對,會使學生思維混亂、遲滯,行為對抗,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因此,創造愉悅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心育的功能。
然而,美術課畢竟不是心理健康課,如何才能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值得我們去探尋:
1、教師應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
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滿足21世紀的現代學生的需求。而教師往往只注重從自己出發,向學生灌輸他們的思想,沒有真正的去了解現在學生的心理特徵,即是用老辦法教新學生,那肯定會出現所謂的「問題學生」。傳統的教學是一種知識教學,強調知識傳授並以學生獲得知識為最終目的。如有的美術教師在上美術欣賞課時,專業素養很高,自己滔滔不絕,不顧學生的反應,這就違反了「以生為本」的教學規律,也不利於學生審美體驗的培養。現代美術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現代化的教學條件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就能欣賞到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學生的選擇性更大,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從各方面滿足學生的的好奇心理,能更好的在心理上進行正確的引導。現在提倡的「教書育人」觀、「教書」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識技能訓練應達到的水平,還要有優化學生心理素質的能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全面的作用,。
2、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發掘滲透的主要內容。
「美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促使他們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⑶美術教材上有很多可以加以引申,並成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如校風校紀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團結互助精神的培養,熱愛祖國等等。
根據我校德育「三立」課程,初一先「立歸」,其中一條「穿成套校服上學」,我就結合教材中《多姿多彩的服裝設計》一課,開展了《我的校服我設計》——中學生校服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認為「校服呆板、沒有特點,個性都得不到張揚」。我很肯定的表揚了學生想法,同時也提出了學校校服的特點和一個學生的標志,即鼓勵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培養,還想學生傳達了一個社會人的基本概念。
我又根據學生忽略傳統藝術、沉浸在美、日漫畫里,我又開展了歷代書法作品欣賞和中外美術經典鑒賞等。同此種種,在學生中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給學生的心理進行洗禮。
3、精選教學內容,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法無常法。同樣,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種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實現教育目標,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教育沒有捷徑,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學科的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如有的老師擅長運用視頻資源,讓學生在視聽的過程中感受藝術的魅力,陶冶學生的心靈;有的老師運用優美的語言,讓欣賞課不再枯燥,而是沉浸在如詩似畫的想像之中等等,但不論用哪種方法,我們應該遵循是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不要老師自己唱「獨角戲」。畢竟教育的對象是學生。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教師要根據美術作為課程它的具體內容和這些內容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尋找合適的滲透點。我們反對作秀,在滲透的過程中,講究自然、貼切,並能與整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渾然一體,環環相扣,不做作,不生搬硬套,無中生有。
其次,在具體的滲透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好 「度」。美術課跟心理咨詢或心理輔導畢竟有質的區別,在一節課中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脫離美術進行心理教育,,不然就喧賓奪主,不叫學科滲透,而叫心理輔導課了。
所以,在美術學科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調動教師的教育智慧,適時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並加以指引,解除學生心中的迷惑和恐懼,每一個問題行為都有一個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如果教師能運用教育智慧,就能在課堂當中游刃有餘,引導學生在你的課堂里活潑、自由、健康的成長。
❾ 如何通過美術教學來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美術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靈活多樣的德育滲透。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然而,美術學科又有別於其它文化學科,德育滲透不可離開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牽強附會地把美術課變成單純的思想教育課。通過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實踐來看,美術學科的德育滲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滲透
在美術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達到育人目的,教師所講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說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滲透、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個人的意志和行動,在「潤物細無聲」當中受到啟迪和熏陶。
1、在欣賞課中滲透德育
(1)從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中提煉出愛國主義情操。許多欣賞作品中,體現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想,利於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優良的藝術傳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學生起了一定的愛國主義教育。
如:《年年有餘》、《生命花樹》、《秦皇陵兵馬俑》、《北京故宮建築群》等作品對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2)從我國現代的美術作品中了解我國革命戰爭期間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所反映出的優良革命傳統、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時代精神,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格和堅定的信念。特別是反映歷史上和當代的愛國主義人物、民族英雄和無私奉獻的勞動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如:《貧農的兒子》、《母親》等作品,闡述他們的優秀事跡,以此激發學生學習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對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信念,也使學生知道勝利的果實、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而更珍惜今日的時光,熱愛生命,為建設祖國的未來而好好學習。
(3)從同齡兒童的美術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積極的生活樂趣、陶冶美好情操。教材中,除欣賞課外,還有大多數的課都提供了較為典型的兒童作品供學生參考。這些作品盡管不及美術家們的作品的表現技巧和思想深度,但更接近兒童自己的生活,容易被兒童接受。
如:《風來了》表現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但是,在低年級的兒童作品中經常會有一些反映暴力及其它不利於道德健康的作業出現,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情況,是兒童在一定認識階段對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同時也伴隨著一種模擬的道德判斷意識。對這樣的作品,教師不可輕率的予以否定。對個別心態很差的學生,可做一些調查和給予一定的幫助。
(4)對人物及其生活的觀察。
人物的題材在美術課中佔有重要地位。兒童眼裡看到的人物千姿百態。他們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巨大的作用。老師在人物題材類的教學中,也應注意抑惡揚善,讓兒童知道哪裡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現對象作為抒發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如《猜猜我是誰》這課,教師可在談話中,引導學生互相談談好朋友或同學之間發生的各種好人好事,並要他們說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繪畫的興趣,進一步掌握了人物的個性特徵,也使學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從而培養他們自信、謙遜、善良的品格。
在觀察的教學內容中,德育內容是較為明確的,教師要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內容,抓住作品的藝術特徵,結合兒童的實際進行欣賞教學,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在思想品德上也與作品產生了共鳴。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形象說話,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可以替代的。從德育的意義上看,應引導學生要注重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用正確的審美態度來觀察生活和自然。
2、在繪畫課中滲透德育
繪畫在美術課教學內容中佔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諸多內容。在基礎繪畫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各種優良品質。一幅完整的線條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學生平心靜氣、一絲不苟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嚴謹、認真。學生可以通過臨摹,懂得線條的組織、形體的塑造、色彩的協調、構圖的平衡,從而對每幅作品的藝術美有更深的體會。我們要巧妙地抓住基礎知識與德育的關聯點,向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還可利用繪畫中的命題創作,如《我的家鄉》、《未來的我》、《未來的兒童宮》等這些課,通過教師和同學之間的探討和啟發,讓學生大膽想像創作,這對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將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還可樹立開拓的信念和創造的志向。同時,老師可有意地強調這些創作的難度,讓學生懂得建設好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頑強不畏艱難的精神,還要有勤勞塌實、認真耐心的好學風。
3、在工藝課中滲透德育
工藝美術與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無論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上都不可缺少。在教材中內容種類很多,有包裝、折紙、紙塑、樹葉拼貼畫、賀卡製作等等,佔美術課內容的30%左右。不僅要教學生製作原理和製作方法,還要對學生進行愛藝術、愛勞動及愛集體的高尚情操的培養。教學中可利用課堂中的製作內容來引導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剪貼、設計、造型作業中,學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較多,計劃性很強。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有序的工作習慣和講衛生、愛整潔、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耐心細致、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心理品質和創造性的工作態度。同時,學生的這些品質也會受到教師教學作風的影響,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示範過程中不可不予重視。
二、活動滲透
美術綜合實踐活動是美術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學校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寓教育於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具體方法如下:
1 、抓住重大節日進行教育。
美術學科可配合學校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和元旦佳節,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節日,開展一些美術宣傳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比賽、主題性的海報展示、紀念性的圖片展覽等活動,謳歌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憧憬祖國美好的未來;可參觀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名勝古跡、游覽名山大川,使學生撫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開辟課余活動進行教育。
美術學科除正常的教學時間以外,可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從中開闊視野,豐富課餘生活。如組織繪畫興趣組、書法興趣組、書畫研究興趣組、藝術品收藏興趣組,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縱橫馳騁於藝術的殿堂之中,從中受到審美教育。
三、環境滲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說明了環境影響人的身心發展。但凡有經驗的美術教師,通常都非常重視各式的環境布置,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學校里的優美環境布置,宣傳廊、櫥窗的新穎精細的製作;以及藝術館、電影、電視、雜志和人文景觀等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完全可以布置或利用這些有利環境進行德育滲透。比如,為了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教師可以給學生當前環境污染狀況的資料,並將資料圖片在校園展出,然後呼籲學生根據自己的願望設計或創作環境保護題材的畫作;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領略民間工藝的精湛技藝,教師可以請民間藝人到校園開展工藝品展覽,並請上講台示範表演;為了讓學生了解社區深厚的文化積淀,教師可以把他們帶到大街小巷進行調查,了解,用寫生、默寫或融入其他繪畫手法表達自己獲得的認識。
美術教學的德育滲透,關鍵是要靈活多樣,結合實際,當然,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關鍵是教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清新和諧的情感氛圍中,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完整的人格,從而使他們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人。